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騰飛·歷史是個什麼玩意兒? (7)

3.冬天裏的一把火

給米不給權

但他接下來幹的事兒就缺德了:焚書坑儒。秦始皇在統一了國家之後,讓大家夥商量商量,議一議,我大秦采取什麼統治方式?丞相王綰就站出來了,諸侯初破,燕齊荊地遠,荊就是楚,那地方太遠,不為置王,毋以填之,請立諸子,惟上幸許。這個王綰主張搞分封。分封秦始皇的諸子。您把您的兒子分到那些地方做王,因為那地兒太遠,燕齊荊您遠不能制,所以封你兒子去治。始皇下其議於群臣,群臣皆以為便。大臣們都認為高啊!結果李斯這老哥不幹了,他怒了。李斯當時是廷尉,是司法部長,還不是丞相。李斯就曰了: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眾,然後屬疏遠,相攻擊如仇讎,諸侯更相誅伐,周天子弗能禁止。就是說,你分封同姓?文王、武王當時海內71國,姬姓諸侯53國,全是同姓啊!結果怎麼樣?照打啊!你跟你叔叔的孩子很親,等到了你的孩子跟他的孩子的時候關系就疏遠了,再下一代就更遠了,再下一代就根本不認識了。


李斯接著曰:今海內賴陛下神靈一統,皆為郡縣(拍皇上馬屁),諸子功臣以公賦稅重賞賜之,甚足易制,天下無異意,則安寧之術也,置諸侯不便。就是說您的兒子和您的功臣們,用公家的賦稅賞他就完了,別讓他掌權,別封什麼同姓諸侯。所以自秦以來相當一段時間是封而不建,皇上封你為齊王,但你不可能在齊國建立自己的統治。你可以享受齊地的賦稅,但行政、民政、軍事這些東西不歸你管,你的工作就是多掙點兒米。總之李斯曰了半天,意思是明確反對分封,主張搞郡縣。

始皇就接茬曰:天下共苦戰鬥不休(打了半天架了),以有侯王(就是因為有這些侯王)。賴宗廟(靠祖宗保佑),天下初定,又復立國,是樹兵也,而求其寧息,豈不難哉,廷尉議是。就是說我好不容易把六國都滅了,一統天下,馬上又去封疆立國,不是吃飽了撐的自己培養敵人嘛,所以秦始皇同意李斯的觀點,咱不搞分封,搞郡縣。

就差水木金


後來公元前213年的一次宮廷派對上,博士淳於越(這個博士跟今天的博士不一樣,是一種官職,當時負責教授五經),這老兄可能喝高了,他就跟秦始皇講,你不搞分封,搞郡縣是什麼意思呢?是使陛下有海內,而子弟為匹夫(你擁有天下,你的兒子親戚都是平頭百姓)。卒有田常、六卿之臣,無輔拂,何以相救哉?萬一有那種三家分晉,田氏代齊的臣子怎麼辦?你的子弟沒有兵,他怎麼救你,他怎麼幫你打田常、六卿,他怎麼幫你幹這個?

淳於越說這話,當然是為了皇上,本來是好事,屬於學術爭論。但他多說了一句話:事不師古而能久者,未嘗聞也。就是說辦事兒不學古代你能幹好?沒聽說過。淳於越是典型法先王的儒家,一句話把法家的李斯惹火了。李斯說,你小子什麼意思?我幹的事兒就是古代沒有。郡縣制古代哪兒有,你惡毒攻擊郡縣制度,你不跟中央保持一致,你不反革命嗎?所以李斯建議,這些儒生,談論詩書,以古非今,罪大惡極,幹脆把他們的書都給燒了,除了秦國的歷史書和自然科學的書不燒,剩下的全燒,據說當時孔子的後代,把經書藏在孔府的夾壁墻裏才保存了下來,要不然就也燒。這個叫火劫。

讀書人視書為生命,把書一燒,他們就在背後議論秦始皇,秦始皇聽說之後就挖個坑把他們都埋了。說我閑話的460多人,全活埋。這個叫土劫,差水木金就能湊個五行劫。

這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次文化浩劫。秦朝這件事兒辦得不怎麼樣,屬於文化專制。
造反靠農民
以法為教,以吏為師。嚴禁私學,愚民政策,這是中國古代統治者的一個策略。所謂上智下愚,就是智慧掌握在統治者手裏,下面的老百姓最好傻傻乎乎的,方便統治,因為愚昧是產生專制的惟一土壤。這種以法家思想治國,嚴刑峻法,輕罪重刑的幹法最後把老百姓逼急了,就造反,引發了秦末農民起義。

連載精編
究其原因首先是徭役繁重,一年得征700萬人的徭役。秦朝總人口2100萬,刨去一半女的,就1000萬男的,700萬徭役就是除了老頭和小孩都幹這個了。除了徭役,還有兵役,用來打匈奴、南越。當時的秦朝老百姓,丁男被甲,丁女轉輸,男的披掛打仗,或者勞役,女的送東西,運輸。也就是說,基本上這個國家的青壯年,全都去幹這買賣了,田地裏剩下的就是公交車被讓座的老弱病殘孕。

這不算完,還有沈重的賦稅等著你呢。你說我服勞役去了,我們家該交的稅交不交?不交,你試試不交,一文不能少,否則大刑伺候你,割耳朵、挖眼睛、削鼻子、剁腳,全是肉刑。肉刑太討厭了,隨便挑一項都能被整成殘疾人,刑罰嚴重到這種程度,完全是破壞勞動力。另外還有土地兼並,農民又沒有吃的,又沒有地種,有地的沒力氣種,這還不造反難道造飛機?

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在安徽大澤鄉,發動農民起義。然後以“伐無道,誅暴秦”為口號,建立張楚政權。他們失敗之後,劉邦項羽繼續起義,公元前207年,劉邦至鹹陽,秦亡。“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揮劍決浮雲,諸侯盡西來”。秦朝這麼強大,結果十五年時間,二世而亡。《過秦論》裏總結說,這是“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就是實行暴政。結果“身死國滅,七廟隳,為天下笑”,為什麼?仁義不施,攻守之勢異也。所以漢朝一建立,就吸取這個教訓,怎麼才能夠長治久安?得重視人民的力量,重視老百姓的力量,開始減輕老百姓的負擔。

4.劉氏集團上市 穿新鞋走老路


劉邦的“劉”“邦”


秦之後的王朝就是漢朝,兩漢的政治經濟制度是漢承秦制,有所損益。基本上跟秦朝一樣。但也有變化和增減之處。

第一個是刺史制度。漢武帝時劃天下為十三州,設立刺史,由皇帝選派親信擔任,到地方監察郡守和王國。刺史是六百石的品秩,而郡守和王國丞相秩兩千石。這就是皇帝高明的地方,小官管大官,內朝官管外朝官,讓他們互相牽制。郡守和王國丞相比刺史品秩高,但刺史是皇上欽差,口含天憲,出納王命。他們互相都能拿住對方,我掐住你脖子你拉住我腰帶,誰也不敢造次。如果刺史的品秩高於郡守和王國丞相了,那就成了他們的上級,地方就沒法牽制了。
這種辦法,歷代帝王經常使用,玩得爐火純青。但到了東漢,朝廷沒有認真領會老祖宗的苦心孤詣,給刺史增加了行政權和軍權,刺史正式成為州的長官。地方行政區劃由郡縣兩級變成州郡縣三級,刺史變成了郡守的上級,這就為漢末的軍閥割據埋下了伏筆。郡有好幾十個,郡守不具備割據的能力,州就十三個,地盤太大了,具備了同中央叫板的實力。

第二個是郡縣制與封國制並存,儒家法家一起來。漢實行郡縣制又兼有封國制,封國分王國、侯國。王國與割據無異,侯國受所在郡監督。劉邦建立了漢朝,他就總結,秦為什麼亡?他想起淳於越的話來,他認為亡秦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沒搞分封。就是淳於越說的,無輔拂,何以救哉?所以我得搞分封,萬一打起來,就有人挺我。

他搞分封是分封同姓王,得跟天子同姓,皇上的兄弟子侄叔伯,這些人可以封王。妹夫不行,舅舅不行,姨父也不行,因為是外姓。一筆寫不出兩個劉字來,所以劉邦的大哥劉肥分到山東做齊王,兒子劉長封淮南王。王國相當於一個郡那麼大,實際上就跟割據沒有區別,因為王國的軍隊是自己招募,官吏自己委任,甚至可以鑄錢。那會兒的錢是銅錢沒有防偽標誌,只要開出礦來就能做。你們王國有礦山,你就做吧,結果可能比中央還有錢。所以劉邦臨死的時候讓大臣們斬白馬盟誓(馬就是很珍貴的,何況白馬):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擊之。劉邦說,姓劉的才能有邦,不姓劉的敢封王建邦,大夥兒群毆他。
異姓不王的傳統從漢朝就確立了,基本上在中國古代,異姓封王的例子是很少的,很多都是追封。像嶽飛封鄂王,死了60多年才封,已經沒有實際意義了,沒有造反奪權的可能性。有個別的朝代,像唐、宋,異姓有封郡王的,但沒封親王的,王分郡親,為了有個名義上的限制。功臣可以封侯,侯有三等,縣侯、鄉侯、亭侯。縣侯享受一個縣的衣食租稅,但是你不能治民,也不能管軍,你只有賦稅。鄉侯就低了,諸葛亮是武鄉侯;亭侯就更低,像關羽漢壽亭侯,劉備早年宜城亭侯。

一般就是王侯這麼兩級搞分封,但還是對中央集權構成了很大的威脅。因為天子姓劉,我姓張,我要取代天子做皇帝,這算造反。天下都不同意,我心裏就要打鼓。現在天子姓劉,我也姓劉,論輩分我還是叔,我哥死了輪著我了,憑什麼你小崽子幹?天下人也無所謂,劉家打仗關你屁事兒,誰當皇上你還不都是在家炒土豆絲,你管這個?所以這些同姓王,實際上對後來的中央集權構成的威脅更大了。

扼殺於搖籃

第一漢武帝頒布推恩令。


主父偃給漢武帝建議:眾建諸侯而少其力。眾建,多建的意思,多封幾個諸侯,諸侯的力量就被平均掉了。具體操作原理我來解釋一下。

中國古代的宗法制度是嫡長子即位。嫡長子就是正妻皇後、王後生的長子可以立為太子,將來繼皇帝位。生個傻子怎麼辦?也一樣。立國立嫡,不立賢。只立大的,不立能幹的。除了皇後生的長子立為太子之外,其他的孩子和庶子可以分封為王。那些港臺的電視劇裏面有什麼大太子,二太子,三太子,扯吧!太子只能有一個,有那麼多太子還不相互掐?太子有一三五,皇帝就能有二四六。太子不是尊稱,並非皇上的兒子都是太子,否則在大學教書的都是教授。同理,除太子之外的孩子被封的王,他們的老婆生的長子叫世子,將來繼王位。除了繼王位的長子,其他的孩子可以封為侯,侯之後就變成老百姓了。你看劉備是中山靖王之後,大漢皇叔在那邊編草鞋,皇叔怎麼慘到賣草鞋去了?就因為他的直系祖先不是嫡長子,沒繼承中山靖王的王位,被封為侯,侯完了就沒戲了,賣草鞋。


漢武帝意思就是,你嫡長子繼承了你爸爸的王位了,讓你弟弟賣鞋去,多不合適。所以你把你的王國分給你的這些弟弟們,建立侯國,你做你的王,然後有幾個弟分幾塊地,讓你弟弟做侯。別忘了,侯國歸所在郡管轄,只能衣食租稅,無治民權,更無統兵權,因此王國越分越小,權力也被平均,就沒能力對抗中央了。弟弟做了侯,對皇上感恩戴德,皇上給的侯,沒皇上我賣鞋去了,我怎麼會造反呢。漢武帝的推恩令讓諸侯王有苦說不出,王國突然分成了若幹個小侯國,這就是“眾建諸侯而少其力”的操作原理。

推恩令頒布後皇上開始下刀子了,又出了酎金律。祭祀祖先的時交來的黃金成色不足,就要酎金奪爵。應該祭祀祖先交24K的黃金,你們交18K的,對祖宗不敬還配當王侯?一百多個王侯的爵位就被撤了,已經分的那麼小了,本就無力反抗,這一撤一百多,剩下都是乖寶寶。
然後頒布附益之法,不許諸侯王結交賓客,限制諸侯王活動,只能衣食租稅,不得參與政事。楚王封在那兒,可以享受那兒的衣食租稅,可以是那兒最大的財主,整個郡的財富都給你,但你不能幹預朝政。
還有私出界罪。規定諸侯國王不經中央同意不得擅自離開封地,違者降為侯爵。甚至發展到明朝的時候,諸侯王不奉聖旨不許進京,隨便進京就是大逆不道。媽死了,回去奔喪,你哥不待見你,不讓你去你就沒轍!清朝更神,王爺不奉聖旨不許出京,都在北京圈著。皇上不給你派差,你一輩子離不開北京城,想上雲南旅遊去,門也沒有,你到那造反怎麼辦?身為親王,看著是尊貴無比,也只能當宅男,膽戰心驚跟坐牢沒什麼區別。

豐臺世界公園那邊是大葆臺漢墓,墓誌銘都沒有,都不知道埋的誰,據說埋的是燕剌王劉旦。據《史記》記載,燕剌王劉旦這哥們兒是這麼死的:他出遊時使用了天子的儀仗,這不作嘛!天子出門金瓜鑰斧朝天鐙,十二對。結果他覺得天高皇帝遠,北京離長安遠呢,沒人看得見,他也擺出十二對!王國丞相履行監視之職,一封快電寄往京師,說燕剌王違制。於是京師聖旨,特快專遞,一杯毒酒,燕剌王自殺。和珅之所以被處死,說穿了也是兩字-違制。你們家居然拿楠木蓋房,皇宮才行。這廝貪汙了一輩子,結果治罪的時候沒說他貪汙,說他違制。不過違制還不算最糟的,燕剌王自殺之後,兒子還可以襲爵,燕國還不至於被除國。
武帝的另一個法令:非正與亂妻妾位之律。就讓很多諸侯國被除國,變成了郡縣。
漢律規定只有正妻的長子能立為世子,如果正妻不能生育,就要除國為郡。小老婆生得庶子再多,生個足球隊也不能繼承。誰敢以庶繼位,就是“非正”,免為庶民。以庶充嫡,就叫“亂妻妾位”。這個法令和推恩令結合得很好,一邊給正妻有子的諸侯小孩推恩,一邊把正妻無子的諸侯小孩除名。有權的給你找個牽制,無權的一免到底,導致所有的王國後來都被郡縣給包圍,想造反也沒轍。
這樣一來,漢武帝就把王國對中央的威脅扼殺在搖籃裏了。

內定的選秀


前面講過先秦時代官吏是世卿世祿,龍生龍鳳生鳳,老鼠兒子掏地洞。從秦朝開始則獎勵軍功,按軍功授爵。所以中國古代的有爵位的人,一般都是立下戰功的,文官也一樣,比如曾國藩和李鴻章,立戰功了才封爵。清朝唯一一個文人沒立戰功封爵的是張廷玉,編了本《康熙字典》,封成伯爵,十年就給撤了。所以沒有文人封爵的,你可以做到大學士,做到軍機大臣,但沒有爵位,爵位必須得立戰功。秦朝的時候老打仗,立戰功很容易,到了漢朝,國家承平日久,戰功難立。而且老立戰功,就導致軍人老當政,所以這個玩意兒不行。

漢朝有一套非常好的制度,叫做察舉制。察舉即選舉,由下而上,推舉人才為官。察舉的全稱叫征辟察舉制,有征、辟和察舉三種途徑。征是皇帝聽說你很賢,把你征到京城;辟就是丞相、郡守這些人聽說你很賢,把你辟為僚屬,但是這種人畢竟少。
有一個成語叫覆水難收,一般形容男女之間的感情。西漢有個讀書人叫朱買臣,哥們兒窮,家裏窮得連褲子都穿不上,然後他媳婦老踩吧他:整天在那看書有什麼用,你幹點有用的事兒行不行?去做買賣,炒股去。朱買臣說我不會。不會到超市搬礦泉水去,這我也不會。他媳婦一生氣,離婚了,拜拜。漢朝的時候風氣還挺開放的,女的可以提出來離婚,朱買臣他媳婦改嫁了,後來朱買臣太賢了,皇上聽說後征為兩千石郡守,衣錦還鄉。朱買臣騎著高頭大馬,帶著隨從就回來了,兩千石鬧著玩兒的呢!他媳婦來找他,說上次跟你逗著玩兒呢!我早看出來你行,我不過激勵你一下,咱倆復婚吧!朱買臣說小樣,你甭跟我來這套。馬前潑水,一盆水潑在馬前面,你若收回來,復婚;收不回來,玩去!覆水難收這麼來的。但是像朱買臣這樣能交狗屎運的人太少了,皇上都能聽說,你得賢到什麼程度。所以征辟不是主要途徑,主要靠什麼?察舉,自下而上舉薦人才。

東漢選拔人才,註重舉孝廉。孝和廉不是才,是德。德的衡量就是大家都說你孝,你就孝;大家都說你廉,你就廉。這制度特別好,你想想,領導幹部都孝敬老人、不貪汙、不取不義之財,推而廣之,這社會風氣當然好。但反過來,我不當官當然廉,我貪誰的去!我孝,你上我們家來考察,我當然孝。四十好幾歲了,我跪在地上給我爹洗腳,孝不孝!你掀起我爹的褲腿看看,昨天晚上我踢的黑印還有呢。爸爸死了,在墳墓邊兒上結廬,守孝三年,結果一年生一個孩子,這叫什麼事兒,能叫守孝嗎?所以孝廉說實在的沒法衡量。你孝不孝,廉不廉,依靠人才在地方上的聲望,稱為鄉舉裏選。

所謂聲望,就是錢不重要,商人有錢,但是商人唯利是圖,能孝廉嗎?官宦人家才有聲望,於是門第望族成為選舉的主要依據,到後來,當官就看你們家是不是官宦出身。歐洲人曾說過,三代時間培養一個貴族,貴族氣質是需要培養的,暴發戶可不是貴族。平民永遠不孝不廉,官宦人家出身則老能被推舉上,這樣就造成了累世公卿。比如說曹操統一北方之前的袁紹,四世三公。四世三公不是世襲,並非袁紹的爺爺傳給他爸爸,他爸爸傳給他,而是他們家四代人聲望累積,都當了三公這樣的大官,門生故吏遍布天下,可見他勢力有多大。就這樣,一個人占有幽、冀、青、並四州之力,天下一共十三州,他占了四個州。勢力大但是實力不大,靠聲望混飯吃的,要不他是窩囊廢呢,這麼厲害的人竟然被曹操給滅了!
如此一來,這種選舉制度顯然有違當年的初衷,就不能給國家選舉到有用的人才。
漢朝的戶口

兩漢對百姓的管理實行編戶,然後這個被編入戶籍的百姓,稱為編戶齊民,具有獨立身份,依據財產承擔國家的賦稅、徭役和兵役。國家為什麼要把老百姓編入戶籍?好管理。另外就是,要征收這個賦稅、徭役和兵役。所以你看,不管從前還是現在,咱中國是最不適合搞恐怖襲擊的國家,因為中國對戶籍的管理嚴格。你在小區裏一轉悠,一幫老太太追上了,你找誰啊你!你這家夥鬼頭鬼腦的,進我們小區門也沒有!你想安炸藥,能讓你安嗎?所以想恐怖襲擊中國不太可能。

為什麼好襲擊美國?美國連身份證都沒有,你說你是誰,你就是誰,編一個名字進入美國了,再造一個假駕照什麼的。在中國身份證都是防偽的,搞什麼搞。中國這麼多人不管不行,所以自古以來對戶籍的管理就非常嚴格。當然那時主要是為了征稅,田租、人口稅和更賦都是老百姓要交的最基本的稅種。漢朝的田租比秦朝輕多了,秦朝是三分之二,漢朝是三十稅一,就是三十分之一,相當於秦朝的二十分之一。但是田租不為主,人口稅和更賦為主。凡是朝廷宣布這個稅我不怎麼收了,想必這個稅不掙錢,不為主。

Views: 128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