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心伦·大地好文章系列《蕉风椰雨燕归来》(上)

原乡圆梦

当父母决定把四处奔波的生活安定下来,脚踏实地的开始一段终生不再流浪的日子,竟然是选择一个稀有人烟的渔村!

我的父母于20世纪40年代末飘洋过海,离乡背井,由中国神州辗转登陆这片离家千万里的穷乡僻壤时,只因这个小村庄的海岸有肥美的鱼虾;有谋生的机会;有同乡的照应。从此,也就在这远乡异地生儿育女,落地生根。

这个位于马六甲海峡,紧靠海岸线的热带渔村,于50年代初期,是一个异常宁静偏僻的村庄。它的内陆就是一望无际的椰树胶园与绵延不绝的油棕林。这里的马来友族多是浅海渔夫与采椰工人,印度同胞则在胶林割胶,收取胶汁,再送去园里的小胶厂制成胶片。而华族,除了在大街上开店营业,任职棕油园外,也下海捕鱼,还常往深海去碰运气。

渔村椰林的生活场景,无疑是绝尘的世外桃源。

(許心倫攝作·家鄉風貌 2016)


20世纪中叶的这片南国小乡居,在形成初期,碎石铺成的街道全程大约只有一公里,却被两条大河流分割为三 : 一条大河流经新街场;另一条河流过旧街场的心脏。中段就是椰树婆娑,丛林遍地的郊野地带,只有数间马来传统屋宇与几座华人板屋错落其间,稀有人烟。这两条河流是由大海的分支依势窜进内陆,再与小山流结合。当年,街上的大河流水潺潺,阔越20尺,深达8尺,每当下大雨时,更是泥浆河水滚滚,奔腾不息,河面随着潮涨潮落,自由呼啦起降。这两条大河流边缘尚有无数小型渔船泊岸。

小村庄的大街就在两条河流上穿越,由大铁桥链接。《新街场》的菜市场正好建在大河边,早晨时光总可见小渔船进出载送鱼虾海产来《巴杀》贩卖,顿时构成一幅蓬勃热闹的水上渔家景色。

村庄内的双层板店,则一组组不规则的建在大马路边缘,与椰树为伍。在尚未有市政局建筑规格的局限时,当地的发展商随心所欲建屋,因而形成村庄内自由建设的状态。不过,由于店屋群是随地势建在高地,渔民的家居就建在斜坡上的河岸边缘,再沿至海岸旁的红树林沼泽地带,全以红树高脚柱头为根基。于是,屋子下面的海水,随潮水起落,渔人民居就是道地的水上人家。

华族于20世纪30年代在这小渔村落脚后,各乡里说着自己的家乡语言,建设与执行自己的庙宇风俗习惯。潮州人首先在《旧街场》的大海旁建了一座简陋家居式的《玄天上帝》庙,膜拜求福。神诞时,其对面高耸的神台还会上演潮州大戏。还记得常常被重金聘请前来演酬神戏的戏班名叫《老一支香》。福建人就在《新街场》建了另一座xxx庙,神诞时就邀来知名的福建戏班如《新赛凤》,演它几天。大家各司神明,友好相处,和睦共融。

两个籍贯不同的华族各据街头街尾,也有其历史地理渊缘。

(許心倫繪·南洋華族板屋)


《旧街场》的名字是取决于这里的板屋林立,住宅错落无序,街道左拐右弯,狭窄逼迫,不受时代进展的洗礼,依然保持不变的板木原貌,10年如1日。人民则生活朴实无华,随性简单。这里也是前人最先在村庄里开垦的地段。


而《新街场》的地带则不断在发展中易貌 :钢骨水泥建筑如雨后春笋;摩登家居向胶园椰林棕油芭地带进军,屋业一片蓬勃。


虽然,小村庄的街头与街尾各住着许多远方大陆的故乡人,但离乡是为了追求美好的生活,大家皆忙着过日子,安身立命,建设自己的家园,村人大致上都相安无事,一晃已接近开阜百年。

50年代的小渔村内尚未有任何交通系统,唯一最靠近的《太平市》远在20里外。而《怡保市》的距离还需约1小时的顺畅车程。村上唯一的交通工具就是一架《私家车》,所谓的载客《德士》。此交通服务业是由一位当地人经营。由此可见,这小渔村犹如一座与世隔绝的小岛,出入不便,外来音讯全无。然而,60年代末,小小渔村终于开拓了来自海上的丰富资源,迎来了耀眼的经济光茫!

70年代始,小渔村因移民人口众多而升格为小镇,这是因为镇内的鱼虾海产量非常丰富而吸引了无数来自四面八方的迁移人潮。这也是因为渔夫们勇敢的引进了海上深海拖网作业方式。


从此,小镇基建的稳健发展,是所有居民的努力与经济能力的回馈。小镇的教育传承与母语长存,是全体居民对教育的重视与执着。就在这当地经济开始活跃与蓬勃的年代,小镇筹建了一座私人中学,以母语为教学媒介语,以让小学毕业生有一个可以进入中学继续深造的机会。当地人民对教育的重视,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的奉献精神,是开启了乡村民智最好的贡献与功劳。


这时,政府综合中学的课程也开始在小镇推行,只是还有待硬体设施。


小镇自力更生,一步一脚印,缓缓的在建设自己的根基。。。


许心伦80年代绘作·椰林里的马来家居)


70年代的降临,无疑的使小镇不断在蜕变中,并以丰富多元种族生活与行业的模式在养育自己的蛹貌。她正待有朝一日,以蝴蝶之姿,傲立枝头,然而,这时也是我必须离开小镇的时候了。。。


有一句老话常说,人要志在四方,才能扩充视野的深度与高度,这是万分的贴切的!

我在取得师训毕业文凭后,却必须离开自己的家乡,到另一个穷乡僻壤教育一群更不幸的孩子。我无法留在自己的的家乡作出贡献,那是非常遗憾与沮丧的一件事! 而爱护我的小学校长;为我护航担保顺利受训的小学校长对我做出的期望也随即落空。他的心情就像送嫁女儿的父亲,十分不舍。然而,这是教育局的合约规定,我无法在短期内就能回乡,也不知何日是归期。。。

此时,我更相信前人留下的一段非常铿锵有力的诗词内蕴,它有着其深沉与励志的意义 :上天欲降重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我并不是什么非凡人物,只是一个普通女子,但是,对于一个才初出茅庐的大女孩,未经世面,单纯无邪,却得单身匹马走天涯,到山长水远的异地求取人生经验,贡献自己所长,的确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然而,最终我还是无畏的踏入了另一个偏僻的小村庄,扛起为人师表的重任。


此去经年啊!胡不归?既然离乡是一种必然,乡愁也跟着漫延千里无法复返。我忽然感觉到,当年父母离乡千万里,就在异地落地生根,把一生的岁月奉献给了一片遥远的家乡。那我呢?我的前程又是如何?离乡才数百里矣,已经叫我魂梦牵萦,苦不堪言。。。


家乡的链,不时为之牵动,只因家乡有我最美丽的童年时光。


家乡的快乐童年,给我无限的自由,我悠游在其绿色的胸怀里,玩尽山光水色,溪流大海,甚至爬树登山。我徜徉在大自然里,与一群野孩子闯入橡胶园拾胶子做玩意;在椰林下追逐马来甘榜里的鸡鸭猫鹅;还悄悄踱到马来屋子的周围与高脚屋下闲逛,只因爱上那片柔软洁净的白色沙地。


当时,非常喜爱绘画的我,常常会拿起铅笔画纸,到椰林树下速写这些甘榜景色,心中莫明的堆满了对乡土的情意。


这里的乡居,简朴优雅,空气清新,绿荫处处,到处花鸟虫鸣。


小镇的生活更是宁静无尘,街道上只见脚车来往,不见车辆。而每天所见,也只是几个小贩推着三轮车,当场准备清汤咖哩面、花生煎饼、红豆煎蕊、酸辣叻沙,在街头巷尾叫卖。


(許心倫1980年代繪作·热带乡居宁静悠闲的甘榜生活)


为了工作,我必须生活在家乡百里之外,返乡变成是一种虔诚的朝圣,一年内只能回家度假,过新年,庆中秋。人在百里之外,为了抒发思念之情,我也只能以绘画与文字记录与重新描绘所有的乡情。我变成了一名道道地地的《乡土画家》与《田野作家》。我把家乡所有美丽的传统建筑与可爱的家禽都入了画。我把我身边的人,事,动物,植物都用文字给予了关怀与生命。那就是说,我的绘画与文字题材,都是存在于我生命里的现象与实相。尤甚者,我更于城市里家居洋房的空地上建立了一个犹如家乡的《甘榜》,以栽种各种果树,饲养各种家禽。我的小野心就是在百里外再复制另一个绿色家园,以填补已远去的伊甸园。


于是,鲜明的鸡鸭猫鹅活生生的可爱倩影再度走进我的艺术生活里。美丽的传统马来屋子与华人乡村板屋更是我要呈现的乡下建筑风貌。而画里的景物与模特儿就是我最亲密的甘榜场景与家畜宠物了。


由于住在大城市,眼见日渐稀少的老建筑;遭受严重破坏的殖民地时代建筑遗产也引起了我的关注而被大量入画。


啊,我一生都离不开原乡土地跟建筑紧密相连的生活与艺术!纵然我遨游了地球上的许多国家,最终还是觉得自己不过是她们门前临时的过客。


我的心底有一片净土。我渴望有一块终将属于我的,小小的山丘。


我发现我对历史文化,建筑结构,艺术美学有着非常深沉与执着的情意结。


我更没想到,我在不知不觉中储存的所有能量,知识与经验,能让我在适当的时候并发出极度的火花与力度!


×××××××××××××××××××××××××××

终于,在2015年11月,我回到了阔别30多个春秋更替的家乡,那是来自母亲与大地的呼唤。

我相信人间有一种‘因缘和合’的缘份。


我更相信生活凡事要随缘。随缘的活在心灵最深处的堡垒,快乐知足就是最好的人生态度。

Views: 1023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