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城:閑話閑說~中國世俗與中國小說 (13)

儒家呢,一本《論語》,孔子以“仁”講“禮”,想解決的是權力品質的問題。說實在“禮”是制度決定一切的意思,但“禮”要體現“仁”。《孟子》是苦口婆心,但是傾向好人政府。

孔、孟其實是很不一樣的,不必擺在一起,擺在一起,被誤會的是孔子。將孔子與歷代儒家擺在一起,被誤會的總是孔子。

我個人是喜歡孔子的,起碼喜歡他是個體力極好的人,我們現在開汽車,等於是在高速公路上坐沙發,超過兩個小時都有點累,孔子當年是乘牛車握軾木周遊列國,我是不敢和他握手的,一定會被捏痛。

平心而論,孔子不是哲學家,而是思想家。傳說孔子見老子,說老子是雲端的青龍,這意思應該是老子到底講了形而上,也就是哲學。

孔子是非常清晰實際的思想家,有活力,肯擔當,並不迂腐,迂腐的是後來人。


後世將孔子立為聖人而不是英雄,有道理,因為聖人就是俗人的典範,樣板,可學。

英雄是不可學的,是世俗的心中“魔”,《水滸》就是在講這個。說“天下大亂,群雄並起”,其實常常是“群雄並起,天下大亂”。歷代尊孔,就是怕天下大亂,治世用儒,也是這個道理。

儒家的實用性,由此可見。

孔子說過“未知生,焉知死”,有點形而上的意思了,其實是要落實生,所以“未能事人,焉能事鬼”,這態度真是好,不像老子有心術。現在老百姓說“死都不怕,還怕活嗎”,時代到底不一樣,逼得越來越韌。

有時間的話,我們不妨從非儒家的角度來聊聊孔子這個人。

儒家的“道”,由遠古的血緣秩序而來,本是樸素的優生規定,所以中國人分辨血緣秩序的稱謂非常詳細,“五服”之外才可通婚,亂倫是大罪過,“倫”就是道。

之後將血緣秩序對應到政治秩序上去,所以“父子”對“君臣”,父子既不能亂,君臣也就不許亂了。去符合這種“道”,是為“德”,破壞這種“秩序”的,就是“非德”。

常說的“大逆不道”,“逆”就是逆秩序而行,當然也就“不道”,同亂倫一樣,都是首罪。

“道貌岸然”,也就是說你在秩序位置上的樣子,像河岸一樣不可移動錯位。

科長不可擺出局長的樣子來。

所以儒家的“道”,大約可以用“禮”來俗說。我們現在講待人要有禮貌,本義是對方處在秩序中的什麼位置,自己就要做出相應的樣貌來,所謂禮上的貌。

上級對下級的面無表情,下級對上級的逢迎,你看著不舒服,其實是禮貌。

最先是尊禮的孔子覺得要改變點兒什麼,於是提出了“仁”。

Views: 124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