維多利亞州藝術館

 在墨爾本市中心閑逛,感覺自己像一個異鄉的漫遊者,隨便登上一輛電車,看著窗外的街景,在悅目處下車,就是我的目的地。就這樣,我來到了維多利亞州藝術館(NGV)。

 藝術館前是兩個水池,噴泉沒有打開,有海鷗與行人在一起等待水中花。我走進大廳,藝術館的底層是舉辦臨時展覽的地方,我去的時候,正趕上一個“裝置”藝術展,是許多被衣服和裝備組成的“隱形人”,還有同樣被組裝而成的“馬隊”。我得說,不僅對於類似這樣的現代藝術,普遍而言,我與藝術的距離不亞於天體物理學,如果將這種欠缺歸咎於人文教育的疏漏,那麽,需要自我補習的內容就不僅僅局限在公民教育的範圍裏。 

 藝術,與美的教育有著密切聯系,不久前看到一篇文章,談的是目前國人普遍呈現出一種“粗鄙”化的趨勢,我認為這觀點是準確的;而這種“粗鄙”化在過去一個世紀中,有著它自身的延續和慣性。在我看來,美育的缺乏是導致這一“粗鄙”化的重要因素,不可輕視的是:美的教育是在真(歷史)、善(哲學)教育有一定基礎的情況下才可以順利展開,而我們也同樣缺乏對於真和善的教育。如果說審美是“無目的的目的性”(康德),那是因為有了歷史和哲學的客觀前提,換句話說,歷史和哲學是無法用主觀願望來挪移的;而美學卻有著寬闊的主觀空間。

 建國前三十年的美育甚至教育就不必提了,而剛剛過去的三十年,也未見到美育有什麽起色(也不局限於美學領域),對於審美而言,顯然,更多的人認為這不是當前最緊迫的事情。也許吧,即使,我們已經表現得越來越像一群野蠻人……

 藝術館的一層是亞洲展區,這其中為中國藝術品開辟了一個大的專區。從商周的青銅器、漢代的酒器、唐代的陶器、宋代的瓷器……代表性的藝術類型都涉及到了。以我的立場看待,一名外國遊客能夠通過這個展區,獲得對中國藝術的框架了解,而這種知識框架對於深入一種文化是基礎的,也是必備的。

 亞洲區還有日本展區,雕塑、繪畫、織物還有一些日常用品,也一並歸置在藝術的名下。對於受中國文化熏陶的日本藝術,依然有著其獨立性。

 亞洲區剩余的部分為亞洲其他國家分享,印度、泰國、越南、緬甸等等,這些國家都有著佛教的傳統,在藝術上呈現出題材的同一性,佛像、建築以及雕塑,其中的異同我這個門外漢就不敢置喙了。

 一層的另一部分是歐洲展區,從文藝覆興開始的藝術門類,包括繪畫、雕塑、飾品。對於我來說,缺乏對藝術品和藝術史的常識了解,讓今天的參觀收獲大打折扣,這些陳列很可能是藝術史上的裏程碑作品,而在我眼中,它只是一幅畫或一尊雕塑。此時此刻,我感到自己的“粗鄙”了。

 二層和三層都是歐洲藝術展區,也包括美洲和亞洲的一部分,藝術品從文藝覆興到現代藝術,從傳統藝術門類,到攝影、電影、服裝、家具等等分門別類。兩個小時內,我就走過了西方藝術幾百年的歷程,看來,我走得太快了,快到什麽也看不見。不少外國人就坐在沙發上,看著眼前的一個作品坐上許久,大概只有這樣,才能稱得上“看”;而我的,只能稱為“走”。

 我得說,私下裏我覺得自己是一個庸常的人,但是,在藝術館待上一下午,我也能感到,還有超乎我們生活之上的存在,對我來說,這就是藝術。藝術,也許是人類所創造的唯一有意義的事物,正是這唯一,也讓人類變得有意義。在這個意義上,從藝術中探尋美感,於是,我們也就分享了蘊涵在美中的無限。讓我們慚愧於對自身存在的極力伸張,對於那些不能一瞬的事物的瘋狂渴求,對那些過眼雲煙虛擲的情感與思考;當我沈浸在美的氛圍裏,我相信許多人和我一樣,願意為這永恒的美,甘心付出,我們所擁有的一切。

 

 “中國制造”的反思


 在回程的火車上,我不禁在想一個問題:剛才在藝術館裏展出的中國瓷器是無價之寶;而距離展區幾步之遙的商店裏,也擺放著“中國制造”,而它們只是一些廉價的商品。兩者之間,天淵之別。為什麽?

 中國曾經是世界文化的中心之一,向世界輸出的不僅是器物,還有建立在漢語上的美學認知。而到了近現代,我們就一直是落後的狀態,雖然我們的現代化之路啟程較晚,但是,到了今天,當我們已經是世界上的經濟大國時,我們輸出的只是一些廉價商品。我估計,外國人在想到“中國制造”的時候,是不會先想到青花瓷的;我們已經無法向世界輸出文化了,是因為在中國本土,文化也已經是一片荒漠。如果能輸出什麽,也頂多是“沙塵暴”而已。

 中國的文化重建是“新文化運動”時期就提出的任務,直到今天,這一任務還沒有完成;非但沒有完成,曾經辛苦積累的微薄基礎,也在幾十年中消耗殆盡,如今已經是負增長的趨勢。歷史的經驗看來,文化重建需要制度的平台,而制度問題,真正成為了當今中國最迫切的問題。

 目前的中國,距離一個文化大國的身份還很遙遠,更談不上什麽文化輸出,在制度問題解決前,中國文化還會一直處於潛行和沈默的狀態,文化是比制度更需時間和精力才會有所起色的事情。

 恐怕外國人是不會追問“中國制造”是如何貶值的原因,而這正是我們需要回答,並力挽狂瀾的義務所在。

 

 寫於2012年12月30日 夜

(2013/01/18 發表)

Views: 36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