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人喊做“桃花癡子”或“癡巴羅”、“癡咕呆子”的,就是吐哺魚,也作癡哺呆子魚。桃花癡子有點像身帶吸盤的觀賞魚清道夫,但比清道夫短而肥,肚腹圓大,黑乎乎的傻氣十足,很是好抓獲,握在手裏圓嘟嘟的,感覺非常好。春季裏桃花放後菜花開,鄉下小孩喜歡去河塘邊抓脹滿一肚子籽的桃花癡子,故又得來一個渾名“菜花癡哺”。桃花癡子產卵於蚌殼、碎瓦片、樹根上,尤喜愛在水跳背底的石板上產一攤粘粘的卵,然後就守著巢,直至小魚孵出。

早晨,拿個篾籮放些飯米粒沈到水跳下,就會有懶洋洋的桃花癡子遊進來。以前燒柴草的竈門口,都要吊一個焐水的陶炊壺,這壺要是裂了或破了小洞不能用,就被小孩拿去,拴根繩扔到水塘底,一夜過了,扯上壺來,肯定有一兩只這種天下最癡的呆魚躺在裏面。我們那時要是撿到一只破膠鞋,就尋塊磚頭用草繩一起綁了,扔到有老柳樹根的池塘向陽的淺水區,太陽出來水溫轉暖時,桃花癡子就會鉆進裏面產卵,只須把破膠鞋慢慢提起,一對傻乎乎的吐哺魚就到手了。也有人把自己的腳趾或手指伸到水跳石板和木樁下騷擾它守護的巢,這呆魚有一口細而密的牙,咬住腳趾或手指頭,你將它吊出水面它都不松口。

桃花癡子的真正學名叫塘鱧魚,是江南水鄉的尋常魚,平時都在深水塘底呆著,專食撞到口邊的小魚蝦,故肉厚,味鮮美,用鹽漬了再抹點水磨大椒,擱飯鍋頭上蒸熟了,透著一股清香。桃花癡子的鱗麻糙糙的,有點拉舌頭,一定要刮盡。那種尚未長成的拇指般大小的桃花癡子燉蛋最好吃,清明前後幾乎是我們那裏人家的家常菜。而曬過的腌魚,幾乎就是濃縮的風味肉幹,有著夠嚼的咬勁,即使在一碗混雜的小鹹魚裏,也不會埋沒才幹,總是被人最先搛走。

桃花癡子與螺肉、河蝦、竹筍、蘆蒿,同被譽為江南五大春菜名鮮。桃花癡子外表黑傻但肉潔白細嫩,少腥氣,顯示著優秀的本質。尤其是頭部兩片似豆瓣的面頰肉,更是滑嫩鮮美。曾看過一篇回憶文章,說是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初,柬埔寨流亡國王西哈努克遊蘇州,在那人間天堂嘗了一道名為“鹹菜豆瓣湯”的湯菜,大為贊嘆。所謂“鹹菜”實乃蒓菜,“豆瓣”就是桃花癡子的面頰肉,再加配上金華火腿片、春筍片和雞清湯,可以想見其鮮美之異常了。只是這一碗“鹹菜豆瓣湯”,不知要抹下了多少條桃花癡子的臉面。

其實,個頭大的桃花癡子肉較板實,如果不能燒入味,是不太好吃的。我有一個做醫生的朋友,業外畫畫寫文,皆生動別致有個性。數年前某日,他在家宴請我和同事荊毅君,燒了滿滿一大盆肥胖的桃花癡子同我們喝幹紅。可惜一點廚藝含量都沒有,根本沒燒入味,淡歪歪的甚難下咽。偏偏這朋友文人自負秉性,一個勁自吃自誇,且不斷夾入我們碗中,弄得我同荊毅君皆苦不堪言。由此可見,治文與烹鮮,有時很難靠把,就像同床異夢的夫妻。

前不久,外地一領導委托我代為請客並物色食府,我就一個電話打給百年老店耿福興酒樓老板高女士,將菜肴一並轉托了,只叮囑我喜食魚,務必私下給夾帶個特色味。結果沒想到上了一道紅燒桃花癡子,令我著實口舌稱快。魚是先經油炸過再紅燒的,勾了點芡,色澤油黑紅亮,入口滑爽。尤其重用蒜瓣片,散發出的魚香蒜香勾人食欲大動。魚肉入嘴,只須用舌頭抿出那根脊柱大刺,其肉嫩如乳酪,鹹中帶甜,甜中微酸,真是回味無窮。讓我沒想到的是,三五日後,和幾個朋友在城南一家食府竟然又吃了一回桃花癡子。我不知道是誰點的菜,或許根本就是歪打正著吧?有幾人能正兒八經叫出桃花癡子的學名來,或許點的也就是一盤普通的紅燒魚,但那端上來的的確是清一色的桃花癡子。這回是放足了水磨大椒,連油湯都是紅汪汪的,也是先經油炸香,甚是入味。

一位精於廚藝的老大姐,曾傳授我一道醬燒燒桃花癡子的技巧:

桃花癡子宰殺洗凈瀝幹水,用5克老抽拌勻上色,豬肥膘切小丁。下魚入鍋煎至兩面黃色,盛出。鍋留底油,甜面醬、白糖炒香,下入煎好的魚和肥肉丁,烹入紹酒,放進姜片,炒勻後摻少許清水,調入剩下的老抽。燒約3分鐘至魚肉熟透時,調入味精,再勾芡收稠鹵汁,撒進蔥段,淋入香油即裝盤,未上桌,香味就已無孔不入地四溢開來。

同事荊毅君寫過一篇《聞香識女人》美文,經多家報刊轉載很掙了一把碎銀子。我不行,就算有點心裏小跳的雅愛也只敢私藏著,如若非得讓我循味去辨識什麼,我充其量只能“聞香識魚性”。信乎哉?信乎也。

Views: 138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