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燦然:不朽事物的微光(中)

靈魂與肉體的對抗

黃燦然之前大公報任國際新聞翻譯,這份工作幾乎占用了他大部分時間,他還要兼顧社會、時政、時裝、醫療……他至少翻譯了一千五百萬字的稿件。對他而言,新聞翻譯的工作讓他變成了一架機器。他說:“雖然工作和生活用了我百分之九十五的時間,卻只占我百分之五的腦力;相反,詩歌和文學翻譯用了我百分之五的時間,卻占用了我百分之九十五的腦力。” 他在詩歌里面寫道:“我的衝動是如此強烈/我突然鄙視起我這份做了二十五年的工作/突然對辦公室感到噁心”他要尋找他的精神家園,為此他開始反思,想換個活法。恰好洞背村成就了詩人的世外桃源夢。

洞背村作為中國式傳統鄉村,富有自然的原生意趣,詩人長久居住在擁擠的繁華都市,初到此地掩飾不住內心的喜悅。他在活動現場說道:“我來洞背之前沒有預設想法,我很想來體驗一下中國大陸目前在經歷的改革變化,但我不用去到什麼很遠的地方,什麼災區或產生巨變的特殊地點。來到這里,我就可以通過洞背村這麼一個角落,一個小地方的變化,窺探到整個中國的變化。這種變化帶來的震撼是十分直觀的。這些對於居民來說是不太舒服的體驗,但對我的詩歌創作卻是一種幸運的啟發。” 

在詩人戴逢春看來,來到洞背村之後,他像孫悟空一樣一個筋斗十萬八千里,天馬行空,無拘無束,洞背村成了他的“花果山”,他成了洞背村的山大王。他的靈魂與詩一同被解放,只是他依舊虔誠地,把日子寫成了一首首詩。詩人李春俊認為,他筆下的洞背村仍舊是那麼寧和、溫潤,對這個人世充滿著一種宗教般的情懷。這些都讓讀者覺得詩歌就應該是這樣子的,就像生活中的一杯清茶、一朵野花、一隻貓、一隻狗,就是這樣的日常。

 

詩人張爾評論道:“正是這種日常與詩的深度、全面的交織與融匯,他的詩歌形成了如下特征,由文字、詞語、片段、內在精神和世界觀組織而成的故事,這些卡片式的故事有時候像散文,有時候像小說;由觀察、觀看、風景、經驗所描繪出的自然風景和當代視覺景觀;由尺度、節奏、質地、樂感以及詩歌神秘的偶然性所譜寫的複雜樂章。作為一個獨立的詩人,他像杜甫一樣描寫當代日常,像印象派藝術家一樣捕捉光線的變化和風景,像馬勒和巴赫一樣演奏美妙的音樂。”

詩人楊春美認為,黃燦然詩歌字里行間表達著對鄉村田園生活寧靜的安然欣喜,但是也有隱隱的哀傷,時常擔心洞背村這樣的世外桃源若干年後也將不復存在。洞背村地處城市邊緣,不可避免地遭受現代化改造的命運。

Views: 39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