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夏赴臺灣,空中管制在香港機場晚點四小時,加上一小時二十分飛行,五個小時的時間段,我吃了三餐飯,沒有多少胃口了。但深夜飛抵高雄,依然抵不住美食的誘惑,車一停,就到了六合夜市的小街。已近午夜,卻少有攤位打烊,燈火照耀,人來人往,滿眼美食,目不暇接,直接掉落吃喝陷阱。

  臺灣高雄六合夜市有兩絕:一是木瓜牛奶,二是七裏香。正是天枰臺風肆虐,小雨不斷,走到街盡頭,木瓜牛奶攤位生意紅火。50元臺幣一杯,排隊付錢,排隊領取,當場木瓜打汁,兌進鮮奶,木瓜清香與牛奶鮮醇整合,十分爽口。木瓜牛奶攤位不凡之處,就是招牌上的眾多名人簽名,一下子有了文化名勝的範兒,即刻與周圍的小攤拉出了檔次。仔細看看有熟悉的連戰和馬英九的簽名,還有他們與檔主的合影,因為簽字太多,我看到女檔主還與同伴輕聲商量,擦去一個類似“90後”網絡風格的簽名,恐怕是為了留下更多空間期待名人吧。說了木瓜牛奶與名人,再說七裏香與食材——導遊葉小胖賣了一個關子,說一位遊客自從在高雄吃了七裏香,就上了癮,逢夜市必找七裏香,不但滿口香,而且是異乎尋常的香,口感異常,食材異常。我頗覺冒險地嘗了一枚,五十元一串,一串四枚,不便宜啊。黑乎乎如大棗般一顆,烤得焦嫩,第一咬異香滿嘴,品嘗燒烤香料;第二咬香料味道與其食材本身鮮嫩的匯合;第三咬才慢慢辨析出此物不同尋常處:有一種食材自身獨特味道上升浮現與香料香味混合一體,你舌尖在牙齒間琢磨體味,你味覺在感性理性間徘徊,我知道我就吃這一枚,因為它是雞屁股。
  廣州與臺灣氣候接近,版圖不遠,所以生活氣息倍感熟悉親切。赴臺旅行,首先抓人的往往不是風景,而是臺灣小吃——鮮活、可口、用材因地制宜、烹調即燒即食,且每座城市都有,各具其美。細細回想,高雄六合夜市之所以印象深刻,一是首次相遇,二是地方色彩濃郁,不輸臺北,也許還有臺南本身就更具地方性的緣故吧。在六合夜市,我知道自己的孤陋寡聞,知道了天下無奇不有,也知道了讀萬卷書行萬裏路的要害——書是他人寫的,物是自己看的,百聞豈可代替一見,梨子需要親口嘗嘗。書生致命處就是以為學富五車,其實就缺親身體驗。你看那成塊的烏魚籽、細長條狀的豬骨髓——臺灣人取南方各處食材之精華,蔚為小吃大觀,裏面有文化、有歷史、有人情世故——國人重吃,天下聞名,有人說《舌尖上的中國》恰好切中此脈:故鄉在心中常常就是小吃和人情的牽掛。由此感悟,一座城市,風味小吃也是城市的招牌。最近讀報,有專題議論如何營造美食街和美食城來承載“食在廣州”的美名,其中“原生態”美食街很抓我眼球。臺灣小吃極為發達,其中經驗可以學習。
  此期專欄研究生鄔嵐的采訪也是涉及到吃,廣州的吃,上世紀五十年代的吃。當年中山大學的學生傅平國歷數大學四年“吃”之變化,如何每況愈下,“餓在廣州”。這篇“口述實錄”內容結實,現場感強,語氣效果明顯,透著一分真實,一份真情,讀到結尾,今年已經八十高齡的中大校友傅平國的祝福尤顯平實感人:“我深深地祝願我的母校中山大學的學子們永遠不再遭受饑餓的襲擊,永遠愜意地享受著廣州的美食,體味著廣州飲食文化的精微之處。”如此私人敘事,當是大歷史的有效補充,廣州的歷史活在每一個過來人的記憶中啊! 第二篇的作者田崇方,恰好也是中山大學的學生,一位“90後”的理工男。此文難得有幾分古典功底,文言文的敘述,與“90後”少男的青春豪邁,構成一種閱讀效果的反差,讀之有趣,生氣盎然。你看不同年代的學子,就有截然不同的風貌,天還是那個天,地還是那個地,但時過境遷,人事皆非。“嶺南那爽利的雨,是自由、自然和自在的精神之水,洗禮了我。”——你看他大雨中,飛馳而過的勃勃生氣——就不難感受今天“80後”、“90後”的幸福與豪氣,當然,這種幸福與豪氣,是要依賴充足的食物為基礎的。“食物使你熱愛生命,口味使你懷念祖國”。我在國外旅行時,在日記中屢屢寫下這樣的感受。我欣賞少年的英姿,也羨慕他們豪邁,並借刊物告知傅平國教授:你的校友,今天不缺吃,他們很幸福。
  飛馳而過,一如我們的時代,值得珍惜的時代啊!(收藏自《中國論文網》

Views: 117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