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由商務印書館出版的《辭源》續編,把“旅遊”一詞解釋為:“今泛指外出作客。” 而後於1959完成初稿,1960年印出的《現代漢語詞典》(試印本),把“旅遊”解釋為“旅行遊覽”,此處是把它當作一個複合詞來看待的。

直到196411月國務院召開了“第一次旅遊工作會議”以後,“旅遊”一詞才慢慢在社會上傳用開來。1979年由商務印書館出版的《現代漢語詞典》(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沿用了以前的“旅遊”釋義,即“旅行遊覽”。這是對旅遊籠統的解釋,其含義是比較寬泛的。

如果按上海辭書出版社1979年出版的《辭海》來解釋,它指的是體育的手段之一,也是文化休息的良好活動內容。


至於“旅行”一詞則出現較早,它有結伴而行或作客遠行之意,其史料有《禮記·曾子問》:“三年之喪練,不群立,不旅行。”

此外,西漢·劉向《說苑·辨物》:“麒麟……不群居,不旅行。”

在中國,傳統旅遊著眼於“遊”,這也可以在中國的古典文獻中找到依據。如《尚書·大禹謨》:“罔遊於逸。”

《詩經·國風·泉水》中說:“駕言出遊,以寫(瀉)我憂。”按照《說文解字》的解釋,遊為“旌旗之流”,又作汓,意為“浮行於水”,均指某種得心應手、適意自得、與環境與天地融為一體的高妙狀態。

遊又指嬉戲、遊戲,營造人生的超拔境界。應該說傳統之遊不必遠足,遠遊近遊都是遊,不一定完全依賴“旅”。

這樣的旅遊存在於傳統的農業社會中,四季的變化本身就調節了勞動和休閒。春生、夏長、秋收和冬藏,迴圈往復,人們在置身於鄉土自然中,切身感受到自然迴圈的力量、四季的變化以及自身存在的價值。在現實世界裡,鄉土自然與當地居民已經形成了一種契合關係,除為當地居民提供正常的生計場所之外,還附帶一種可以稱之為小生計的產物。就是說,經濟上的考慮並不多,而玩耍或遊玩的色彩則很重。

Views: 29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