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明俊:論“清真文化”的起源與演變(4)

抗戰時期中國回教救國協會曾出面為回民官兵及寄宿制學校回民學員請準夥食便利。“吾教胞在國軍各部隊服役者,所在皆是,惟因飲食不便,生活不安,致減低殺敵熱心。本會鑒於此,特呈請軍事委員會,準將全國各部隊,以師為單位,每師中之回教官兵,另撥為一連或一排,並於新兵入伍時,即註意此點,凡信仰回教者,均撥編一處,以便利其飲食。”並請行政院通令全國各學校及各種訓練班,凡有回族學生5人以上者,準予自立夥食,其不足5人者,也須給予夥食上的便利。各部隊禁止駐紮回民住宅,尤其不得在回民住宅內飲食回民違忌之食品,以重團結,而杜糾紛。1941年9月10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批令如下:

呈悉:(一)請令各部隊以師為單位,凡回教官兵,皆編入一營或一連以便利其飲食一事,早於二十八年七月,以“渝孝役募字第一七八九號魚代電”檢附甘肅軍管區擬定回民壯丁征集管訓辦法通令遵行,並於本年二月三日以“辦四渝字第一五九一號”批準,其他準予通令各部隊,如攜有露營設備,應不許駐紮回教人宅,必須借住時,亦和平商借,不得武力強住。尤不得在回教人宅烹食回教禁忌之食品,除分令外,仰即知照此批。[32]

在西南重慶、北培、內江、遵義、貴陽、吉安等地公路站設立委托清真食堂,遴選合適回民同胞承辦,以解決沿途逃難或旅行回民飲食不便問題。救國協會向承辦人撥付無息貸金,並制定詳細規約,承辦人獲利以後,很快將貸款按規約歸還。

回教救國協會出面致函一些有回族學生就讀的高校或普通學校,請給予回族學生飲食方便,設立清真食堂。

抗戰勝利以後,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裁撤,於是抗戰期間軍委會頒發的全國軍隊不得駐紮回民住宅、並不得在回民住宅內飲食回民禁忌食品的通令失效,於是回教協會向國民政府國防部再次提交報告,稱:

查本會前於抗戰時期,因各地軍隊時有強住回民住宅並飲食回教禁忌食物,致礙宗教信仰,影響軍民團結,當會呈前軍委員,以辦四渝(二)字第二一七〇四號批覆,經通令全國部隊,不得駐紮回教人民住宅,並不得在回教人民住宅內烹食回教禁忌食品在案,頗收實效。惟現以軍委會裁撤,該項通令似已失去實效,本會近叠據各地報告,軍隊占住回教人民住宅事件頗多,難免滋生糾紛,有礙軍民合作,而為陰謀家借口造謠,從中挑撥,影響實大,用特函請大部惠準重申前令,通飭全國軍隊,禁止駐紮回教人民住宅,以應需要,而重宗教,至祈查照賜覆,實為感荷。[33]

民國時期軍政界許多回族將領也比較註意保持清真飲食習慣,如白崇禧曾聘請一位成達師範畢業的回族青年到他公館主持清真飲食工作,1945年他母親去世後邀請馬松亭教長按伊斯蘭教規舉行葬禮。抗戰時期回民士兵比例較高的部隊,一般配有教職人員,負責清真飲食及戰歿回族士兵掩埋。

清真文化是回族先輩借助中國傳統文化中“純真樸素”等,結合伊斯蘭教文化特點,創造的一個文化概念,並滲透到中國穆斯林精神信仰層面,世代堅守、傳承發展至今。清真文化內涵也是一個連續不斷的動態發展過程,最早使用到“清真寺”,後來用“清真教”指代伊斯蘭教,與我國穆斯林信仰實踐相聯系。民國時期“清真”與回族文化教育相連接,出現許多以“清真”命名的回族報刊、學校、圖書閱覽室、出版發行局等。近代以來“清真”與我國穆斯林飲食文化、風俗習慣發生更為緊密的聯系,發展到今天的清真食品、清真飯館。近年學界又提出“清真產業”“清真產品”等,逐漸形成中國回族穆斯林特有的“清真文化”概念,並且對周邊國家及地區穆斯林也產生一定影響。歷史上無論是劉智、王岱輿等回族學者,還是基層穆斯林群眾,為“清真文化”的延續、傳承、發展作了許多努力。本文試圖從歷史上探討“清真文化”的起源與演變,認為“清真”原本就是中國傳統文化產物,與伊斯蘭教相結合,又賦予新的文化內涵,也是伊斯蘭教本土化的一種表現。當然,任何事物無限擴大化就有可能走向反面,如近年一些企業為了追求出口創匯或利益驅使,將原本大眾化的消費品或生活用品,貼上“清真”標簽,出現“清真泛化”現象,不利於回、漢民族及與其他兄弟民族之間文化的交流與交融。我們要防止“清真泛化”現象的蔓延,也要防止假冒“清真”或“清真食品不清真”問題的出現,確保穆斯林群眾的合法權益不受侵犯。

[1](宋)周邦彥著,孫虹校註:《清真集校註》,中華書局,2012年。

[2]桑原騭藏著,福山牟潤孫譯:《創建清真寺碑》,《禹貢半月刊》1936第5卷11期(回教與回族專號);白壽彜:《關於<創建清真寺碑》,《禹貢半月刊》1936年7卷4期。

[3]余振貴、雷曉靜主編:《中國回族金石錄》15頁,寧夏人民出版社,2001年。

[4]余振貴、雷曉靜主編:《中國回族金石錄》5頁,寧夏人民出版社,2001年。

[5]《河北“磁縣城關鎮樂善街清真寺碑文”》,見余振貴、雷曉靜主編:《中國回族金石錄》25頁,寧夏人民出版社,2001年。

[6]魏千志:《中國古代猶太人的歷史貢獻》,《史學月刊》1995年3期。

[7]《重建清真寺記》,《古代開封猶太人——中文文獻輯要與研究》22頁,人民出版社,2011年。

[8]徐伯勇:《開封猶太教清真寺考述》,《開封文博》1996年1期。

[9]羽離子:《明代左唐和中國猶太人》,《中央民族學院學報》1989年6期。

[10]陳垣:《開封一賜樂業教考》,《陳垣學術論文集》279頁,商務印書館1980年。

[11]《重建清真寺記》,《古代開封猶太人——中文文獻輯要與研究》22頁,人民出版社,2011年。

[12]馬壽千:《馬壽千回族史論集》65頁,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9年。

[13]余振貴、雷曉靜主編:《中國回族金石錄》10頁,寧夏人民出版社,2001年。

[14](清)馬註著,郭璟、孫滔、馬忠校註:《清真指南》14頁,青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

[15]雷曉靜,余振貴主編:《中國回族金石錄》186頁,寧夏人民出版社,2001年。

[16]白壽彜主編:《回族人物志》(元代)38頁,寧夏人民出版社,1985年。

[17]劉三傑《清真教說》,見劉智:《天方至聖實錄》368頁,中國伊斯蘭教協會印,1984年。

[18]何漢:《正教真詮·序》,余振貴點校,寧夏人民出版社,1987年。

[19]劉智:《天方至聖實錄》370頁,中國伊斯蘭教協會印,1984年。

[20]馬註:《清真指南·序》,青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

[21]王岱輿:《正教真詮·清真大學·希真正答》,余振貴點校,寧夏人民出版社,1987年。

[22]《福建泉州“重修清凈寺碑”(1609年)》,見雷曉靜,余振貴主編:《中國回族金石錄》73頁,寧夏人民

出版社,2001年。

[23]以上所引均出自王岱輿:《正教真詮·清真大學·希真正答》,余振貴點校,寧夏人民出版社,1987年。

[24]馬錫蕃:《清真指南·序》,青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

[25](清)劉智:《天方至聖實錄》406頁,中國伊斯蘭教協會印,1984年。

[26]金天柱:《清真釋疑》,海正忠點校、譯註,寧夏人民出版社,2002年。

[27]馬瑚:《北平的回教飯館(一)》,《震宗報月刊》1936年2卷1期。

[28]《北平回民團體為制定湯瓶牌事件討論會記錄》,《月華》1936年8卷26期。

[29]《揭破一切冒牌回回,徹查回教大小食物店》第六卷31-23期,1934年11月30日出版。

[30]《中國回教救國協會分支會活動情形》,《中國回教救國協會會報》1942年4卷9-12期。

[31]王建平主編:《中國伊斯蘭教典籍選》(第三冊),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

[32]《會務報告(十)》,《中國回教救國協會會報》1941年3卷11-12期。

[33]《會務報告(二十三)》,《中國回教協會會報》1947年7卷3-4期。(愛思想網站2017-03-26)

Views: 198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