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文英·巴彥淖爾市如何趕上京津冀協同發展這班車

在《京津冀向北:不該被遺忘的內蒙》話題中,筆者曾主張在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中,要充分考慮京津冀周圍省份的因素,尤其是要考慮內蒙之蒙西、蒙中地區的特殊因素,並將之納入規劃範圍。

那麽,京津冀地區周圍各地又應該如何搭上協同發展這班車,借勢發力,順流而上?筆者認為,關鍵還在於立足本地優勢,從京津冀乃至環渤海經濟區的大格局,用大區域的觀念來謀劃城市,治理城市。

沿著拙作《京津冀向北:不該被遺忘的內蒙》的基本邏輯,筆者就內蒙古西部城市—巴彥淖爾市,如何借力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大形勢,全面推動自身發展這個話題,談談一些粗淺的想法。值得一提的是,這些想法源於現實但不一定現實;來自實踐但不一定能回到實踐。權且當作拋磚引玉罷。

巴彥淖爾印象

巴彥淖爾市位於內蒙古西部,東接包頭市,西鄰阿拉善盟,南隔黃河與鄂爾多斯市相望,北與蒙古國接壤。聚居著蒙、漢、回、滿、壯、鄂溫克等20多個民族。現轄杭錦後旗、烏拉特後旗、烏拉特中旗、烏拉特前旗、五原縣、磴口縣和臨河區。放在於京津冀發展格局中考量,巴彥淖爾得區域特征突出,區域優勢明顯,區域價值巨大。

區位價值:巴彥淖爾市北依陰山與蒙古國接壤,國界線長368.9公裏,南臨黃河與鄂爾多斯市隔河相望,東連草原鋼城包頭市,西鄰塞外煤都烏海市,處於我國華北地區與西北地區的連接帶上。全市總面積6.4萬平方公裏。巴彥淖爾系蒙古語,意為“富饒的湖泊”,因境內有烏梁素海等眾多的淡水湖泊而得名。

經濟價值:巴彥淖爾市屬溫帶大陸性氣候,年降水量為90—300毫米,日照時數為3100—3300小時。陰山山脈呈東西橫貫其中部;其北部為廣闊的天然牧場。其南部是著名的河套平原,素有“黃河百害,唯富一套”的美譽,耕地面積40萬公頃,是亞洲最大的一首制自流引水灌區,是國家和自治區重要的商品糧生產基地。陰山山脈蘊藏著豐富的礦產資源,已探明儲量的有300多處62種。

水資源價值:水資源是區域發展的根本。沒有水,一切都無從談起;有了水這個根本,一切皆有可能。尤其是在幹旱少雨的地區,水更是重點中的重點。

巴彥淖爾市是幸運的,雖然地處幹旱少雨地區,但因黃河橫貫其東西全境而擁有相對豐富的水資源。黃河流經全境345公裏,多年平均過境水經流量為316億立方米。巴彥淖爾市水資源總量為60.278億立方米,人均水資源占有量為3505立方米。水資源總量和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居內蒙古所有盟市之首。以三盛公黃河水利樞紐工程及黃河總幹渠為主體的引黃灌溉水利工程系統,和以總排幹及紅圪蔔揚水站為骨架的排水系統,多年平均引黃河水52—57億立方米左右,在內蒙古自治區西部、我國的西北部屬水資源最豐富、最充裕地區。巴彥淖爾市總排幹溝的過境富余水量,加上正在實施的農業節水改造工程可節約的水量,為工業和生態的發展提供了比較充足的水資源保障。

正因為有了水資源作為根本,河套地區歷來物產豐饒,自古以來就是有名的重要糧食生產基地。也因為有了水資源這個根本,巴彥淖爾市的各項事業一直欣欣向榮。

文化與考古價值:巴彥淖爾歷史悠久,燦爛的河套文化和多彩的草原文明承載著歷史的厚重。既有極具考古價值、馳名周際的巴音滿都呼恐龍化石區和陰山巖畫,也有塵封久遠的秦漢長城、雞鹿塞、高闕塞等古城池遺址及古廟宇。千百年來,在河套大地上演繹了蒙恬修長城、屯墾戍邊,衛青、霍去病抗擊匈奴、昭君出塞、文姬歸漢、三國呂布故鄉、王同春開發河套水利、馮玉祥誓師、傅作義抗日等無數動人的史話。河套文化源遠流長,內涵豐富。

以上所述表明,巴彥淖爾的區域價值同樣具有多樣性的特點。因其與蒙古國接壤,巴彥淖爾具有其他盟市不可比擬的國際通商功能,擁有國際通道方面的經濟價值優勢,加上黃河橫貫其東西全境,水資源開發的經濟價值明顯。同時,巴彥淖爾不僅境內有烏蘭布和沙漠,又正處於其它沙塵源邊緣和北來風的風口上,對於京津冀地區來說,其生態屏障功能更是不可替代。

在京津冀蒙協同發展中體現區域價值

立足巴彥淖爾所擁有的區域價值,要趕上在京津冀蒙協同發展這班車市,筆者的構想是:建設好京津冀優質農副產品保障基地;築牢京津冀生態屏障;分享京津冀出邊國際通道戰略紅利;在周圍盟市變成礦場和廠區的時候,把巴彥淖爾建成蒙西地區最宜居城市。主要措施如下:

第一,提升水資源價值:水資源開發利用是巴彥淖爾的區域重點價值之重點,選擇巴彥淖爾地區的發展戰略,就必須緊緊圍繞水資源來展開。在產業選擇、產業布局、城市建設、生態建設等方面,都需要“量水而行”。可以說,做好水這篇文章,就能做大巴彥淖爾市的事業。

那麽,如何做好水這篇文章,使水——巴彥淖爾市發展之根得到更好的保護並枝繁葉茂、碩果不斷;使水——巴彥淖爾市發展之本得到更好的珍視並持續保值、增值不息。一句話,如何做好水這篇文章,做大巴彥淖爾的各項事業。

首先,管理好水資源。要站在巴彥淖爾市可持續發展和北疆安全穩定的高度,對全市範圍內水資源的數量、質量、可利用量、時空分布特點及其演變趨勢進行全面評估,確定未來治水思路,提出區域經濟發展的水資源安全保障措施,為流域水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提供科學依據。通過編制水資源利用規劃,一方面明確未來的水利發展目標、重點和措施;另一方面通過制定科學合理的治水方案,確保生活、生產、生態用水問題得以均衡解決。

其次,建立水務一體化管理體制。調研發現,管理好寶貴的水資源,當務之急是以“非改不能發展”的思想認識,當機立斷地推進水資源管理體制的改革創新,整合涉水行政職能,建立水務一體化管理體制,對全市城鄉的防洪除澇、供水排水、蓄水節水、水資源保護等,實行“統一規劃,統一管理,統一配置,統一取水許可,統一征收水資源費,統一監控水質”的水資源“六統一”管理體制。通過水資源管理體制的改革創新,促進巴彥淖爾市水資源的統一規劃和優化配置,力爭做到水資源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最優化,確保經濟社會和自然環境實現可持續協調發展。

再次,搭建更廣闊的資源配置平臺。要做好巴彥淖爾水資源文章,還需要把巴彥淖爾市的水資源及因水而生的各種優勢,放在更廣闊的空間格局和更高的區域層次上進行審視,為有限的水資源搭建更大、更高、更有效的資源配置平臺。一是牽頭積極爭取自治區和中央的支持,建立蒙西經濟區(河套經濟區),並試圖上升為國家戰略。明確區域分工,合理布局產業,實現蒙西經濟區優勢互補,優化資源配置,充分體現巴彥淖爾地區水資源價值。二是可以牽頭倡議建立包括銀川平原在內的大河套經濟區,並力爭上升為國家戰略,使巴彥淖爾地區的水資源優勢在更大平臺上實現優化配置,最大限度地體現幹旱地區水資源的價值。

第二,築牢京津冀生態屏障:在《京津冀向北:不該被遺忘的內蒙》中,筆者提到,內蒙古是中國的風口,如果內蒙古的生態狀況得不到改善,中國北方地區,尤其是首都北京的春天就少有“寧日”。巴彥淖爾地區就是這個“風口”的重要部分。因此,京津冀生態屏障建設,巴彥淖爾責無旁貸。在從當前來看,巴彥淖爾生態建設任務中,最緊迫的任務其實可以概括為“治沙”和“補水”。治沙就是阻止沙漠化進一步惡化;補水就是抓緊補足烏梁素海的水,發揮其固有的生態功能。

首先,關於治沙:嘗試沙漠土地永久性確權;探討以“坎兒井”方式建設治沙生態渠。從治沙的戰略意義到治沙的技術方法,業已形成許多成熟、可行的方案。巴彥淖爾市的治沙實踐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績,積累了豐富的寶貴經驗。在這裏,筆者談幾點:

一是嘗試確認沙漠或荒漠化土地的永久性使用權(或承包權),發動社會力量治沙的同時發展沙產業。發展沙產業除了利用其豐富的太陽能、風能外,條件適合的地方還可以適度發展種養業,實現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贏。實際上,精明的商人已經看到了治沙帶來的商機,不少人已經從北京、天津等地來到烏蘭布和沙漠投資治沙創業,而且成績不小,收益不錯。投資商通過種梭梭,嫁接蓯蓉,養殖駱駝,種植甘草等,直接從治沙中受益。據消息人士稱,目前磴口一帶的沙漠地已經十分搶手,承包費用節節攀高。但是,調研發現,由於他們承包的沙地都有時限,有的是20-30年;通過土地流轉得來的沙地,最長使用權也僅是50年,這就影響投資者的投資熱情和投入力度。俗話說,無恒產則無恒心。為提高治沙積極性並保持這種積極性,最根本的是嘗試將沙地、荒漠地的使用權或承包權進行永久性確權,使之等同於所有權,給治沙人予“定心丸”,以恒產激勵恒心,吸引更多有實力、有誌向投資治沙創業者加入到治沙的隊伍中來。二是模仿新疆坎兒井,探討建設一條樹形生態暗渠。關於這方面,筆者在《京津冀向北:不該被遺忘的內蒙》中已作描述,這裏不再贅述。三是大興植樹造林之風。多渠道增加投入,支持沙產業企業通過發行短期融資債券、中期票據和發行股票上市等形式多渠道融資,積極爭取金融機構開辦林權抵押貸款、林農及中小企業小額信用貸款和林農聯保貸款,千方百計增加造林投入。在確權基礎上,結合美化巴彥淖爾、建設沿邊生態帶和建設生態暗渠工程,進行全社會總動員,沿渠、沿道、沿湖海多植樹。政府力爭多渠道增加投入,支持沙產業企業通過發行短期融資債券、中期票據和發行股票上市等形式多渠道融資,;積極爭取金融機構開辦林權抵押貸款、林農及中小企業小額信用貸款和林農聯保貸款,千方百計增加造林投入。

其次,關於補水:將烏梁素海補水工程與整治河套水利灌溉渠道進行整合,作為重大的水利系統工程項目進行立項,爭取國家支持。烏梁素海位於內蒙古巴彥淖爾市境內,是地球同緯度最大的濕地,是我國八大淡水湖之一和黃河流域最大的岸邊湖泊,也是全球荒漠半荒漠地區極為少見的大型草原湖泊。從生態意義上講,烏梁素海不僅僅屬於巴彥淖爾市和內蒙古自治區,更是屬於我國西北、華北、東北地區的共同的生態財富。同時,烏梁素海作為河套灌區水利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農田退水、工業廢水及生活汙水唯一的承泄渠道,接納了河套地區90%以上的農田排水,對於控制土地鹽堿化、保護灌區水環境發揮著重要作用。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烏梁素海面臨著補水來源不足、湖區面積急劇減少、生態功能嚴重退化、湖區汙染物長期積累、水體汙染嚴重、沼澤化進程加劇等問題。如果烏梁素海失去生物吸收與過濾的功能,整個河套地區的排水及廢水將直接進入黃河,這對小北幹流、三門峽庫區、小浪底庫區乃至整個黃河下遊的水資源安全造成嚴重威脅。據國內外專家對烏梁素海的多年分析研究,烏梁素海每年需補水5.5億立方米才能保證水量基本平衡。目前,水源補給不足是烏梁素海治理面臨的最大問題。專家預測,如果不采取切實有效的補水措施,烏梁素海將在10—20年之內完全幹涸,使我國西北地區的三大沙漠聯手,勢必帶來巨大的生態災難,進而威脅京津冀、西北、華北地區的生態安全,影響周邊數百萬各族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乃至基本生存。

因此,實施生態補水,確保湖區水量平衡和水質持續改善,搶救烏梁素海,時不我待。應結合京津冀生態屏障建設工程,組織專家對巴彥淖爾境內的灌溉渠道和烏梁素海進行系統考察、診斷,站在蒙西經濟區乃至大河套經濟區資源優化配置的角度,站在北京乃至華北生態安全和北疆穩定和國防安全的高度,拿出符合實際的項目方案,盡早上報,以爭取國家政策支持。

第三,瞄準京津冀市場發力:京津冀地區人口密度大,消費市場巨大。巴彥淖爾的產業,尤其是農牧業、休閑旅遊業的發展,應首先瞄準京津冀市場來設計布局。

首先,以拓展市場、培育區域品牌為重點,建設好優質農副產品保障基地。巴彥淖爾憑借其天時地利,地廣水足,歷來是傳統的農業區和重要的商品糧生產基地。加上沖積平原特有的土質,河套地區出產的農產品比如面、葵花、甜瓜、巴美羊肉等,品質優良,口味別具一格。但調研發現,河套地區的優質農產品並沒有實現“優質優價”。更令人困惑的是,河套地區的農產品甚至需要由經紀人采購後,繞道900多公裏運到山東壽光等地批發,才轉運京津地區市場銷售。農產品的市場打不開,價格上不去,直接影響農民收入的提高和生產的積極性,影響農民投入再生產的熱情和農業發展後勁,繼而影響本地區總體購買力水平和商業發展,最終影響整個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水平。

筆者認為,河套地區的發展歸根結底應該是考慮如何把農業做大做強,做出大品牌,做出大市場,做出大名堂。對於河套地區而言,農業興則百業旺,而且百年旺。誠然,傳統農業區的發展速度是相對緩慢的,但有時並非是農業本身的弊病。產業本身不是決定貧富的最終因素,做農業、做工業、做IT業也都有興有衰,有富有窮。農業作為最基礎產業,發展不起來不是農業的過錯,而在於人怎麽去做農業。根據目前河套地區農業發展現狀,筆者嘗試從以下幾個方面探討加強農業發展的思路:一是通過政府行為開拓農產品銷售渠道。政府部門可以出面同北京、天津等城市的大商場、大超市、大批發市場洽談合作,組織河套地區農產品以專櫃形式進場銷售。擴大駐外招商組的職能,激勵其積極推銷河套地區農產品。還可以利用內蒙古和北京對口支援關系的便利,爭取北京市支持,在北京地區建立河套地區農產品批發市場(或內蒙古農產品批發市場),以此擴大河套地區農產品的銷路與影響力。二是盡快申辦“中國地理標誌保護產品”和“農產品地理標誌證明商標”,培育河套農產品品牌。三是創造條件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引導農戶應用現代農業科學技術和生產資料;有條件的地方,可嘗試建立合作企業,實行規模化經營,逐步走上專業化、商品化生產路子,實現農工商一體化。在現階段,可以首先下功夫發展大棚農業。我國北方地區特別是西北地區冬季時間長,冬季對新鮮蔬菜的需求量逐年快速增長,大棚種植很有前途,種植反季節蔬菜潛力不小,可引導有條件的農戶加大種植力度。

其次,依托京津市場,大力發展旅遊產業和休閑業。旅遊產業是綠色產業、民生產業。產業帶動面廣,旅遊興,則餐飲、旅館、特產經營等就旺,就業人員就多。旅遊業還能聚人氣,人聚則財聚。

河套久負盛名,但巴彥淖爾卻鮮為人知。究其主要原因是巴彥淖爾目前尚未開發有全國著名或北方地區負有盛名的景點,也尚未發現極具特色與吸引力的旅遊景觀。然而,巴彥淖爾地區有山有水,草原沙漠俱全,田園湖泊齊美,風情野趣俱佳。而且,巴彥淖爾公路、鐵路、飛機通達。對於京津地區來說,距離適中,來去相對方便,具有發展旅遊業的良好優勢和潛在條件。對於成長在京津冀都市的人來說,可謂“巴盟無勝景,卻是處處景”。才戲黃河水,又吃黃河魚;探險大沙漠,震撼又神怡;穿越大草原,看陰山神奇;領略葵花美,又賞蒙古情;再品河套酒,無心思歸期。凡是到過巴彥淖爾的北京、天津、上海、廣州等地的朋友,共同的感受是“巴彥淖爾其實很美,很能放松心情”,來到巴彥淖爾,來到河套平原,萬般千種心結都豁然開朗了,真有“大海納百川,草原解千愁”的奇妙感覺。因此,巴彥淖爾發展旅遊業、休閑業潛力很大。由於發展旅遊意識不高,產業起步晚,旅遊基礎設施仍比較落後,產業質量和服務水平都相對低。振興巴彥淖爾旅遊產業任重而道遠。一是要提高幹部群眾對發展旅遊業重要性的認識,尤其是黨委、政府的領導幹部對旅遊業要有足夠重視,把旅遊業視作新興戰略性支柱產業來抓。二是高水平、高標準地做好旅遊產業規劃,設計好旅遊產品。三是提議自治區協調整合蒙西的陰山巖畫、成吉思汗陵園、那達慕傳統文化等文化遺產資源,創造條件爭取賀蘭山加盟,策劃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提升旅遊產品價值,提高區域知名度。四是積極主動地協調鐵路、民航部門,爭取增加巴彥淖爾境內運力,尤其是增加在臨河站的客運放票量。每年5-9月份,最好能安排一、兩趟客車始發站在臨河,同時增加北京、天津的航班數量,同時開通南方主要省市航線,以促進旅遊業起好頭、上臺階。四是搞好區域營銷(後文將進行專題討論)。

第四,主動對接京津冀產業:除了瞄準京津冀市場,做好農牧業和旅遊產業安排外,還要立足自身優勢,找準京津冀及內蒙其他地區的“短板”,做好與京津冀產業對接規劃,理順產業發展鏈條,形成良好的產業上下遊聯動機制。

首先,堅持寧缺勿濫原則,明確地域分工,有選擇地發展工業。按照“在把周圍盟市變成礦場和廠區的時候,把巴彥淖爾建成蒙西地區最宜居城市”的構想,積極主動地對接京津冀及內蒙其他地區的產業鏈,有選擇地發展巴彥淖爾工業產業。尤其是要“量水而行”,明確地域產業定位,做好產業規劃。

筆者不主張各縣旗都爭上煤化工、冶金等產業,而提議參照“一點一帶”思路,即五原為點、沿黃為帶。根據環境承載力和水資源容量,適度安排少量冶金、重化工在五原和沿黃邊的磴口、前旗。堅持寧缺勿濫原則,走“少而精”路子,重點培育少數幾家龍頭企業,延伸產業鏈,營造產業集群。

臨河作為中心城區以宜居為主,不宜再安排重化工、冶金業、火電等可能造成重汙染的產業,重點應放在糧、油、肉、菜、奶、果等食品深加工,開發高、新、特功能纖維和高支高密面料、粗厚服裝面料及針織品,延伸紡織加工深度。中、後旗則應該下功夫發展風電和太陽能發電產業。

其次,發揮區位優勢,發展物流產業。巴彥淖爾市公路、鐵路、航空通達性好,是京津——呼包銀蘭經濟帶上重要節點,包蘭鐵路、京藏高速、110國道橫貫臨河東西,是橫向華北貫通大西北、縱向中原貫通蒙古國的重要交通樞紐。發展運輸、倉儲等現代物流業得天獨厚。巴彥淖爾物流業布局主要應抓好“兩點”:臨河和甘其毛都口岸。從產業成長的經濟、政治環境之穩定性和貨物吞吐量等角度看,其中重點應在臨河。

臨河作為西北地區的區域性中心城市,區位優越,交通便利,京蘭鐵路、臨哈鐵路、110國道、丹東—拉薩高速公路穿境而過,是連接華北、西北、歐亞大陸橋的大動脈。內蒙古西部最大的物流中心和農畜產品交易中心—巴運物流配送中心,已建成投產。臨河火車站是包銀線間客貨流量最大的車站,年運量在220萬噸以上。臨河到北京、天津全程高速公路。臨河至哈密鐵路與既有的集通、京包、包蘭鐵路連接,形成貫通中國東北至西北邊疆的鐵路運輸大通道,大大縮短了東北、華北到西北地區的距離,臨河已成為我國西部重要的鐵路、公路樞紐站。呼和浩特——德國法蘭克福“如意號”國際集裝箱專列開通後,臨河到歐洲的貨物可在臨河車站報關,直接裝車運往歐洲。臨河的物流業方興未艾,必將成為臨河經濟的一大支柱。

第五,分享京津冀出邊國際通道的戰略紅利:在《京津冀向北:不該被遺忘的內蒙》話題中,筆者列舉出了內蒙古三條重點國際通道,其中西線通道就在巴彥淖爾境內。從口岸實際發展水平來看,西線的甘其毛都口岸今後的著力重點,應在口岸基礎完善和爭取國家及自治區政策支持上獲得突破,打好發展的設施基礎和產業基礎。

同時,其產業發展應該是聯動臨河,重點發展礦產與農牧產品的倉儲、運輸業;合理安排輕工產品貿易和餐飲旅館等服務業;有控制地發展礦產粗加工業;嚴格限制發展化工等高耗水、高汙染產業。產業配套基礎設施方面,除了繼續完善口岸服務基本建設外,一是加大堆場、倉儲建設力度,增強口岸礦產、農牧產品的儲備、調劑能力;二是建設一條北起甘其毛都口岸,直通臨河、連接京藏線的“甘其毛都—臨河”高速路,以提高口岸的通關效率和運輸通暢性,擴大口岸集散、輻射範圍。

為此,除了爭取國家和自治區的政策、資金支持外,可以嘗試新的合作模式:一是將口岸產業發展配套如堆場、倉儲、礦產粗加工等關聯項目與高速路建設進行捆綁打包,交由經營礦產、能源方面的實力型企業投資運作;二是在口岸周圍劃出合適地塊,出租給西北地區和中原地區中有國際通商需求的省區,由租賃省區建立“產業飛地”。“產業飛地”交由租賃省區自行經營管理、稅費自收自管。“產業飛地”運作模式,對於解決急需的口岸建設資金問題和繁榮口岸經濟都應該有所幫助。

第六,美化巴彥淖爾:發展旅遊休閑產業,美化工程必不可少。巴彥淖爾的自然風光別具一格,隨著城市建設力度的加大和城市管理水平的提高,巴彥淖爾一定更加美麗。在巴彥淖爾變得越來越美的大趨勢之下,有一些細節需要全市上下共同努力加以改善。

首先,城區美化。巴彥淖爾市主城區在臨河。臨河處在河套平原腹地,幅員廣闊,這給城市發展提供了比較大的地理空間。從空間格局上看,巴彥淖爾市的城區框架已經拉開,並初具規模。但從規劃藍圖與建設痕跡上看,城市擴伸方向與重點區域變化似乎過快、過大,這不利於財力的運用和城市的健康發展。再從美化上看,城市美化、綠化工程成績斐然。如果在城市建設中,能夠充分運用好水資源,利用好灌溉渠道,更好地設計規劃水系景觀,巴彥淖爾應該成為名副其實的西北“江南城”。一是巴彥淖爾城區中可以更多地運用水系,建設獨特的水景觀。在不影響灌溉的前提下,可將灌溉渠道建設成繞城或“貫城渠”,還可建設面積較大的城區東西部“雄雌人工湖”:東湖為雄,西湖為雌,意涵臨河總在孕育新希望。新建、拓寬城市渠道和人工湖,使城市靈動起來;增加城區空間濕度和美化環境;豐富民眾休閑生活,夏天可以遊泳、戲水,冬天則可溜冰滑雪。二是利用海拔落差的地理條件,探討建設一條經過沈沙處理了的過城河,連接汙水處理廠。發揮其落差便利,定期沖刷城市主要街道,使城市更加亮麗。三是可以探討在城市建設的綠化中,引進更多品種的風景樹種,外墻裝飾和人行道鋪設可以考慮增加暖色調,材料色彩更鮮艷些,使城市總體上更加絢麗多彩,更加現代、更加動感。此外,應完善配套實施建設與管理,尤其加強市區人民公園的管理,清理雜草枯木,使其不僅成為市民晨練、休閑的好去處,成為市區難得的“綠肺”,更成為巴彥淖爾市區的一張形象小名片。

其次,沿道美化。前文說到,巴彥淖爾無勝景,卻是處處景。坐車奔馳在河套平原,真是美的享受。如果沿途再多種植些樹木花草,偶爾還能見到風情十足的蒙古包和民族文化韻味濃厚的塑像,就更加令人心曠神怡,陶醉不已,真正迷戀到“無心思歸期”了。一是平整主要交通路邊的廢渠舊溝,種上樹木花草。二是在意想不到的道點上,布置能與自然融為一體的、具有地方歷史特色的大型雕塑。三是在自願的前提下,沿道農戶的庭院和墻體可以適當修飾,使其更具美感。

再次,庭院美化。或許是受到歷史文化的影響,相對而言,河套地區的大部分農村老百姓在整理庭院方面的積極性不是很高,院落整體狀況跟經濟發展水平不相適應,跟“唯富一套”的歷史聲譽不匹配。從調查統計看,差不多每家每戶的院落占地都有一兩畝地甚至更多,但都用稭稈或葵花桿簡單地圍起來,前院雜亂地擺放雜物,後院則主要用於圈養家畜。整個院落既顯得雜亂,且似乎又不太衛生。如果條件許可,政府可以結合新農村建設,實施“院落美化工程”。在全市農村社區開展“美化院落,健康生活”運動。先辦點示範,采取自籌加補貼的辦法,動員廣大農牧民利用農閑時節規整自家院落。在推動庭院美化過程中,應盡量實現圍墻磚化,沒條件磚化則要求規整好柵欄;人行道實現水泥硬化或鋪設磚塊;院落內要求種上樹木,實現美化。通過以點帶面,全面推廣院落美化工程。

另外,還要進行形象美化。區域形象是人們對某一區域的總體看法。區域形象有積極形象和消極形象,有正面形象和正面形象。區域形象可以通過區域設施、區域廠商產品、人物言行等得以具體表現。有時一物一人、一景一色都能代表或體現區域的形象。因此,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設計出一套從人到物、從物質到精神層面的城市形象美化方案是很有必要的。

第七:營銷巴彥淖爾:美化巴彥淖爾,還要向京津冀、向全中國、向世界推銷巴彥淖爾。事實上,當地政府一直都以不同的形式在營銷巴彥淖爾。最好的例證就是舉辦不同層次的招商會、推介會、懇談會、新聞發布會、文化節、瓜節,還有關巴彥淖爾的各種論壇、研討會等。這些活動對巴彥淖爾知名度的提升、形象的傳播等起到了不同程度的促進作用。近幾年,巴彥淖爾市人民政府加大了推介招商力度,派出駐外招商組,這對營銷巴彥淖爾和招商引資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筆者就營銷巴彥淖爾戰略的措施略談一些膚淺的想法。

首先,整合政府營銷力量,規範營銷內容。區域營銷的主體涉及部門多、渠道廣,包括公共部門、私人部門、非贏利組織和公眾;專門化區域營銷機構如政府辦公室、宣傳部門、招商與對外經濟貿易合作部門、駐外機構、綜合性環境整治機構、高新區、開發區以及這些部門下設的專門性的對外營銷小組;區外利益相關者;等等。眾多的部門單位乃至企業、個人,在推介、宣傳巴彥淖爾過程中,都會不自覺地隱含或體現單位主管人對巴彥淖爾的理解和情感,不自覺地體現宣傳主體(如企業或個人)的利益訴求,這就難免會出現本義被曲解或情緒化宣傳傾向。因此,政府有必要規劃營銷方案,統一區域形象設計,統一宣傳口號和宣傳內容,統一營銷秩序和規則。一是確立營銷巴彥淖爾的主管部門,由主管部門牽頭,拿出高水平的規劃營銷方案。二是強化新聞發言人權威和政府代言人地位,定期對外發出聲音。發言人的正式發言稿,應成為對外宣傳的範本。同時,賦予駐外招商組的第二發言人權利。通過口徑統一、逐級推進的宣傳,進一步擴大巴彥淖爾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三是加大投入力度,擴大營銷範圍,增強推廣頻率。從營銷也是生產力,營銷就是效益的高度認識營銷工作,除了定期的多層次新聞發布會外,多走出去,多請進來,每年有計劃地到各地開展推介會、懇談會、招商會等,力爭以頻率和強度獲得優勢,贏得市場,取得進步。

其次,加強培育節慶品牌。每年夏天,巴彥淖爾都舉辦不同層次、節目豐富的群眾性消夏文化節,各縣旗還舉辦瓜節、那達慕節等群眾性文體活動,氣氛很熱烈。但是,參加這些活動的外地客人都不算多,節會大部分屬於當地“自娛自樂”性質的活動。誠然,我們舉辦活動的主要目的是以豐富當地老百姓文化生活為主。但如果以政府行為舉辦的節慶活動中,能夠考慮經濟效益,力求通過活動既能活躍地方文化,又能使財政投入產生收益,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豐收,其效果應該更令人滿意。所以,是否可以在保持這些文化活動的同時,集中力量策劃舉辦巴彥淖爾擁有資源、參與人數多、影響面廣、能聚人聚財的節慶活動比如羊文化節,並試圖將其培育成為具有全國性或國際性的品牌活動。另外,可以有計劃地爭取一些全國性的會議或論壇到巴彥淖爾召開,有必要時,可設立永久性會址。也可以邀請一些國際文化名人(不一定是影視明星)到巴彥淖爾活動,以圖通過會議和名人效應,增強巴彥淖爾的影響力。

再次,建議舉辦“國際羊文化節”。 建議提出的基本背景,一是從推動巴彥淖爾發展的意義來看,舉辦羊文化節是壯大羊產業和推動產業升級的需要,是擴大對外開放的需要,是提高城市知名度和文化品味的需要,是建設沿黃經濟帶的需要,是推動經濟一體化進程的需要。二是從巴彥淖爾基礎條件來看,羊產業基礎雄厚—臨河是全國最大的肉羊集散基地,具備基本的城市基礎條件;文化背景相近—國際上對於羊文化有相近的理解,民眾對羊及羊文化有很高的認同感

巴彥淖爾系蒙古語,意為“富饒的湖泊”。不難想象,巴彥淖爾曾經是物產豐美之地。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大背景下,把巴彥淖爾放到京津冀蒙大協同格局,乃至更大的空間範圍進行區域審核,設計安排其生態保護、產業發展和社會發展基本思路,以更好更有效地實現、提升巴彥淖爾的區域價值,特別是其生態屏障價值、水資源價值和國際通道價值,並在此基礎上創造巴彥淖爾新的區域價值,使我們設定的“在周圍盟市變成礦場和廠區的時候,把巴彥淖爾建成蒙西地區最宜居城市”的願景變為實實在在的現實圖景,將巴彥淖爾市建設成為名副其實的塞上江南,建設成為我國內蒙古西部地區乃至西北地區最宜居城市。(來源:內蒙古新聞網-財經頻道 2014-05-19)

Views: 57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