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文化的「興觀群怨」功能助力鄉村振興 (下)

「群」而增強組織化

「群」的本意是「合群」, 讓人有認同感、歸屬感,能夠達到交流思想,統一認識,促進合作的效果。漫長農業社會孕育的小農意識形成了「私」的觀念, 「各人自掃門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農民善分不善合,導致分散小農難以融入現代化產業體系中。

「群」在鄉村振興中的功能主要體現為:

一是凝聚人心。文化應該成為一個精神共同體的凝聚點,能夠反映共同體的情感,「樂在宗廟之中,君臣上下同聽之,則莫不和敬;在族長鄉里之中,長幼同聽之,則莫不和順;在閨門之內,父子兄弟同聽之,則莫不和親」,深刻地說明了只有凝聚人心才能做到齊心協力、團結一致。鄉村振興,政府是引領者, 企業是助力者,農民既是受益者, 也是參與者、創造者,決不能讓農民當旁觀者。只有充分彰顯農民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好農民的自主性、能動性和創造性,不斷提高他們的凝聚力、向心力,鄉村振興才能獲得源源不斷的動力。

二是推進合作。農民需要「抱團取暖」, 組織化有助於提升農民參與鄉村振興的能力。可以通過各類文體活動協會、農民專業合作社等方式把農民組織起來,提高組織化程度。尤其在經濟活動中,可以對外維權, 形成合力,有效降低進入市場的成本,增強在市場競爭中的談判能力。對內監管,有效監督協會成員的生產經營行為,遵守職業道德, 提高產品的質量,樹立品牌意識。應借鑒鄉村傳統社會組織形式, 在黨組織的指導下發育包括各類地緣性和業緣性組織,利用新鄉賢、紅白理事會、村民議事會等,發揮好鄉村內生性組織資源的作用, 提高農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務和自我監督的能力,提升集體意識, 培育現代農民的公共精神,從而增強組織力、凝聚力、向心力和歸屬感,最終實現共同富裕的大目標。

「怨」而凈化軟環境

「怨」的本意是排遣不滿, 通過針砭時弊,表達訴求,改善社會風氣,影響社會環境。在鄉村振興的實踐中,要暢通渠道,為農民表達訴求,傾吐心聲創造機會,提供條件,發揮好「怨」的社會功能。社會矛盾和社會問題重在疏不在堵,對於廣大農民痛恨歪風邪氣之怨,反對官僚主義形式主義之怨,針砭鋪張浪費之怨等怨聲, 要不怕怨,放開怨,鼓勵怨。「碩鼠碩鼠,無食我黍」是古代的怨, 「一支煙一兩油,一頓飯一頭牛, 屁股底下一座樓」是今天的怨,中央「八項規定」就把人民群眾的這個怨氣徹底消除了。

要以寬容的心態、寬鬆的氛圍和寬厚的制度,對待農民的合理訴求,不斷創新方式方法,及時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與時俱進地利用現代科技手段,實現信訪工作科技化、信息化、數字化。要引導農民用合法理性的方式表達訴求,避免出現一窩蜂的「趕大會,上大路,堵大門, 找大官」等非制度化甚至非法的利益訴求表達行為。針對農村地區仍然存在著濫辦酒席、沈迷賭博、不講衛生、占道經營等一些不良風氣和陳規陋習,要采用戲曲、相聲、小品等農民喜聞樂見的多種文化表現形式,揚善棄惡,褒美貶醜, 樹正氣,立新風。一方面通過鞭撻歪風邪氣幫助農民排解怨氣, 發泄不滿;另一方面,通過弘揚正能量,激發他們參加有益於身心健康的文體活動,從而啟迪思維、陶冶情操,提高文化品位、精神境界和綜合素質。鄉風文明了, 陳規陋習自然就沒有了生存土壤。

孔子的「興觀群怨」思想系統地闡述了文化的感悟功用、認識功用、教育功用和批判功用,這是文化功能的方法論,也是一種獨特的思維方式,影響深遠。在鄉村振興實踐中,應做好「興觀群怨」這篇大文章,讓文化成為鄉村振興的強力助推器。中國發展觀察 2021年11月10日)

Views: 35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