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自己:创意人心理学(第2部分)

Rating:
  • Currently 5/5 stars.

Views: 129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Comment by Rajang 左岸 on September 21, 2023 at 9:30pm


劉春風·認知模型與核心信念(下)

核心信念

你可能會有疑問,這個自動思維是從哪裡來的?其實它來自我們的核心信念(Core Beliefes)。認知模型理論認爲,在少年時期,人們會形成一些對自己、對他人、對世界的想法。這些想法可能被深深的埋藏,以至於連人們自己都不易察覺。這些想法就是人們的核心信念,通常人們會像看待絶對真理(Absolute Truths)一樣看待這些核心信念。

如上圖所示,核心信念不會直接作用於我們的自動思維,而是通過一些中間信念(Intermediate Beliefs)來影響自動思維。中間信念是受核心信念影響,慢慢形成的一套規則(Rule),態度(Attitude)和假設(Assumption)。比如某個人在讀本篇文章的時候可能會産生這樣的自動思維,“這文章太難理解了。我自己好笨。我永遠也不會學到這些知識”。其實這個人有一個核心觀念是“我很無能”。 並且由這個核心觀念衍生出了如下的中間信念:

態度:失敗是非常可怕的。

規則:當某件事情的挑戰太大,我應該放棄它。

假設:如果我嘗試做一些有挑戰性的事情,我會失敗。如果不做它,那我就會沒事的。

這些中間信念形成了人們在日常生活的指導原則。慢慢的對於很多日常的情境,我們就會依照自己形成的這一套規則做出反應。

挑戰核心信念

如上圖所示,核心信念從根源上影響了人們對自己、對他人、對未來的認知,感覺和行爲。很多抑鬱症患者正是有了錯誤的核心信念,從而産生很多消極的想法和行爲。下面表格列出了幾種抑鬱症患者普遍存在的錯誤的核心信念。

我不能勝任;
我是失敗者;
沒人會喜歡我;
我是多餘的;
我毫無價值;
我不道德;

CBT療法治療抑鬱症的一個關鍵步驟,就是找到患者的錯誤核心信念,並通過現實中的例子挑戰患者的核心觀念,從而讓患者意識自己的核心信念並不準確,並嘗試改變這個信念。

比如一位剛剛被裁員的員工,陷入了抑鬱情緒。他可能存在一種錯誤的核心信念——“我很無能”。但其實這個員工在以往的工作中表現的很好,被裁員是因爲公司戰略的調整,跟他的表現沒有關係。

在這種情況下,心理理療師可以通過患者一些親身經歷,比如以往工作中的一些成功案例或職位的提昇,來証明患者“並不無能”。並通過一些其他手段幫助患者建立正確的信念。

總結

CBTiCBT被廣泛的應用在心理治療的各個領域。本文帶大家主要了解了CBT療法的理論模型,並且介紹了核心信念在CBT療法中的關鍵作用。在未來的文章中,將爲大家詳細介紹,如何識別並糾正自己的一些錯誤觀念,從而使自己形成正確的觀念並保持心理健康。

參考文獻:【1】Beck, J. S., & Beck, A. T. (1995). Cognitive therapy: Basics and beyond (No. Sirsi) i9780898628470). New York: Guilford pres

(原載: 知乎平台)

Comment by Rajang 左岸 on September 21, 2023 at 9:29pm


劉春風·認知模型與核心信念(上)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2017年一份報告顯示,全球有約3.5億名抑鬱症患者。因抑鬱症困擾,每年自殺死亡人數估計高達100萬人。在中國,抑鬱症的終身患病率爲6.9%,12個月患病率爲3.6%。也就是説,每一百個中國人,大約有6.9個人在一生中曾經罹患抑鬱症,約3.6個人在過去十二個月中受到抑鬱症的困擾。

雖然近些年,抑鬱症越來越多的被人們所了解,但是全球只有不足一半的患者接受了有效的治療。在中國,抑鬱症患者的就診率只有不到10%。缺乏醫療資源,患者的經濟狀況,社會對精神疾患的歧視等多種原因,造成了中國抑鬱症就診率處於很低的水平。

隨着數字健康(尤其是數字療法,DTx)領域的不斷發展,一些基於互聯網的治療抑鬱症的方法被不斷提出並被驗証有效。相對於傳統藥物和心理治療,基於互聯網的療法能夠讓更多人使用很少的治療費用,得到很不錯的治療效果。並且能夠很好的保護患者的隱私,從而很大程度緩解由於社會歧視給患者就醫帶來的壓力。

在衆多基於互聯網的療法中,目前被應用最廣且療效最突出的是——基於互聯網的認知行爲療法(iCBT)。這種療法是將傳統的認知行爲療法(CBT)通過數字産品的形式呈現。雖然不同iCBT産品的呈現方式有所不同,但是多數産品是通過網頁或APP形式爲患者提供一些自我學習材料,這些材料能夠教會患者一些核心的認知技能,比如追踪自己的想法和情緒,識別並修正自己的認知扭曲,發現並挑戰自己的核心信念等。

本文,我們就來詳細介紹CBTiCBT療法的理論模型。通過這些理論模型,我們能夠更好的了解CBT是如何幫助人們改善抑鬱病症的。

認知模型

從本質上來講,CBT是一種基於認知模型(Cognitive Model)的療法。平時我們經常會説,某件事讓我很生氣,某個場合讓我感到很緊張。似乎某個情境(Situation)直接影響了我們的心情。但認知模型認爲,如上圖所示,人們的情緒(Emotion)、行爲(Behavior)、生理(Physiology)並不是被某一個情境影響的,而是人們對於這個情境的思維決定的。這個思維往往是自動的且人們很難察覺到的。

比如,當你在讀這篇文章的時候,你可能會意識到你的思維在兩個層面上運行。第一個層面上,你在注意這段文字中的信息。第二個層面上,你可能會有一些快速且具有評判性的思維,例如“我可能讀不懂這篇文章”,“我肯定不會讀完這篇文章”等。第二層面的思維通常被稱作自動思維(Automatic Thoughts)。不同的人對於同一個情境會有不同的自動思維,從而導致人們做出不同的情緒、行爲、生理上的反應。

Comment by Rajang 左岸 on March 29, 2021 at 5:09pm

陳明發博士《快樂語言:聰明的轉折》

人生苦短,却苦多;很矛盾,不是?

在大部分人眼裏,人生絕少精彩絕倫的事。


如果不覺得起床、工作、下班、跟家人或朋友吃飯,是一快樂的事,快樂恐怕會是不可能的一件事。

要找到高職,人人肯定,有寬裕的金錢、完美的婚姻,或是到東歐旅行才快樂,這樣的心境,要時時快樂恐怕是艱難的事。

如果能自我培養一份感受“美”的‘自身生存技術’,那麼,一部書、一個午間小歇、一頓簡單的下午茶、院裏風鈴木落得一地的鮮花、商業街一位街頭藝人的美好街舞......都會是常常使我們快樂的好夥伴。


上篇:陳明發博士《明確的語言模式》

美學‘自身的技術’:通過對古希臘羅馬時代,具有生存美學意義的‘自身的技術’的重建,通過對基督教之後的‘自身的技術’的批判,建構和實施由我們自身依據審美愉悅的需要,而創造出來的生存美學。

                                (Photo Appreciation: Parallel Life by Marco Casella)

Comment by Rajang 左岸 on March 23, 2021 at 4:26pm

陳明發《生命的喜悅,恒在奉獻》


撒下種子

有過一番耕耘

有一天

我們就能收獲

生命的喜悅

 

種子在土壤中萌發

把生命傳給嫩芽

枝葉在陽光中茂盛

把生命留給鮮花

鮮花在風雨中雕謝

把生命注入果實

當果實成熟

它又把生命奉獻給了這世界

 

就這樣

時間雖不曾說出來

世界卻了解到:

生命的喜悅

恒在奉獻,恒在奉獻

 

(《馬來西亞二十一世紀心靈素質學方案》—— 1995年《熱情·財富、權威》課程教材)

                                                                                                                 (Getty Images)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