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我老爸說我爺爺是廣東省順德縣的“師爺”,生活不錯但無產業。爺爺去世時老爸年紀還小,姑婆“梳起”養蠶不嫁人,爸爸就跟著村人到香港紙花店當學徒。爸爸說當時紙花在香港只有一個旺季,那就是過年。後來聽人說新加坡每年過四次年,想起來發展機會很大,於是跟著師兄們南來。被四個年(陽歷,農歷,馬來開齋節和印度興都族的屠妖節)“騙”到當時還是英國殖民地的新加坡的老爸,也不知怎樣學了一口流利的“巴剎馬來語”和幾句英文,就靠一手紙花手藝,養活了我們一家七口。我相信就算他還沒過世,也不會明白現在所謂什麽新舊移民,移民“情意結”這回事,只因他一到南洋,就已生活在“廬山”(移民社會)中。

三十多年前,輪到我要離家到法國讀書六年。當時媽媽千囑萬咐,千千萬萬不要為了學好法文而娶個“法國鬼妹”;生個碧眼黃冉孫兒事小,不回國得賠錢給政府事大。想來當時就已有找個“另一半”是融入別的國度和文化的捷徑了的想法。

在法國西南靠海的小鎮懷詠(Royan)學法文時,在海灘遇到了一對法國夫婦。我們的交往是從他們誤認我是日本人開始。他們對我一半是好奇(新加坡究竟是什麽“碗糕”?),另一半是好客。他們很有耐性地帶我了解法國人,了解他們的生活,喜、惡。例如他們也不喜歡讓狗到處大小便的養狗人,不屑“聲大夾惡”得理不饒人的人(所以他們不喜歡意大利和西班牙人),討厭為私己方便而破壞環境、公物和社會次序的行動。他們也坦白的告訴我,他們佩服我們用功勤學的拼搏精神但也怕我們逼他們的下一代放棄目前的悠閑,非常矛盾。他們似乎把我當兒子來教,他們那活潑的女兒只有15歲但比東方人早熟,同僚都說他們是在挑女婿!

夏天我被派到坎城(Caen)繼續學語文,遇到代課的語文系的小妹。她還介紹了也是代課的姐姐給我免費補習。她姐姐與我同年,身材苗條,帶著東方女孩的氣質。我們非常投緣,她們在這歷史小鎮為我打開法國詩歌,戲劇和近代文學之門,讓我這只理科土山羊大開眼界。不過那時“母命”猶新,不敢越雷池一步;兩個半月後的秋天,我們在火車站道別。

翌年我到第戎(Dijon)上工程預科,又有幸遇上芝貝爾太太,她也把我當兒子看待(同僚都笑我是“幹兒子命”),不過芝貝爾太太沒小女兒。那時每天被理論數學壓得透不過氣,周末有空就到她家減壓。是她介紹我聽法國民歌,識別芥茉花,五月玲蘭(滿天星)和栽種郁金香,養蜂采蜜,用時果做果醬,浸制酒果等等。從芝貝爾太太那兒我開始愛上了法國傳統,法國式的生活。

接著我在有“世界人種博覽會”之稱的巴黎呆了三年。由於巴黎大學和工程學府大都沒設宿舍,幸運的外國學生(像我)能申請到設備完善的“國際大學城”宿舍。“城”裏住的當然多是外國學生,每人背景,學科,生活,文化全都不同,宿舍也不分男女生,課外生活尤其精彩。公費生不愁生活,盡情享受巴黎風情,和學音樂的舍友聽歌劇,逛畫廊。私費生則要為學業,為兩餐而憂,有的半工讀,有的晚上要到娛樂場所演奏獻藝,我還跟過舍友到聖心教堂後的廣場賣畫,也算是另一種浪漫;不過這就開始跟法國人和法國生活脫節了。

我在巴黎看到的是一群懷著不同理想的年輕人,在一個陌生的國家裏拼搏,爭出線。他們告訴我,要在法國生活,如果他們工作不比法國人賣命,他們的下一代一定沒法過法國式的優質生活;但他們現在這麽拼命工作,肯定沒能享受到他們追求的法式生活風情,生活就是這般無奈!以這樣的心情來看巴黎,那巴黎沖其量也只是一個充滿藝術、浪漫、歷史和文化的環境,除此之外,生活在其中與生活在任何大都會(如新加坡)都沒什麽大分別了。

六年後我離開“巴黎這個女人”回家,帶著的是幾箱的講義,書本雜志;卻不知道我也帶回了開啟法國文化的六把鑰匙:語言、人文、生活、文學、音樂和繪畫。多年來為糊口在微波和方程式裏漫遊,已忘了這六把鑰匙,想起來真對不起我那些“紅顏啟蒙老師”,汗顏!(更多家明佳作請點擊 http://km-work.blogspot.my)(早報 07 Sep 2009)

Views: 85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