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常山·陳明德幫喬治盧卡斯·推「教育理想國」

六十歲的喬治盧卡斯教育基金會榮譽總裁陳明德,是美國「民權運動」風起雲湧後,第一代的美國教改之子。

一九五四年,史上著名的美國教育釋憲判例:「布朗控訴教育局案」,由最高法院裁定「黑白種族隔離學校」違憲。一九五八年,剛滿六歲的陳明德,就是在芝加哥南郊上多元種族公立小學的第一代。

這樣不凡的時空背景,似乎預示著陳明德日後從事全美教育改革的志業。

而陳明德確實符合美國主流社會對華人的刻板印象:很會讀書。他擁有史丹佛大學傳播博士學位,曾在哈佛教育學院當過一年助理教授,是教育科技領域的專家。

陳明德是第二代華人。二次大戰後,父母從江蘇移民美國。專業礦冶工程師的父親沒有壓抑他的人文傾向,讓他符合志趣地以大眾傳播為業。

他從基層做起,親自參與兒童節目《芝麻街》製作達五年,還曾在舊金山的北加州公共電視台,做過十年的教育督導。之後,應聘到喬治盧卡斯教育基金會,擔任執行總裁十二年,推動成立網站「教育理想國」(edutopia.org)。以拍攝紀錄片、倡議教育改革,影響全美。

喬治盧卡斯,一手催生電影《星際大戰》的好萊塢名導演,是身價不菲的億萬富翁。但是盧卡斯討厭學校。功成名就後,他決心在美國推動教改。陳明德是實現盧卡斯教育願景的第一人。
廣告

一九七四年,我從哈佛大學畢業,最初設定的志向是念法學院,成為公益律師。但大二時,參與《芝麻街》兒童節目的內容規劃,對傳播領域興趣大增。

畢業後,我沒有進入法學院,反而進入公共電視工作。後來,還念了史丹佛大學的傳播學博士,做了近二十年的教育傳播相關工作。

卸下北加州公共電視台的十年工作後,喬治盧卡斯教育基金會邀請我擔任執行總裁。我開始把腦海裡一直想做的「以科技帶動改革」計劃,付諸實行。


我們發現,美國高中中輟率高達二五%。幾乎每四人,就有一個念不完高中,造成很大的社會問題。

為什麼不想念高中?學生們普遍的反應是,「學校超無聊,所以要蹺課。」

上學怎麼會無聊?原來是傳統的講課方式,已經無法吸引新一代學生,但是整個學校體制仍然堅持舊的方法。

一九九四年,網際網路開放給民間使用後,教學科技一日千里,但學校的課程設計並沒有跟上。這就表示,教育需要徹底的翻新。

怎麼做?喬治盧卡斯教育基金會的「教育理想國」網站,是從「重新定義學習」的根本工作做起。「學習」,本來就應該是一個更投入、更享受的經驗。「學生」應該是主動、積極、快樂的學習者。

我們要推廣美國教改的社會運動。每一個教育者(包括老師、校長、學校董事)、家長與學生,都可以成為這個運動的一份子。

首先要翻新學習的方式。


維基網站就是教室

很多教育者和學生,根本不理會體制的箝制,開始架設網站、分享教學經驗,在維基網站將實體教室擴大到網路世界。學生更學會用即時的簡訊、臉書、推特,彼此協助明天要交的作業。我們要面對這個科技事實。

所以,「教育理想國」成為一個全國性的教育平台:支持拍攝紀錄片、發行雜誌,進行深度報導,帶頭設定議題。我們聚焦全美努力運用新科技、改變教育面貌的人,並逐一擴大他們的影響力。

所有「教育理想國」雜誌報導中,我最愛的一篇是,零七年七月號的封面故事。以一群非裔美國青少年,搶著站在嶄新鮮紅跑車旁拍照的畫面,帶出內文故事。

如果讀者不清楚「教育理想國」是一本有關「教育創新」的雜誌,也許會誤會這群少年在慶祝買新車。但其實這是一群用創新學習、不斷打造自己能力的青少年。

他們是來自費城西區的弱勢青少年,在突破環境的種種不利因素後,一起打造這輛亮麗電動車。並贏得全美歷史最悠久、競爭最激烈的替代能源車輛設計比賽:「太陽能車大賽」的學生組冠軍。

費城共有二十八所類似汽車學院的學習機構,分設在十六所高中,共有四千五百位學生。我們希望藉著這樣「連結高中、大學與職業」,協助學生將學校課程連結到現實世界,提升就業競爭力。

回顧我十二年的總裁工作,主要是透過教改的六個優勢,來推動全美的教育體制創新:思想、課程、科技、時空、合作教學和青春。我們基金會掌握這六個優勢,分別推動不同創意的社會運動,形成一股強大的社會力,來達到目標。

如果,教育者能接受新世代的「觀念革命」,接受科技帶來的多元學習方式,則下一步可從「課程」下手。我們提倡「專案學習」(project-based learning)和「以表現為基礎的評量」(performance-based assessment)

「以表現為基礎的評量」的最好例子,就是考駕照,以及演員的試鏡。我們都知道,開車要看真實表現才算數。考駕照能同時結合筆試和路考,而路考就是在評量個人將技術實際運用於日常生活的能力。

我認為,能夠教導學生在真實環境下表現出他們的能力,才算是「真實的學習」。而我們六個優勢的創新學習,強調的正是「真實的學習」。唯有在日常生活情境下,自發性地展現能力,才算是學生個人能力真實的提升。天下雜誌511期 2012-11-29)

Views: 36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