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Comment
AI是否使科幻作家職位消失?劉慈欣:AI取代人類不是悲劇~~近日,第十六屆華語科幻星雲獎在成都盛大啟幕。現場,主持人吳岩指出,人工智能正在迅猛發展,並向嘉賓提出「AI是否正在使科幻作家這一職業消失」的尖銳問題。對此,劉慈欣回應稱,自己是以一種「科幻的思維方式」看待這一問題。
劉慈欣談到,從技術角度看,AI的創作基於海量數據與概率算法,而人類作家同樣依賴記憶與經驗構成的「內在數據庫」。 一個缺乏記憶與經驗的人,無法完成文學創作,正如缺乏訓練數據的AI無法生成有深度的文本。因此,人類與AI在思維機制上的差異,或許並沒有我們想像中那麼大。
劉慈欣進一步表示,目前盡管人類在文學創作領域仍顯著領先,若以當前技術迭代速度推演,十年後、二十年後人類在文學領域的優勢可能蕩然無存。他認為是否還能找到AI無法替代的領域?他坦言並不確定。如果人類僅靠自身內在發展,文明很可能將觸達天花板,而AI或許正是幫助我們突破這一局限的關鍵。
當被問及「人類被AI取代是否為悲劇」時,他認為我們應以坦然甚至自豪的心態面對這樣的未來。他認為,AI若能繼承並拓展人類文明,值得人類欣慰與擁抱。在他看來,AI取代人類不是悲劇,而更像是「孩子超越了父母」,是人類文明另一種形式的延續與升華。「就像蒸汽機沒有消滅人類,反而將我們送入太空,AI可能帶領文明走向更廣闊的宇宙。」
人工智能行業作為當今科技領域的前沿陣地,正以迅猛的勢頭重塑著世界的方方面面。從智能語音助手的便捷交互,到自動駕駛技術的逐步落地,再到醫療影像診斷的精准輔助,人工智能的應用場景不斷拓展,深刻影響著人們的生活與工作。它融合了計算機科學、數學、神經科學等多學科知識,通過模擬人類智能,賦予機器學習、推理、感知和決策的能力。隨著大數據的積累、算法的創新以及計算能力的飛躍,人工智能正從實驗室走向商業化,催生出無數新的商業模式和產業生態。(2025-09-23;來源:前瞻網)
愛墾學術《封神》:從廟堂到銀幕,千年不老的文化奇蹟
如果要挑一個中國故事,既能滿足歷史的厚重感,又能激發想像的奇幻感,還能源源不斷轉化成戲曲、小說、年畫、電影、遊戲,支撐一條長長的文化產業鏈,那麼,《封神》絕對排得上號。
它的生命力,足足延續了六百多年——從古代的史傳與神話混融,到今天的影視大片與手遊,始終活在大眾文化的舞台上,從未真正淡出。
一、天命與人心的永恆戲台
《封神》的原型故事,脫胎於商周之際的歷史與傳說:殷紂暴虐、周武伐紂,史實框架上織入了仙神妖魔的奇幻網絡。這種「一半真實,一半神話」的結構,使它既有可信度,又有娛樂性。
更重要的是,它的價值核心——忠義、勇氣、犧牲、智慧——跨越了時代,無論是在明清的戲曲舞台,還是在今天的電影銀幕,都能讓觀眾共鳴。
二、歷代的創意再生
戲曲舞台:元明清的雜劇、傳奇,把封神故事搬上舞台,唱腔詩化、情感濃烈。地方戲如川劇、秦腔、徽劇都有自己的《封神》折子戲。
民間藝術:哪吒鬧海、楊戩鬥法的年畫掛在農家牆上;皮影戲、木偶戲講述雷震子展翅、姜子牙封神。
近現代改編:連環畫、評劇、動畫電影《哪吒鬧海》、電視劇《封神榜》,成了幾代人的童年記憶。
當代IP開發:電影《封神第一部》、手遊、桌遊、VR互動體驗……讓古老神魔故事進入二十一世紀的娛樂版圖。
三、文化再生產的秘密
《封神》之所以能歷久彌新,不只是因為故事精彩,而是因為它懂得「與時代對話」:
價值更新:古代版本強調天命與忠義,現代版本更注重個人選擇與命運自主。
媒介更新:由口耳相傳到紙本印刷,再到舞台戲曲、影視作品,如今又進入數位互動時代。
審美更新:特效、角色心理、敘事節奏都會因觀眾口味的變化而改造,讓故事持續貼近當代感官。
四、文化+創意=好產業
《封神》是一個典型的「文化+創意=好產業」案例:
它有深厚的文化記憶,幾乎每一代人都與之有接觸。
它可拆可合,適合各種規模和形式的創作。
它能適應不同的政治文化環境,既能做正統說教,也能純粹娛樂。
它的商業轉化率高,影視、遊戲、周邊商品都能形成產業鏈。
在這個快餐文化的時代,《封神》卻用幾百年的時間,證明了文化與創意結合的力量。它不只是一個故事,而是一個不斷自我更新的文化生態系統:既能在廟堂之上談「天命」,也能在市井之間講「熱血」,既能感動祖輩,也能俘獲年輕人的心。
也許,這正是它能從元明一路封到今天的祕密。
Netflix:支持東南亞故事敘述人才
東南亞的電影產業蓬勃發展且前途無量,在過去的幾年裡,東南亞地區在敘事水平和產業規模方面都取得長足進展。人們對劇集制作的興趣加大,開始進行種種嘗試,這意味著行業機會將越來越多,現在正是時候為這個多元化地區的本地編劇人才創建更多學習和分享的論壇。
因此,Netflix 在新加坡資訊通信媒體發展局 (IMDA) 的支持下,為來自新加坡、泰國和印度尼西亞的 23 位創作者組織了一場劇集寫作工作坊。該特別活動於2022年 2 月 21 日至 25 日舉行,旨在幫助編劇們提高其劇集創作能力,讓她/他們參加由業內頂尖專家和編劇組織的會議和小組討論。
來自新加坡、印度尼西亞和泰國的 20 多名參與者參加了為期五天的在線劇集寫作工作坊。
IMDA 媒體行業發展總監喬基姆·恩先生表示:
「Netflix 在故事敘述方面的專長讓其成為 IMDA 的天然合作伙伴,幫助扶植賣座編劇,這些編劇可以創造多種多樣的內容類型,包括 OTT 平台的優質內容。」
最近,Netflix 在東南亞推出了《曼谷危情》《來路不明的轉校生》《真相之洞》《我和紐約超級皇后》和《真相復印店》等影片,在將該地區影視行業中的精彩故事帶給全球觀眾方面,Netflix 一直處於前沿位置。
「我們希望讓東南亞的當地創作者得到關注,並利用當地的專長和合作將這些故事帶到世界舞台。我們希望能夠創建更多這樣的論壇,讓創作者了解行業專家的見解,後者可以分享知識並就最佳實踐進行探討。」
深入了解劇集創作
該工作坊由編劇兼制片人喬·佩拉奇奧(《閃電俠》)領導,內容包括場景構建練習,以及對《怪奇物語》和《魷魚游戲》等開創性劇集進行深入分析。
新加坡電影制片人呂吉元(《影匿人生》)稱此次工作坊為「獨家揭秘最高水平的劇集創作」。呂吉元表示:「我們從喬那裡了解到編劇室在好萊塢是如何運作的,所有過程公開透明。這是在別處無法獲得的知識。」
首席培訓師喬·佩拉奇奧正在主持關於分集連續劇結構的課程。
在與 Netflix 熱門韓國劇集的幕後制作人金銀姬(《屍戰朝鮮》)和朴恩喬(《靜海》)的小組討論中,參與者還學習了如何讓角色更加飽滿和制造懸念。
對於許多人來說,這及時地提醒了她/他們要重視和關注角色塑造。
泰國流行浪漫喜劇《英俊的騙子》的編劇湯薩蓬·逖提拿坎表示:「作為編劇,我們旁觀角色們上演故事,然後把這些故事整合到劇本中。如果我們能夠塑造一個充滿活力的角色,便能夠成功地吸引觀眾的注意。」
印度尼西亞導演拉齊·卡斯萬迪(《我和紐約超級皇后》)表示,這就是本土故事與全球觀眾產生共鳴的方式。他解釋道:「這樣的工作坊不僅可以幫助我們創造更好的故事,而且還能支持印尼多元化的新興電影制作人,為她/他們提供必要的工具,向世界講述未被充分代表的印尼故事。」
佩拉奇奧將為期五天的工作坊描述為跨文化和編劇之間的合作,他表示:「創意人員需要支持、靈感、繼續教育以及衍生新合作的強大人脈。我們於本周舉辦的此類論壇為這一切提供了動力,並希望為我們的編劇提供新的工具和鼓勵以直面挑戰,這樣她/他們就可以繼續創作優秀的故事,以深刻的全新方式感動觀眾。」(2022年3月1日https://about.netflix.com)
愛墾學術:Netflix的在地文化策略
Netflix透過委託製作在地原創內容以滿足本地與全球觀眾、調整平台功能以迎合區域用戶偏好,並與當地創作者及產業合作以促進多元市場的成長。此策略有助於吸引特定消費族群並鞏固用戶忠誠度,但同時也引發對智慧財產權控制以及在地製作環境可能受制於全球串流巨頭偏好的憂慮。
在地內容製作:Netflix 製作以當地語言呈現、擁有多元演員與故事線的原創電影與影集,以貼近區域觀眾。例如巴西影集《3%》,或韓國影集《魷魚遊戲》。
與在地人才與產業合作:公司與本地製作公司合作、挖掘地方故事、培養在地人才,開發具有高出口潛力的內容。這類做法類似於泰國借鑑韓國文化戰略的方式。
平台在地化:Netflix 調整其使用者介面、功能與推薦演算法,以支援當地語言、支付方式及內容偏好。
為本地創作者帶來的機會:外國平台提供必要的資金,使創作者能製作原本因國內資金有限而難以達成的大規模作品。
在地內容的全球能見度:Netflix 促進了國家媒體內容的全球流通,為本地製作提供了獲得國際讚譽與認可的途徑。(愛墾網根据網絡材料整理)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8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55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9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4 Comments 86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73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7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82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9 Promotions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