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二、理性思維意義上的感覺與藝術思維意義上的感覺
關於理性思維意義上的感覺與藝術思維意義上的感覺的區別,我們是不太注意的。而我認為,這個區別工作非常重要。我們在許多問題上的觀念混亂和錯誤,都與未能對這兩者加以區別有直接關系。
理性思維意義上的感覺屬於真理範疇,具有科學性,它要求這種感覺有最大的可靠性,要求它反饋給意識的信息符合被感覺物的全部真實。之所以這樣要求,是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接近和獲得真理。由於感覺的錯誤,在我們的真理中,有許多偽真理。錯覺經常使人迷途失徑,甚至將人引入歧途。在人類的歷史上,錯覺曾無數次地給人類帶來災難。早在十七世紀,培根就已清楚地看出這一點。他把人的錯覺稱之為“假象的劫持”。
事實一次又一次的教訓,使人們清楚了自己感官能力的虛弱。於是,不斷地提醒自己:不要相信自己的感覺。對感覺的懷疑主義情緒,隨著謬誤的不斷顯現,在不斷增長和蔓延。而人類知道得越多,檢驗感覺的手段越發達、精明,就越不能相信感覺。
作為感覺分析大師,馬赫不承認有錯覺。作為感官,既沒有錯誤,也沒有正確。這是他的一個重要思想。他認為所謂的感覺錯誤,實際上是因為條件變化了——條件一變化,感覺也就相應地發生變化,並非是錯覺。他舉了一個例子:一支鉛筆放在空氣中,我們看它是直的。而斜放在水中,我們看它是曲折的。在後一場合,人們說鉛筆是曲折的,但實際上的鉛筆是直的。可是——他說——我們有什麼理由宣稱此一事實是實在的,而把彼一事實降為假象呢?他認為水中的鉛筆是曲折的,並非是假象:插在水中的鉛筆本來就是曲折的。我們說過,馬赫崇拜感覺。這種崇拜一方面加強了他對知識最初階段的感覺的熱情,另一方面也導致了他對感覺的絕對信賴。他的這段講話,含有狡辯的意味。他把感覺和被感覺的對象有意分開了:作為實在的鉛筆,即使在水中,也仍然是直的;但感覺到的鉛筆是曲折的,這種感覺也的確是一種真實的感覺。這樣就有了兩種真實:鉛筆的真實和感覺的真實。
如果我們接受了馬赫的這一觀點,那麼,這個世界上就只有真理,而沒有謬誤了。真理要求感覺必須與被感覺對象之間是一種最直接的關系,而不能在它們之間有任何產生幻象的其他因素(在鉛筆這個例子中,水干擾了感覺)。而事實上,我們除了感覺器官本身的錯誤以外,在與被感覺對象之間,存在著若干干擾因素,它們像妖霧遮掩著我們要感覺的對象,使對象呈現出非本來的面目。正因為如此,我們才說:不要相信自己的感覺。鉛筆是曲折的——這自然是錯覺——是水導致了這種錯覺——要排除錯覺,使感覺符合實存的鉛筆,就必須排除水。
現在,我們來看藝術思維意義上的感覺。與理性思維意義上的感覺不一樣,藝術思維意義上的感覺屬於情感範疇。發現真理並不是藝術的直接目的。因此感覺在這里不是這樣地被審問:你是真的還是假的?你有沒有妨礙我們發現真理?這里對感覺的考慮是如何讓它有助於喚起、激起或安定、呵護人們的情感。在這里,感覺不再被懷疑了,而恰恰是被相信。那支在水中的鉛筆,給我們的感覺,若放在真理範疇論,是錯覺,是不能被采納的。現在放入情感範疇論,就完全是另一回事了:鉛筆在蕩漾的水波中,彎曲得多美啊!這里,鉛筆到底是直的,還是彎曲的,它絲毫也不關心。理性的焦點是真,藝術的焦點是美。
對情感不能沈思,因為一旦沈思,情感也就不存在了。同樣,對作為情感範疇的感覺,也不能沈思,一旦沈思,藝術感覺就成為理性的感覺。道理很簡單:望著水波中彎曲的鉛筆,我們如果沈思:它真是彎曲的嗎?這時,我們難道還可以產生美感嗎?所以,一個太“認真”的人是無法欣賞藝術的。因為,他是以理性思維的姿態,而不是以藝術思維的姿態來面對藝術品的。如果像理性思維對感覺的要求那樣來要求藝術思維的感覺,那麼,我們打開任何一部小說,都可以指責它通篇都是感覺的錯誤:你說“風憤怒地呼號著”?不對!風怎麼會憤怒?風只是以每小時二十公里或三十公里的速度向前推進。你說“太陽懸掛在天上”?胡扯,太陽是運動的,根本不可能像掛在墻上的一頂草帽那樣一動不動地懸掛在那里!同樣,我們可以指責凡·高的向日葵根本不像向日葵,塞尚的透視完全不符合真實,畢加索簡直像啞啞學語的稚童在塗鴉!兩種範疇的混淆,使我們對藝術作出的判斷是荒唐的。
理性思維意義上的感覺,因為屬於真理範疇,所以,它一接近真實,那麼,它就是單一的。對一件東西,人們最初可能有若干感覺。但,其中只可能有一個感覺是對的,而其他若干感覺都肯定是錯誤的。也可能一個感覺也不對,要等慢慢找到那個對的感覺。真理的趨勢,就是排除掉若干錯誤感覺,而尋找到一個正確感覺。而藝術思維意義上的感覺正相反。它允許對一件東西可以有各種各樣的不同感覺。一位詩人也許從水中鉛筆晃動不定的形象上感覺到了一種人生虛幻莫測的悲觀情感,另一位詩人也許從水中這支孤零零的鉛筆身上感覺到了一種生命的寂寞感,還有一位詩人也許從鉛筆在水中的弧線上感覺到了一種音樂的優美旋律。
一千個詩人會有一千種感覺。理性意義上的感覺的方向是走向“一”,藝術思維意義上的感覺的方向是走向“多”。(來源:cctv-10《百家講壇》欄目)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0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3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3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79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6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3 Promotions
© 2024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