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查丹瑪斯《預言·諸世紀 》(第二十一章)

從英國手中收回加來港(1558)


  人們毫無緣由

  想放棄被奪的土地

  但並未被奪

  戰船在沼澤中燃燒

  謝爾紐的瀝青

  聖康但和加來會歸還


  十四世紀,英法兩國為了爭奪英王在法國的領地和富庶的佛蘭德爾,爆發了將近一百多年的「百年戰爭」!戰爭初期,英軍憑借軍事優勢,在克勒西、普凡提埃等地大敗法軍,取得重大勝利。1415年,英王亨利五世率領軍隊在法國西北部登陸,很快就佔領法國北部,包括加來港。巴黎在內。面對英軍的強大攻勢,法國連連潰敗,連法王和許多法國貴族都被英國俘虜。法國人看不到勝利的希望,也無力去奪回被奪的土地,更是不敢望加來港會重回手中。但偉大的預言家卻清楚預見到了戰爭的結局,相信法國定能從英國手中奪回加來港。

  果然,在法國女英雄貞德的帶領下,法國軍民煥發出高度的愛國熱情,連續收復失地。1436年收復巴黎。到1453年戰爭結束時,只有北部加來港還在英國手裡。155年,吉士公爵終於通過法蘭索瓦收回了加來港,按協議,聖康但也於第二年回歸法國。


腓力二世親戰士潔聯軍


  --------

  在普拉港與聖尼科洛

  諾曼底人在輕信者之灣

  懲罰

  卡佩因與拜占庭的來往

  發出悲歎之聲

  加的斯和偉大的徘力伸來援助之手

  普拉和尼科洛都曾是奧地利哈布斯布爾格家族的領地。此詩就是預言法國和土耳其的聯合軍隊想插手這兩地,並對此進攻。

  加的斯是西班牙西南部的港口城市。詩中加的斯代指西班牙。法、西兩國在歷史上圍繞領土、邊境線、海上利益等問題一直存在著爭端,所以當法國與上耳其準備進軍奧地利時,西班牙國王胖力二世毫無猶豫地「伸來援助之手」,參加了抵抗上法聯軍的作戰。希望能與奧地利一起挫敗法國的銳氣,以報相爭之仇。


北愛爾蘭戰爭激化、炸彈恐怖事件接連不斷


  --------

  莫爾塔拉的大地在震顫

  聖喬治的錫島

  被水淹沒

  恍惚沉醉於和平的人們在炮火聲中驚醒

  復活節的寺院會破開天窗

  詩的第二行「聖喬治」,指的是英國與愛爾蘭之間的聖喬治海峽。這首詩就是預言北愛爾蘭戰爭激化的情況。

  一戰以前,英國是一個世界殖民大帝國。大戰以後,除殖民地的獨立運動外,愛爾蘭和英帝國的自治領地的分離運動也大為加強。1921年,英國被迫允許愛爾蘭南部二十六郡脫離它的統治,成立愛爾蘭自由邦,享有自治權。英國國名也從「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改為「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但北愛爾蘭希望擺脫英國統治的民族解放戰爭卻越演越烈。

  詩中的「錫島」指的是英國西南部的西西里諸島,IRA的過激派分子愛爾蘭民族解放軍(INLA)長期以錫島為活動據點,對英格蘭進行武裝游擊活動。各類恐怖流血事件接連不斷,爆炸、遊行示威、搗毀公共設施、綁架等恐怖事件時有發生。

  這種時斷時續,非正規大規模戰爭的反抗運動,聲勢及影響卻比真正的戰爭更為激烈。正如詩中形容的那樣:大地也為之動搖、震顫。

  可喜的是:在近幾年來北愛爾蘭人民要求和平的呼聲高漲的背景下,「北愛」和談進程已取得了積極進展。98年初,英國軍隊與「北愛]民族解放軍兩方已答應暫時停火,為來年正式和談創造有利條件。我們希望歷史遺留的這一問題,能得到和平解決。也但願詩中未行描寫的復旌節之際,倫敦大教堂遭受炸彈襲擊,教堂被炸開大洞的恐怖事件不再發生。


發現斑駁的圓往·希臘海軍出動


  --------

  發現了優質的斑駁圓柱

  底部銘刻著丘比特

  骨頭、彎曲的長髮

  殘留羅馬人的力量

  在密迪裡尼港艦隊開始發動

  詩中的。『丘比特」,是指羅馬丘比特烏山丘上建造的宙斯神殿,在那裡發現了斑駁的大圓柱。「密迪裡尼」也是希臘的一處地名,預言家將[圓柱]與「艦隊」放在同一首詩中描述,是否在暗示我們兩者之間會有某種聯繫呢?希臘海軍會在「圓柱」被發現之日,或是「圓柱」上的秘密被破解之日重揚軍威嗎?


是在預言戴高樂將軍嗎?


  --------

  赫拉克裡土、羅馬、安馬爾庫之王

  已成為法蘭西的主人

  取異名為戴高樂

  意大利也為之震撼

  聖馬爾科一帶被大水淹沒

  為眾王周知的最初者

  詩中不明之處甚多,但有一點非常值得注意:第三行很明確無誤地提到了「戴高樂」這個人名。

  諾查丹瑪斯生活在十六世紀,而他的預言詩中卻隻字不差地提到了二十世紀法蘭西第五共和國總統戴高樂將軍(六十年代掌權)的大名,不禁讓人驚奇。這首詩也許就是在預示與戴高爾將軍有關的事件吧?那麼這又如何與意大利扯上關係呢?莫非喻指二戰期間同盟國與軸心國的對立?洪水又是指的什麼呢!這些問題尚未得到圓滿解答。


路易十六夫妻逃亡失敗之後(1791)


  --------

  夫妻兩人只有一人戴著主教的帽子

  歸途被戰爭切斷

  一個叛徒背叛了五百人

  被授予爵位

  廉爾旁與索斯

  我們手中握著擦亮短劍的油

  這又是一首以法國革命為背景的預言詩。法國資產階級革命一爆發,歐洲的封建君主們象害怕瘟疫一樣地害怕它,發誓要消滅它。國內的反動勢力,都把希望寄托在外國的武裝干涉上。路易十六的妻子寫信給她的哥哥奧國皇帝,明目張膽他說:「武力能摧毀一切,現在只有武力能恢復一切。」1791年夏,路易十六帶著家屬逃出巴黎。6月20日,一輛特製的大馬車載著幾個「僕人」打扮的人出巴黎向東北邊境急馳而去。路易十六打算在那時帶領反革命軍隊打回巴黎,恢復他已經失去的天堂。當他們逃到離國境不遠的發稜鎮時,曾在一位名叫「索斯」(詩中第五行準確預料到了這個名字)的人家裡過了一夜,第二天馬車在驛站停下準備換馬後繼續前進時,被郵局局長識破。他敲響警鐘,報告國王潛逃的消息。附近群眾拿起鋤頭、木棍群起追趕,截住了馬車。在武裝人民的押送下,22日,國王、王后和王子被押回巴黎。

  第二年,國王返回王宮時,為了掩蓋其反革命暴徒的身份、保住性命,不得不戴上革命派的帽子。看起來正像教堂裡戴著[主教冠]的主教。

  每一個細節,都未出預言家所料。


保加利亞的費爾迪南特國王(二十世紀)


  --------

  金髮的費爾迪朗特國王

  放棄群眾去跟從馬其頓人

  迫在眉睫 道路遭堵

  進軍反抗密爾米頓人

  詩中的「馬其頓人」代指德國和希臘,「密爾米頓人]則指在希臘神話中出現的普迪亞民族,他們曾經隨全身刀槍不入(除腳腱外)的阿基裡斯遠征特洛伊。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保加利亞國王費爾迪南特也曾服從於德國。保加利亞作為軸心軍事同盟國的一員,對德國唯命是從。預言家正是用神話裡的故事來比喻費爾迪南特與「馬其頓人]的關係。


肯尼迪三兄弟均遭暗殺


  --------

  大工栽在年青人手裡

  離復活節不遠的某一天

  混亂、短劍一擊

  永遠的囚徒,雷電在頭頂上炸開

  三兄弟均受傷被殺

  詩中的「三兄弟」如果指的是有名的肯尼迪兄弟的話,那麼這首詩顯然就是預言他們三人被暗殺事件。

  長兄J·F·肯尼迪於1963年11月23日在達拉斯遭到暗殺。老二羅伯特·肯尼迪則是五年之後的68年6月6日,死於暗殺者的槍彈之下。末弟遭到的暗殺,在詩中就更有具體的描寫:「離復活節不遠的某日」、「雷電在頭頂上炸開」等等,使我們不難回想:三弟正是在離復活節不遠的四月份的「暴風之日」(詩中用「雷電」代指)遭到暗殺。如此驚人的相似!?


突爾茲發生的紛爭、洪水、挖掘之間有何聯繫?


  --------

  橋和牛奶在十二月歸還

  加龍河將會水位高漲

  牆壁、建築物、突爾茲顛覆

  因此誰也不會知道

  瑪特龍前,他的地盤

  預示在加龍河沿岸地域、突爾茲會爆發戰爭,戰爭毀滅一切,使城市顛覆。戰火使人性泯滅,人們之間不會再相互關心、相互幫助,善良的心靈也變得麻木。

  然而詩中也仍有許多不明之處。最末行的「瑪特龍」指代不明,有可能是某處地名的諧音,也可能是預言家留給後人的一個字迷。


解放戰爭中拿破侖敗北


  --------

  拉·羅什爾和英國人

  侵入普拉亞

  神聖馬其頓通過

  阿將不遠的地方

  守門員等待著接受拿爾勞的支援

  迷失在談判之路

  這首詩的核心部分,是預言英國侵入法國。在諾查丹瑪斯時代之後,這樣的事件並不多,相比之下與這首詩所述情況相符的事件是發生在拿破侖一世時期,對包括英國在內的整個歐洲造成嚴重威脅。英國採取的行動。當時,德國武力強盛,結果使拿破侖損失慘重,一敗塗地。

  拿破侖帝國的極盛時代,實際已控制了整個西歐和中歐,只剩下一個勁敵英國。為了與拿破侖分庭抗衡,英國也曾組織多次「反法同盟],與法國開戰。拿破侖的對外戰爭,具有反對歐洲封建統治的進步意義;同時他極力對外擴張侵略和加強民族壓迫,這又釀成了一系列反對法國掠奪和壓迫的民族解放戰爭。英、西、意、奧、普、葡等地此伏彼起的民族解放鬥爭,使拿破侖陷入一場漫長而廣闊的戰爭中不能自拔,帝國統治也開始動搖。1813年,英國又組織起第六次反法聯軍在萊比錫戰役中大敗拿破侖軍隊。尤其在決定勝負的關鍵時刻,拿破侖軍隊不但沒得到「支援」,反而遭薩克森軍的背叛,導致法軍「迷失」方向,最後慘敗。「阿將」正是離萊比錫不遠處的一個地名。


羅列謎一樣的地名、無法破譯的詩之一


  --------

  在阿爾比索布拉

  朝著伯爾龍及卡爾卡拉

  受黑夜指引,迅速捕獲薩文納的

  嘎斯空,拉·迪爾比一勒斯卡倫

  牆壁的背後圍著新的舊的宮殿

  這首詩的疑點頗多,且爭議最大。整首詩大部分都是羅列著地名,而這些地名彷彿是一個個謎路,至今尚無人知曉它們到底在哪兒?代表著什麼意義?詩中字句預示的是什麼樣的事情?這些問題,始終沒有得到比較合理的解釋。


聖康坦之戰與掠奪修道院


  --------

  聖康坦附近

  在森林中受騙上當

  佛蘭德人進入大寺院

  最年輕的兩人蒙受打擊

  一半的茫然順從者慘遭踐踏

  衛兵被撕成碎片

  此詩被認為是預言1557年8月10日爆發於聖康坦的法國與西班牙的戰爭。與其它描寫戰爭的詩一樣,我們仍能從這首詩中聞到血腥、聽到喊殺和哀鳴。這首詩中的事件在預言家尚還健在時就已發生了,預言家用自身的所見所聞就已驗證了詩的準確、靈驗。詩的前半部分,又附帶提及了戰爭前夕,西班牙人侵委爾曼多瓦大修道院的事件。


法國佔領奪取一部分教皇領地(1791)


  --------

  偉大的希倫奪取阿文紐

  從羅馬送來了

  塗滿荊棘與蜂蜜的書信

  使節身代信件從夏尼紐出發

  黑公爵所奪

  若把第一行的「希倫」按慣例理解為「亨利」的諧音的話,這首詩寫的就是法國國王將佔領教皇領地阿文紐。

  查看法國的歷史,可以看到阿文紐的確曾兩次被法國侵佔,一次是1663年到1664年,另一次是1768年至1774年。到了1791年,阿文紐則正式成為法國的領地。不過與詩文不符的是:這三次奪取佔領阿文紐的發動者,是法國國王,而不是亨利。

  詩中兩次提到的「信件」,可理解為羅馬教皇寫給法國國王的抗議書。可惜的是:一紙文書並不能阻擋勃勃野心的法軍的金戈鐵馬,在征服者眼中,禮節道義已毫無意義。


勒旁托的海戰(1571年10月7日)


  

  從巴塞羅那、熱拉亞

  以及委內凡亞

  西裡西亞和摩納哥相關的瘟疫

  他們決定向異教徒的艦隊發出阻擊

  異教徒在突尼斯也被擊退

  預言家用他那深透的洞察力,簡潔的幾筆粗描就非常準確地了勾勒出了1571年發生在地中海東部及愛琴海沿岸諸國與島嶼的海戰形勢。自希臘至埃及,包括敘利亞、黎巴嫩及巴勒斯坦都總稱為勒旁托。

  在這些地方,西班牙、委內幾亞等基督教教會國的聯合艦隊,曾與被稱為「異教徒」的奧斯曼土耳其艦隊發生衝突。雙方為了捍衛各自信仰的神聖,在碧波萬傾的地中海、愛琴海上拉開了戰勢。殘酷的撕殺,攪亂了平靜的海洋。戰爭所帶來的災難,已遠遠超過了「瘟疫」,這場激烈的衝突,以基督教會國艦隊的最後勝利而告終。

  更值得一提的是:1573年,聯合艦隊的遠征軍,在指揮官頓·發·迪·奧斯托利亞的帶領下,曾進軍突尼斯。詩的未行就是對預言家那超人的預測本領最好的證明。


基督教聯合對抗阿拉伯人


  --------

  登陸的軍隊擺開十字架的軍勢

  被伊希馬埃爾的子孫阻擊

  拉維埃勒的船隻從四面八方

  展開猛烈的攻擊

  受到精選出的十艘精銳大帆船忽然襲擊

  「擺開十字架的軍勢」與阿拉伯人抗爭。這首詩也與前面那首類似,仍是因為宗教信仰的不同和差異,所爆發的戰爭。只不過前一首的異教徒是指的土耳其,而這一首中「伊希馬埃爾的子孫」指的是阿拉伯人。這一稱呼來源於《舊約》中「伊殺馬埃爾之敵」的說法,它的意思為「社會之敵」。在諾查丹瑪斯眼中,則是把阿拉伯人看作是基督教的仇敵。

  「拉維埃勒」的意思為「急性、激烈」。


恐怖降臨、逃向彼庫--44--


  --------

  逃,快逃,從所有的日內瓦逃跑

  黃金森林變成鐵了

  與光相反的龐然大物滅絕萬物

  在那之前遼闊的天空將出現災難的徵兆

  這首詩的番號為「44」,這個數字在歐美、日本及中國都是為人們的忌諱的。「4」與「死」同音」『44」便是「死上加死」,預言家這樣有意地安排,無疑是在強調災難的恐怖!

  詩中使用「滅絕」這個詞,正是對1999年人類滅亡那首預言的補充。「與光相反的龐然大物」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東西呢?雖然我們未曾耳聞目睹過它的模樣,但至少可以肯定:它不是巨大的光團,而是一種與光的顏色相反的物體。我們只需設想、慢慢體會,一種黑暗、冰冷、陰慘的東西的形象就會浮現在我們眼前。我們似乎感覺到一種光線難以透過的巨大無邊的黑暗而厚重的東西馬上就要壓下來了。

  有人認為這種東西是放射性物質的污染,也有人認為它是聚焦光——高能量的激光束造成的人們的幻覺。但最有說服力的看法,是認為那個與光相反的巨大物體是一種極為嚴重的環境污染,一種含有放射性物質的雲團。只有放射性污染能使「黃」變成「鐵」,(冷酷無情的凶器的象徵)向人類襲來。這個可怕的東西又將襲向何處呢?詩中指示了龐然大物襲擊的地點是「所有的日內瓦」。眾所周知:日內瓦是瑞士最有代表性的世界著名城市,它既是商業城市又是金融中心,文化教育事業也相當發達。但因有一個關鍵的定語「所有的」,就這一標準來看,範圍就大大擴大了。也就是凡是國際性的商業城市和金融機構,教育事業比較發達,又是座落在水邊湖畔的城市都是預言家所說的「日內瓦」。目前世界上著名的城市大約有百分之八十屬於這個「日內瓦」。諾查丹瑪斯連呼三聲,警告人們看見天空中出現徵兆,就要盡快從這些城市中逃出去。他的語氣已不再冷靜平和,簡直是向人類發出絕望的呼喊。他描繪的這一幅恐怖地獄圖,是多麼令人膽寒,連在血管中流動著的鮮血都快要凝結了。


安東尼公爵與他的兒子亨利四世


  --------

  沒有一個訊問者

  強大的門多謝把自己的帝國

  掌握在手中

  遠離宮廷,他已決定放棄

  皮埃蒙特,皮卡爾迪

  巴黎以及托斯卡納

  「托斯卡納」是位於意大利中部地區的首都佛羅倫薩,「皮埃蒙特」則處於意大利西北部。詩的後兩行出現的地名我們都能找到其具體所在,但詩中第二行出現的「門多謝」,我們卻查找不出它的指代為何物。

  不過預言家常常在他的詩中與後人玩一些文字遊戲,這個詞會不會也是一個字謎呢?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門多謝」就可看成是亨利四世之父安東尼公爵。這首詩也就是講述他們兩父子的故事。


紅色運動的高漲和反共勢力抬頭


  --------

  快滾開!那些紅色衛士

  從突爾茲滾出去

  成為犧牲就可把罪行一筆勾銷

  罪因得以隱藏

  死亡以絞殺肉體為前兆

  從「紅色衛士」就可看出這又是一首與紅色運動有關的預言詩。可能預示在法國的共產主義運動風起雲湧、轟轟烈烈開展的時候,反共運動也將抬頭。從詩中的語句就能預想這兩種勢力間的爭鬥會非常激烈。

  隨著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進一步發展,資本主義制度的基本矛盾也日益暴露。十九世紀三、四十年代,無產階級把反對資產階級的鬥爭推進到一個新階段。工人運動從自發鬥爭時期進入有意識、有組織的經濟鬥爭和政治鬥爭的時期。1831年和1834年,在法國里昂爆發了歷史上最早的工人武裝起義,為無產階級的獨立運動樹立了光輝的榜樣,標誌著無產階級已經作為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歷史舞台,成為歷史發展的最偉大動力。更為共產主義的創立提供了階級條件和時代條件。但是法國的反革命勢力也在抬頭,兩次起義都被反革命勢力殘酷絞殺,鎮壓在血泊之中。

  共產主義的創始人馬克思在巴黎完成了從一個革命民主主義者到共產主義者的轉變。在法國還創建了革命團體正義者同盟,並成為國際性的工人組織。十九世紀六十年代成立的第一國際,1871年成立的「巴黎公社」,1889年第二國際的成立大會又在巴黎召開……法國的共產主義運動一直在如火如茶地開展,這使反共勢力驚慌失措,他們殺氣騰騰,企圖用瘋狂進攻和血腥屠殺來嚇倒英勇無畏的革命者。詩中的「死亡」、「絞殺」就足以讓我們領教反共勢力的暴力和殘酷。


佛朗索瓦二世與吉士公爵的實權


  --------

  署名者 不名譽的營救

  接受無理的建議

  君主易人 彭斯置身險境

  大門緊閉 他們只有面面相覷

  由第三行中的「君主易人,彭斯置身險境」可以聯想到「亨利二世死後,佛朗索瓦二世即位」。

  1559年國王亨利二世在一次比武中受傷死去,其長子佛朗索瓦登基由母后卡特琳娜攝政。但是,實權卻掌握在他的王后瑪麗·斯圖亞特的舅父吉士公爵和吉士紅衣主教手中,這兩位實權者隨時都可能拭君奪位。

  因為佛朗索瓦雖然已經13歲了,可看上去卻像一個七八歲的孩子。他有一顆比例不勻稱的大腦袋,兒根柔黃的頭髮,很消瘦,大大的眼睛裡經常透露出莫名的驚恐神色。他還經常流口涎,頸子細細的,似乎難以支撐他的大腦袋,因此腦袋便不時地搖晃,彷彿一個撥郎鼓。佛朗索瓦其實是個先天不足的畸形兒,亨利二世的癲癇病遺傳給他,經常出現幻覺,看見鬼怪。

  這樣的國王能君臨天下,治理國家嗎?當然不能!這樣的國王能令滿朝文武滿意嗎?當然不能!所以,低能的畸形兒處於隨時可廢的危境中。

  登基典禮上,佛朗索瓦二世那瘦細的脖子承受不了沉重的王冠,他突然叫了起來:「這頂王冠把我壓死了,快幫我取下吧!」參加加冕典禮的王公貴族都「面面相覷」;剛登基的國王便口吐不祥之語,他確實不能承受王冠之重。

  就在佛朗索瓦二世登基後不久,死灰復燃的胡格諾教派使公開在巴黎的聖徒小教堂舉行全國性會議。在新舊教派矛盾再次激化的混亂時期,佛朗索瓦二世突生膿瘡隨其父親而去。

  前兩行寫的是代理朝政的吉士兄弟強迫贏弱的幼主接受一些不合理的要求。最後一行則表明王公大臣們包括卡特琳娜對佛朗索瓦二世的無奈和擔擾。

  佛朗索瓦二世在位期間,諾查丹瑪斯尚在人世且被卡特琳娜王大後和查理王子邀進宮中輔政。


磁極的移動引起太平洋凍結、港口結冰


  --------

  遼闊大水的大都市

  圍困在水晶沼澤地裡

  冬天來臨,然後是春天

  恐怖的狂風肆虐

  這又是一首極其恐怖,令人發怵的預言。它告訴我們,到了某一天,世界氣溫會驟然變冷,一切都會被凍結凝固,毫無生氣,全球都是一派陰冷的慘淡,狂風呼嘯,冰封的城市閃著冷冷的寒光。

  詩中的「水晶沼澤」就是海水的寫照。瀕臨大海的城市也都逃不掉被凍結封閉的厄運。能被稱作「遼闊大水」的相當廣闊的海洋,就是太平洋了。地球上最大的海洋都結冰凝固變得死氣沉沉的話,我們簡直無法想像地球會發生怎樣的大規模異變。那種昏暗陰慘的冰冷年代會在何時到來?

  遺憾的是,各種跡象都在表明,預言家的預言不會有錯。已有很多氣象學者和科學家在著手研究這一個事實:地球的磁極已開始轉移!在許多不明原因之下,連接地球南極和地心的地軸已發生了傾斜!地軸的微小變化,都會給全球生態、氣候帶來極大影響,更何況現在是磁極都在發生移動!不難設想,只要以前處在南北極的極點移至太平洋,那麼南北極的冰天雪地的慘白景像也會在太平洋上重現!大洋成為新的極地,海水、城市、生命,全部被冰山覆蓋吞沒!

  著名的推理小說家埃德加就曾預言在本世紀末會發生明顯的極地移動現象,這一看法與諾查丹瑪斯不謀而合。只是預言家更長遠地預見了冰冷年代之後,又會出現氣候變暖的現象,他認為「冬天之後,春天也將來臨」。現在已經出現的西伯利亞變熱、撒哈拉沙漠暴雨成災、厄爾尼諾現象等等,是否都是先兆呢?


倫敦議會判處國王(1649)


  --------

  根特和布魯塞爾

  進軍安特衛普

  倫敦議會判了自己國王的死刑

  鹽和葡萄酒都反對他

  他們因為他而讓王國陷入苦境

  這首詩同時預言了兩起同一一時期發生的事件。第一行寫是荷蘭獨立戰爭。安特衛普於1585年淪為西班牙殖民地。1649年,荷蘭爆發革命,荷蘭獨立並從西班牙手中奪得了海上霸權,成為頭等貿易及殖民地強國。

  後面三行詩預言的是英國國王查理一世被判死刑。1649年英國內戰結束後,議會成立了「最高司法裁判所」,在聲勢浩大的人民群眾的支持下,1月27日判處國王死刑。

  第三行中的「鹽和葡萄酒」分別代表廣大的農民群眾和資產階級新貴族。第四行是說查理一世統治時期,橫徵暴斂,苛捐雜稅多如牛毛,生靈塗炭,民不聊生。而且他在肆無忌憚地推行反動的高壓政策和搜刮政策之外,還指使大主教勞德厲行宗教壓迫政策,排斥新教,以及實行無限制的獨立政策。這一切將英國民眾拖入水深火熱之中並最終爆發了內戰。資產階級新貴族和農民都起來反對查理一世。

  這首詩同歷史事實的絕妙吻合再一次證明諾查丹瑪斯預言的準確性是不容置疑的。而像這樣的預言在他的《諸世紀》中還有很多。


波旁王朝開創者亨利四世(1589)


  --------

  安東尼不久就會

  登上寶座

  他的背後有若干的追隨者

  一襲紅衣的人,空位期的窺視者

  驚異的年青人,野蠻人的恐怖

  這首詩與本章第45編號一樣。「安東尼」代指安東尼公爵的兒子亨利四世。預言他將排擠吉士家族的勢力,擺脫他們的束縛「登上寶座」。

  十六世紀末葉的幾個國王都不能或不善於統治,因此他們的絕對權力由於這個弱點而被削弱了。但是,在1589年成為法國國王的亨利四世,即用他的個人行動恢復了國王的權力,建立起舊制度的君主社會,成為了波旁王朝的第一代君王。他做到了叫人民服從;因此「他的背後有若干追隨者」。他恢復了對外和平及國內的秩序和國家財政的平衡。在傳說和野史裡面,他一直都扮演著一個輝煌的角色。

  但是「天主教聯盟」的擁護者,拒絕承認亨利四世這個異教徒為國王。穿著紅衣的樞機卿查理十世、「窺探王位」的愛恩公爵還有「驚異的年青人」吉士公爵都在想方設法地把亨利四世從王位上弄下來。這個時候,西班牙的天主教國王菲力普二世也在積極干涉法國的內政。他和天主教聯盟首領吉士兄弟聯合,供給他們金錢和軍隊,甚至想通過女兒伊沙貝拉與法國王室的姻親關係,來建立西班牙王權對法國的統治。他的陰謀被預言家稱為「野蠻人的恐怖]。


巴勒斯坦激進派游擊隊處於萎蘼狀態


  --------

  為對抗紅色派而團結起來

  水火鐵繩

  通過和平變得弱小

  陰謀家瀕臨死亡

  只有一心要毀滅世界的人例外

  詩的第一行可解釋為其他國家為了對付紅色勢力而團結起來。這裡的「紅色派」指的是巴勒斯坦激進派的游擊隊。因此,第一行詩講的就是以色列和美國抱成一團對付巴勒斯坦以及阿拉伯國家。

  由於中東地區特殊的地理條件和豐富的石油蘊藏量,使美歐國家對這塊風水寶地垂涎三尺。1948年5月14日,美帝國主義在中東的侵略工具「以色列國」出籠,從此揭開了中東地區的戰爭之幕。巴勒斯坦人民的反抗也從此不斷發展。

  詩中預言了游擊隊的勢力大部分被擊破,許多游擊隊員、領袖被擊斃或被判處死刑。游擊隊的戰爭活動在現代主要表現為恐怖和暗殺活動。由於一部分人死裡逃生,諾查丹瑪斯認為他們對被稱為悲慘結局的未日戰爭的爆發負有主要責任。也許正如第二行所預言的,隨著和平進程的順利發展,游擊隊的活動將會逐漸減少。

  「陰謀家瀕臨死亡」大概是說一直努力建立巴勒斯但國的巴解組織領導人阿拉法特吧。近來他的身體狀況不太好。這可能會影響到中東和平進程,因為以色列獲知這一消息後,在美國支持和慫勇下,對巴以問題的態度更加強硬了。

  最後一行詩暗示那些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發動戰爭的狂人。這應該是指的美國或以色列。


戰爭與和平


  --------

  和平走近,一方面又是戰爭

  用不曾有過的熱情去迎接

  男女都苦悶不已

  純潔的血灑滿大地

  這樣遍及法蘭西全國

  詩中說的是法國的和平與戰爭同時迫近,法國人以未曾有過的熱情去迎接它。與此相符的便是1559年亨利二世為了結束同西班牙的交戰,發表了「卡托·康布勒基宣言」。其實,他簽定這個和約的真正目的是為了分出兵力和精力來對付國內橫行的胡格諾異教徒。雖然1559年亨利二世死去,但是一場宗教戰爭不可避免地要爆發了。

  自查理曼以來,宗教的權力和君主的權力是如此緊密地聯繫在一起,以致宗教改革所引起的宗教危機。在法國,它採取了內戰的形式,時斷時續,長達三十六年之久,這就是所謂的「宗教戰爭」。

  宗教改革在法國的影響非常大,以致天主教徒和胡格諾教徒都希望通過一場血腥的戰爭來打垮對方,保留自己的信仰。所以說法國人「用不曾有過的熱情去迎接」和平之後的宗教戰爭。

  殘酷的戰爭之火燒遍全國,血淌大地。法國人為此付出巨大的代價。


燒死侍童的暴君


  --------

  藏在一根煙囪裡的年輕暴君

  將侍童投進火中燒死

  遠離災難事件者倖免

  家族中有三人

  等待著取他性命

  詩的內容寫的是一個暴君將其侍童燒死的悲慘事件,但不能指出具體事實來。或許這種事情對一個至高無上的君王來說不過似顆芝麻一樣微不足道。意大利作家拉費埃爾·沙巴蒂尼(1875~1950)的小說中有過被公爵投入火爐的年輕人的故事,然而我們不可以此作為解釋。


天空教遇到被掠奪的危機


  --------

  到達波爾圖·科爾希尼

  拉文納附近 掠奪貴婦人者

  里斯本的使節潛入深海

  隱藏在山巖下,他們

  奪走七十個靈魂

  詩中以「貴婦人」暗示天主教會,這在前面一些章節中已出現過。波爾圖·科爾希尼是教皇領地,位於現意大利拉文納以北8英里處。那裡的天主教遇到了被掠奪的危機。「掠奪者」可能是葡萄牙人,他採取了伏擊的方式。


第一次世界大戰與流感肆虐


  --------

  西洋蓄謀已久的恐怖戰爭

  翌年 疫病襲擊

  來勢兇猛男女老少 動物

  都無一倖免

  血 火 水星 火星 木星

  齊聚法國

  第一行的「恐怖戰爭」指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戰,這場戰爭的醞釀過程長達二十多年,在其爆發的第二年即1915年歐洲大陸流行性感冒橫行且勢頭很猛,許多人死於此疫。這一年血光之災降臨法國,水星、火星、木星都出現在法國上空。


圍繞宗教的戰爭?難解之詩


  --------

  努當附近的軍隊

  經過古聖威爾

  馬依奧托留下印痕

  立即 千人以上改變信仰

  兩人一邊尋求一邊將

  鎖和柴放回原處

  這首詩非常之難解,語意不明的詞語相當多。或許努當是在巴黎西部某個地方,而馬依奧托則可能是地名巴特或希臘語「敏銳的士兵」。根據第二、三行猜測,它可能在預言宗教改革,尤其是新教喀爾文教的興起,使許多天主教徒改變自己的信仰。最後一行寫新教傳播者四處布教,尋找支持者。


王宮門前的「自殺」是指上斷頭台嗎


  --------

  代替德勒 國王需要休息

  於是法律請求更名換姓

  天空電閃雷鳴咆哮不已

  國王在新門前自殺

  同前面幾首詩一樣,這篇也令人捉摸不透。因為這件事發生在法國巴黎以西的城市德勒,是古代的事件,並非什麼「世界大事」,故歷史資料沒有予以詳注,而作為法國人的諾查丹瑪斯對發生在自己國家的事,特別是涉及到王室的問題,無論鉅細,他都不會放過。所以要找出一個與之相吻合的史實是比較困難的。

  這首詩大概是在講法國歷史上某個改朝換代時期,新法頒布(新王上任),舊主傷心,或許自覺羞憤難當,在王宮門前含恨自殺。從第二行的「更名換姓」和第四行的「新」,可以斷定它在寫朝代更替,君主易人之事。


暗示密特朗總統被暗殺


  --------

  威特利會場左側

  三名紅色法國人遭槍擊

  死者全是紅色

  黑色未被殺害

  布列塔尼亞人安然無恙

  第二行詩中的「三名紅色法國人」意指法國社會黨的三位要人。因此,這首預言詩是在暗示法國總統密特朗被暗殺。暗殺事件發生後一位布列塔尼亞出生的人登上總統寶座,穩定了法國人的心。

  不過,在現代法國史上似乎還沒有一位總統是因被暗殺而身亡的。社會黨人佛朗索瓦·密特朗於1981年5月接替獨立共和黨人吉斯卡爾,德斯但出任法國總統,連任三屆,直至患癌症死去。當代歐洲風雲人物之一的密特朗並未如諾查丹瑪斯所預言那樣死去。但也許是密特朗逃過此劫命中注定大難不死。


名叫尼科爾的紅色分子悄然活躍


  --------

  他從弗爾特走來

  將威達姆奪去

  創造了生命的紅色分子尼科爾

  悄悄活動的大路易斯

  有人誕生

  他羨慕不已 把布列戈尼亞

  送給布列塔尼亞人

  這首詩應該是前一首詩的繼續,它預言了在密特朗之後的法國,出現一位名叫尼科爾的紅色分子,並悄然活躍起來。由此,法國國內產生了大的混亂局面。

  事實上,自1847年11月29日《共產黨宣言》發表以來,紅色分子的活動就不曾停止過,直到20世紀末的今天。在當代西方國家中,紅色分子的活動受到了極大限制,地位難以提高,以致紅色分子的發展舉步維艱甚至裹足不前。然而,在法國,紅色分子的活動歷來都是比較活躍的。大概諾查丹瑪斯在《共產黨宣言》誕生的三百年之前就已預感到了這一點,並預言「紅色人」的行動將會受到限制甚至被暗殺。

  由於詩中預言的人和事都太細微且其活動本身是秘密的,因此也難找出什麼具體事實來。


中東地區宗教徒的紛爭


  --------

  戴上黑頭巾與異教徒戰鬥

  流血震撼了達爾馬提亞

  依希瑪埃爾人給自己

  製造障礙

  魯希塔尼的支援

  令蛙也震驚

  第三行詩中的「依希瑪埃爾人」指的是阿拉伯人,這首詩明確地預言了中東地區伊斯蘭教徒的鬥爭和伊朗與伊拉克的戰爭。

  這完全屬於宗教內部紛爭或者說像法國16世紀的「宗教戰爭」。伊斯蘭教內部派別林立,相互間的矛盾也一天激化。因此,經常可以聽到這裡的清真寺被燒,那裡的某些教徒又被屠殺等消息。正如第三行所言,這種內部紛爭只是阿拉伯人「給自己製造障礙」,不利於地區團結和穩定。所以,美國支持下的以色列才敢那麼狂妄自大,不把阿拉伯人放在眼裡。

  1980年,由於宗教原因以及領土爭端未能及時友好地解決之故,伊拉克和伊朗之間爆發了長達八年的「兩伊戰爭」,勞民傷財,兩敗俱傷。

  第四行的「魯希塔尼」指葡萄牙,暗示歐洲國家也插手了中東問題。事實也是如此。英、法、意、葡、西班牙等歐洲國家,由於歷史原因,在中東地區都有或多或少的既得利益,他們都不願自己的利益受到損害並且希望能獲得更多的利益,所以他們要插手中東地區的宗教紛爭,支持一方反對一方或充當好人中間調停。


阿基裡·勞羅號海上劫船事件


  --------

  搶奪行為發生在海濱都市

  親戚朋友被帶走

  幾個馬耳他人被

  墨西拿的行為

  關閉起來 鮮有回報

  這首詩預言了1985年10月的阿基裡·勞羅號海船被動持事件,出事地點在希臘海灣。第一、二行講述了意大利客船阿基裡,勞羅號被一夥自稱是巴勒斯但人的歹徒劫持,所有乘客被當作人質。第三、四行詩講的是後來犯人們在離馬耳他群島相當近的西西里島,被美軍攔劫。墨西拿是西西里島東北海港城市。

  1985年10月7日,意大利一艘23000噸級大型豪華客輪「阿基裡·勞羅]號,在從埃及亞歷山大港駛往塞得港途中被7名自稱是巴勒斯但人的武裝人員劫持。船上當時共有乘客和船員400多人,美國總統裡根之女當時也在船上。劫持者要求釋放以色列當局監禁的50名巴勒斯但人,否則就要處死船上所有的人質。

  事件發生後,巴解組織領袖阿拉法特強烈譴責這一暴行,並聲明巴解組織與此事件無關。但迫於當時國際輿論的壓力,經「巴解組織]代表阿布·巴爾斯與劫船者談判後,10月9日劫船者無條件向埃及當局投降,意大利客輪和人質獲釋。10日,運載劫持者的埃及飛機在飛往突尼斯途中遭美軍飛機攔截,迫降於意大利西西里島。劫船者被意大利當局扣留。美國當局向意大利提出引渡要求,遭斷然拒絕。


使用鴉片和青草的魔術組織的陰謀


  --------

  捨拉蒙·阿哥拉的巨頭

  被迫付上階級所有的十字

  魔鬼般的鴉片和蒙達拉格

  十月三日 赦免盧孔

  這是一首相當奇妙的詩。捨拉蒙·阿哥拉是小亞細亞的一個城市,即今天的烏沙克(土耳其西部)。鴉片、蒙達拉格都是植物名,由於它們能被提煉出具有特殊藥效和毒素的液體,因此常用於一些神秘的實驗中,別有用心之人利用它們毒害他人達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

  毒品的種植和販賣,已成為當今國際社會不穩定的主要因素之一。各國都在全力打擊毒品走私,懲治毒品犯罪。但詩中出現的「盧孔」卻於「十月三日」被釋放,可能是因為證據不足。

  諾查丹瑪斯看到了毒品出現給社會帶來的危害,稱它為「魔鬼]。只是這首討既不像聲詩毒品犯罪也不像為具有神奇藥性的鴉片唱讚歌。倒是前面所說的某種邪教組織在用毒品製造一個陰謀。例如,製造了震驚世界的「東京地鐵沙林毒氣案」的日本邪教奧姆真理教,他們堅信世界未日就要來臨,為了給芸芸眾生尋找一條天堂之路,所以他們在東京、橫濱等地投放了沙林毒氣。


火星週期宣告某種災難和變化


  --------

  哭訴與眼淚 號淘與悲鳴

  納爾榜和拜仁附近

  還有福瓦

  啊 多麼恐怖的變化和災難

  火星多次巡迴之前

  火星的公轉週期是一周687天。按照最後一行詩的意思,這首詩說的是火星每公轉一周快結束之前就會出現「恐怖的變化和災難」。地點就在法國、德國等歐洲國家。

  然而這首詩的講述太平淡,沒有暗示這種災難和變化是什麼。是戰亂?是瘟疫?還是別的什麼?蘇聯解體,東歐驟變;德國統一,法國心寒。前兩者可能會出現第一行所說的「哭訴與眼淚,號淘與悲鳴」,而後者的變化卻多少有些令人欣慰,只有法國才害怕德國統一威脅它在歐洲大陸的地位。另外要說什麼「變化和災難」,恐怕就得到兩次世界大戰中去找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災難深重,變化也挺深刻,法國曾經投降,戰後德國分裂,東歐被蘇聯社會主義染「紅」,與本世紀九十年代初的變化剛好相反。

  火星的公轉週期並不長,因此這首詩的內容很難定格。


中東遊擊隊入侵法國


  --------

  馬其頓(塞薩利亞)

  越過比利牛斯山

  三月 納爾榜對這點小事

  沒有過多放在心上

  他策劃著一個陰謀

  讓敵人在海陸迷失

  全國沒有一塊安全之地

  讀解了諾查丹瑪斯先生的這麼多首預言詩,現在有個感覺,感覺他是一個地地道道的「愛國者」,他的預言,有相當一部分表現了一一個法蘭西公民對自己國家的關心、擔憂和警告。通過這首詩,讀者又可看到諾查丹瑪斯熱愛祖國的「拳拳之心」。

  這首詩預言,中東的游擊隊將經過西班牙入侵法國。當然,這裡所說的游擊隊與概念上荷槍實彈、全副武裝的游擊隊有巨大差別,那就是他們不顯山不露水,一切秘密進行,實際上是指伊斯蘭激進派的恐怖組織。第二行表明法國對這種「不起眼」的恐怖組織並未多加注意。法國人的不小心差點釀成大禍,密特朗總統險些被暗殺身亡。而且,由於伊斯蘭激進派恐怖活動猖撅而政府又沒有盡力肅清,因此「全國沒有一塊安全之地」。

  另據報道,今年6月將在法國開幕的』98世界盃足球賽可能成為包括伊斯蘭激進派在內的許多恐怖組織一試身手的目標,法國方面已經向伊斯蘭激進派打招呼:少惹事端為妙!

  看來,法國今年確實要因為「中東遊擊隊」而緊張一陣子。


人類月球之行及阿波羅13號的騷動


  --------

  他將身子移向羅納的一個角落

  運送到人類未知的大地

  未成熟的果實引來陣陣物議

  喧囂的指責和非難另一方面

  又是嘖嘖的稱讚

  如果將「羅納(LuNa)」直譯為月球的話,毫無疑問,這首詩就是在預言人類的月球飛行。另外,非常巧合的是「羅納(俄語)」是前蘇聯的月球探測衛星的名字。1969年美國先蘇聯一步發射大空宇宙飛船「阿波羅11號」,將兩名美國宇航員送到了月球上。在那之前,儘管人類對月亮有過極其浪漫和美好的幻想,但它畢竟於人類是塊「未知的大地]。為了開發宇宙,擴大人類的生存(想像)空間,科學家們首先制定了登月計劃。美國登月成功,轟動了整個世界,邁開了人類太空之行的第一步,也應驗了諾查丹瑪斯幾百年前的預言。

  第三行詩「未成熟的果實引來陣陣物議」指的是阿波羅13號還不太完善,1970年4月發射之後,發生了技術故障並引起事故,招來種種非議和騷動,和第四行詩一樣都在暗示月球旅行或其它太空之行中事故不斷,使宇航員的親人朋友擔心不已,另一方面,又有人為這種科學冒險活動鼓掌喝采。1986年美國「挑戰者1號」航天飛機的爆炸釀成航空史上最大的慘案,那場景至今叫人記憶猶新;近年來「和平號軌道空間站」頻頻出故障,也表明人類科學水平還須進一步提高。而各國發射地球軌道衛星的多次失敗則讓人為大把大把的鈔票在空中燃燒惋惜不已。另據最新報道,1998年5月20號前後,美國通訊衛星「銀河4號」突然偏離其原固定位置,導致全美90%以上的傳呼通訊中斷,幾乎所有傳呼機停機,銀行系統中斷,還有一些其它通訊也同時失靈,損失自然不小,簡直難以估計。其在用戶間引起的騷動也可想而知。

  這是一首相當成功的預言詩。


戰後的各種變革


  --------

  和平 團結 變革來臨

  身份 職務由低到高

  又由高向低

  旅行準備苦了最初的孩子

  戰火熄滅 法律程序

  論壇湧現

  不可否認,這是一首極為普通的預言詩。它描寫了戰爭結束後的情景,這是無論哪場戰爭後都會有現象。若一定要有所指的話,諾查丹瑪斯肯定是預言的大規模的戰爭或者是具有重大歷史轉折意義的戰爭,比如兩次世界大戰,比如英國內戰、美國獨立戰爭等等。當戰爭結束後,疲憊的身心和破爛的家園都需要休養生息,於是「和平、團結、變革來臨」,有人地位一落千丈,有人官運亨通平步青雲。法制的加強使言論更加自由。

  當然,和平與團結以及變革的得來並非輕而易舉,而是經過了一場腥風血雨的戰爭,快樂的新生活是前人用鮮血換來的。第三行正是表達了這樣的意思。「旅行準備」指的是戰爭過程,而「最初的孩子」指那些為了變革而戰鬥的所謂先出生的人們。


基督教徒間的矛盾與宗教戰爭


  --------

  伊澤爾周邊的山頂上

  百餘人聚集在巴林西阿

  岩石下

  夏托努夫 皮埃爾拉時

  敦澤爾

  信仰一致的羅馬人集合起來

  對抗克勒斯特

  這又是一首不太明白的詩。最後一行的「克勒斯特」指基督教,全句的意思是一部分羅馬人集合起來反對基督教。詩中出現的地名暗示反基督教的鬥爭在這些地方出現。這應該是16世紀宗教改革和宗教戰爭一類的事件。


革命派士兵襲擊昂


  --------

  高貴的埃瑪山變得灰暗

  索恩與羅納河交匯處

  惡事發生

  呂希之日 士兵們隱藏

  在樹林裡

  這種可怕的王權前所未有

  這首詩很清楚地闡明瞭兩個要素,對破譯本詩大有幫助。第二行的[索恩河與羅納河的交匯處」是里昂;第三行的「呂希之日」指聖女呂希的祭日亦即十二月十三日。從以上兩點可以得出結論,這首詩預言了1793年12月13日,革命派的士兵將會襲擊里昂。

  1793年反動的吉倫特派在5月底與反革命貴族勾結在一起,在里昂發動反革命政變,殺死了上百個雅各賓派分子。在上倫、馬賽他們也舉行了暴動。當時正當敵人入侵法國之際,吉倫特派的這些行動實際上就是幫助了外國入侵者。6月2日,吉倫特派在巴黎的統治政權被推翻,但在里昂他們仍勢力強大。所以,12月13日,雅各賓派革命士兵襲擊里昂,徹底肅清吉倫特派的反革命分子。


異常氣候襲擊全歐洲居民紛紛逃跑避難


  --------

  聖貝爾和阿爾布勒爾的山上

  吉爾諾布爾的紳士被藏起來

  里昂的遠方 猛烈的冰雹

  襲擊威恩

  地面上蝗蟲成群

  其中三分之一飛走

  類似的預言已經出現過很多次了,可見諾查丹瑪斯對這個問題的關注非同一般。這首詩預言本世紀末,受異常氣候的影響,冰雹、大風襲擊整個歐洲大陸,而且大群的蝗蟲也趁火「打劫」,偷襲疲憊不堪的人類。第二行寫了一些人怎樣避難,而第四行則可能還有另外一層意思,就是自然災難襲擊後的人類。如迷失方向的驚慌失措的蝗蟲,混亂不堪,有三分之一的人成了無家可歸的難民。

  俗話說:「事不過三」。諾查丹瑪斯不只三次將類似預言寫入《諸世紀》,說明它發生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世紀末的鐘聲已經敲響,面對「靈驗」的預言,歐洲人在焦急地等待嗎?

Views: 121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