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尕〈齊物等觀~那個朦朧的欲望之物〉(7)

6.在物之世界中思考新媒體藝術 

因此下面的問題將是:本質上,什麽是「新媒體藝術」? 

每一個論辯都與一個傳統站隊,每一個藝評亦都與一個論辯呼應。如果說當代藝術,如阿瑟·丹托(Arthur Danto)所宣稱的那樣,是哲學化的藝術,那麽我們將在此知識傳統上尋求對新媒體藝術的理解。西蒙東關於前個體化之普遍性的形而上思辨——即這個亞穩定態孕育著一切種類之個體化的發生潛能,而個體化則是走向分化的過程——為一個新的主體建構打開了通路,一個由本體發生和認知發生(ontogenesis and epigenesis)相互鐫印的基於純粹潛能的發生。「在原點沒有任何的分別,只有原始的平等,」技術性與人性在混沌未分的前個體化狀態中攜帶著平等的潛能。在技術實體、各種各樣的系統、環境與力場都繁榮昌盛以及生態危機沖擊下的後人本情境之中,前個體化哲學注入一劑智識的解藥,以治愈技術異化帶來的心理創傷以及啟蒙運動遺產的政治包袱,為一個更為寬廣的起始點、原生性、與主體性的概念掃清道路。在此,人與物、技術與生物、主體與客體,將會聯合建立起一個新的創造世界的緯度。

 

因此,對於「新媒體藝術」的思考首先應重啟對人類主體之外的主體性的想像,以物理存在體、技術存在體、和人類存在體平等建構而成的「原始大一」之中的「相像性」與「相似性」為基礎,來想像一個新的物之秩序;讓眾多之新主體得以發聲,這些主體包括——按照格拉漢姆·哈曼的說法——橘子、瓶罐、奶牛、石塊、與電路板,作為萌生意義與生產意義之場所;重新標定超越地緣政治界限的政治景觀,從而將藝術活動中不可忽視的生態與宇宙收入其中。

正是帶著這個對主體性的重新理解,與向著宇宙政治(相對於地緣政治)的升華,我們將「新」概括為重生與更新的本質要點,同時將作為與人類存在體同等之技術存在體的「媒體」恢復至其應有的地位——媒體具有顛覆與轉化同樣的潛力;亦恢復其作為轉導之客體交互性(transductive interobjectivity)的主要角色。在此,我們要修正海德格爾的陳述「技術的本質決不是技術性的」——我們認為技術的本質恰恰是技術性的,正因為技術存在體在最大程度上即是「可自我調定之生命體」的發明,且「被賦予了相對的自主性」,所以「此發明生出了一個『技術性的本質』」,它有著自身的族譜,獨立於人類的意圖性,並且「不棲居在一個居高臨下的理性之中,或屈居於一個僅以其使用性為的目的的氛圍。」新媒體藝術,作為一個新興而演進中的技術現實的永恒個體化過程,提供了自主性的潛能,進入了一個與人類現實的互動相依與互聯相關之中。

 

對新媒體藝術的思考亦是要擁抱感知。胡塞爾將感知(perception)視為首要的直接獲取知識的取徑:「感知…是將某物的自身直接置於我們眼前的活動,是在原本建構客體的活動。與其相反的是再現(re-presentation),可理解為一個不將客體自身置於我們眼前,但恰恰表現此客體的活動,將其現為圖像放在我們眼前……如果我們說感知是包含一切『原本』的活動,是建構原本的活動,那麽首要的記憶就是感知……在另一方面,回憶,如同想像,僅僅給予我們再現。」32此思考亦是要通過知覺引入感覺呈現,揭示物自體的靈動:「去思考存在體,意味著對其呈現所散發的吸引力產生回應」而「此呈現是一個帶出與揭示之過程的結果。」33海德格爾的水壺論述,對於如何拋開再現以理解物之本質,依然充滿著啟發:「現存某物的呈現,如水壺成為其自體,恰如其分地彰顯和確立了其自身,此種呈現只來自於物的成物過程(the thinging of the thing)。」

Views: 29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