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怎樣在沉積岩區作野外記錄和信手剖面

每一位對地質發生興趣者,在地質旅行之時,必須養成隨手記錄,隨手作剖面示意圖的習慣。這兩件事,也是地質基本功內容,不能忽視。因為這是幫助我們收集地質資料的不可缺少的手段,也是幫助我們記憶的最好方法,作為地質調查報告或學術論文的胚胎,就從這裡開始孕育。

野外記錄內容:除了旅行日期、旅行地點、經過路線等共同項目外,在沉積岩區觀察時,主要還是記載所遇到的岩石和構造地質方面的內容,其具體項目,已如上述,此處不再重複。

此外,還應注意巖性、構造與地貌的關係,比如當地為何高峰突起,為何萬丈深淵,到底受什麼巖性影響還是受什麼構造控制,都應記錄清楚。

再如當地岩石的風化、侵蝕、搬運等地質作用和過程,跟水文地質或工程地質的關係也應注意,並作些記錄。例如頁岩、泥巖發育的地區,若遇地形陡峻,則經常出現滑坡;特別當大雨過後,在鬆軟岩層之下有堅硬岩層作為隔水層,其地層傾斜方向又與地形坡度一致時,極易發生災害性滑坡。在這些斜坡上,往往可見樹幹傾斜的小樹林,即所謂「醉漢林」景象都值得我們注意記錄,是工程地質的「感性材料」。

有趣的是,水文地質條件與工程地質要求往往發生矛盾,比如說泉水往往出露於斷層帶上,而這裡正是工程地質所忌諱的。可能造成施工困難,此類地質現象都不能忽視。

當然,與礦產有關的岩層,或某些本身就具有重要意義的「經濟」岩層,更要作詳細記錄,將在下面再作敘述。

至於信手剖面,應畫哪些內容?作畫時的步驟如何?大致敘述如下:

當你走過一段路程以後,就可以著手作圖,首先要根據路程的長短(也就是剖面的長短),大致確定比例尺,再注意剖面上的地形起伏情況,畫出盡量接近實際地形的曲線,並用羅盤測出剖面的方向,在圖上表示出來。

第二步,在上述地形起伏線之下,表示出各地層層位、成套巖系或不同組的地層的分界線,尤其要注意這些界線所在地與地形起伏的關係。

第三步,把各組內的巖性符號畫出來,此時,要注意地層界線與符號的傾斜角度盡量符合實際情況(即真傾角)。

第四步,把岩層內發現的化石所在地也用適當的符號(一種或幾種)在示意剖面圖上表示出來。如果岩層內有含礦現象、礦化現象、礦層也要著重標明。

第五步,當若干剖面連接在一起時,注意構造地質現象,如褶皺的形態,軸面的傾斜及其與地形起伏的關係。又如遇到斷層,其具體位置、形態、性質與地形起伏的關係等都要在圖上的適當位置上表示出來。與此類似,如有不整合面、假整合面、整合面的所在部位,形態與地形的關係等也都在信手剖面圖上表示出來。

其他,如泉水出露的位置、滑坡發生的位置等均需標明。

一個善於製作或勤於畫出信手剖面的地質工作者都十分重視剖面圖工作,它不僅減少文字記錄,而且可以一目瞭然旅途上的地質特徵。 

Views: 98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