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相關概念界定

  1.1 生態旅遊

  從生態旅遊概念被提出,距今已經有31年了,就目前其概念界定還是模糊。國際生態旅遊學會提出生態旅遊是遊客有意識的到目的地旅遊,實現了解當地文化、自然等知識,這種旅遊活動除了盡可能維持當地生態系統、財政上使當地居民受益、對當地自然遊憩環境負有責任之外,還肩負著使當地經濟繁榮、使當地居民的生活品質提升,同時尊重並維護當地居民群體的傳統文化使其保持完整性。這個定義在傳統定義上增加了居民收益內容,而當地居民是旅遊規劃中不可或缺的考慮對象,本文也采取此定義。

  1.2 生態旅遊規劃

  生態旅遊規劃作為旅遊規劃的分支之一,以生態旅遊資源為依托,運用旅遊規劃的原理和方法,它要求從整體出發對生態旅遊活動空間進行合理布局,是生態旅遊目的地進行旅遊開發、建設的法律依據,是生態旅遊區社會、經濟、環境效應和諧的指揮官。

  2 國內研究進展

  相比較國外,我國的生態旅遊規規劃起步較晚,關於生態旅遊的研究興起於上個世紀90年代初。中國於1994年成立了“中國生態旅遊協會”(CETA),緊接著1995年與1996年分別在雲南西雙版納和湖北武漢召開了生態旅遊學術研討會,後又有1999年被國家旅遊局定為“生態環境旅遊年”,這時生態旅遊正式成為了被廣泛倡導的一種旅遊形式。

  2.1 生態旅遊規劃與可持續發展研究

  生態旅遊規劃具有協調性,即旅遊目的地的環境、社會、經濟、環境的協調發展,決定了生態旅遊規劃必須以生態原理、旅遊業的可持續發展要求為指導思想,而規劃的質量直接關系到旅遊資源的保護,影響著旅遊業的可持續發展。生態旅遊規劃是否合理,決定了旅遊業能否可持續發展。劉玉安(2006)以典型生態旅遊區石河子為研究對象,認為實現當地生態旅遊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必須保護當地生態環境旅遊資源、突出旅遊特色、營造良好的交通等服務環境、旅遊宣傳與環境保護相結合、保護遊客利益。

  2.2 生態旅遊規劃原則、理論與方法研究

  旅遊規劃中要遵循市場導向、資源依托、法律監督、宏微觀相結合等原則,生態旅遊規劃除了要遵守這些一般原則外,還要充分考慮生態旅遊本身的特點,遵循保護先行與適度開發原則、生態環境和傳統文化的原真性原則、各方利益共享原則、環境教育原則。國內學者對生態旅遊規劃原則的研究大體差不多。康宏成(2010)對生態旅遊規劃的原則也進行了總結,認為要遵循適度開發與可持續發展原則、保護性原則、自然與文化的原汁原味原則、各方參與原則、服務設施生態化原則、環境教育原則。

  生態旅遊規劃是一個系統工程,生態旅遊規劃除了一般旅遊規劃基本理論外還有眾多符合其自身發展規律的理論來指導,其中可持續發展理論、景觀生態學理論、生態倫理學理論、生態美學理論、生態經濟學理論是最為重要的。申利(2004)闡明景觀生態學是生態旅遊規劃的主要理論之一,分析了在景觀生態學指導下旅遊規劃的過程,肯定了規劃結合自然環境的旅遊規劃的景觀生態學途徑。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很多科學技術方法被運用到生態旅遊規劃中,典型的如GIS(地理信息系統)因具有強大的圖形數據采集、空間數據可視化和空間分析功能,為生態旅遊規劃中提高工作效率與其科學性提供了理想的平臺,在生態旅遊規劃中受到廣泛的應用。劉芳(2009)認為GIS的應用必將給生態旅遊資源的調查評價、旅遊市場分析、開發空間規劃以及當地環境保護監測與可持續發展註入新的活力。薛達元(2014)采用GIS對黔西南地區生態旅遊資源進行調查分析,通過分析黔西南州旅遊資源特征,規劃該州生態旅遊發展方向和特色。

  2.3 生態旅遊規劃實證研究

  生態旅遊規劃的實證研究是國內學者研究的熱點,主要集中在對自然保護區、鄉村旅遊地區、民俗文化生態旅遊區的規劃研究方面。劉佳靜(2008)以福建萊溪巖風景名勝區為例,將生態旅遊規劃與開發的相關理論和方法貫徹到風景遊賞規劃的實踐中。王誌臣(2012)分析了我國自然保護區生態旅遊現狀,並在此基礎上總結了我國自然保護區生態旅遊面臨的管理體制不順、自然資源和自然景觀遭到破壞、布局不平衡、缺少規劃等問題,並就宏觀層面國家生態旅遊發展規劃以及對單個自然保護區生態旅遊建設規劃的編制進行了探討。張念萍(2014)概述了鄉村生態旅遊的幾個基本類型,並分析了鄉村生態旅遊的發展現狀及存在問題,提出了鄉村生態旅遊規劃設計內容和發展戰略。劉曉明等(2013)對新農村建設、農村生態旅遊規劃的基本概念進行了闡述,對新農村生態旅遊規劃的內容、原則作了歸納和總結,同時討論了新農村生態旅遊規劃的要點。此外,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有學者對城鎮化建設中的生態旅遊規劃進行了研究,李吉來(2013)認為在快速城鎮化的進程中,生態環境的建設很重要,通過不斷探索實踐,做到既尊重當地生態環境,又提高城市與鄉村生活品質。魏文波從文化與生態結合的視角出發,以生態學旅遊理念為基礎,以民俗文化旅遊為研究對象,提出了民俗文化生態旅遊的概念。吳妍(2008)認為民族旅遊規劃要充分體現民族性和現代性,要以保護為前提,在此前提下開發民族文化資源,同時註重民族旅遊的生態效益和社會文化效益。

  3 結論與展望   
     

       國內對生態旅遊規劃的研究起步較晚,但進度較快,研究成果豐富。生態旅遊規劃是否合理決定了其旅遊業發展的可持續性,因此在規劃中除了要遵循旅遊規劃中基本原則外,還要結合生態旅遊自身特點。生態旅遊規劃是個系統工程,其所涉及理論較多,對可持續發展理論、景觀生態學理論的運用較多;方法也極為豐富,尤其科學技術的發展為生態旅遊規劃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平臺。國內學者對生態旅遊規劃的實證研究日漸成熟,研究對象涉及面廣,主要集中在自然保護區、鄉村旅遊、民俗文化三方面。筆者認為在今後的生態旅遊規劃研究中,要著重從以下幾點提高研究水平:加深生態旅遊規劃理論的研究,尤其針對某一理論應運的深入研究;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研究過程中,加重定量研究比重,尤其定量研究中多借鑒運用科學技術手段;生態旅遊規劃的研究對象要更廣泛些,需要學者對一些新興領域的把握和研究;借鑒國外生態旅遊規劃的研究成果,並與其進行比較分析。論文網 2016-07-01)

Views: 132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