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ting:
  • Currently 5/5 stars.

Views: 292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Comment by 家 在這裡 on June 8, 2024 at 10:18pm

記憶秘徑:教育綜合知識個口訣 (續)

知識點31:終身教育的特點

1.終身性:是終身教育的最大特征

2.全民性:面向所有人

3.廣泛性:包括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

4.靈活性和實用性:學習時間、地點、內容、方式均有個人決定

記憶口訣:終全廣活用

終—終身性;全—全民性;廣—廣泛性;活用—靈活性和實用性


知識點32:《兒童權利公約》核心精神的基本原則

1.無歧視原則;

2.尊重兒童尊嚴原則;

3.尊重兒童觀點與意見原則;

4.兒童利益最佳原則。

記憶口訣:吳尊一家

吳—無歧視;尊—尊嚴;一—意見原則;家—最佳


知識點33:受教育權

1.參加教育教學計劃安排的各種活動,使用教學設施、設備、圖書資料;(參加教育教學權)

2.按照國家規定獲得獎學金、貸學金、助學金;(獲得經濟資助權)

3.在學業成績和品行上獲得公正評價,完成規定的學業後獲得相應的學業證書、學位證書;(獲得學業證書權)

4.對學校給予的處分不服向有關部門提出申訴,對學校、教師侵犯其人身權、財產權等合法權益,提出申訴或者依法提起訴訟;(申訴起訴權)

5.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權利。

記憶口訣:動物評錢申證奇

動—活動;物—使用的物品;評—評價;錢—獎學金、貸學金、助學金;申—申訴;證—學業證書、學位證書;奇—其他權利


知識點34:學生的義務

1.遵守法律、法規;

2.遵守學生行為規范,尊敬師長,養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為習慣;

3.努力學習,完成規定的學習任務;

4.遵守所在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的管理制度。

記憶口訣:三遵一努力


知識點35:中小學生發展的時代特點

1.生理成熟期提前;

2.學習目的多元化、實用化;

3.價值觀念多元化,具有較高的職業理想和務實的人生觀;

4.自我意識增強,具有一定的社會交往能力;

5.心理問題和行為問題增多。

記憶口訣:生理提前多問題,意識增強促交往,多元目的和觀念,務實理想人生觀。

Comment by 家 在這裡 on June 8, 2024 at 8:51am

知識點36:教師的常規角色

1.傳道者;2.授業解惑者;3.示范者;4.研究者;5.朋友;6.管理者

記憶口訣:朋友管飯,傳授煙酒

朋友—朋友;管—管理者;飯—示范者;傳—傳道者;授—授業解惑者;煙酒—研究


知識點37:現代教師觀——教師角色的轉變

第一,教師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

第二,教師應該是教育教學的研究者;

第三,教師是課程的開發者和研究者;

第四,教師應是社區型的開放教師;

第五,教師應是終身學習的踐行者。

記憶法:「終研促雙開」

終—終身學習的踐行者。

研—教育教學的研究者。

促—學生學習的促進者。

雙開—課程的開發者和研究者;社區型開放型教師。


知識點38:教師勞動的特點與價值

1.勞動的複雜性和創造性

2.空間的廣延性和時間的連續性

3.勞動的長期性和間接性

4.勞動的示范性和主體性

5.勞動方式的個體性與勞動成果的群體性

記憶口訣:光緒在為個體和群體煮飯期間很浮躁

光—廣延性;緒—連續性;個體—個體性;群體—群體性;飯—示范性;期—長期性;間—間接性;浮—複雜性;躁—創造性


知識點39:教師勞動的複雜性

1.教育目的的全面性;

2.教育任務的多樣性;

3.勞動對象的差異性;

4.勞動方式。

記憶口訣:全勞多差

全—全面性;勞—勞動方式;多—多樣性;差—差異性


知識點40:教師勞動的創造性

1.因材施教;

2.教學方法上的不斷更新;

3.對教材內容的處理和加工;

4.教師需要教育機智.

記憶口訣:施法處置

施—因材施教;法—方法;處—處理;置—教育機智

《記憶秘徑:教育綜合知識個口訣》2023-07-07 中國網摘;考編教育綜合知識是很多人的弱項,知識點既多又雜還很容易混淆,沒有方法很容易背了忘忘了背,將知識點口訣化,考點輕鬆hold住。今日打卡教育學原理口訣。)

Comment by 家 在這裡 on May 6, 2024 at 9:45pm

陈明发:视角 perspective matters

造物主不给你好看,你就给他好看吧;

性感不性感,由我们的视界造成。

If the Creator doesn't give you something nice to look at,

then you should give Him something nice to look at;

whether something is sexy or not

depends on our perspective. (12.12.2011

在課室裡,我告訴學習伙伴說:

由此刻起,我們換個不同的角度看這世界吧。

很多人會抗議說:說換就換嗎?

幾十年來我都是這樣看世界的,

你叫我怎麼個換法?


好在那些拼了老命想賣你東西的人,

他們有足夠的耐性與感性,

拼了老命在尋常中事物中

嘗試不同的角度,看見不同的改變

Comment by 家 在這裡 on December 31, 2020 at 1:12am


陳明發博士《文化遺産》


傳統的中國文化是怎麼來的?中國社會學和人類學的奠基人之一費孝通的回答是,是從土地裏長出來的。(費孝通.文化與文化自覺 [M]. 北京:群言出版社,2010.)文化反映的,是人的生活方式;而那是人與他們所處的環境互動的結果。早期農業社會的中華民族,靠土地過日子, 所孕育的文化自然離不開土地;住的、吃的、穿的、用的、樂的、造的,說的等,也自然蘊藏人與那個環境共在的特色。年月久遠以後,其意義反復沈澱、不斷澄明,便愈發深厚積累起來。可是,在全球化、工業化、城市化與數字化等當代大浪潮沖擊下,原生環境逐漸消融的結果,既有文化最後也就隨同它寄予存在的場域而消失。人們的生活方式、社會結構與價值體制在變化的同时,原有的文化遺產也被冷落、放棄,最後遺忘。例如,鄉間節慶的酬神戲,它不只是一種娛樂,也是多元功能的平臺:關乎傳統倫理價值的傳播;歷史文化的學習與傳承;藝術美學的精進與提升;鄉人休憩時的相聚與交流等。這些生活方式及其原有意義,最後隨傳統戲曲的没落也變質了。保護非物質遺產如傳統戲曲,除了保護一種傳統藝術形式,也是在保護它蘊涵與體現人群生活于一個地方的特殊意義。
(31.12.2020)

Comment by 家 在這裡 on December 21, 2020 at 9:28pm


陳明發《文化意義生成》


有何辦法促進非物質文化的傳承與傳播;並促成文化資源的資本化轉換與增殖?結合多元文化產業的開發與經營,是其中一個有效途徑。然而,整體上需要謹慎規劃與推動,避免因為經濟效益的干預,而影響其生成與傳播,失卻原來的完整意義。
(參考:薛夢晨,2017,基於文化資本理論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研究)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