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 丹·李鵬·朱竑〈國外「家」的地理學研究進展及啟示〉(2)

2「家」的概念和內涵

「家」並不僅僅意味著房子那樣的物理空間,「遮風擋雨的庇護所,或者裝滿家具等物體的容器」,更是個人和社會意義根植的地方(Papastergiadis, 1998)。因此,家既是具體的又是抽象的空間,飽含「意義、情感、經歷和社會關係,是人類生活的中心」(Blunt et al, 2004)。 「家」這一術語最初來源於德語的「Heimat」, 意味著團結、統一、記憶和渴望等強烈的感情(Morley et al, 1993)

因此,20世紀70年代人文地理學家對家的理解總是與理想空間、私密、親密和舒適等相關,家是一個溫暖、愉悅和安全的場所, 「大量的人畢其一生精力尋找家園,挣扎在現實和理想家園的縫隙里」(Tucker, 1994)。這種對家的理解深受當時人文主義地理學思潮的影響。然而近年來,這種天堂式的觀念越來越受到學者們的批評。

首先,家的感知不能一概而論,不同性質和不同經歷的人有不同的體驗和理解。對某些人而言,家是放松、歸屬和親密的空間;而對另一群人而言,家可能變成了充滿暴力和恐懼的場所。例如,有學者研究指出,柬埔寨的婦女在家里遭受到了嚴重暴力(Brickell, 2008),對兒童和青少年,家可能也是威權和暴力的地方(Jones, 1995)。

對「天堂式」的家的批判聲音更多地則來自於女性主義地理學家,家是辛苦勞動的場所,而不是充滿愛和關懷的地方,並呼籲「打開家門,往房子里面看看」(Domosh, 1998)。因此,家這一術語並不總是充滿積極的情感。其次, 「打開家門,往房子里面看看」並不足以理解家的意義和內涵。 「Heimat」所渴望的凝聚感、安全感和統一性,是根植於共享的傳統和記憶,必然意味著建立邊界和維持文化和身份的「本質」,這種本質是原教旨主義(Morley et al, 1993)

邊界和身份「本質」的維持將外來者和異己者排斥在外,將他們看成是對共同家園的威脅。溫暖、愉悅和安全的家的感覺是建構在內和外(inside/outside)的二元劃分基礎上。內在的家是天堂,而外面的世界則是危險的空間,尤其在當前全球化和流動性不斷加強的背景下,對家的維護可能導致反動的回應。因此,Heimat 「是個危險的幻象,它不能容忍差異,恐懼他者,其本質是種族主義和仇外主義」(Morley etal, 1993)。這種建立在排斥和規訓基礎之上的理念和行動對他者也是壓迫性的過程(Brickell, 2012)

因此,家既是物質性的又是符號性的,它是物質性的住房,同時也飽含情感和社會意義,既可能存在於現實生活中,也可能存在於想像之中;同時,家既是本地的也是全球的,因為家的地方尺度不只是一棟房子,還可以是社區、城市、國家甚至是全世界(Blunt et al, 2006),家的建構也是基於更廣泛的地方、國家和全球背景和情境(Dovey, 1985)。總而言之,家是政治性的,它的構建和意義總是與性別、性取向、種族、民族和階層等身份相互關聯(Blunt etal, 2004),正如Hooks(1991)所說,家是一個抵抗政治的空間,我們需要研究為什麽某個意識形態占據霸權地位,以及如何通過替代性的闡釋去與之鬥爭。

Views: 24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