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蘭克《追尋生命的意義》(20)

29 參透"為何",迎接"任何"

心境(包括有無勇氣與希望)的良窳,與身體的免疫能力息息相關。懂得這個道理的人,自然會了解人如果突然失去希望和勇氣,很可能因而致死。我的朋友傅先生之死,就是因為預期中的獲釋未曾實現,致令他陷入絕望使然。突如其來的絕望,減低了他身體上抵抗傳染病的能力。由於對未來的信心及活下去的意志皆告癱瘓,身體對病毒便毫無招架之力。結果,他只好一死了之。他夢中那個聲音畢竟沒錯。

這個案例的研究及心得結論,與營區主任醫官提醒我的一件事正相符合。一九四四年聖誕節到一九四五年元旦,一星期當中,營裏的死亡率大為增加,並且是前所未有的現象。照主任醫官的看法,這種現象並非肇因於工作環境較惡劣、夥食配給遞減或氣候變化甚或新的傳染病;而是因為大多數的俘虜都抱著一個天真的希望,以為他們會在聖誕節以前重歸故裏。當佳節漸漸逼近,佳音依舊杳然,許多俘虜逐漸都失去了勇氣,因而萬念俱灰,大大削弱了身體的抵抗力,結果便一個個相繼死去。

前曾說過,若想重振營中俘虜的內在力量,首先就得為他指出一個未來的目標。尼采說過:"懂得為何而活的人,幾乎'任何'痛苦都可以忍受。"這句話,所有與囚犯或俘虜接觸的心理專家,都應奉為圭臯。只要有機會,就該給他們一個活下去的目的,才能夠增強他們忍受"任何"煎熬的耐力。看不出個人生命有何意義、有何目標,因而覺得活下去沒什麽意思的人,最是悲慘了。他很快就會迷失。而這種人一聽到鼓勵和敦促的話,典型的反應便是,"我這輩子再也沒什麽指望了。"碰到這種反應,你還能說什麽?

我們真正需要的是從根本上改革我們對人生的態度。我們應自行學習--並且要教導瀕於絕望的人--認清一個事實。真正重要的不是我們對人生有何指望,而是人生對我們有何指望。我們不該繼續追問生命有何意義,而該認清自已無時無刻不在接受生命的追問。面對這個追問,我們不能以說話和沈思來答覆,而該以正確的行動和作為來答覆。到頭來,我們終將發現生命的終極意義,就在於探索人生問題的正確答案,完成生命不斷安排給每個人的使命。

這些使命因人因時而異,生命的意義亦然。因此,我們不可能以概括的方式來解釋生命的意義;而這類的問題也絕無法用泛論來解答。"生命"並不是模棱兩可的玩意兒,而是非常真切具體的東西,正如人生的使命也非常真切具體一樣。這些使命構成了人的命運;每個人的命運都獨一無二且各有不同,無法同別人互作比較。同樣的境遇不會重覆出現,每個境遇需要當事人給予不同的反應。置身在某種情境當中,人有時候必須以行動來塑造自己的命運;有時候則最好趁機深思熟慮,借以領悟人生的道理!又有時候,光是接受命運,承擔個人的十字架即足矣盡矣。總之,每個情境因其特點、性質而迥然有別,其所提出的難題,也永遠只有一個確切的解決方法。

人一旦發覺受苦即是他的命運,就不能不把受苦當作是他的使命--他獨特而孤單的使命。他必須認清:即使身在痛苦中,他也是宇宙間孤單而獨特的一個人。沒有人能替他受苦或解除他的重荷。他唯一的機運就在於他賴以承受痛苦的態度。

曾經在集中營內呆過的我們,都不認為這只是與現實脫節的空論。這是唯一對我們有幫助的見解,即使在毫無逃生之望的時候,我們也能夠借著這種看法而免於絕望。很久以來,我們即已不再詢問"什麽是人生意義"了。這種天真的質疑,是由於把人生看成借著積極創造某種有價值的東西而實現某個目標所致。我們早已徹悟,人生意義的涵蓋面不止於此,它包括生存與死亡,臨終與痛苦。

一旦看透了痛苦的奧秘,我們就不願再以忽視、幻想或矯情的樂觀態度來減輕或緩和集中營內種種折磨所帶來的痛苦,反而把痛苦看作是值得承擔的負荷。我們不再退縮,只因為我們已了解痛苦暗含成就的機運。正是這種機運,使德國詩人裏爾克(Ralner Maria Rilkel 873-l926)寫出:"有待了結的痛苦,何其多也!"(Wievielistaufzuleiden!)所謂"有待了結"的痛苦,與一般常說的"有待完成的工作"用意相類。的確,有待我們了結、完成的痛苦,實在非常繁多。所以,我們有必要勇於面對所有的痛苦,並把軟弱的時刻和暗彈的淚水減到最低量。然而,我們並不必以流淚為恥;畢竟眼淚證明了我們有承擔痛苦的最大勇氣。只可惜了解這個道理的人少之又少。有的人偶爾會赧顏表白自己哭過。我就曾問過一位難友,他的水腫是怎麽治好的,他紅著臉答道:"我用眼淚把它哭好的。"

Views: 132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