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煒:鄭和為何沒猴急地去“發現”新大陸?

近代前中國經濟規模之巨大,文明勢能之巨大,從鄭和七下西洋的壯舉可見一斑。

1405至1430年,鄭和率數萬人和數百艘船只組成的龐大艦隊,曾到達過爪哇、蘇門答臘、真臘、暹羅、忽魯謨斯、木骨都束(在現索馬里)、麥加等三十多個國家或地區。艦隊遠航規模之大,范圍之廣,實屬空前,先於歐洲人“地理大發現”,比哥倫布發現美洲早八十七年,比迪亞士發現好望角早八十三年。

                                                                   (摘自《龍翔西海—鄭和下西洋》漫畫)


回頭看去不難發現,鄭和遠航不僅只是一種國家行為或貿易行為,而有巨大的文明勢能作後盾,或者說為一種巨大的人口-經濟規模和雄厚的技術能力所支撐。

這就是為什麽在船隊規模和船員人數方面,歐洲人的船隊也根本不能同中國人的艦隊相提並論。鄭和第一次航行有士卒27800余人、“寶船”62艘,其中大者長約126米、寬約51米、9桅12帆、排水量約17708噸、載重量8500噸以上。

相比之下,哥倫布僅有船只三艘,乘員88名,旗艦“聖馬利亞”號僅寬8米、長38米,排水量僅250噸,為鄭和寶船的七十分之一;另外兩艘船‘平塔’號和‘尼娜’就更小了,只有“聖馬亞號”的一半大。

中國人的遠航能力不是在一夜之間產生的,而有一個發展過程。宋時便已出現了使用羅盤和海圖、帶有可調中心垂直升降板的平底船,布帆已取代了竹帆,甚至已建造了4層3桅,12張帆,可載500人的大型海船。

據李約瑟研究,明朝海軍在其全盛期即西元1420年前後,可能超過歷史上任何時期的亞洲國家,也超過同時代任何歐洲國家,甚至可能超過歐洲所有國家海軍的總和。

另據費正清研究,1403年至1433年間,南京附近的船塢建造了約2000艘船,其中包括近100艘370至440英尺長、150至180英尺寬的巨船。這都表明,當時中國不僅已擁有遠洋航海所必需的技術,所能動員的人力物力規模也大大超過了西歐。


西方研究者注意到,鄭和艦隊雖七次遠般,但中國人從不搶劫或屠殺,與葡萄牙人、荷蘭人和侵略印度洋的其他歐洲人明顯不同。的確如此,鄭和艦隊在與沿途各國各民族打交道的過程中,始終堅持和平、和睦、自律、平等的原則,不以大欺小,不恃強淩弱。這就與殖民擴張中海盜般的葡萄牙人唯利是圖、燒殺搶掠的行徑明顯不同,與西班牙人在美洲大開殺戒,腰斬了阿茲臺克和印加文明的行徑更有天壤之別。

但今人對鄭和下西洋並非沒有批評,如只重視政治影響,不謀求商業利益,即太過重利輕義,沒能義利兼顧,較之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之一本萬利,實在太不合算。

然實際上,當時歐洲很窮,原因很大程度在於歐洲氣候寒冷,農業生產率低下,單位土地面積所能養活的人口只有中國、日本的幾分之一,再加長子繼承制使其他兒子處於無業或失業狀態,對外侵略、殖民遂成為必然選擇。碰巧的是,離歐洲不遠處,剛好有人煙稀少的巨大美洲等著被“發現”。於是,哥倫布遠航便被視為一樁一本萬利的買賣。

可誰都知道,哥倫布出發時,根本不是要去發現美洲,而是因為通往印度中國的陸路被土耳其人截斷後,歐洲人必從相反方向(往西航行)尋找一條通往東方的道路。這就是為何只是在發現新大陸後好幾十年,歐洲人才意識到那根本不是印度,而是美洲。


相比之下,中國因單位土地面積農業產出率比歐洲高得多,而沒有歐洲那種巨大的人口壓力。除此之外,當時還有廣闊的國土有待開發,如雲南、貴州、內蒙、東北等。這意味著從深層原因看,中國人根本不可能有“發現”新大陸的動機。鄭和不是唯利是圖的商人,沒有必要猴急,因此要他下西洋而“發現”新大陸,一本萬利,實在是強人所難。

作為一種持續多年的巨大的國家行為,鄭和下西洋動機如何,仍值得研究,但可以肯定的是,中國人的遠航除了給沿途帶來貿易與和平和睦,也昭示著深厚的自信和力量。在21世紀,浴火重生的中國文明必將比鄭和遠航有更加光輝的表現。
(愛思想網站2014-10-26)

Views: 205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