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燦然:不朽事物的微光(下)

詩人楊春美認為,黃燦然詩歌字里行間表達著對鄉村田園生活寧靜的安然欣喜,但是也有隱隱的哀傷,時常擔心洞背村這樣的世外桃源若干年後也將不復存在。洞背村地處城市邊緣,不可避免地遭受現代化改造的命運。詩人阮雪芳評論:“當詩人看到村莊從自然純凈到彌溢灰塵與噪音的變化,目睹住民逐漸喪失歸屬感而無所歸依,焦慮占據了他的內心。他的詩歌在不動聲色的敘述中透露對人居環境的深思:在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之間的矛盾中,我們身上有什麼被瓦解了?在日益同質化的生活中,人又如何去進行自我的精神守護?” 

愛的流注和善的美德

黃燦然認為影響他詩歌和生命最大的不是詩人或作家,而是佛陀和耶穌。他的詩歌深刻體現著愛的流注和善的美德,始終貫穿著一種仁愛、平等、利他的精神,所以,他無論寫人、動物,還是花草樹木,都寫得妙趣橫生,富有哲思。在詩人戴逢春看來,優秀詩人往往借助於花草樹木、日月星辰,大地天空、甚至“盛夏里的暖冬”,賦予它們相應的人格能量與情感密語,將生活、情意融入其中,黃燦然就是這樣。而黃燦然說道:“很多詩只是由各種幸運和各種巧合造就的。” 

詩人阮雪芳評論道:“在閱讀選擇上,讀者需要誠實而深刻的文字,揭示生存並給心靈以啟悟和撫慰,黃燦然進行的即是這種讓人信賴的寫作。”他在《自述》中說過“我突然想到,既是這樣,那麼我何況就多做翻譯,把下半生都用來服務別人。這樣下了決定,便頓然輕鬆起來。這種一定程度的無我,反而使我看到世界的光彩,並順手變成詩。”


黃燦然的創作和翻譯是為他人而做,給人帶來安慰和力量,他的真誠,來自內心對文學之善的信仰,以及對這一信仰的捍衛,無論作為詩人、知識分子,抑或時代人,他的敏識和承擔,始終和他所翻譯的那些偉大的思想保持一致。這種彌足珍貴的價值向度,在他的詩歌寫作上,得到了具體的深化,他的詩歌擁有堅實開闊的質地,散發出直透靈魂的熱量,也許有人稱之為寬厚的悲憫。

Views: 41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