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前一篇~胡泳:界限的消失:活在時代的夾縫里(4)
瑞典已有幼兒院實驗讓幼童在一個無性別區分的環境下成長,棄用han(he)、hon(she),而改用中性的代名詞hen,追求“性別平等”。在另一方面,2014年2月13日,Facebook首度在美國開放用戶自定義性別選項,不再局限“男性”或“女性”兩種,可選擇50余種性別,包括“雙性”(intersex)、“性別流動”(fluid)、“跨性別”(transgender)等。
較此更進一步,美國女權主義理論家唐娜·哈拉維提出“賽博格女性主義”,引入了一個跨界的隱喻——賽博格。上世紀60年代,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的兩位科學家曼弗雷德·克林斯和內森·克蘭曾經提出一種大膽的設想:通過機械、藥物等技術手段對人體進行拓展,可以增強宇航員的身體性能,形成一個“自我調節的人機系統”,以適應外太空嚴酷的生存環境。為了闡明這一觀點,他們取了“控制論”(cybernetics)與“有機體”(organism)兩詞的詞首,造出“賽博格”(cyborg)一詞。
哈拉維給“賽博格”的定義是:“一個控制有機體,一個機器與生物體的雜合體,一個社會現實的創造物,同時也是一個虛構的創造物。”賽博格模糊了人和機器的界限,也模糊了自然與非自然的界限。哈拉維認為,既然我們都已經接受了身體的技術化,接受了通過生命科學的參與來改變身體,我們就已經是生物技術的存在了。她於1985年發表《賽博格宣言:20世紀晚期的科學、技術和社會主義的女性主義》,建構出一個反諷的文化政治神話。在哈拉維看來,賽博格是一個沒有神話的社會里脫穎而出的神話主角。
哈拉維對西方論述中充斥的“對立的二元論”(antagonisticdualisms)深惡痛絕。她認為,二元論系統性地幫助了對婦女、有色人種、自然界、工人和動物等實行宰制的邏輯和實踐,所有這些都是被作為他者來對待的。這些二元論包括自我/他者、文化/自然、男/女、文明/野蠻、對/錯、真理/幻象、整體/局部、神/人等等。而高技術卻帶來了打破這樣的二元論對立的機會。
對哈拉維來說,賽博格是她用以重新塑造女權主義的工具。“賽博格更嚴肅地考慮性和性體現的局部性、流動性和間或性。社會性別未見得是個全球認同問題,即使它有深厚的歷史廣度和深度。”她爭論說,一個賽博格並不需要穩定的、本質的身份,女權主義者應當在“親和性”而非認同的基礎上形成同盟軍。“親和性”意味著個人可以通過選擇構建自己的群體。通過這種方式,群體可以打造出“從他者意識、差異性和特殊性中產生的後現代主義認同”,以此來對抗排他性的西方認同傳統。也就是說,哈拉維是反對一些女權主義者所提倡的認同政治的,因為它將被排斥的人變成了受害者。與其堅持認同,還不如讓認同混亂。
從一開始,賽博格就意味著對僵化界限的拒斥。賽博格是自然有機體與技術手段的結合,它使原本自然而然的身體具有了“拼合”、“嵌入”的特點,轉而成為一種“新的合成生命體”。基於此,女性可以將信息技術和生物技術的邏輯運用於自身,“重新書寫”自我的身體。這種賽博格的身體超越了簡單的肉體性,超越了性和性別的約束,因而是超越了自然的身體,也是以主體為中心的身體。這里的主體,是多元的、喪失清晰邊界的、相互沖突的和非本質的。
在本體論上,賽博格提出的問題是:我們到底是誰?“誰的身體?哪一個身體?怎樣的身體?是人的身體還是非人的身體?是基於矽的身體還是基於碳的身體?這都是至關重要的。”對於身體永遠占據中心地位的女性而言,這些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她們終結歷時長久的恐懼、焦慮與孤獨,因為在賽博格社會中,男女兩性的區分是沒有意義的,女性不必作為男性的附庸,其存在意義也不在於生育孩子——因為復制可以替代繁殖。當然,也可以選擇不生孩子,而永久保留自己的生命,即實現永生。所以哈拉維說:“我寧願成為一個賽博格,而不是成為一個女神。”
在影片《超體》中,露西最後變成了什麽?當她以一條短信宣告:“我無處不在”,難道說她變成了女神?抑或,她甚至超越了神,成為一種完全不同的東西?她在身體上雖不在了,但卻通過一個USB而無處不在,更有甚者,沒有USB她也到處都是?這個科幻場景符合哈拉維的終極夢想,身份統一的人類主體已經轉變成技科學(technoscience)的雜交後人類,“再現”變成“模擬”,“資產階級的小說”讓位於“科幻”。
英雄和凡人的融合
梅羅維茨所分析的第三種現象,即政治英雄與普通市民的等同,也是由電視肇其端的。這在大衛·哈伯斯塔姆所著的《掌權者:美國新聞王國內幕》一書中,有著生動的描述:
在德克薩斯州的約翰遜城,一群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的電視記者為林登·約翰遜的電視回憶錄進行采訪。……“你們這些家夥,”他脫口而出,“你們這些新聞界的家夥。正是因為你們,政治已變得面目全非。你們破壞了我們國會成員和城市機構之間的全部聯系和機能。你們呈現在我們面前的是些陌生的人。”……“除了你們之外任何機器都無法創造出一個特迪·肯尼迪。他們全是你們的,你們的產品。”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4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4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1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2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7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4 Promotions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