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碧端·作品導讀/導讀者:石德華

  隨筆作品的特色是:篇幅短小精緻,題材自由不拘,可敘述、可議論、可描寫、可抒情,以作者個性的表現與文字風采的呈現為主,是一種表現個人生活觀察、思想與情感的散文。〈西灣隨筆〉專欄作品中,文學性和抒情意味濃厚的篇章,收錄於《有風初起》,這部分作品是一個文學人對有情世界的觀照,筆調閒適從容,文學典故與現代新知梭織,楊牧評其「舊學與新知雙勝」;社會觀察評論類篇章則收錄於《記取還是忘記》,是黃碧端以社會觀察家與評論者身分所寫的文章,筆觸冷靜,關懷面深廣。以這兩本書為代表,恰可看出黃碧端書寫的兩個向度,感性抒情與冷靜知性形成黃碧端寫作的兩種風格。

  不炒作、不辛辣、不尖酸刻薄、不冷嘲熱諷,黃碧端處理論述文字顯得平和溫文,魯迅的批判像短小銳利的匕首,出手即刺痛人,黃碧端的評論像柔綿的掌力,不刺痛,但會有繚繞的後力。年少的臺大歲月,她從殷海光老師身上取經,學習和平理性的思辯過程和態度,到美國唸書,更讓她見識到,一個民主成熟的社會,民主素養會很自然地顯現在人的思考言談,包括對異見的寬容,民主不會只靠體制而建立,她篤定認為,民主必須是一種生活態度,所以,「細緻且富辯證地說理是一種必須的實踐」,不必一說話就劍拔弩張,只想羞辱或扳倒對方,她總是清晰分析,用文字講理,正是因為,她始終堅持將說理與民主融入生活。


  〈蜉蝣過客〉是一篇生活情趣小品,寫作者仲春夜讀的觀察與體悟,融合了趣味性與知識性。要寫「不寂靜」便先以「寂靜」宕開懸疑,小甲蟲的工筆描摩形像具體、生動鮮明,作者以嫻熟的文學技巧為全文增添不少興味。而人掛念著小蟲,小蟲是燈下夜讀者的訪客,物我相牽繫,這世界可以因一些童心與想像而溫暖多情了起來。文末「再精密絢麗的設計也每每在人間只得瞬間的逗留」、「無數的生命乍明旋滅,也許只為妝點這世界的一點有情吧」,從書桌上的細微觀物扶搖上天地之間的宏觀角度,將感悟拉昇到生命衍思的層次,簡短數語,使趣味與知識之外多了耐人尋思的深刻意義。全文以小喻大,餘味裊裊。人寄寓此生不也如蜉蝣過客?生命之實不也就在於雖短暫亦能絢美?

  〈時光的聲育〉、〈愛憎童蒙〉、〈寂寞〉、〈沒有了英雄〉都屬知性與感性並存的專欄作品,兩造觀照、出入中西,在一個議題上作最精鍊清晰的分析,再平靜含蓄的帶出自己的觀感。〈孫將軍印象記〉是此中例外,雖在專欄刊登,但這真是一篇動人的寫人作品,以一隻箱子為緣由,在這一段短暫的共處時空中,作者無意感性,只於平凡瑣事隨遇興發,竟讓我們嗅得到歷史的蒼茫,孫將軍的武將嗜書、一絲不苟、和悅微笑,以及淡淡一句「歷史一定會還我公道」,對應著他一生的際遇,真令人無聲唏噓,而當他回頭,把右手貼在左胸,說自己不信宗教「只相信這裡」的時候,所有人似乎都只能啞然以對,這一幕真是一位悲劇英雄一生永恆的停格畫面。黃碧端善於翦影取材亦善於剪裁,文學素養功深。

  這幾年,島嶼多事,長期寫社會觀察的文章,黃碧端難免無奈,「所有的直言,只是無力的預告而已」,那麼,身為知名專欄作家,她會有怎樣的提醒?「年輕人如果有什麼『責任』,就是預存一個善意,相信歷史上有典型,現實裡也有好人,而自己的生命意義是要使這個社會更好,可是我們這些做『大人』的,在要求他們預存這個善意的同時,也得對得起他們的這個『善意』才行。」大人有責任讓孩子相信社會的美好,始終相信義與理都可以爭取,於是黃碧端不放棄發聲、不放棄細緻說理、不放棄期望。

Views: 63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