韵是指气韵、神韵。

Rating:
  • Currently 5/5 stars.

Views: 713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Comment by iPLOP on August 19, 2023 at 5:02pm

文學觀光

文學觀光一直是英國強力發展的重點項目,從莎士比亞到福爾摩斯到近代的哈利波特,英國文學的傳統一直以不同的面貌面對嶄新的世代。這次有機會前往莎士比亞故居並與不同機構對談,我覺得是非常棒的安排,並可藉此一窺英國文學觀光的悠久傳統,並見證透過想像力所能創造的巨大經濟效益。

Worceter 的陶瓷產業

Worceter 是我認為這次英國之旅最出乎我意料之外的旅行。不只因為其豐富的收藏讓我大開眼界,更因為它目前經歷的危機讓我們有機會學習傳統產業在沒落之際如何找到其他的出路;是轉型呢?還是想辦法恢復過去的榮景?儘管Mike 一直強調作為一個 Cathedral City 他曾經在歷史上所扮演的重要性,但如何讓人再度產生與自身歷史的連結感,我認為是他們未來必須面對的更重要課題。

感想與建議

這次的實習在緊湊而充實的步調中度過,除了英國經典的陰冷天氣以外,有幾點是我認為這次實習比較美中不足的地方,特別提出作為未來實習的參考:

行程過於緊湊:中午往往必須一邊狼吞虎嚥的吞下午餐,一面趕往下個景點。考慮到參訪行程之間的距離長度,我認為之後必須再留多一點充裕的時間讓大家休息,才能有更好的精神與體力學習與交流。

除了日常的行程太過緊湊,整體的行程安排少了一點自由探索城市的機會,是有點可惜的。特別是在伯明罕時,上完兩週的課程大家就必須離開,我認為少給就憑著兩週的匆忙印象就給伯明罕蓋棺定論,未免有失公允。例如精彩的Barbar Institute 等等都值得 second visit。另外像學校的圖書館設備,或是那個藏書 12 萬卷的超棒圖書館,我們也沒有機會去使用 這次雖然是兩校合辦,但彼此的學生卻缺乏交流的機會,是非常可惜的。如果將來能夠出一些合作的 assignment 並隨機分組,讓彼此能有對話的機會,我想會是非常好的交流。(見:《大英風華,精焠文化》〈第 10 章 國外實習生活體驗、感想與建議〉)

延續閱讀:

《藝頻道》電影達人

工業遺產文化創意產業

露天博物館發展文化觀光策略

文創觀光發展

Comment by iPLOP on August 18, 2023 at 8:10pm

徐藝真·國外實習之生活體驗

為期二十一天的暑期實習課程,因為有老師及同學的陪伴而顯深刻有趣。大家的討論和意見交換,因為研究題目及興趣的不同,各自所觀察的事物和著眼的例證,都是再好不過的學習對象,彼此成為研究艱路上不可多得的良師益友。此外,從課堂上共同學習、嬉鬧的對象,到歐洲成為了一起洗衣、做餐點,每日固定集體到超市拜訪,以及關心彼此身體,相互扶持照顧的家人一樣,再再都是值得收藏並不斷玩味的回憶。然而,整趟旅程最難能可貴的,是種種關於歐洲的文化體驗。從日常生活的採購以及隨意的街道小逛,或是同英國人不經意的點頭微笑,以及對當地人情風貌的觀察,都不難察覺與台灣的眾多差異;同時,循著這樣的民族性格與文化背景,對於我們在進行英國文化與觀光發展研究時,便能有一較清晰且通盤的了解與思考。

感想與建議

隨著期末不斷地被報告追趕,以及馬不停蹄實習籌備會議的進行,碩一生涯好似匆匆劃下了句點,轉瞬間我們已然踏上英國這塊土。

何其幸運的,所上是與擁有豐富文化及藝術資源的伯明罕大學(University of Birmingham)合作,使得暑期前半段的實習課程,對於大家的學習和歐洲見聞都幫助甚大。藉由擁有不同專業背景教授的講述,從何謂文化觀光的基本問題開始探究,以及英國遺產法規、信託組織的介紹,乃至於整個伯明罕城市的都市再生計畫;當然還包括許多與城市及觀光發展相關的非官方機構或私人企業的參訪與會談,從原本都僅是坐在台灣的教室裡紙上談兵,一直到實習的過程中,我們不斷的應證了過去在課堂上的所學所聞。

一方面除了檢視文化觀光發展理論的實踐,對於英國許多由私人經營的觀光產業,於不景氣的大環境下奮力生存,深感佩服,並從中觀察英國在發展城市、推廣觀光以及文化資產的使用與規劃上,能有良好成效的關鍵,甚至是與歐洲其他城市做法的異同。另外,在汲取英國伯明罕市經驗的同時,課堂上開放的回饋與討論時間,促使我們適時地發揮批判的精神,從不同面向探討伯明罕市發展經驗的成功與缺失,藉此反思台灣,引以為借鏡;同時,交流彼此的意見,說明台灣城市與文化觀光發展的經驗,激盪雙方更廣泛、深層的思考。

而在伯明罕大學所提供豐富的理論與實務課程中,讓我收穫最多並對日後論文研究幫助最深的,是世界遺產-鐵橋谷(Ironbridge)的田野調查:這是我頭一次親臨工業遺產的現場,觀察當地是如何使用被廢棄閒置許久的廠房和工業機具,重新詮釋安排過去的歷史,縮小工業遺產與觀光客的認知距離,極力推動觀光的發展;以及持續地擴展當地傳統產業,並注入創新的經營模式,幫助這些產業與新興的文化創意概念接軌。與此同時,結合過去了解以及自身研究的其他工業遺產案例,從中比較各個國家或城市,關於工業發展的歷史背景、工業遺產的保存與法規,以及遺產本身的規模和發展狀況,設法歸結出不同工業遺產在閒置空間的利用、體驗觀光的導入與創意產業的引進有何異同。

在暑期後半段的實習課程,來到海港城市利物浦(Liverpool),由利物浦大學提供系列歐洲文化之都(European Capital of Culture)的執行計畫和成果報告,從經濟、社會文化與觀光發展的角度,分享舉辦大型節慶的成功經驗;另外,同樣身為世界遺產的亞伯特碼頭(Alberdock),是如何聯合博物館群來述說城市過去輝煌的航海故事。於此,我們體現了一創意城市是如何妥善使用其觀光資源,結合正確的行銷手法,不僅獲得歐洲文化之都的殊榮,也喚起地方居民的認同意識,共同協助城市的發展。

最後,暑期的實習課程並不僅止於換間教室、換批老師來上課,而是實際至歐洲後,親身體驗文化觀光於當地的實現,如何實現以及實現的成效等,才是此行最重要的意義。

Comment by iPLOP on August 18, 2023 at 11:09am

黃璽允·國外生活體驗

伯明罕

結束了倫敦為期一週的行程,於七月一日時抵達伯明罕,與倫敦相比,伯明罕相較之下是一座比較沒那麼生動有趣的城市,建築也比較灰暗,明顯帶有工業革命後的感覺。整個城市有很大部份都在進行工程,我們在進行徒步導覽時的導覽員說:「為了要讓生活變得更好,我們的城市不斷地在改變。」我十分納悶,便問她:「那什麼時候才會達到那個『更好』的終點呢?」她答到:「等到這個城市看起來『富有』的時候吧。」

 我們在伯明罕的兩週內,除了伯明罕大學豐富且受益良多的課程外,尚參訪了許多文創或都市更新、行銷等相關組織,也與他們進行一番對話,其中印象最深刻的便是“Marketing Birmingham”,該組織負責承辦伯明罕的都市行銷策略等事宜,在與其座談的時候,發現它們的行銷策略完全偏重於 MICE 產業,似乎對文化資產及文化觀光方面興趣缺缺。對此我們大感不解,為何這個城市總想要擺脫過去,把一切寄託在未來呢? 對於留存下的工業遺產,伯明罕似乎不大關心這些能夠彰顯城市特色和提升觀光意象的資產,反觀台灣則是各個縣市都要汲汲營營要找出能夠代表自己的特色來做觀光,卻有些使文化觀光過於商業之感。伯明罕使我對於「創意英國」有了不同的體認,同時也體會到首都倫敦和第二大城伯明罕間巨大的文化差距。這是一個完全以經濟導向的城市,許多具有吸引力及轉化為文化商品潛力的文化資產和藝術家,也許在城市的發展遠景中被遺忘,但並不是代表伯明罕做得不好,每個城市有每個城市的現階段的發展重點,事情總不是一蹴可及,在文化創意的發展上,也許伯明罕在未來還是可以期待的。

利物浦

在經歷連日大雨的伯明罕後,便一路北上到了風光明媚的利物浦,對這個城市的第一印象非常良好,乾淨明亮的市容和氣勢萬千的 Albert Dock 博物館群,使得被英國天氣弄得有點憂鬱的我,瞬間恍如置身桃花源般的錯覺。在 2012 年的現今,真的很難想像利物浦的經歷過後工業時代的大蕭條。在經過一番改造,終於脫胎換骨成我們現在所認識的充滿活力且迷人的利物浦,不愧為 2008 年的世界文化之都。

 我們在利物浦時的課程是在 LJMU 進行,大部分討論的議題是 08 年的世界文化之都,如何達成、及如何維持,我們實地在利物浦學習,了解這個城市是如何以文化帶動都市更新,進而吸引人潮、建立社區凝聚力、創造觀光收入。而除了課程之外的參訪活動,像是 Bluecoat、Beatles Story、Tate Liverpool、Liverpool Museum 等,也許是因此和伯明罕有巨大的反差,在利物浦從事文創工作的人,比較起來都非常的有信心,而且熱愛這個城市。漫步於 Albert Dock 時,從人們臉上的表情及眼神,便可以明顯看出無論生活或工作,都是自信且快樂的。在利物浦的一個星期,過得相當充實,這個城市處處都應證了上課時學習到的理論,能夠實地走訪利物浦,對於學習文化觀光的學生,我想,我們是幸運的。

感想與建議

 本次實習來到了英國的伯明罕和利物浦等地,之前雖然遊歷過歐洲很多地方,但都僅止於歐陸,未曾踏上大英帝國的土地。在實習前一學期,也參與了所上開設「英國文化觀光」課程,對於英國文化創意產業、創意城市等議題有了較為深入的了解,也為海外實習之旅奠下基礎,對這次海外實習之旅更是期待。除了實習行程外,尚在實習開始前規劃了為期一週的倫敦行程,除了課程所到之地外,也在英國首都深刻體會到了英倫文化風情。

本次赴英暑期實習的行程十分緊湊充實,在各方面都可說是相當完備,在實在必需先感謝負責統籌的劉老師和所有一起幫忙的師長同學。唯仍有一些建議在此提出:1.在伯明罕時的課程過於緊湊,大部份的日程都是由一早排到傍晚,除了需腦力激蕩的課程外也加入需耗費體力的參訪行程,尤其不巧當時伯明罕天氣狀況奇差無比,更使疲累,若能減少一些行程也許會使學習品質更提升一些;2.參觀博物館的行程有些過度頻繁,導致有些得到「博物館疲乏症」,對不是將博物館視為相關研究主題的同學來說,博物館的行程比重上來說還是大了些,也許會有些失焦的狀況。

Comment by iPLOP on August 17, 2023 at 11:17pm

賈涵珺·國外生活體驗

 “Okyee?”這趟旅程在伯明罕最熟悉的聲音,非此莫屬。它的主人,是Mike Robinson 教授。Mike 是我們在伯明罕整個計畫的負責教授,除了他自己的課之外,也在其他的行程一路陪同我們,十分盡心負責。第一天到達校園,老師們簡介了他們的領域及將會帶領的課程。老師們口齒清晰,學識淵博。到英國之前原本很擔心,會因為英國腔調的問題而有理解上的困難,當下覺得放心不少。

關於英國人的地區口音,其實我沒有多慮,因為一出了學校馬上就可以感受到。以前看哈利波特電影的時候,覺得沒字幕都聽不太懂非常沮喪,默默決定有一天一定要學會英國腔,至少 Queen’s English。我們沒有實際和當地人接觸,所以其實不是很確定,後來認識的一個伯明罕人是沒有很重的腔調,但在某訪談利物浦的影片中的青少年說話就有不若既定英國腔印象般優雅的獨特腔調。

本來一個國家的人的口音就不能單單以地區來分,而是跟教育程度和年齡層也有關係。中午的午餐和接下的幾天都差不多,餐廳的食物份量大,肉類口味鹹,蔬菜基本上是水煮加醬汁,配菜是泡在紅汁裡的扁豆,薯條是唯一好吃的東西,也是唯一在大部分的地方都不會太難吃的食物。但除了義大利菜及泰國越南等亞洲食物,英國人自己的食物其實也有好吃的,只是隱藏在比較隱密的地方。

參觀莎士比亞故居那天我們便在巷弄間發現了一間小餐館,裡面的客人看來都是當地人,那裏的家常肉派(吃起來有點類似千層麵)就真的不錯吃,價錢約七八鎊,也不算貴。說到食物,英國的國民小吃「炸魚薯條」四處都可以買到,十分普遍。各家口味當然不太一樣,有的地方薯條浸滿了油導致軟趴趴,但大體上魚都是不錯的。特別的是他們的傳統的吃法不是沾番茄醬,而是加鹽與醋。

聽起來似乎比健康,不過當我第五次看到極肥胖媽媽與極肥胖爸爸帶著極肥胖小孩一人端著一大臉盆炸魚薯條習以為常地大快朵頤時,便不禁開始質疑這個國民小吃是不是有必要改良一下。比如開發小份量的蒸或烤的魚和馬鈴薯配蔬菜之類。在英國人心中,炸魚薯條的健康與美味程度應該都是其次,它代表的,是家的味道。一個英國朋友來台灣這美食天堂後兩個禮拜,竟然沒有樂不思蜀大開吃戒,反而開始想念炸魚薯條;而 Mike 在大力推薦維多利亞村的牛油炸魚薯條時,應該也是這種心情吧,不過他應該是真心的認為那是全世界最好吃的食物?

感想與建議

 維多利亞村和鐵橋谷是台灣值得學習的模式。固定與教學單位合作除了可以為園區帶來穩定的收入,也是小孩認識自己國家的文化與歷史很好的方式。比起待在教室裡啃課本,跟身著戲服、生命經歷豐富的志工在當代的模擬場景下,孩子對自己文化的認同了解與興趣,從小紮根。員工有的是年邁的義工,這些園區讓他們的生命及熱情有了發揮之處,讓他們與人有互動的機會,且認為自己的存在是有意義且快樂的,間接也讓當地社區內老人的問題有了改變的契機。除了志工必須要經過相關的訓練,給薪的員工篩選標準更是嚴格,要有對當代豐富的知識了解,還要「演」出負責的腳色,就像當代的印刷廠,養豬女和小學教師。反觀台灣的客家園區,就在我家旁邊,但是改建好了之後並未被廣泛利用,應可參考歐洲經驗改善園區效益。這次的實習除了讓我學習到英國文化觀光的經驗之外也有很多的文化體驗,非常感謝老師辛苦安排精彩的課程。(下續)

Comment by iPLOP on August 14, 2023 at 2:45pm

蔣嘉惠·國外實習之生活體驗

此次在英國伯明罕和利物浦的實習,是我第一次在歐洲的大學中學習知識,也是第一次必須以非一般觀光客的角度,造訪英國。進了校園,我將自己定位為短期交換學生,企圖在有限的時間內汲取所學;出了校園,我則化身為文化觀光客,用心體驗伯明罕和利物浦這兩個截然不同的城市文化。

負責我們暑期課程的伯明罕大學教授 Mike Robinson 的授課方式令我印象深刻,跟以往在台灣的上課經驗有所不同的是,他並不急著要把所要教的學問全盤托出,反而丟出幾個觀點,碰觸學生的想法,啟發學生的求知心,要我們學會觀察―以身為截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的雙眼去觀察一切讓你感到稀奇特別的事物。我也很喜歡他在我們拜訪 Worcester 鎮的時候,他一路上陪著我們,向城市導覽般地向我們講解街道上能夠觀察的到的英國文化,有些甚至細微到很容易忽略,但文化就是隱含在生活當中,要做到視之為不理所當然,我想我的觀察力還要再多加磨練。

也正是在國外的生活讓我發現自己在學問上不足的地方,激發出我未來立意完成的行動和學習,例如在前往英國大文豪莎士比亞的出生地Stratford-upon-Avon 之時,我相當悔恨為何我過去沒有讀過莎翁的經典,唯一讀過的《馬克白》便成為我在紀念品店蒐集符號的依憑,令我明白當旅行時每去到一個地方,我會企圖去找尋我以往的經驗跟這個地方的連結,成功找到它後,就能夠仰賴這個連結更親切地去享受這個景點。

 在鐵橋谷(The Ironbridge)中兩天一夜的學習,我覺得是課程至今以來最特別的,因為我以往並不知道,冰冷堅硬且用勞工血汗堆積而成的工業遺產,竟然也可以如此美麗令人神往。看著寧靜的鐵橋和煉煤窯的剩餘部分,我無法想像工業革命時山谷烏煙瘴氣的樣子。在參觀鐵橋谷中的維多利亞小鎮時,也找到和當地民眾互動的機會,進入整體營造出的歷史氛圍,也是相當不一樣的體驗。

在伯明罕的最後一天有團體報告,將兩個禮拜以來所學和所觀察到的反饋給教授們,我們這組選了鐵橋谷作為主題,應用在台灣時劉老師所教我們理論於我們所觀察到的現象上,學以致用。在準備報告時和同組同學的腦力激盪和合作無間也是我覺得難能可貴的地方。

 下一站,利物浦,讓我徹底感受港口的特有魅力,亞伯特碼頭和周邊的景色非常美麗,而且具有強烈的在地特色。下榻的旅館就在它的對面,隔天一早立刻和同學前去探索,就和之前在「文化觀光管理專題研究」中教到的一樣,它的確是值得學習的遺產活用案例,能夠親身驗證到在歐文所學習的知識,這也是歐洲實習主要的目的之一吧!

 在這期間我們參觀許多博物館,看到英國人經營博物館的創新思維與培養人文素養的企圖,上博物館就是他們生活的一部份,比較起來,我認為台灣的博物館仍是停留在菁英階層和刻意強調的教育功能。

 最後兩個晚上的露天免費音樂會,我都有參與,幾百人一起坐在白色的利物浦博物館廣場,欣賞碼頭頂和美惠三女神對映的景色,觀眾雖多卻不嫌擁擠,氣氛十分悠閒放鬆,是否在歐洲才能享有這種閒情逸致?羅素‧華生的歌聲為我們的暑期實習畫下完美的句點,感謝劉老師不辭辛勞,為我們安排如此精彩的暑期實習和一路上的關照,以及不厭其煩地整合上課所教的學問、所看到的現象,我在此行中獲益良多,靈感滿溢。

感想與建議

 在這次的暑期觀光實習中,透過上課的理論基礎銜接到文化機構或景點的實際參訪,並與機關主管和負責人對話,了解實際運作層面的議題和考量,充分實踐了歐文所結合文化與觀光的學習。

 在國外生活更能就地觀察到具體的現象以及風土民情,浸淫在不一樣的文化氛圍更有助吸收新知、擴展視野,雖然課程和行程有時因為時間有限壓縮地非常匆忙,但伯明罕校園清幽的環境以及利物浦美麗的港口景色都能解放我們緊繃的情緒,面對不一樣的文化也能更加認識自己與自身的文化背景,總體來說相當享受這次的學習經驗,在學術上和心性上都有所成長。在伯明罕的課程安排上的確令同學比較沒有相對自由的時間,參訪的博物館或文化機構也由於時間限制沒有辦法好好完整地欣賞,伯明罕大學提供的設施也沒有利用的機會,是有點可惜的地方。

在利物浦的期間,這種情況便改善許多,可能也由於它本身規模較小,文化機構也大多集中在特定區域,在這裡也有比較多時間探索這個城市,隨著接觸一般大眾的機會較高,可更清楚地觀察並感受到它自 2008ECOC 之後充滿活力的文化和人民。劉老師不時召集大家進行討論也是我認為練習反思和發現問題的訓練,藉此刺激出更多的發想,提升比較與分析的能力,是研究生必須培養及擁有的。因此建議可以安排更多的討論工作坊,甚至邀請一起合作暑期實習的北教大文創所同學一同參與,除了讓學生在緊密的課程中有時間複習的機會,也可促進彼此更進一步的學術交流。

Comment by iPLOP on August 12, 2023 at 4:18pm

蘇鈺雯·國外生活體驗

這次的實習課程,再加上我自己的計畫,前後在英國待了一個月,由英國最南部的首都倫敦一路向北在不同城市停留,最後由愛丁堡離開。這段旅程獲益良多,不但親身體驗了先前在課堂上不斷讀到的英國文化,更藉由在英國的實習課程內容了解英國人對待文化資產的嚴謹態度。

實習課程分別在伯明罕待兩個禮拜、在利物浦一個禮拜。在伯明罕的課程除了在伯明罕大學的室內課以及伯明罕市區的參訪以外,還去了 Worcester 小鎮、Stratford-upon-Avon、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的 Ironbridge、Black Country Living Museum,最後則有一個結束的成果發表會。由於去我是從倫敦過去伯明罕的,一開始抵達伯明罕時非常不習慣。身為英國第二大城市的伯明罕和我想像中的有很大落差,它並沒有我想像中繁榮,而且其移民的高比例和刻板印象中充滿西方面孔的英國城市很不一樣。這些都是我的 culture shock。然而也因為這樣的體驗,讓我更明白都市再生的背景及其重要性。在伯明罕一邊藉由室內課程獲得英國在文化資產上的相關知識,一邊透過實際參訪把理論和現實狀況結合,這種不在只是紙上談兵的學習方法讓人獲益良多。在 Worcester 的陶瓷博物館我們看到了小型博物館的用心經營,但同時也看到了他們經營的困難及困境。在莎士比亞的故居看到了文學觀光的體現。莎士比亞的作品歷久彌新,然而他畢竟已是過往人物,但由於經過打造,使得莎翁故居成為文學觀光的重要景點,這些經驗都很值得我們學習。令人訝異的是我們在莎翁故居參觀時,工作人員竟然帶我們到有珍貴古藏書的會議室進行解說。而且這些珍貴的古藏書並非如果我們一般想像的放置在玻璃櫃裡頭,而是放在會議桌上供我們參觀。讓我們都非常驚訝,也因此有幸親眼目睹古籍的模樣。在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的 Ironbridge 參訪更是寶貴的經驗。將工業遺產的 Ironbridge 打造成露天博物館,各景點的串連以及每個景點的獨特性讓此區域可看性非常豐富。亦有外國觀光客因其豐富性及妥善規劃而一來再來。透過將遺產轉譯成露天博物館的方法,不僅能保存地區的歷史,更仍讓這些歷史永續傳遞下去,同時達到教育、娛樂、保存等多重目的。

 最後一個禮拜前往利物浦。身為歐洲文化之都的利物浦令我們驚艷不已。其和伯明罕的不同讓我們深刻體會到各個城市著重的面相以及使用的再生計畫不同所造成的差異。利物浦的亞伯特碼頭區可說是遺產活化的最佳例子。利物浦將廢棄的遺產空間再度利用,打造成觀光休閒遊憩區,並成為全英國除了倫敦以外最多遊客參訪的景點。我們在利物浦的室內課了解了利物浦在規劃 2008 年歐洲文化之都的相關政策及實際行動內容,同時也藉由參訪利物浦各博物館以及文創園區而體會到了利物浦改頭換面後的新意象。

感想與建議

這次的暑期實習收穫良多,在兩個城市的不同課程提供了不同面向的學習內容,在伯明罕學到了文化觀光與文化資產保存及經營等面向的知識;在利物浦則是學習到利物浦當初是怎樣在規畫 2008 年歐洲文化之都的相關計畫,以及實地參訪並與管理者對談,這樣的實習課程令我受益無窮。不過由於課程非常充實,導致有些地方行程較緊湊,無法盡情參觀,是唯一美中不足之處,或許之後可以多預留一點緩衝時間,以利於做調整。總體來說,這次實習內容豐富,也因為之前一年在台灣課堂中所學的先備知識讓我們更容易進入狀況。能夠實際走訪英國,體驗在課堂上學習到的知識,讓我們這個暑假獲益良多(見:《大英風華,精焠文化》〈第 10 章 國外實習生活體驗、感想與建議〉)

延續閱讀:

《藝頻道》電影達人

工業遺產文化創意產業

露天博物館發展文化觀光策略

文創觀光發展

Comment by iPLOP on July 28, 2023 at 2:51pm


爲何越來越多的高校開始設置微專業?

從近兩年中國各大高校的探索實踐來看,在設置微專業時,學校一般會選擇與科技前沿技術領域相關的專業學科,與戰略性新興産業緊密連接,以培養産業所需的創新型、複合型人才。 

“秉承魯班精神,鍛造一流人才。我們是2021級智能建造實驗班!” 在廣東工業大學首個微專業——智能建造的開班儀式上,班級首屆50名本科生滿懷熱忱地喊出了開班宣言。

2022年,廣東工業大學啟動微專業項目建設工作,計劃每個學院至少開設一個微專業,充分利用科研與企業資源,打造一批“小而美”的特色人才培養項目。
 

實際上,微專業也並非新鮮事物。近年來,爲貫徹和實施新時代高等教育育人質量工程,國內衆多高校相繼開設了微專業。越來越火熱的微專業,能否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成爲未來教育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部分微專業課程)

Comment by iPLOP on July 28, 2023 at 2:50pm


(續上) 微專業不等於輔修專業 

“微專業,簡單地講,就是一個小而靈活的專業,是大學生在學習原專業的基礎上,根據自身的興趣和職業發展需求,擴充跨學科知識和提昇工程實踐能力的有效途徑之一。”廣東工業大學教務處副處長肖明教授説,“微專業既是對主修專業的拓展和延伸,也是實現與其他學科交叉融合的路徑之一。” 

如廣東工業大學開設的智能建造微專業,可以讓土木建築類的學生選修自動化、計算機、機械電子等學科知識;而計算機、自動化類的學生,同樣可以學習土木工程的建造知識。山東大學開設的17個微專業,更是來自該校10所學院,包括生物微電子、多元智能、智慧交通與智能建設等衆多專業。 

微專業與輔修專業有什麼區別?“輔修專業是在主修專業之外,再選擇一個專業,學生可以兼修本專業以外的任何一個專業。而微專業,則是在主修專業的基礎上,交叉融合多個學科專業的前沿知識和技術。”肖明表示,微專業的設置具有靈活性,它沒有單一的標準,可由學校教師、企業專家根據産業需求進行整體規劃與調整,能夠做到不斷地迭代、優化。

實際上,除了廣東工業大學,北京大學、中國傳媒大學、武漢科技大學、湖南工商大學等高校都陸續開設了微專業。

爲何越來越多的高校開始青睞微專業?在肖明看來,這與數字化和人工智能的發展倒逼高校專業和人才培養改革密切相關。他表示:“以往高校的專業設置太細,教育鏈、人才鏈與産業鏈鏈接不緊密,難以有效滿足科技前沿技術發展所需。因此,高校要實施科教融合、産教融合戰略,全面實施‘六卓越一拔尖’計劃2.0,並通過專業改革,開設微專業、跨學科課程,推進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四新’建設。”

從近兩年各大高校的探索實踐來看,在設置微專業時,學校一般會選擇與科技前沿技術領域相關的專業學科,與戰略性新興産業緊密連接,以培養産業所需的創新型、複合型人才。
 

不同高校建設路徑不同

據了解,目前中國高校開設的微專業主要有兩類:一類是高等院校開設的跨學科課程,屬於高校類微專業;另一類則是以職業技能培訓爲主的微專業,面向高職高專院校的學生。


微專業是高校主動適應新技術、新産業、新業態、新模式的創新之舉,同時也爲高校提供了一種人才培養的新路徑。各大高校依據自身的資源特點以及未來的發展目標,對於微專業的設置也有所不同。

例如,武漢科技大學從2021年下半年開始試點微專業,目前設有大數據技術與應用、智能醫學、創新創業管理等5個微專業。據悉,武漢科技大學開設微專業,旨在通過靈活、系統的培養,使學生能夠在特定領域具備一定的學術專業素養和行業從業能力,進而能夠讓學生在離開校園後,更加適應社會發展需求,提昇學生的就業能力和就業競爭力。

山東大學開設的微專業,則旨在銜接本科與研究生階段的人才培養體系,提昇專業培養方案與職業發展需求之間的匹配度。因此,該校微專業課程的設置一般具有高階性、交叉性和挑戰度。

廣東經濟發達,市場需要跨界複合型人才。廣東工業大學打造的微專業,面向廣東省“雙十戰略”萬億級産業集群規劃,即10大新興戰略性産業集群和10大支柱性産業集群的佈局,爲廣東經濟發展提供人力支撐。


激活學生的學習興趣

微專業不僅能有效拓展學生的學術視野,豐富其知識儲備。更爲重要的是,主動選擇自己喜歡的微專業加上多元化的知識體系,能夠激活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推動高校有效實現教育教學目標,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智能建造微專業的第一節課,老師就爲我們講解了控制系統的基本知識,這是我們原本的專業學習中沒有涉及的,拓寬了我們的視野和眼界。微專業的上課時間都在週末,讓我能夠充分利用時間,對專業學習和未來就業也都有幫助。”廣東工業大學智能建造微專業首屆學生、智能建造實驗班班長洪燁華説。


在廣東工業大學,學生在大學一年級第二學期就可以申請微專業。修讀微專業的學生週一到週五按主修專業培養方案學習,週末按微專業培養方案學習,主修專業的畢業設計(論文)需包含微專業的元素。“兩個培養方案並軌實施,爲學生‘開小灶’‘加營養餐’。”肖明説。

他認爲,微專業是創新人才培養模式、重塑教育教學組織形式的重要手段。因此,建設微專業,要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打造一隻跨學科的高水平教學團隊;創新教學模式與培養方式,提昇教師的實踐教學能力與學科交叉融合水平;創新評價機制,以靈活、多樣的考核和評價標準,培養創新型人才,爲微專業的建設提供一個開放、多元的發展環境;重視數字化改革,通過慕課、虛擬教研室等數字化平台,共享專業課程資源,以科技手段培養複合型創新人才。(原題:何越來越多的高校開始設置微專業;2022年06月16日| 來源:科技日報

註:“六卓越一拔尖”中,“六卓越”是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卓越法治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卓越新聞傳播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和卓越教師培養計劃。 “一拔尖”就是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 其中,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一直以來備受關注。

Comment by iPLOP on July 18, 2023 at 10:34am

微課體驗

“互聯網+”時代,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成爲必然趨勢。微課以其“短小精悍”的特點契合了網絡時代的個性化學習、碎片化學習、移動學習等需求,成爲教育教學改革的切入點之一。教師是信息時代數字化教學資源的開發者和信息化教學的實踐者,如何設計、製作及應用微課,是教師掌握的新技能。

課程圍繞“探秘微課”、“製作模式與準備”、“選題與教學設計”、“課件進階製作”、“錄製與後期處理”、“創新型微課製作工具”“移動微課製作與微課應用”七大模塊展開相關內容。結合相關優秀案例進行分解式講授,力爭在七週的學習時間內讓學習者體會微課相關理論知識與領略微課的魅力,掌握微課的框架設計與腳本編冩;改變傳統課件設計思路,理解視覺分層可視化的概念,並能藉助一系列快速工具去製作微課課件;掌握最常用而快速的微課製作方法,學會後期精細處理、合成並最終輸出微課成品。

本課程適合於各學科專業的在職教師,也可作爲師範院校師範生、企業微課課程開發師和各類培訓師的選修課程。 

延續閱讀:匠心微課
 

原載中國慕課

Comment by iPLOP on July 14, 2023 at 9:50am

趙前前:打造河西走廊文化制高點

[來源: 甘肅日報 2020年05月07日]

作爲絲綢之路的咽喉要道,河西走廊是古代中西方交流的重要通道,是中華民族的文化資源寶庫。打造河西走廊文化制高點、培育經濟發展增長極,對於確保甘肅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征程,具有重要意義。

一是打造“敦煌”文化品牌,建設敦煌“文化特區”。敦煌是河西走廊上最爲璀璨的明珠,敦煌文化展示了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因此我們必須用好“敦煌”這張文化名片,打造“敦煌”文化品牌,建設敦煌“文化特區”。

應支持敦煌市申請中國特色西部先行示範區。敦煌作爲文化符號和精神坐標,承擔了傳承和弘揚中華文化的重大使命,也承擔了先行先試、改革創新的重大使命。我們應打造敦煌“文化特區”,探索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西部先行示範區,發揚光大敦煌文化,彰顯文化自信,以文化引領、融合、催生經濟社會全面發展。

整合河西走廊教育資源成立“敦煌大學”。爲更好承載傳承弘揚中華文化的重大使命,我們可以藉鑒浙江“西湖大學”的發展模式,對敦煌研究院進行昇級,整合河西學院、酒泉職業技術學院、山丹培黎職業學院等河西一些教育資源,成立“敦煌大學”,進而發掘、保護、傳承和弘揚以絲路文化、敦煌文化、長城文化、黃河文化、西涼文化和紅色文化等爲重要載體的中華文化,推動草原、戈壁、沙漠、冰川和祁連山以及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研究和教育,大國工匠精神研究職業技術教育等。

打造敦煌文化創意産業平台,形成河西走廊文旅發展高地。河西走廊不僅有燦爛的敦煌文化,還有着豐富的西域文化、絲路文化、敦煌文化、長城文化、西涼文化以及紅色文化等優秀文化。可依托敦煌做文章,打造敦煌文化創意産業平台,建設集文化研究、文創開發、文旅開發及産業發展爲一體的孵化平台,吸引全國相關文化事業研究和文化産業開發的企事業組織入駐敦煌,共同緻力文化研究、影視基地開發、文創産品開發、旅遊路線打造等,形成文化的集聚效應。

二是整合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和“一會一節”,打造中華文化傳承發展制高地。目前,甘肅“一會一節”——即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和敦煌行·絲綢之路國際旅遊節,在國際國內影響力較大,但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略微遲緩。甘肅有必要將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和“一會一節”進行整合,形成“一區一會一節”文旅大平台。

三是發起成立長城經濟(或文化)帶建設聯盟。嘉峪關作爲長城的一部分,目前在國內的熱度還不高,甘肅境內的漢長城更罕有人知。因此要更加重視長城文化和長城精神的發掘保護和宣傳。建議發起成立長城經濟文化帶建設聯盟,積極協調從國家層面出台長城經濟帶有關政策,定期舉辦長城經濟文化帶省(市)長論壇,在經濟、文化、旅遊、生態保護等領域進行交流探討共商發展,實現長城經濟文化一體化發展。

四是推動西北五省共建“西北經濟走廊”,並大力推動“西北經濟走廊河西段”建設。目前來看,西北五省就融入“一帶一路”建設都有自己的規劃方案,但沒有形成共同的“一帶一路”建設規劃。因此,有必要推出西北五省整體方案,在工程部署、項目佈局、産業佈局和規劃等方面出台一個統一的行動方案,推動西北五省共建“西北經濟走廊”。“河西五市”有着良好的氣候環境、地理交通、文化旅遊以及礦産能源等要素優勢,也應在融入“一帶一路”建設中做出統一的區域發展規劃,不斷地培育經濟發展增長極。

組織美學

組織美學

企業大學

一带一路

文創的文化要素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