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天石·戊戌變法與近代中國 1

楊天石,1936年2月15日生。1948年畢業於東臺天霞鎮中心國民小學。1955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1960年畢業後,被分配到北京八一農業機械學校任教。1962年1月調到北京師範大學附屬中學任教。1994年被聘任為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導師。

主要著作:《中華民國史》《南社史長編》《民國掌故》《朱熹及其哲學》《泰州學派》

自1997年起,他受邀出任《百年潮》雜誌主編。

 

在中國近代史上,有一個非常著名的變法運動——戊戌變法。在戊戌變法之後,中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鴉片戰爭以後,中國社會裏出現了一部分人,這一部分人對西方的社會制度、文化有很深的了解。他們主張在保存中國傳統的君主政體和傳統文化的基礎上面,部分地學習西方的文化、教育。這一部分人我們稱之為“維新派”。他們的代表人物有康有為、梁啟超、譚嗣同、嚴復四個人。

維新派通過上書來表達自己的政治要求;通過辦報紙來形成自己的輿論工具;通過學會把改革的力量組織起來。這樣的話,維新運動就形成了群眾性的政治運動,形成了氣候和規模。

他們發動的運動叫“百日維新”,涉及到文化、經濟、軍事、社會風氣、政治五個方面的改革。這些改革光緒皇帝僅在幾個有限的方面有所推進。但是在這時卻出現了一個“六堂官事件”。“六堂官事件”可以說是戊戌變法的導火線。

康有為設計了一個“謀圍頤和園捕殺西太後”的計劃。那麽他們就需要軍隊的支持,因此就派譚嗣同找到袁世凱,說皇上有詔,要你把老朽除掉。袁世凱假裝答應,表示要準備一下。過去的歷史都講,是袁世凱把這一秘密告訴了慈禧太後,事實上卻不是這樣……

 

朋友們大家好,歡迎來到文學館。鴉片戰爭以後的中國,歷經辛亥革命到新中國成立,百年的歷史,可以說飽經內憂外患。在這個過程當中,多少仁人誌士,力圖變法、改良,以求改變中國的命運。鴉片戰爭使中國的國力積貧積弱,民族矛盾,外族的侵略接連不斷。在這個過程當中,有一個非常著名的變法,而且最後是以失敗告終的,這麽一個政治的事件。可以說是聞名中外,甚至震驚中外。為此呢,今天的《在文學館聽講座》,我特意請來了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著名的史學家楊天石先生,他為我們演講《戊戌變法與近代中國》,大家歡迎。

今天我講的題目是《戊戌變法與近代中國》,主要講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講戊戌變法的始末,它是怎麽開始的?怎麽樣結束的?是講戊戌變法的始末,把這個歷史過程介紹給大家。第二個問題,我想講一講,戊戌變法失敗的原因,以及它在近代中國史上的意義,就是它對近代中國發生了一些什麽樣的作用。

下面我開始講第一個問題,就是戊戌變法的始末。這個問題裏邊呢,我首先要講第一個小問題,是改良思潮的興起。戊戌變法,在歷史上被認為是一次改良主義的政治運動。首先我們要搞清楚,就是改良的這種思潮是怎麽樣興起來的?剛才傅先生談到,鴉片戰爭是中國歷史的一個重要的轉折點。鴉片戰爭以後,清朝統治階級裏邊,就產生了一部分人。這一部分人和中國傳統的士大夫、和傳統的官僚,有很大的不同。而用我們著名的史學家範文瀾先生一句話,出現了這麽一種人,叫“睜眼看世界”。就是說以前中國長期處於閉關自守狀態。鴉片戰爭以後,中國被迫把大門打開了,因此就產生了一部分官僚知識分子。他們睜眼看世界,把眼睛張開來看世界了。他們提出了許多主張,其中最重要的是兩句話。一句話呢,叫“師夷之長技以制夷”,“師”拜老師,“夷”是洋人、洋鬼子,外國人當時稱為“夷人”,就是說要把洋鬼子作為自己老師。學什麽?學他比我們優秀的地方。“長”是擅長,就是學習洋人的擅長的技術,幹什麽?“以制夷”,來制服洋鬼子。就是用洋鬼子的那套技術,比我們強的技術,我們來制服他。

另外,還有個口號,八個字。叫“中學為體,西學為用”。中國文化、中國的學問“做體”,“體”是根本的意思,那麽“西學為用”,要把西方的學問要取之為我所用。“西學為用”,那麽提出這個八個字,應該說也是一個很重要的進步。因為這就說明了中國人感到自己的原來那一套文化,那一套學術不夠用了,所以要用西方的學術,來補充自己。這個也是中國人認識上的一個進步。

Views: 66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