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查丹瑪斯《預言·諸世紀 》(第十九章)

促使墨索里尼下台的男子(1943)


  韋羅納與維琴察

  將誕生一位實權者

  他有著極其不適合的名字

  在委內凡亞企圖復辟

  被監視他和以他為目標的男子逮住


  這也是一首關於墨索里尼的預言詩。墨索里尼出生在意大利北部韋羅納與維琴察附近。他有一個極奇怪的名字,「墨索里尼」。其意思為:製造薄毛織品的人。

  最後一行較難懂,大概寫的是希特勒。希特勒曾很羨慕作為法西斯獨裁者的墨索里尼手中握有的實權,受此影響,希特勒在德國也慢慢確立了法西斯獨裁政權,同墨索里尼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當他代替墨索里尼成為法西斯獨裁統治的象徵之時,墨索里尼已經下台,落得被憤怒的群眾暴屍街頭的下場。


黑人人口增加時,大屠殺將開始


  --------

  里昂戰勝里昂

  在侏羅山脈 大屠殺

  洪水、黑皮膚的人們 百萬的七分之一

  里昂 日爾姆 壯麗的場所

  死去 墳墓

  預言在法國東部的侏羅山脈,會發生大殺戮。第三行預示了「黑皮膚的人們」(黑人)的人口劇增,這不是像是古代的事情,也許是進入二十一世紀以後,將會發生的悲劇吧?


歐洲全土遭寒潮襲擊·六月飄雪


  --------

  貝茲的入口處和

  大馬士革不遠處的森林

  冰凍的大海冰雹北風

  如月光般慘白的寒霜

  整首詩都是在描述歐洲各地遭到寒潮襲擊的情景。以歐洲氣候急劇變冷為開始,在本世紀末,地球的氣候異變將達到頂峰。那個時候將會出現詩中所述的海水凍結、六月飄雪的異常現象,地球將面臨災難。

  近兩年來出現的與「寒冷化」相對的厄爾尼諾現象,不是已經給人類敲響了警鐘嗎?


成為克倫威爾手下敗將且被監禁的英王


  --------

  泰晤士河邊的小城寨

  當國王被監禁時崩塌

  大橋附近還可見他穿著襯衫的身影

  直面死亡的人

  不久會在堡壘中受困

  17世紀,英國國王查理一世在清教徒反對絕對王權的市民革命中失敗,於1648年被監禁在泰晤士河下游的溫莎堡。當時溫莎堡由克倫威爾指揮的議會軍所掌握(不過還不至於「崩塌」)翌年1月30日,查理一世被處極刑。最奇的是:預言家不僅準確預見了英王被困的地點,甚至還描述了他「穿著襯衫的身影」,事實上,查理一世赴刑場那天,身上穿的正是一件白色的襯衫!


法國佔領教皇領地


  --------

  布洛瓦之王

  統治著阿維尼

  人民再次浴血

  他在羅奴河暢遊、岸邊

  直到第五次 諾尤附近最後的人

  布洛瓦是法國一個小城,「布洛瓦」之王若能理解為法國國王,那麼這首詩就可以認為講述的是法國佔領教皇領地阿維尼。

  可是詩的後半部分,卻無法破譯講的是什麼事情。特別是「諾尤」這個詞,彷彿隱藏著什麼謎,讓我們至今無法解釋。


宗教領導者遭大主教綁架


  --------

  拜占庭的君主

  被圖爾茲的大公綁架

  托掄哥諾的指導者

  信仰不被新娘拒絕

  讓他失望coc2誰,只能談談詩中某些暗示:「拜占庭的君主」,即是伊斯蘭的領導人,那麼想要綁架他的「圖爾茲」大公即是伊斯蘭大主教,或者指的是蒙莫酋家族的繼承人,托倫哥諾屬於教皇領地,那麼那裡的指導者,當然是羅馬教皇了。


從忠厚老實的人突變為暴君·拿破侖三世


  --------

  狐狸當選 仍然保持著沉默

  吃的是簡單的大麥麵包

  以聖人的姿態登上歷史舞台

  突然間 變成暴君

  踐踏旁人的言論

  拿破侖三世當選為第二共和國領導人時,曾以他的不善言詞和忠厚老實而被國民所喜愛。疏不知轉眼間,他就變成了暴君,於1851年以武裝政變的方式實現了第二帝國的復辟。最後一行,預示他當權後旁若無人的頤指氣使。所以,把他比喻為「狐狸],正好貼切地表現了他的狡猾和善於偽裝的本領。


辜負了國民期待的領袖(1830一48)


  --------

  用強欲、權力、暴力

  奧爾良的首領

  使民眾受苦 聖米蘭的附近、攻擊與抵抗

  天幕之下死亡

  他將在那裡長眠

  法國的七月革命,雖然深受國民的擁護和支持,但最終路易·菲利普辜負了國民的希望。這首詩還預言了由於自由主義派的彈壓,將在聖米蘭燃起戰火。

  詩中,諾查丹瑪斯使用了「奧爾良」這個詞,實際上這個地名的稱謂是在他去世多年以後才被使用的。這一點,實在讓人稱奇!


1870年普法戰爭中拿破侖三世敗北


  --------

  私生子打倒了兩人

  有著同一血統的侄兒登上王位

  勒庫拖依兒 響起槍聲

  侄兒「毫無畏懼」

  搖旗吶喊

  這是預言普法戰爭中拿破侖三世失敗的詩。詩中地名「勒庫拖依兒」是預言家故意向後人玩的一個字迷,破譯之後會發現,那實際上指的是普魯士。事實上,拿破侖三世也的確是在普魯士「陰溝裡翻船」。為保一命的他,命令部隊在色當(法國東北部城市,國防要塞)的教會、要塞打出投降的旗號。在羞辱面前,他真是「毫不畏懼」。

  詩的第一行那兩個被打倒的人,一是指路易·菲利普;另一個則說的是被拿破侖三世陰謀推翻的第二共和國政權。


暗殺裡根未遂事件(1981年3月30日)


  --------

  受傷的手腳用繃帶包裹

  兇手遠走高飛

  值班人的話使得死期推遲

  不久,復活節

  他會在寺院喋血

  從字裡行間,我們可以推斷出這預言的是某人將被暗殺,卻因周圍的保護嚴密,使得暗殺未遂。第一行「受傷的手腳」,即可看出被暗殺的目標一定是被槍擊傷,卻未傷及要害,在值班人(這裡指的是警察)的救援和保護下,總算擺脫了死亡之神,卻不得不接受治療。很明顯,這首詩預言的就是暗殺美國第40屆總統裡根未遂事件。


約翰內斯·保羅二世在國外被暗殺


  --------

  獨身的保羅

  在離意大利三里的地方死去

  離他最近的兩人

  驚慌逃走

  火星取走皇冠

  雄雞與大鵬 法國和三兄弟

  第一行「獨身的保羅」,指的是名叫「保羅」的羅馬教皇,從諾查丹瑪斯時代算起,至今共有四位叫做「保羅」的教皇。前三位都已壽終正寢,那麼這首詩預言的就是於1978年即位的現任教皇約翰內斯·保羅二世了。他將在稍離意大利的地方死去。

  第五行中的「火星取走皇冠」,可以解釋為教皇會因暴力行為失去他的神聖地位。因為在神話中,火星代表著軍神的旨意;占星術裡,也認為火星控制著事故和暴力。也就是說:教皇將死於暗殺。

  雄雞與大鵬分別象徵法國和美國。那麼這件事將與一名法國人和三名美國人很有關聯。此事尚未發生,預言靈驗與否,還得等約翰內斯。保羅二世蓋棺之日,方能定論。


翻越亞平寧山脈進攻的東方軍隊


  --------

  特拉基梅諾湖作證

  被波斯圍困

  叛徒

  愚者裝作聖人

  屠殺日爾曼人,所作所為將被歷史銘記

  亞平寧山脈是阿爾卑斯山脈主幹南伸部分,意大利亞平寧半島的主幹。詩中提到的「特拉基梅諾湖]正是位於亞平寧山麓,靠近伊朗(波斯)的一座湖泊。與前面曾提及到的一首詩一樣,這則預言詩也是描述東方軍隊越過亞平寧山脈,進而入侵羅馬。後兩行所預言的是東方軍隊進入羅馬後的情景。


使人類喪命的戰爭


  --------

  土星與巨蟹交會,木星和火星相連

  二月 被祝福的土地

  塞拉·摩勒納 三面遭圍

  戰爭 致命的衝突

  預言將會有大規模的戰爭爆發。第一行就是通過占星術來預測戰爭爆發的時機。

  塞拉·摩勒納位於西班牙西南部山脈中,難道會在那附近爆發致命的大規模戰爭?人類能否逃過這場劫難?

  也有人認為:把這首詩看作預言,倒不如把它說成是對人類的警告更為貼切。戰爭與和平,珍視生命的人們應懂得如何選擇。


卡爾五世的私生子攻佔突尼斯


  --------

  卡迫拉迪斯周邊的疾病

  薩滾持邁郊的饑荒

  騎士般的男子

  是偉大老人的私生子

  砍掉了突尼斯支配者的頭//

  這首非常準確地預言了1573年阿維斯特列亞幫助他同父異母的哥哥費利佩二世佔領突尼斯,使之成為擁有疆域最大的西班牙國王的史實。阿維特利亞正是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卡爾五世(偉大老人)的私生子。

  第二行提到的「饑荒」,史書中並未記載。但是當時西班牙流行著瘟疫,卻是確有其事。


對於宗教勢力的侵略將有危機感


  --------

  拜占庭供奉神靈

  奪回科爾多瓦之後

  在途中休息摘下葡萄

  大海 誘餌纏住魚桿

  預示君士坦丁堡(拜占庭)的領導者入侵西班牙的科爾多瓦。「供奉神靈」是戰前祈禱勝利的儀式。

  以前,科爾多瓦在西哥特王國成立(415年)後,長期處於伊斯蘭的支配之下,直到1236年後,才恢復為基督教會國。諾查丹瑪斯感受到了某種危機的存在,才寫下了這首詩。


拿破侖征服英國的野心(1805左右)


  --------

  法國布倫 他希望洗涮

  自己的過去

  太陽神殿 他不會離去

  欲成大業的他東奔西走

  絕不願意站在階下臣服他人

  要自己佔領顯赫地位

  這首詩被公認為預言拿破侖懷著征服英國野心的非常準確的預言詩。

  [太陽神殿」是在原阿波羅神殿遺址上重建起來的威斯特敏斯特教堂,位於倫敦;拿破侖一直幻想在征服英國之後,能在那裡加冕。


被堵住退路慘遭殺戮的叛軍


  --------

  他自己也終於發現在兩川之間

  將遭圍追堵截

  大小木桶,手牽手突圍

  無辜的孩子們

  被短劍刺破喉嚨,身體被撕裂

  大橋毀壞,首領也身中數刀

  字裡行間,我們已能夠想像:一隊人馬在左右來擊、腹背受故、連橋也被毀壞的無助困境中,遭到敵人殘酷虐殺的慘狀。無辜的孩子都未能逃脫厄運。詩中沒有出現一個具體的地名或人名,因此無法瞭解它裡敘述的是發生在何時何地的一場戰鬥。但想必幾百年前預言家寫下這首詩時,腦海裡一定映出了那血腥、殘忍的場面,耳邊響徹孩子們撕心裂肺的悲嗚。所以他是那樣地不忍,但也無可奈何。因為他只能預見將要發生的事情,卻無法阻止它們的出現。


鄧巴之戰、蘇格蘭軍隊敗退


  --------

  弱小的軍隊佔據著地面

  高處的人們發出恐怖的叫喊

  佔據外側一角的大軍陷入困境

  文件被發現、損壞

  查理二世率領的蘇格蘭軍隊與克倫威爾的部隊不期而遇,於是發生了著名的「鄧巴之戰」,這首詩正是描寫此次戰役的完美之作。

  佔據著高地的軍隊即蘇格蘭軍,在數量上遠遠超過了克倫威爾的軍隊。但是克倫威爾的軍隊敏捷善戰、士氣高昂,又有克倫威爾的英明指揮,因此鄧巴之戰成為歷史上戰爭中以少勝多的典型戰例。1605年9月3日,蘇格蘭軍隊終於徹底,陷入慘敗的窘境。

  最後一行提到的「文件」,是指克倫威爾軍隊得勝之後,攻入蘇格蘭軍隊的作戰參謀本部,奪取了那裡的所有文件。


拿破侖一世·從執政官到國王(1804)


  --------

  從無名小卒到成為國王

  脫去布衣,換上加身長袍

  英勇善戰,卻對教會無情

  讓僧侶受盡刁難

  他真如浸滿水的海綿

  提到從一個將士成為帝王、脫下執政官的衣服換上龍袍,這當然說的是拿破侖。沙場上他勇猛善戰的英姿,對教會冷若冰霜的臉孔,在這首詩裡都有著生動的刻畫。他能屈能伸,可成大器的氣魄不正如「浸滿水的海綿」嗎?

  也有人認為這首詩講的是施行「護國卿政治」的英國政治家克倫威爾。但從「成為國王」這一點講,還是拿破侖一世的經歷更為確切。


爭奪英國王位的兄弟與名譽革命(1688)


  --------

  兄弟相爭瓜分工國

  只為奪取武器和英國之王的稱號

  號稱英國國教的宗教受到忠告

  不可疏忽大意啊!

  夜裡被驚醒,遠走法國

  去感受清新的氣息

  諾查丹瑪斯死後,歷史上並未出現過兄弟間爭奪英國王位的事件。但與此極其類似的有個例子:詹姆十二世與他的女婿奧蘭治公爵威廉不和。1688年的名譽革命,才給這組不協和音注上了終止符,詹姆士為了呼吸「清新的氣息」,專程離開英倫,去了法國。


如今繁榮的日本將來會走向深淵


  --------

  浮浮沉沉兩度春秋

  東洋西洋都受挫折

  歷經數次較量

  終被從海洋驅逐

  緊要關頭失敗

  一讀就知道,這首詩預言了二十世紀的日本過去與未來。第一行的「浮沉兩度春秋」,是第二次大戰前的日本(浮),大戰後的日本(沉),經濟大國的日本(浮),以及將來不可避免又將墜入深淵的日本(沉)的真實寫照。

  從第二行開始,就預言了因日本經濟進出口而給西歐、東亞帶來的衝擊以及由此引發的紛爭。隨後日本將被「從海洋驅逐」——貿易渠道被封鎖。結局當然是日本看不到最後的勝利。

  可以說,這首詩很準確地預言了圍繞日本過去與未來的整個世界的態勢。


並無王老氣度的太子·拿破侖二世


  --------

  居法國之首居羅馬之首

  海與陸地的較量

  英國與巴黎的對抗

  軍事大國的赫赫功勳

  激烈的猛獸失去洛萊奴

  從第一行「居法國、羅馬之首」來看,有人認為這指的是拿破侖一世。但只要看看詩末一行「失去洛萊奴」,就可以推翻這種看法。因為作為法國國王,丟失了洛萊奴(法國地名)的人物,就只有拿破侖二世了。當然,也可認為這首詩講的是拿破侖父子兩人各自的情況。


路易·拿破侖無法超越其怕父


  --------

  陽光下暴露

  他想染指王權的野心

  他的包圍攻擊沒做到兵貴神速

  就算把武裝軍隊作為大禮

  贈於雄雞

  也無濟於事

  很多人都認為這首詩講的是拿破侖三世。「王權」的象徵,當然是指其戰功顯赫的伯父拿破侖一世。路易·拿破侖想盡一切辦法欲賽過他的伯父,好讓其英名永垂千古,可惜被稱作「英雄拿破侖]的,只有他的伯父。


褻瀆神靈的同性戀行為與艾滋病的流行


  --------

  神聖的寺院被掠奪的時刻

  法蘭西至高無上者 神靈

  從此未曾有過的瘟疫四處蔓延

  國王不正經的人們

  上天會懲罰他們

  這首詩看起來講的是法國國王幹了什麼褻瀆神靈的行為,即而遭到報應,使得疾病流行;但實際上找不到與之相符的史實。

  如果可能的話,也許這預示的是發生在當今世界的事件。「瘟疫」理解為可怕的艾滋病,造成艾滋病的同性戀行為就是對神靈的褻瀆。違背天意、常倫的行為,天理不容。他們終將為自己的過錯付出慘痛的代價。


貝當元帥的強權政治後繼有人(1942)


  --------

  希望受挫的老人

  把帝國王權緊握在手

  二十個月 把玩強權

  專制的君主殘酷

  臣服更加兇惡的傢伙

  一般說來,諾查丹瑪斯的預言詩,描述得最多的是與他的祖國法國相聯繫的事物。這首詩也不例外。寫的是法國1904年貝當將軍出任政府總理的事。40零年7月,貝當正式掌握大權,一直到42年的4月(正好20個月)強權都一直在他手中。

  從貝當於裡接過大權的「更加兇惡的傢伙」,是拉瓦爾。此人曾強力推行對德協力政策。


發現薔薇十字會永不熄滅的神燈


  --------

  發現銘刻著D·M的記號

  古代洞穴裡隱約看見神燈的光芒

  教皇、國王、王子

  均被審訊

  王妃與公爵掩藏的陰謀在紅色的天暮下

  古代的歐洲,有些地方流傳著這樣一個傳說:有一個秘密結社的組織,叫做「薔薇十字會」,會員們均會使用一種奇異的法術——煉金術。除此之外,他們還有一種聖物即是永不熄滅的神燈。神燈是作薔薇十字會要人的墓穴點燈之用。

  這首詩就是預言將在某時某地發現這種神燈,隨之而來許多不為人所知的秘密也將大白於天下。破譯此詩的關鍵,是兩個字母「D·M」,許多研究者都對此提出過種種解釋,可惜至今尚無定論。也許諾查丹瑪斯本人就是薔薇十字會的成員吧?他當然不願暴露組織的秘密,可是他又已經預感到終將有一天這層神秘的面紗會被揭開,於是他只有盡其所能設下「D·M」的迷題,讓傳說更加撲朔迷離。


利士紐樞機卿陷入圈套(1643)


  --------

  年邁的樞機卿被後生誆騙

  地位被奪

  可憐你已老態龍鐘

  他的二心被你看破

  從阿萊城爬山涉水弄清真相

  大公被施以防腐處理

  這是關於利士紐樞機卿的預言詩。他曾陷入「後生」桑庫·馬爾斯的圈套,在路易十三面前失寵,失去地位。可是年老的樞機卿始終忠心耿耿,當他獲悉桑庫在阿萊城起了「二心」,企圖謀反之後,不顧年邁體弱立即坐船,不遠千里向國王報信。路易十三終被他的誠心所動,恢復了對他的信任,並及時鎮壓了桑庫的謀反。最後一行寫的是路易十三之死。


代替教皇統治兩河流域的暴君


  --------

  討厭的傢伙來了不愉快不名正言順

  控制著美索不達來亞的暴君

  他的朋友全都不是好人

  驚恐的大地 前途一片漆黑

  在諾查丹瑪斯時代,把兩河流域稱作「美索不達米亞]。它指底格裡斯河與幼發拉底河中下游地區,是古代人類文明的搖籃之一。那裡本應由教皇統治,可一個「討厭的傢伙」、「暴君」鳩佔鵲巢,代替教皇進行了殘暴的統治。這不正是說的盧卡特樞機卿嗎?


意大利的戰鬥·過去還是未來?


  --------

  啊——波斯的戰場上

  慘敗

  拉文納發生衝突

  朝聖途中

  征服者 禁食馬肉

  此詩預言在波斯和拉文納(教皇領地)發生的戰鬥。瓦斯通·頓·發於1512年在拉文納就是這樣大獲全勝的。若真如此,這首詩就是一首非常特別的「預言過去」的詩了。


異教的影子與20世紀中東局勢


  --------

  國王被野蠻人的軍隊打敗

  不正當離死不遠的危機

  貪慾支配著行為

  叛徒和王國陷入悔恨的深淵

  「野蠻人」是古希臘人對異族人,尤指對東方民族使用的蔑稱。同時也包含著對不信基督教,而信伊斯蘭教的所謂「異教徒」的意思。因此,這首詩裡隱含著與伊斯蘭教有關的事件。可否理解為暗示著20世紀紛繁複雜的中東形勢呢?


美國尼克松總統訪華(1972)


  

  君主踏上新的土地

  人民紛紛歡迎

  他的舉措取得輝煌成果

  對於人民

  這不是歡樂的節日

  而只是禮貌的迎接

  曾有人認為「新的土地」指的是新大陸美國。整首詩則講某位世界知名人士訪問美利堅合眾國,受到國民熱烈的歡迎。不過仔細品味詩的含意,可以發現詩中的賓客雙方並非友好之至,彷彿內心都各有打算。近來年中美兩國領導人的頻繁互訪,就印證了這一點。

  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松率先打破了美中兩國外交僵局,首次訪華,在中美兩國外交史上立下了一塊里程碑J匕京機場那些手舞鮮花,表達歡迎之意的人群,也讓大家記憶猶新,從此中斷幾十年的美中關係又重新建立。但是由於政治體制的不同以及許多觀念的分歧,兩國外交始終不是一帆風順。歷史的陰影,也讓兩國人民心存芥蒂。


在葡萄牙發生的暗殺事件嗎?(1908)


  --------

  父子一起被害

  總督在自己帳篷內

  母親用工具

  脹大兒子的肚子

  神秘綠箱內僅有數枚紙片

  父子一起被害的例子,在法國還沒發現過。路易十六世和路易十七世父子倆均是被殺,但兩人死亡時間卻相差兩年以上。

  唯一找到的類似事件,是在葡萄牙發生的卡爾羅斯一世與路易·菲利普被殺事件,父子倆同於1908年被害。但詩的第三行出現的那位女性以及一直到詩未「箱內的紙片」等等,至今都還是未解之迷。


坐立不安,唯恐被暗殺的克倫威爾


  --------

  比起登上王位

  他更適合作屠夫

  出生卑微 卻力爭飛黃騰達

  沒有信仰的臆病者

  讓大地血流成河

  我只有歎息

  這是描寫掀起資產階級革命的英國政治家克倫威爾的預言詩。任何革命,都難免流血。要推翻封建制度,資產階級革命也同樣付出了血的代價。因此,諾查丹瑪斯把克倫威爾說成是「屠夫」。「臆病者」則是指克倫威爾本人也深感革命的艱難,並害怕他的反對者會暗殺他。於是,在尚未出現防彈衣的年代,他只能日夜不離地套著緊身胸衣,以防被人刺殺。


種下全球戰亂惡果的反基督者的未日


  --------

  反基督者就在近期會第三次出現

  他挑起的戰爭將持續二十七年

  異端者被處死、囚禁、流放

  血、屍體、水、紅色的冰雹

  把地球覆蓋

  反基督者的「第三次出現」將會給全世界帶來殘酷的戰爭及死亡。詩中並沒有指出這位反基督者是誰,但是預言家已大概給我們勾勒出了全球戰亂那可怕的景象,使我們不禁對這位即將在某個地方出現(也許就在中東附近)的狂人充滿恐懼。

  回顧歷史,第一位反基督者是拿破侖,第二次出現的類似人物是希特勒,這些戰爭狂人,瞭解民眾的心理,並懂得利用他們的崇拜和順從心理使世界處於長期戰爭狀態。當然,詩中的「二十六年」未免過於誇張。但戰爭帶給人類的災難和創傷確實是巨大的。

  好在,詩中預言這位瘋狂的「異端者」會被處刑,受到應有的報應。


宗教問題引起的多場戰爭


  --------

  舌頭扭曲又喜好冒險的

  踏入神殿

  異教徒喊著「啊,請進!」

  打開大門

  煽動起教會的好戰爭強

  從「異教徒,,就可看出,這是首描述由宗教問題而引發戰鬥的普通預言詩。如果要說出具體的特定事件,法國的宗教戰爭(1562~1598),或者是德國長達三十年的宗教戰爭(1618~1648)之類事件,都是較好例證。


教會給俄國革命帶來影響(1905~)


  --------

  無辜的人民 處女 寡婦之血

  強大的赤軍

  卻犯下無盡罪行 蠟燭光芒下熠熠生輝的神像

  恐怖來臨卻挪不開步子

  是誰移開她的身體!

  「赤軍」或指的是俄國革命軍,第一行提及的是皇帝及皇族。第三行的「神像」,就可看出教會給予了俄國革命極大的影響,但也極有可能暗示的是前蘇聯小說家,被稱為「怪僧」的拉斯普欽。他曾寫有許多與教會及革命有關的小說。

  後兩行暗示伊凡四世的愛妃安娜斯托基姬遭到暗殺、未免於難的慘狀。


核戰的最後「新帝國」朝南半球移動


  --------

  荒廢的新帝國

  由北極向南移動

  西西里島發生災難

  利用費利佩來使他嘗到冒險的苦惱

  前兩行,預言核戰爭的最後,由美國和俄羅斯兩個核大國共同支配的一個「新帝國」,將伴隨著人類文明,一齊向南半球轉移。從這裡,我們可以隱約窺探到世紀末全球的形勢。

  後兩行則是另一個話題:借助於卡爾五世(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分封領土的東風,費利佩和費爾南德大打出手,一爭高低。十六世紀,歐洲最著名的王族之一奧地利的哈布斯布爾格王族也展開了腥風血雨的家族內戰。


名為英國女王美術顧問實為蘇聯間諜


  --------

  高高的高材一副隨時聽候差遣的

  忠實奴僕的樣子

  到結局只求消災免禍

  把毒藥與文件藏於內襟

  想乘危逃跑 卻終被抓獲

  通過對向主人下毒、未遂、反被抓獲、解雇的差人可悲下場的描寫,我們其實可以聯想到陰謀背叛,革命,戰爭等等各種情況的可能。雖說這首詩並未限定具體事件,但有一個例子卻與之不謀而合:作為美術顧問發誓向英國女王效忠的安索尼·布朗托,被發現其一直作為蘇聯暗諜在間中活動。也許布朗托先生在追求驚險刺激,又有雙份薪水的生活的時候,忘記了「一僕不伺二主」的古訓。結局當然不妙。


失去「聖戰」意義


  --------

  巨帆由扎拉港起航

  在拜占庭附近

  讓夢想變成現實

  敵與友 都不會有所損失

  第三者那瘋狂的掠奪和捕獲

  卻朝兩者襲來

  這也是一首難得的追溯過往的「預言詩」,描寫1202年第四次十字軍東征的情況。這次由委內幾亞商人作為主導進行的遠征,與前幾次一樣,都是打著「聖戰」的旗號,但從他們的行為來看,這次遠征已完全失去了聖戰的意義,其直接的目的就是赤裸裸的掠奪和佔領,所到之處,雞犬不寧。他們在佔領「扎拉」(現南斯拉夫西部)後,又奪取了君士坦丁堡(拜占庭),並以此為中心建立起拉丁帝國。


哈在斯在爾格家族的勢力及領土紛爭(17世紀)


  --------

  帕特爾諾該聽到

  那來自西西里的叫嚷聲吧?

  托裡那斯特港一切都準備就序

  連西西里都能聽到

  覆蓋洋面的巨帆逃吧!快!逃吧!

  恐怖的瘟疫襲來

  [帕白特爾諾]受西班牙支配,「托裡那斯特」則隸屬於同屬哈布斯布爾格家族的委內幾亞。十六世紀,在西西里島曾發生過爭搶領土的戰爭,戰亂影響到哈斯布爾格家族的利益。於是,作為奧地利舊皇室,歐洲最著名的王族之一的哈布斯布爾格家族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動用其家族內充足的人力,物力,策劃平息了這場紛爭。

Views: 113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