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惠柱:導演的1234(下)

在排練的同時,導演還一直在考慮第四件事——演員和觀眾的空間關系。排出來的每一幅舞臺畫面都是給觀眾看的,觀眾在劇場里怎麽坐將決定他們怎麽看、怎麽聽演員的表演。觀演關系跟劇場的建築結構關系很大,鏡框式劇場里的座位一般只能按傳統排列,除了少數從觀眾席上下場的調度,這方面沒有太多文章可做。在非傳統的劇場如黑匣子里,座位可以任意擺放,觀眾就也可以由導演來調度了。這方面實驗戲劇比主流戲劇靈活得多,但是座位少,容不了太多觀眾;大劇院不想減少座位,很難重新布置,只能在嚴格的限制下動腦筋。1988年布魯克在紐約布魯克林一個大劇院演《櫻桃園》,在臺上和觀眾席的墻上都“栽”上櫻桃樹,讓人感覺來到了櫻桃園里,是個事半功倍的妙招。音樂劇《劇院魅影》看上去並沒有改動劇院的裝修,卻在戲中戲的過程中讓觀眾席頂上的大吊燈突然掉下一半,把觀眾嚇一大跳。如果是在平時並非劇場的實景(site-specific)演出,調度更要受到實景的限制,但也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揮實景的特別的魅力。我在曾是猶太教堂的上海猶太難民紀念館演《蘇州河北》,整個空間只有100平方米,演區十分逼仄,只好刪去幾個角色,還只能放70個座位。但我們把這空間變成一個咖啡館,讓觀眾也感到成了館里的顧客,角色少的問題就解決了。舉手可觸的觀眾逼得演員的表演要達到“超級現實主義”的程度,咖啡必須是真的——前排的觀眾也能喝,面團必須是濕的——能粘手、粘衣服,空間狹小這個缺點竟變成了優點。觀演關系的真正實現要到演出的時候,但是導演在排練前一定要想好。

現在用一個例子來看看,導演究竟怎麽做這四件事。首先要定劇本,作為導演入門的教材,有一個既很有名、又可以當作“中性臺詞”的小劇本很合適——《哈姆雷特》的頭11行臺詞:
伯納多:誰在那兒?
佛朗西斯科:不, 你回答我!站住, 你是誰?
伯納多:國王萬歲!
佛朗西斯科:柏納多?
伯納多:正是。
佛朗西斯科:您來得可真準時呀。
伯納多:這不剛十二點嗎?去睡吧,佛朗西斯科。
佛朗西斯科:謝謝你來接我的班。這天太冷了,這里頭老大不舒服。
伯納多:你這班崗沒啥事吧?
佛朗西斯科:連只耗子都沒鬧。
伯納多:那就好。 晚安。

很多導演會把這段戲刪掉——五小時的《哈姆雷特》太長,總要刪節的,這里又沒主要人物;但也有人刪的理由是,臺詞的邏輯有問題。問題在哪?導演必須仔細解讀。這里只有兩個角色,一個先在一個後來。站崗的弗朗西斯科先在,應該是他問“誰在那兒?”可他沒問,是來換崗的伯納多問了。這就是問題:站崗的怎麽可以不問來人身份?是劇本有問題?還是劇本寫了個有問題的角色?來換崗的伯納多應該認識佛朗西斯科,但他問“誰在那兒?”說明一開始沒看到他,佛朗西斯科不在崗位上?干嘛去了?導演對這個問題的解釋將決定這段戲的調度。話劇演員面對這個問題辦法不太多,但好的戲曲醜角可以演上兩分鐘。幾年前我給第一屆導演大師班的學生講這個劇本,學生大多是戲曲導演和演員。書卷氣的醜角演員嚴慶谷演佛朗西斯科,他躲到一旁蹲著“拉稀”去了!因為他注意到後面有一句臺詞“這里頭老大不舒服。”所以伯納多來換崗時看不到他。

這只是解釋了開頭,更關鍵的是這兩人的關系如何,有沒有沖突?從結尾看好像沒事,都是熟人,“晚安”了。但中間其實隱含著張力:“伯納多?”“正是!”“你來得可真準時呀!”“這不剛12點嗎?”(我的翻譯,有的譯本沒體現出這里的微妙語氣)劍拔弩張,差點就要吵起來。因為站崗的怪換崗的遲到——要不他早就可以去睡了,拖到現在當然撐不住!但這是亂找借口,剛十二點,怎麽能算遲到?他要找借口,是因為他被換崗的發現擅離崗位。場上雖只有兩個人,卻還藏著個看不見的第三者——長官。佛朗西斯科怕伯納多去向長官告密,所以先發制人,責怪伯納多。伯納多當即駁回去,“剛12點。”弗朗西斯科只好認輸:“謝謝你來替我。”他還想找個借口,但不敢再怪伯納多了,只能怪天太冷——這已是變相的求饒。但伯納多還是很認真,還要問一下,有沒有情況?一只老鼠也不見走動,那就算了,一場可能爆發的沖突過去了。看起來簡單的對話,背後蘊藏著尖銳的潛在沖突,但很快又化解了。

把劇本解讀清楚,演員就知道怎麽演了——明白各自的角色來這“干嘛”:站崗的被人發現失職,要推卸責任;換崗的必須嚴詞駁回,更要弄清崗位上的情況。內部行動明確了,外部動作還是有很多選擇。嚴慶谷躲到旁邊“拉稀”,可以用戲曲醜角的誇張手法,而且可以無實物表演。話劇演員多半會需要些布景和道具的配合——例如還要些風聲之類來制造環境氣氛。選用什麽樣的演員,是導演在解讀劇本以後,根據他確定的主題和風格來決定的,選好後就要在反復的排練中具體地探索每一個動作、每一個畫面。

用這個例子說了導演工作的123,還沒說到4——觀演關系;這麽小的劇本,也能做觀演關系的文章?我曾用這個小劇本培訓北京兩家公司的員工,基本不改劇本,把原來城堡站崗的規定情境變成了節假日值班。當一個值班的人失職被人發現,他會怎麽辦?而發現他失職的人又該怎麽辦?一個要抓住你的小辮子,一個是怕你抓住小辮子。如果來的人並不是換崗的,而是個不認識的訪客,甚或是微服私訪的上級領導,那又會怎麽辦?這個戲可以改成開放式的結尾,鼓勵觀演互動,讓觀眾也參與演出,通過即興表演來回答上述問題。這是一種新的戲劇形式——巴西導演兼社會活動家奧古斯托·伯奧發明的“論壇戲劇”。當觀眾不滿意臺上角色的表現時,可以隨時叫“停”讓全體演員定格,然後上臺去替換一個,扮演他的角色,換上不同的行動。這樣的導演和戲曲是兩個極端——戲曲導演既要導還要示范讓演員模仿。話劇導演主要幫演員弄明白角色行動的目標和動機;把行動線理清了,演員一般就能走順、說順了,導演未必需要示范,究竟怎麽行動要先讓演員自己做,最後才由導演定。而在論壇戲劇中,演員和觀眾中站起來上臺參與的“觀演者”們,連行動都可以自己當場決定。

歸納一下,戲劇導演要做的四項工作是:選本、選人、排練、安排觀眾,其核心是幫助演員體現出劇中角色的行動——導演從劇本中發現的行動。換句話說,這些工作的起點一定是劇本,即便是導演自己的劇本。(愛思想網站 2016-05-14 )

Views: 86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