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葉《中國浙江美食》韻味無窮粉蒸肉

粉蒸,是一種將主料加工成塊、片,與炒過的粳米或糯米拌勻,加適量調味料和湯汁,裝入器皿中蒸制成菜的烹飪技法,多應用於含脂肪較高的肉類。粉蒸大約起源於清代,有很多菜肴用此法烹制,如粉蒸白鱔、粉蒸排骨、粉蒸鴨條、荷葉粉蒸肉等。

粉蒸肉是最為常見的一道菜肴,為普通大眾所喜食。這道菜一般使用五花豬肉為原料,將五花肉切片,與炒米粉及醬油、甜面醬等調料拌勻,上籠蒸數小時即可。粉蒸肉肥而不膩,清香酥軟,討厭肥膩的人往往也會吃得津津有味。粉蒸肉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制作方法,比較有名的菜肴有浙江的荷葉粉蒸肉、湖北的沔陽三蒸(即蒸肉、蒸珍珠丸子、蒸白丸)、徽州卷筒粉蒸肉等。

荷葉粉蒸肉是杭州的一款特色名菜,始於清末,相傳與西湖十景之一的“曲院風荷”有關。“曲院風荷”在蘇堤北端。宋時,九裏松旁有曲院,造曲以釀宮酒,因該處盛植荷花,故舊稱“曲院荷風”。到清康熙時改為“曲院風荷”,同時還在東面建造了迎熏閣、望春樓,西面建復道重廊。此處荷花甚多,每到炎夏季節,微風拂面,陣陣花香,清涼解暑,令遊人流連忘返。荷葉粉蒸肉是當時菜館廚師為適應遊客賞景的需要,用“曲院風荷”的鮮荷葉,將炒熟的香米粉和經調味的豬肉裹包起來蒸制而成,其味清香,鮮肥軟糯而不膩,並伴有濃郁的葉香,夏天食用很合胃口。後來隨著“曲院風荷”美名的傳揚,荷葉粉蒸肉也聲譽日增,成為著名的特色菜肴。

沔陽三蒸始於元代。當時朝廷腐敗,政事荒廢,沔陽堤年久失修,經常發生災澇,當地百姓生活淒慘。人們在缺衣少食、無錢買米的情況下,只好將僅有的雜糧磨制成粉,拌以野菜、河蝦、藕塊蒸煮食用。元末,陳友諒在沔陽揭竿而起,手下的士兵也以粉菜合蒸為食。但由於鍋中的菜太多,不便翻炒,常常出現夾生、焦現象,士兵吃得很不舒服。陳友諒的妻子羅娘娘見此,便讓廚師改進烹飪方法,使米粉和蒸菜的味道大大改善,得到士兵們的歡迎。羅娘娘的烹制方法很快在沔陽地區流傳開。清代末年,粉蒸菜肴開始在京城和武漢等地盛行,沔陽廚師在此基礎上創出了粉蒸肉、蒸珍珠丸子、蒸白丸三道菜,這三道菜肉質糯潤,滋味香醇,各有風味。人們對它們的喜愛不相上下,將其稱為沔陽三蒸。

除了上面介紹的兩道地方名菜,粉蒸肉家族在徽州的支系也頗負美名。徽州粉蒸肉與眾不同之處是,將豬肉切較大的薄片,與炒米粉拌勻後,不是碼在碗裏蒸,而是每片肉卷成圓筒狀,立放在小蒸籠裏,下面墊豆腐衣為蒸布,蒸制而成,所以叫作卷筒粉蒸肉。

張愛玲曾在小說《第一香爐》中將上海女人比做粉蒸肉,上海女人因此比喻更加可愛;粉蒸肉因此比喻生出的文化韻味,使人們在品味粉蒸肉之余,將之演化為一種實用的話語,流行於現代文明中。

Views: 82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