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剛:百回本《西遊記》的文本層次:故事·知識·觀念(3)

二、知識:淵博的錯誤


除了故事需要整合、疏通以外,百回本的“作者”還面臨一項艱巨的任務,就是必須掌握和消化他所依據的資料(無論是文本資料還是口述資料)中的許多知識。因為所敘故事在題材上的特殊性,這個文本勢必涵蓋異常廣泛的知識面,出入古今中外,兼及三教九流,如果“作者”不掌握相關的知識,只是剿襲舊文,不加處理,那就會使他的文本夾雜許多與老子“化胡為佛”之說相似的“化石”。所以,考察文本在這個層面顯示的情形,可供我們據以判定其“作者”的知識能力。


百回本的第二回敘菩提祖師教孫悟空騰云飛翔時,有一段對話:

悟空道:“怎麼為‘朝遊北海暮蒼梧’?”祖師道:“凡騰云之輩,早辰起自北海,遊過東海、西海、南海、復轉蒼梧,蒼梧者卻是北海零陵之語話也。將四海之外,一日都遊遍,方算得騰云。”

第十二回敘觀音菩薩在長安顯出真身,唐太宗傳旨,找個畫家描下菩薩形象:

旨意一聲,選出個圖神寫聖遠見高明的吳道子,此人即後圖功臣於淩煙閣者。當時展開妙筆,圖寫真形。

這兩段中,“蒼梧者卻是北海零陵之語話也”和“此人即後圖功臣於淩煙閣者”,都是補充說明之句。跟“化胡為佛”被孤零零地嵌在文本中不同,“蒼梧”和“吳道子”是這個文本的“作者”自以為能夠掌握的知識,故各有一句話加以說明。然而,這兩句說明恰恰都是畫蛇添足,從知識的角度來說都是錯誤的:“蒼梧”在《尚書》和《楚辭》中都作為南方的地名出現,兩《唐書》記載的“圖功臣於淩煙閣者”都是另一位畫家閻立本。當然,這兩個錯誤不一定是百回本的“作者”所造成的,但他至少並不加以糾正。

與此相似的,是第十四回龍王給孫悟空講的張良拾履的故事:

龍王道:“此仙乃是黃石公,此子乃是漢世張良。石公坐在圯橋上,忽然失履於橋下,遂喚張良取來。此子即忙取來,跪獻於前。如此三度,張良略無一毫倨傲怠慢之心,石公遂愛他勤謹,夜授天書,著他扶漢……”

說張良拾履有“如此三度”,並不符合《史記》《漢書》對此事的記載,龍王的講述從知識角度來說也是錯誤的。

比起這些有關地名和歷史人物的知識錯誤來,百回本《西遊記》把釋迦牟尼與阿彌陀佛合為一身,以及對大量佛教名詞如“三藏”“盂蘭盆”等的解說錯誤,是更為驚人的。主張吳承恩作者說的魯迅,也屢次以作者不讀佛書為解。(《中國小說史略》第十七篇云:“作者雖儒生,此書則實出於遊戲,亦非語道,故全書僅偶見五行生克之常談,尤未學佛,故末回至有荒唐無稽之經目。”《中國小說的歷史的變遷》第三講云:“作《西遊記》的人,並未看過佛經。”)可是,吳承恩即便不讀佛書,也不至於不讀《尚書》《楚辭》《史記》《漢書》以及兩《唐書》吧?就此而言,推定一位具備傳統士大夫知識能力的“作者”,是頗有問題的。另一方面,要說這些錯誤都是從前的說書人所造成,吳承恩或別的“作者”只是簡單承襲而已,也不太合情理。我們不可過於低估說書人的知識能力,實際上宋元時期的有關史料就顯示了說書人的專業化傾向,各種不同類型的題材,為不同的說書人所專擅,像取經故事這樣的佛教題材,很難想象其講說人會對佛教知識一無所知。不熟悉佛教的人,可以去講別的故事,不必涉足這個領域,而既然傾情注力於此,則應該會下一點功夫去了解,像“三藏”“盂蘭盆”這樣的名詞,從明代一般書籍或日常生活中就可以很方便地獲知其含義,不必憑空自造一種誤解。自“小說”的立場而言,這種誤解當然不會影響《西遊記》的文學價值,但反過來,它對取經故事的發展也沒有根本用處,從“文學手法”的角度去解釋也是勉強的。


綜上所述,粗略地看,百回本《西遊記》文本中的知識錯誤,可以分為三種類型。第一種如“化胡成佛”,因不解其義而致誤用於不適當的場合,這對於一個明代的“作者”來說是可以諒解的;第二種如“蒼梧”在北方,吳道子“圖功臣於淩煙閣”,張良“三度”拾履之類,其出於民間說書人之口固可諒解,若出現在吳承恩那樣的儒生筆下則不可諒解;第三種就是佛教方面的許多荒唐無稽的說法,對於任何一個試圖以自己的方式敘述取經故事的人來說,都不應該錯到如此地步,無論其為讀書人抑或民間藝人。

確實,百回本對佛教名詞的誤解,並非偶然發生,而是幾乎全盤皆錯。這里隱含著一個矛盾:既然“作者”不讀佛書,對佛教知識一無所知,那就應該連這些詞語、名目的存在也不甚知曉,碰上了也該盡量避開,或只是照錄舊文,不加說明,又怎會去牽涉到如此眾多的“專有名詞”,並主動給出錯誤的解說?可以說,百回本在佛教知識領域所呈現的“淵博的錯誤”,是這個文本的又一大特色。這使筆者頗為懷疑:那不一定是“作者”的知識錯誤,而很有可能是故意歪解。歪解當然可以為文本添些詼諧,但另一個不得不考慮的因素,是百回本《西遊記》明顯的道教色彩。這個文本的形成過程中,曾經有道教徒上下其手,是無可懷疑的,很可能是他們將佛教名詞統統歪解。這當然只是猜測,但由此,我們的討論便須轉入“觀念”的層次。

Views: 111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