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1931年由商務印書館出版的《辭源》續編,把“旅遊”一詞解釋為:“今泛指外出作客。” 而後於1959完成初稿,1960年印出的《現代漢語詞典》(試印本),把“旅遊”解釋為“旅行遊覽”,此處是把它當作一個複合詞來看待的。
直到1964年11月國務院召開了“第一次旅遊工作會議”以後,“旅遊”一詞才慢慢在社會上傳用開來。1979年由商務印書館出版的《現代漢語詞典》(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沿用了以前的“旅遊”釋義,即“旅行遊覽”。這是對旅遊籠統的解釋,其含義是比較寬泛的。
如果按上海辭書出版社1979年出版的《辭海》來解釋,它指的是體育的手段之一,也是文化休息的良好活動內容。
至於“旅行”一詞則出現較早,它有結伴而行或作客遠行之意,其史料有《禮記·曾子問》:“三年之喪練,不群立,不旅行。”
此外,西漢·劉向《說苑·辨物》:“麒麟……不群居,不旅行。”
在中國,傳統旅遊著眼於“遊”,這也可以在中國的古典文獻中找到依據。如《尚書·大禹謨》:“罔遊於逸。”
《詩經·國風·泉水》中說:“駕言出遊,以寫(瀉)我憂。”按照《說文解字》的解釋,遊為“旌旗之流”,又作汓,意為“浮行於水”,均指某種得心應手、適意自得、與環境與天地融為一體的高妙狀態。
遊又指嬉戲、遊戲,營造人生的超拔境界。應該說傳統之遊不必遠足,遠遊近遊都是遊,不一定完全依賴“旅”。
這樣的旅遊存在於傳統的農業社會中,四季的變化本身就調節了勞動和休閒。春生、夏長、秋收和冬藏,迴圈往復,人們在置身於鄉土自然中,切身感受到自然迴圈的力量、四季的變化以及自身存在的價值。在現實世界裡,鄉土自然與當地居民已經形成了一種契合關係,除為當地居民提供正常的生計場所之外,還附帶一種可以稱之為小生計的產物。就是說,經濟上的考慮並不多,而玩耍或遊玩的色彩則很重。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4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4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79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2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7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4 Promotions
© 2024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