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盛唐詩中,平仄音節的變換是相當複雜的,例如下面的正規格式:

一、平平仄仄仄平平(韻)

二、仄仄平平仄仄平(韻)

三、仄仄平平平仄仄

四、平平仄仄仄平平(韻)

五、平平仄仄平平仄

六、仄仄平平仄仄平(韻)

七、仄仄平平平仄仄

八、平平仄仄仄平平(韻)

每一句的第四音以下有一頓挫,每二句自成一聯,中間的二聯必須完全對偶。就是每句的字必須與另一句同地位的字在聲韻與字義方面,都得互相均衡。最容易的方法欲了解此協調的意義,即為想像兩個對話者對讀,每人更叠的各讀一句,把每句首四字與後面三字各成一小組,而用兩個英文字代入,一字代表一組,則其結果可成為如下一個輪廓的款式:

 (A)ah,Yes? (B)but,No?

 (A)but,Yes! (B)ah,No!

 (A)ah,Yes? (B)but,No?

 (A)but yes! (B)ah no!


注意第二個對話者常想對抗第一個,而第一個在第一組中常連續第二個語氣的線索。但在第二組中,則變換起來。感嘆符號與詢問符號乃表示有二種語氣不同的“是”與“否”。注意除了第一聯的第二組,其他各組在聲調方面都是正式對偶的。

但是吾們對於中國詩的內在的技術與精神,所感興趣甚於韻節的排列式。用了什麽內在的技巧,才能使她臻於如此神妙的境界?她怎樣用寥寥數字在平庸的景色上,撒布迷人的面幕,描繪出一幅實景的畫圖,益以詩人的靈感?詩人怎樣選擇並整理其材料,又怎樣用他自己的心靈報道出來而使她充溢著韻律的活氣?中國的詩與中國的繪畫何以為一而二,二而一?更為什麽中國的畫家即詩人,詩人即畫家?

中國詩之令人驚嘆之處,為其塑形的擬想並其與繪畫在技巧上的同系關係,這在遠近配景的繪畫筆法上尤為明顯。這里中國詩與繪畫的雷同,幾已無可駁議。且讓吾人先從配景法說起,試讀李白(701—762)詩,便可見之:——


山從人面起,

雲傍馬頭生。


這麽二句,不啻是一幅繪畫,呈現於吾們的面前,它是一幅何等雄勁的輪廓畫,畫著一個遠遊的大漢,跨著一匹馬,疾進於峻高的山徑中。它的字面,是簡短卻又犀利,驟視之似無甚意義,倘加以片刻之沈思,可以覺察它給予吾人一幅繪畫,恰似畫家所欲描繪於畫幅者。更隱藏一種寫景的妙法,利用幾種前景的實物(人面和馬頭)以抵消遠景的描寫。假苦離開詩意,謂一個人在山中登得如此之高,人當能想出這景色,由詩人看來,只當它繪在一幅平面上的繪畫。讀者於是將明了,一似他果真看一幅繪畫或一張風景照,山頂真好象從人面上升,而雲氣積聚遠處,形成一線,卻為馬首所衝破。這很明顯,倘詩人不坐於馬上,而雲不臥於遠處較低的平面就寫不出來。充其極,讀者得自行想像他自己跨於馬背上而邁行於山徑之中,並從詩人所處的同一地點,以同一印象觀看四面的景色。

用這樣的寫法,確實系引用寫景的妙法,此等“文字的繪畫”顯出一浮雕之輪廓,迥非別種任何手法所可奏效。這不能說中國詩人自己覺察此種技術之學理,但無論如何,他們確已發現了這技巧本身。這樣的範例,可舉者數以百計。王維(699——759),中國最偉大的一位寫景詩人,用這方法寫著:


山中一夜雨,

樹林百重泉。


當然,設想樹梢的重泉,需要相當費一下力。但適因這樣的寫景法是那麽稀少,而且只能當高山狹谷,經過隔宵一夜的下雨,在遠處形成一連串小瀑布,顯現於前景的幾枝樹的外廓時,讀者才能獲得此配景的印象,否則不可能。恰如前面所舉李白的例句,其技巧系賴在前景中選擇一實物以抵消遠處的景物,象雲、瀑布、山頂和銀河,乃聚而圖繪之於一平面。劉禹錫(772-842)這樣寫著:


清光門外一渠水,

秋色墻頭數點山。


這種描寫技巧是完美的;隔墻頭而望山巔,確乎有似數點探出於墻頭的上面,給人以一種從遠處望山的突立實體的印象。在這種意識中,吾們方能明了李笠翁(十七世紀),他在一部戲曲里這樣寫:


已觀山上畫,

更看畫中山。


詩人的目光,即為畫家的目光,而繪畫與詩乃合而為一。繪畫與詩之密切關係,當吾人不僅考慮其技巧之相同性,更考慮及他們的題材時,更覺自然而明顯,而實際上一幅繪畫的題旨,往往即為采自詩之一節一句。又似畫家繪事既竟,往往在畫幅頂部空隙處題一首詩上去,也足為中國畫的另一特色。關於這些詳情,下面吾們論述繪畫時,當再加以詳論。但這樣的密切關係,引起中國詩的另一特點,即其印象主義傾向的技巧。這是一種微妙的技巧,它給予人以一連串印象,活躍而深刻,留縈著一種餘韻,一種不確定的感覺,它提醒了讀者的意識,但不足以充分使讀者悟解。中國詩之凝煉暗示的藝術,和藝術的含蓄乃臻於完美圓熟之境地。詩人不欲盡量言所欲言,他的工作卻是用敏捷、簡括而清楚的幾筆,呼出一幅圖畫來。

於是興起一種田園詩派,一時很為發達。他的特長是善於寫景和使用印象派的表現法。田園詩派詩人的大師為陶淵明(375—427)、謝靈運(385—433)、王維(699—759)和韋應物(737—786後),不過作詩技巧在大體上跟別派詩人是融和的。王維(即王摩詰)的技巧據說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因為他同時又為大畫家。他的《輞川集》所收的殆全是一些田園的寫景詩。一首象下面的詩,只有深體中國繪畫神髓者,才能寫得出:


颯颯秋雨中,淺淺石溜瀉;

跳波自相濺,白鷺驚復下。(欒家瀨)

Views: 81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