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是什麼樣的靈感,讓那些文學大師創作出歷久彌新、流芳百世的偉大名著?腸枯思竭時,他們都是如何突破瓶頸?又是從何獲得源源不絕的故事題材?
在這一部分中,你將看見契訶夫、史蒂文生、瑪麗.雪萊以及馬奎斯等作家,是如何找尋靈感與創作的起點,這些方法有些平凡,有些古怪,不一而足。我也將說明該如何運用這些方法突破創作瓶頸。
第一章 師法名著
你還記得第一本深深衝擊你內心的書嗎?它可能是別人唸給你聽,也可能是你自己讀的第一本書。又或者小時候是不是曾受某本書影響,只是當時未曾察覺?
許多中外知名的作家都說過自己深受小時候讀過的書感動,甚至有特定的一本讓他們立志成為作家。即便長大多年後,他們仍回首翻閱,從中找尋靈感。
就連成為作家後,他們也可能繼續以文豪為師。馬丁.艾米斯便說過:
當我寫不出句子,文思枯竭時,有時會這麼自問:換作狄更斯的話他會怎麼寫貝婁或納博科夫呢當然你是希望能用自己的話表達,但景仰的作家可以助你一臂之力。
如果你覺得這聽起來是個好方法,不妨在手邊放幾本名家名著,像我書桌附近就掛著九張我所推崇的大師肖像明信片:莎士比亞、塞繆爾.詹森、狄更斯、史蒂文生、康拉德、王爾德、羅素、毛姆,以及格雷安.葛林。這些明信片是我在國立肖像藝廊(National Portrait Gallery)買來的,還替它們都裱了框。有這些大師陪伴左右,可讓我長保謙遜之心。但他們的存在並非威嚇,相反地,大多時候是我的靈感來源,在我眼中,他們俯瞰我的目光彷彿長輩般慈愛。
不過,師法的對象不必侷限於偉大的文豪。威廉.福克納建議我們:
閱讀,閱讀,閱讀。什麼都讀—無論是垃圾、經典、好作品、壞作品都不要放過,看看其他人是怎麼寫的。把自己當木匠學徒一樣,盡可能地從師傅身上學習。多讀就是了! 你有一天會開竅的。
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則大力倡導詩文的閱讀:
要寫好英文散文,你必須浸淫在英詩裡。
對馬雅.安哲羅來說,《聖經》是她最主要的靈感來源:
任何一本猶太聖經與基督教聖經的詮釋與翻譯都如旋律般優雅悅耳,美妙無比。我常常會念聖經給自己聽,任何譯文、任何版本都好,就只為了聽那語言、那韻律與節奏,提醒自己英文是多麼美麗。
改變自己—也改變他人
《歐普拉雜誌》(The Oprah Magazine)上曾刊載過《梅岡城故事》作者哈波.李寫給歐普拉的一封信,她在信內提到自己年輕時對書本的熱愛,並說:
七十五年後,在現代這個人手一臺筆記型電腦、手機、iPod,心靈卻如空屋般荒蕪的富裕社會中,我依舊埋首於書堆之中。
年輕的哈波.李完全沒想到自己的作品有一天會給社會帶來如此重大的影響。
一份針對在一九六○與七○年代參加民權運動的律師調查顯示,他們有許多人都是受到《梅岡城故事》(出版於一九六○年)所啟發。這本小說不只贏得一九六二年的普立茲小說獎,並在一九九九年入選圖書館期刊(Library Journal)的世紀不朽小說名單。這是這名隱世作家唯一出版過的作品,但有傳聞說她並沒有停止寫作,只是不再出版。
而深深震撼馬奎斯,並促使他提筆寫作的則是卡夫卡:
有天晚上,一個朋友借了我一本卡夫卡的短篇小說集。回到膳宿公寓後,我開始讀起《變形記》,開頭的第一句話就差點把我嚇摔下床。我非常吃驚。它的第一句如此寫道:「一天早晨,葛雷戈.桑姆薩從不安的睡夢中醒來,發現自己在床上變成了一隻大得嚇人的害蟲??」一看到這開頭我便想,原來故事也可以這樣寫啊! 早知道的話我不知多久前就開始寫了。於是我立刻開始寫短篇小說。
顯而易見,馬奎斯日後成為魔幻寫實主義的領袖,《變形記》功不可沒。
拉爾夫.艾理森曾告訴《巴黎評論》(Paris Review):
一九三五年,我讀了艾略特的《荒原》(The Waste Land),它深深打動我,令我著迷,但我卻完全無法分析它……我在夜裡練習寫作,研讀喬伊斯、杜斯妥也夫斯基、史坦與海明威;尤其是海明威。我閱讀他的作品,學習他文句的結構以及組織故事的方法。
書本之外
靈感有時是來自其他種類的藝術。薩爾曼.魯西迪說:
我大部分的作品都是受到年輕時的觀影經驗影響。六○與七○年代世界電影蓬勃發展,出現許多精彩的傑作,我有幸躬逢其盛。我想我從布紐爾、伯格曼、高達和費里尼電影中學到的,與我從書本中學到的不遑多讓。
史蒂芬.桑坦則從《漢諾瓦廣場》(Hangover Square)這部晦澀的電影中得到重要的啟發:
那是一部由拉爾•瑞格(Laird Cregar)主演的一部陰鬱、浪漫的哥德式驚悚電影。劇情背景設定在一九○○年,主角是名思想前衛的倫敦作曲家,他只要聽到一個特定的高音音符就會陷入瘋狂,四處殺人。配樂十分精彩,是由黑爾曼(Bernard Herrmann)編曲製作,主題環繞鋼琴協奏曲的其中一段樂章。
桑坦說《瘋狂理髮師》是他向黑爾曼致敬的一部作品。
除了從其他人的文字與經驗中汲取靈感外,你也可以運用自己的生活經驗做為素材。
※坐而言不如起而行!
在今日繁忙的社會中,要抽出時間閱讀可能不是件容易的事,但這依舊是提供心靈養分最好的方法之一。你有多久沒有看過喬伊斯、杜斯妥也夫斯基、海明威或狄更斯,這類經典大師的著作?
我有個朋友就硬是在忙碌異常的行程中擠進閱讀的時間,除了替自己的腦袋補充養分外,看書還能在鬧烘烘的一天中替他帶來一小時的寧靜。如果翻他的行事曆,你會看到上頭寫著:「晚上五點到六點:梅爾維爾」或「下午一點到兩點:喬伊斯」。
有沒有哪本名著或經典電影,是你一直想看卻還沒看的?
【練習】:
和自己約個時間看本經典名著或電影,或者回頭重看一些你喜愛的作品。有幾本書我經常回頭翻閱,而且每次都有新的收穫。這些書分別是勞倫斯(TE Lawrence) 的《智慧的七根支柱》(The Seven Pillars of Wisdom)、羅洛.梅(Rollo May)的《創造的勇氣》(The Courage to Create)、康拉德的《吉姆爺》;電影則有《大國民》(Citizen Kane)、《碧血金沙》(Treasure of the Sierra Madre)、《阿拉伯的勞倫斯》(Lawrence of Arabia)、《日正當中》(High Noon)、《教父》(The Godfather)一、二集,以及《日以作夜》(Day for Night)(族繁不及備載)。
想想過去有哪些書或電影曾帶給你重要啟發,從中選一個你覺得值得重看的,替自己安排個時間,而且這一次除了單純欣賞、享受之外,還要分析這本書或電影為何對你產生重大的影響,以及你可以從作者的寫作技巧中學到什麼,讓自己的創作更加生動、更有影響力? 新手作家可考慮以下幾點問題:
● 這個故事的主旨為何? 請用簡短的一、兩句話描述。
● 主角的危機是什麼?
● 故事中透露角色多少特質與背景? 用什麼方法?
● 故事開頭是如何吸引你的興趣?
● 故事情節和主要衝突是如何進入高潮?
● 故事中的意外和轉折是什麼?
● 它喚起你什麼感受? 如何喚起?
第四章 靈感的萌芽與發展
成功的作家知道有了故事題材後,還必須讓它開花結果。靈感並不只是所謂的「靈光一現」,它也可以透過培養,在我們的潛意識中萌芽成長,等待時機到來時自動浮現。
產量豐富的偵探小說家喬治.西默農在接受《巴黎評論》訪問時,如此描述他構思的過程:
我想我的潛意識中一直存在有兩、三個靈感,但不是小說的情節,也不是題材,而是「主題」。而我從來也不認為它們有朝一日可以寫成故事;說得更準確一點,它們其實是我心中的擔憂。在我開始動筆寫小說的前兩天,我會刻意從中挑出一個主題;但即便在我挑選前,我也會先感到一種氛圍……我可能會記起某年的春天,或許是在某個義大利小鎮,也或許是法國鄉村或亞利桑納,然後一個小小的世界與角色便開始在我腦中成形。這些角色有些來自我認識的人,有些出於純粹的想像……接著,潛藏在我腦中的主題便會自動浮現,環繞在角色周圍。因此,那些角色也將與我擁有相同的困擾,而那個困擾—還有那些角色—便將化作我筆下的小說。
傑克.凱魯亞克的說法也相去不遠:
你想起曾在現實生活中發生的事,鉅細靡遺地告訴朋友,並在心裡反覆思量,趁閒暇時將它們串連成篇,然後等到該付房租時,你強迫自己坐在打字機或一本筆記本前,盡快把腦中的東西寫出來……成品並不會因此漏洞百出,因為你早已在心中想好整個故事了。
他在三個星期內就完成了《在路上》。
愛麗絲.華克也曾分享過她最有名的一本小說,是如何從起初的靈感發展成完整的故事:
我不是每次都知道故事的種子是從何而來,但我非常清楚我是何時開始想寫《紫色姊妹花》。我和家姊茹絲有次作伴健行,路途中聊起一場我們都知道的三角戀。她說:「妳知道嗎?那老婆有天向那個第三者要她的一件襯褲。」那時我心裡正在構想一部小說—一個關於兩名女人覺得自己嫁給同一個男人的故事 —但一直缺了塊拼圖。聽到她那麼說,拼圖立刻完整了。接下來的幾個月—中間經歷我生病、離婚、搬好幾次家、出國旅行、發生許多傷心的事,也得到許多啟發—我一直將姊姊的話好好放在我腦中建構的故事中央。
這些描述有個共同點,就是靈感先是憑空出現,然後啟動作家一連串的思考。正如海明威所說:故事的主題我從來沒得選—是主題選擇了我。
※坐而言不如起而行!
【練習】:
無論你的靈感是一幅畫面、一種感覺,或是無意間聽到的一句話,都盡快將它捕捉起來。你可以大略寫在筆記本上、傳簡訊給自己、用手機錄音(現在很多手機都有錄音功能,或留個語音訊息給自己),或者拍張照片。對部分作家來說,重點並非之後的查閱,而是記錄靈感這個動作。一旦捕捉下來,靈感就可以在他們腦中生根發芽,繼續成長。
就像種子一樣,常常檢視靈感只會揠苗助長。最好就先把它擱在一旁,時機到了它自然會浮現。
在我另一本著作《發揮創意》(Creativity Now!)中,我曾介紹過一個收集視覺素材的方法。這方法就是由創新暨策略經理理查.史唐普(Richard Stomp)所提出的「街拍」。就像在海邊撿貝殼一樣,只是你現在不是要找貝殼,而是用相機將有趣的畫面捕捉下來。
這些畫面最後會否用在作品中並不重要。重點在於,刻意尋找有趣的畫面這個動作,會改變你看待世界的方法,你的眼睛和大腦會對身邊陌生而美妙的事物變得更加敏銳。
你也可以如此訓練自己的聽覺。雖然大部分的作家天生就有偷聽別人說話的習慣,但我還是建議你不妨找一天特意將你聽到的對話記下來(不過當然要偷偷來),記愈多愈好。在那天結束後,它們將串連成為值得果陀等待的對白—而且可能會激發出一個角色或一段故事。
這些方法也可以幫助你構思情節。比方,當你覺得故事走進死胡同時,你可以將目前有的靈感和收集到的照片,或偷聽到的對話並列排開,讓它們引導你前進。比方,在我《弒母》的劇本中,當殘忍無情的母親過世後,我不知道該如何呈現主角的心境。若是小說,我大可直接寫出他的心聲,但在舞臺上,他的心情必須翻譯成行為與動作。有次散步時我拍了幾張店家的照片,其中一家是舞廳,而它讓我想到該如何解決這個問題:主角的母親一直嘲笑他笨手笨腳,因此她過世後,他開始在房裡跳起舞來—雖然還是一樣笨手笨腳,但顯然覺得自己自由了。
還有一個方法可以幫助你培養靈感,就是想像你已經寫完那個故事,現在正接受一個好奇心強烈的人訪問。想像他們問你各種不同的問題—包括你自己也還不曉得的細節。你將會意外發現,不用絞盡腦汁,解決方案和故事情節就會自己躍然浮現。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4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4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1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2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7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4 Promotions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