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館文創體驗·歷史課本沒教的萊佛士人與事 (下)

扮演收藏家與學者角色

陳威仁說,萊佛士是個毫不簡單的人,也扮演著多重角色。由於英國帝國主義者一貫認為,要了解殖民地一定要了解其文化藝術,因此萊佛士一到了爪哇島就開始發掘及收藏爪哇文物與藝術品,例如傳統爪哇面具、皮影人物、甘美蘭樂器、佛教及印度教銅像和石雕、爪哇匕首等。

陳威仁說,由於萊佛士對伊斯蘭教頗有偏見,他幾乎不收藏與伊斯蘭有關的文物。萊佛士在爪哇時也發掘了不少歷史遺跡,包括了佛教石頭建築婆羅浮屠和印度教聖地普蘭巴南。萊佛士認為,石頭建築是高度文明的標誌,在他看來,爪哇曾經擁有文明但已經衰敗,需要英國人的統治才能找到古代的文明。

1815年拿破侖戰爭結束後,英國將爪哇島歸還給荷蘭,萊佛士也因此回到英國,但他仍然野心勃勃,想要借助爪哇島及東南亞尋求自我的榮耀。他充分利用自己在爪哇島廣泛搜尋到的文物與資料,在1817年出版了《爪哇歷史》,這本書雖然有不少錯漏,但至今仍是有關爪哇歷史的重要參考書。《爪哇歷史》是當時的暢銷書,萊佛士也因為這本書奠定了他學者的地位,因而踏進了倫敦上流社會,並被奉為爵士。

陳威仁說,萊佛士於1818年獲得新任務,到蘇門答臘明古連(即今明古魯 Bengkulu, Sumatra)當副總督,但他一上任就大失所望。因為明古連是個偏僻的地方,不為英國殖民統治者者所重視,萊佛士在明古連最大的成就是發現了大花草屬(Rafflesia),這是世界最大的一種花,也是奇臭無比的花。

萊佛士也宣稱他發現馬來貘,並因此和好友兼同事威廉·法誇爾(William Farquhar)競爭,有意在法誇爾之前搶先發表馬來貘的文章,可最終卻由法國學者拔得頭籌。


柔佛—廖內—林加王位之爭

陳威仁說,萊佛士在明古連當副總督期間,已開始尋找第二個可代替爪哇的貿易港口,而他發現了新加坡。當時新加坡屬於柔佛—廖內—林加蘇丹王朝(Johor-Riau-Lingga Sultanate)蘇丹領地的一部分。1811年,當時的柔佛—廖內—林加王朝的蘇丹馬穆·沙—三世(Sultan Mahmud Shah- III)曾寫信給萊佛士,聲明對英國占領爪哇的支持,沒想到不久之後,蘇丹便在沒有冊立繼承人的情況下逝世。蘇丹之死爆發了一場王位爭奪戰。

萊佛士有意支持大王子東姑胡先(Tengku Hussein),而印度尼西亞荷蘭殖民者卻極力支持東姑胡先的弟弟阿都拉曼繼承王位。結果是,東姑胡先於1819年2月6日在新加坡和英國簽署友好聯盟條約,允許英國東印度公司在新加坡設立貿易港,可幾天後引起荷蘭人抗議。

這場利益紛爭最後於1824年,由英國與荷蘭簽署的英荷條約獲得解決,荷蘭收回對英國占領新加坡的抗議,柔佛—廖內—林加蘇丹王朝領地一分為二,柔佛和新加坡歸英國人統治,廖內—林加則由荷蘭管轄。

陳威仁說,這意味著,歷史悠久的柔佛—廖內—林加王朝就這樣終結了。令人深思的是,現代新加坡的開創是建立在柔佛—廖內—林加的衰敗上興起的!

陳威仁在演講中也呈現不少有關亞洲文明博物館目前正展出的「萊佛士在東南亞:重新審視其學者與政治家角色」展品照片,不但讓大家更了解萊佛士其人,也更清楚新加坡與東南亞其他國家的關係之複雜與戲劇性。2019年3月4日 新加坡聮合早報

Views: 39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