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第二次世界大戰使巴黎遭到了嚴重的破壞,眾多的巴黎市民甚至失去了最起碼的住所。戰後的巴黎面臨的最緊迫問題,是為失去住所的人們提供遮風避雨的房屋。在短短十年間,巴黎在近郊區建造了占地一萬公頃的住宅區,幾乎和市區面積相等。因為建造倉促,所以設備簡陋,居住條件較差。直到1958 年以後,這樣的建造還在延續,而且速度和規模都更快更大,以便盡可能多地容納住戶,它們消耗了近郊區寶貴的土地資源,砍伐了大量的樹木。新公寓的設施條件較差,改建的余地也很小。隨著這樣的建築越來越多,巴黎發展的障礙也越來越大。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法國政府下定決心,在1961 年和1968 年,分別針對大巴黎地區開始了兩輪較大規模的規劃改造。此後,又不斷出臺措施進行完善,直到今天。
目前的法國實行大區、省、區、鄉、鎮五級行政管理體制。巴黎大區是全國22 個大區之一,巴黎市在1982 年以前是巴黎大區的一個市鎮,面積105 平方公里,人口230 萬。1982 年法律規定,巴黎既是市鎮又是省的地位,並且與巴黎大區相互獨立。目前說的巴黎,由於城市規模的擴大和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發展,已經趨於“大巴黎區”的概念,大體上是巴黎大區所轄範圍,面積1200 多平方公里,人口1100 萬。
1961年以來的巴黎舊城改造
主要措施
厚重的歷史給巴黎留下了豐富的遺產,也背上了沈重的包袱。戰後歐洲經濟的復興使巴黎城市規模迅速膨脹,現代產業的飛速發展亟須新的發展空間,而舊城區的單中心格局和老化的城市功能使得巴黎難堪重任。更重要的是,大戰破壞等歷史因素造成的城市不健康發展趨勢還在繼續。
1961 年和1968 年,巴黎規劃部門在結合歷史所有城市計劃優點的基礎上,完成了對大巴黎區規劃的兩次調整。按照巴黎發展成有1400 萬人口、500 萬輛私家小轎車的城市規模,制訂完善的規劃。
(1)成立專門領導機構。1961 年,巴黎市政府成立了“地區規劃整頓委員會”,統一領導巴黎市的城市規劃和建設。同時,在巴黎大區設置了“巴黎大區城市規劃與開發研究所”,為巴黎大區的建設提出規劃和方案。1963年出臺了《巴黎大區規劃指導方案》。
(2)在舊城執行穩定的行政區劃範圍。隨著巴黎市的擴大,巴黎與巴黎大區的聯系越來越密切。1990 年,巴黎大區和巴黎市根據中央政府的要求,共同編寫了《巴黎大區和巴黎市的白皮書》,1994 年巴黎大區出臺了《巴黎大區總體規劃》,1996 年出臺了《巴黎大區可持續發展計劃》,1999 年又制定了《2000 ~ 2006 年國家——大區計劃議定書和大區規劃》,這些規劃和計劃的宗旨都在於強調巴黎市和巴黎大區的建設和整治,保持整個區域的經濟社會文化和環境均衡發展。
盡管圍繞巴黎的發展,巴黎大區的行政區劃進行了擴張,但是,作為省和市鎮的巴黎,其行政區劃則一直明確和固定。特別是在1975 年,巴黎獲得了自治地位,1982 年法律規定巴黎既是市鎮,又是省的地位。因此,在行政隸屬上,巴黎市和巴黎大區是相互獨立的。這些舉措的宗旨,一方面在於突出巴黎作為市鎮的悠久文化內涵和超強國際競爭能力,通過與周邊地區的協調,將工業和擁擠的人口向周邊省疏散,而在巴黎市,則集中發展第三產業,尤其是文化、金融、科技等產業;另一方面在於有效協調各方行動,尤其是交通、居民點、工業區等的布局。通過擴大巴黎大區的行政範圍,並通過一級行政力量制定和實施規劃,在巴黎大區修建了聯系巴黎城區與衛星城的配套工程、高等級公路、高速地鐵等,從而實現巴黎市與巴黎大區的協調發展。
(3)減輕舊城區負荷。這個規劃特別注重對城市內涵的改變,規定不再增加居住密度,工業、金融業等都將按照計劃遷出中心區,在大巴黎地區沿著塞納河向下遊地區發展,形成帶狀城市。規劃打破了單一中心模式,建設了以拉德方斯區為代表的衛星城市中心,有效地吸引了大量的工業、金融業和人口遷出中心區。後來這一規劃執行得比較堅決。比如在瑪海區,就按新規劃降低了人口密度,遷出了約2 萬人口,20 多棟舊日府邸改造成了藝術和民俗博物館,一些有特色的小店鋪保留了下來,破舊的面目一掃而光,成了吸引遊人的良好去處。為了保護好位於西郊的布勞涅森林公園,巴黎市政府干脆封閉了曾經穿行其間的數條公路,恢復了寧靜的森林環境。他們認識到,在城市周邊,確保一些“非城市化”的地段,對於城市環境的改善是非常明顯的。依照規劃,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曾經平均只有35 平方米的民宅,在新的規劃實施後達到了約100 平方米,實現了規劃提出的“更加富有人性”、“安逸與雅致”的人性化人居目標。而其中最關鍵點,是如何尊重記載著法蘭西文化的城市風貌。
(4)努力實現新舊建築的協調。在舊城區是否建設新建築,雖然一直在爭論,但是實踐中達成了這樣一種妥協:允許建設新建築但要尊重老建築,盡量保持與老建築風格上的協調。巴黎的早期風貌以不太高的樓房為特色,整個城市的樓房大都在6 ~ 8 層,鮮見高大突出的建築物。戰後,主張建高樓的和反對建高樓的都在努力宣稱自己如何正確。建高樓派以蓬皮杜總統為代表。他對法國《世界報》說:“我不是一個高層建築迷。我覺得在一個小村莊或小城鎮里建造高層建築,甚至建造中等高度的樓房都是不合理的。然而,事實上是大都市的現代化導致了高層建築。”他還針對反對派說道:“據我看來,在法國,特別是在巴黎,反對高層建築完全是一種落後的偏見。高層建築的效果如何,這要看它的具體情況而言。也就是說取決於它的位置,它與周圍環境的關系,它的比例尺度,它的建築形體以及它的外表裝修。”他還特別強調指出這是“一個比例問題而不是一個原則問題”。蓬皮杜是以倡導新建築而聞名的總統,對高層建築的理解也有他的獨到之處,在他那個時期,蓬皮杜藝術與文化中心是突出的代表作。它是從來自71 個國家的681 個方案中選出的,其外形十分奇特,所有的建築結構管道均暴露在外,看上去就像把“一座化工廠搬到了市中心”。盡管如此,這樣的超級新潮建築由於是建在老城區里,所以依然嚴格遵循了舊城的高度和體量限制,從總體規格上並不過分強調自己,取得了與周圍環境格局的協調。
(5)在舊城外提供發展新建築的足夠空間。摩天樓是新建築的追求,在這一點上,很長時間爭論不休。後來一座突兀於舊城古老建築群中的緬因?蒙巴拿斯大樓的建成,打破了爭論的平衡。人們發現,這座高達數十層的大廈,與周邊的環境怎麼也協調不起來,色彩、相貌、高度都完全不是一回事。人們又心疼起老城了,所以才決定在老城區不再建高樓。對蒙巴拿斯大樓的批評一直延續到今天,人們只要去巴黎,就會看到它還在一群和諧的老房子之間孤獨地站立著。也就是在這以後,巴黎分區建設的原則被堅決地實施了,這才有了拉德方斯等新區。拉德方斯區位於從盧浮宮、協和廣場、香榭麗舍大街一直到凱旋門這條軸線的西端,被稱作“巴黎的曼哈頓”,那里集中了法國最大的20 個財團中的12 家總部,許多外國大公司總部也設在拉德方斯。拉德方斯的標誌建築是大拱門,它奇特的造型帶領著眾多新潮大廈,徹底改變了巴黎的天空。20 世紀20 年代,法國建築大師勒·柯布西耶曾設想沿這條“偉大軸線”的建築高度不得超過100 米,但現在的實施中早就超過了180 米,在更新的規劃中,那里計劃建造一座400 米高的摩天樓!這里成了現代巴黎的代表,充滿生機與活力。而它的實施條件,正是因為它遠離了傳統風貌保護區,才可以放開手腳大膽設計。巴黎的新生,取決於拉德方斯等新區的發展程度,它們的新中心功能越是完善,它們自身的生命力就越強。新區發展程度越高,對傳統城市風貌的保護就越是容易實施。
(6)科學和藝術的色彩規劃。20 世紀80 年代起巴黎市政府將色彩規劃作為政府條例進行頒布。城市色彩管理制度中規定,各個臨街店面只能在一層為其施展商家色彩魅力的區域,而一層以上建築部位是不能任意設立廣告或公司標牌等的。即使有,顏色也不能顯眼。如此一來,在城市主體色調的背景下,城市色彩自然就會顯得既統一和諧又豐富多彩。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4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4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1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2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7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4 Promotions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