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威:第二章·教育是社會的職能

一、環境的性質和意義

 我們在上面講過,一個共同體或社會群體通過不斷的自我更新維持自己,這種更新的進行,依靠群體中未成熟成員的教育成長。社會通過各種無意的和計劃好的機構,把蒙昧的和似乎異己的人改造成為它自己的資源和理想的健全的托管者。所以,教育乃是一個撫養、培育和教養的過程。所有這些詞都意味著教育含有註意成長條件的意思。我們也用養育、培養、教化等詞,這些詞表明教育所要包括的不同水平。從詞源學來說,教育這個詞恰好就是引導或教養的過程。當我們想起過程的結果時,我們把教育說成是塑造、形成、模制的活動——即塑造成社會活動的標準模式。我們在本章要研究社會群體把未成熟的成員培養成它自己的社會模式的方法的一般特征。

 既然要求的是改造經驗的素質使它具有社會群體流行的各種興趣、目的和觀念,問題顯然不是一個單純物質方面的形成問題。物質的東西可以在空間搬動,可以轉運。信仰和抱負卻不能在物質上取出或插入。那麽它們怎樣溝通呢?已知它們不可能直接傳播或灌輸,我們的總是要發現一種方法,使年輕人用來吸收老年人的觀點,老年人使年輕人和他們自己有共同的志趣。

 一般地說,問題的回答就是:依靠環境的作用,引起某些反應。所需要的信仰不能硬灌進去;所需要的態度不能粘貼上去。但是個人生存的特定的生活條件,引導他看到和感覺到一件東西,而不是另一件東西;它引導他制訂一定的計劃以便和別人成功地共同行動;它強化某些信仰而弱化另一些信仰作為贏得他人讚同的一個條件。所以,生活條件在他身上逐漸產生某種行為的系統,某種行動的傾向。“環境”、“生活條件”這些詞,不僅表示圍繞個體的周圍事物,還表示周圍事物和個體自己的主動趨勢的特殊的連續性。當然,無生物是和它的周圍事物連接在一起的;但是,除非用比喻的說法,周圍的情況並不構成環境。因為無機物並不關心影響它的各種勢力。另一方面,有些東西在空間和時間上和一種生物,特別是人類,相隔遙遠,甚至可以比有些和他接近的東西更加真實地形成他的環境。一個人的活動跟著事物而變異,這些東西便是他的真環境。因而,天文學家的活動跟著他所凝視或計算的星星而變異。在他直接的周圍事物中,他的望遠鏡是他最親密的環境。作為一個文物工作者,他的環境包括他所關心的人類生活遠古朝代以及他借以和那個時代建立聯系的遺跡、銘刻等等。

 總之,環境包括促成或阻礙、刺激或抑制生物的特有的活動的各種條件。水是魚的環境,因為水對魚的活動、對它的生活是必需的。北極是北極探險家的環境一個重要成分,不管他是否到達北極,因為北極說明他的活動,使這些活動具有自己的特色。正因為生活不僅僅意味著消極的存在(假如有這樣的東西),而是一種行動的方式,環境或生活條件進入這種活動成為一個起著支持作用或挫敗作用的條件。

Views: 78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