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星文《讓子彈飛》可以好懂,決不流俗

看完《讓子彈飛》很久了,子彈還在心裏嗖嗖地飛。

在政治天花板和商業銷骨劑的雙重作用下,中國導演絕大多數未老先衰,一副中年人圓滑世故和老年人精衰血敗的樣子。中國電影多數充滿了商業算計,做低伏小,滿是伺候觀眾的熱誠。觀眾經常被伺候得很舒服,也慷慨成全了這些電影的票房,但心裏未必真的認可這些作品。姜文不這樣,他是貨真價實的青壯年,甚至青少年,《讓子彈飛》散發的荷爾蒙氣息讓人坐立不安。姜文完全是通過內在的元氣和層出的創意來強行切入觀眾視線,你可能覺得過於滿、過於鬧、過於目不暇接,但你不能說他的作品沒有智慧含量。

《讓子彈飛》講了個一句話就能說清楚的故事:北洋軍閥統治時期的南方小城,假師爺老湯(葛優)領著真土匪張麻子(姜文),滅了坐地的惡霸黃四郎(周潤發)。但這個過程充滿了變故:土匪張麻子本是為謀財而來的,出了人命後就成了覆仇之戰。黑道爭雄上演到中途,又變成了革命者對既有秩序的摧毀。這中間有葛優式的機巧台詞,發哥式的不怒自威,有滾滾流瀉的金銀珠寶,眩目至極的飛車走馬。一切似乎都是現實主義的,又都帶著不真實的夢幻感。

影片基本上是線性敘事,不像《太陽照常升起》一樣看得人頭疼。但姜文也沒有滿足於單純講故事,片中還是充滿了各種諷刺和隱喻。當官只為求財,土匪也是求財,鄉紳裏的惡霸更是控制著鵝城的經濟命脈。官、匪、紳一家親,個個都是嘲諷的對象。關於“跪著掙錢”還是“站著掙錢”,土匪和師爺發生了繞口令般的爭執,從中你能看到執念尊嚴和屈從世俗的“道不同不相與謀”。

有頭有臉的人靠不住,勞苦大眾總值得信賴吧?《讓子彈飛》的答案是否定的。土匪張麻子後來變成了革命者張牧之,可是群眾很不靠譜,他們不肯冒一點點風險,只想跟在贏家後面打打太平拳,然後分田分地。革命的加盟者也不靠譜,小富即安,勝利之後土崩瓦解。《太陽照常升起》之後的姜文,並沒有對世界堆起一臉媚笑,而是更加肆無忌憚地把一切都解構了。對姜文來說,在懂不懂的問題上是可以妥協的,但在價值表達上卻只忠於自己的內心。


人類社會歷史總是受制於兩種基本的沖動:一是風風火火走向世界的物質性渴望,即尼采所說的“酒神精神”;一是清清爽爽走向內心的精神性追求,即尼采所說的“日神精神”。姜文電影裏始終張揚的是酒神精神,始終有一種從聲響到畫面的壓迫感,就像《太陽照常升起》裏老唐那管不斷爆響的獵槍,有一把小錘子不停息地敲打著你的心臟。到了《讓子彈飛》裏,這種敲打換成了大錘子,而且從頭敲到尾。

《李小龍——我的兄弟》前90分鐘是好好的一部名人版《歲月神偷》,可是姜文當年的“伯樂”文雋就是對文藝片的觀眾沒信心,非讓李小龍在後30分鐘又打擂又踢場子。這種篡改看上去是對觀眾的尊重,實際上是對觀眾的低看。《讓子彈飛》就不存在這個問題,它只管根據導演的需要盡情噴發。說到底,姜文拍的不是可以批量覆制的商業電影,而是不乏商業元素卻打著個人印記的作者電影。

葛優演的騙子,不同於《活著》裏的小人物,也不同於賀歲片裏的貧嘴爺們,挺好玩、挺油滑、挺有城府。周潤發演的惡霸,夠狡猾、夠陰險、夠體面、夠男人,走南闖北的發哥又一次證明跟誰飆戲也不會處於下風的能量。姜文演的張麻子出場時想的是金錢和女人,結尾時成了傷感的文人。姜文的表演不差,但更牛的是他的導演功力。

中國影市中充斥著無聊搞笑和為了打而打之作,想象力和批判性極度匱乏。《讓子彈飛》是其中的異數,它熱血、狂野、飽滿、淩厲,對中國的歷史和現實進行了反思與針砭,同時也能滿足觀眾的娛樂需求。要說缺點,這部片子的中段有些繁覆,兩邊各自扮成麻匪打來打去,有原地轉圈的疲勞感。一滿到底的“強迫敘事”也讓觀眾跟不上節奏,心生狐疑。也就是說,姜文還在自由自在地飛翔,懂是好懂了,但他的飛行速度對觀眾形成了考驗。

Views: 110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