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Comment
轎車在數量相對少時,它有解放的作用。將車開到寬闊的馬路上飛奔,簡直爽呆了,但是,這已經不再是汽車的主要用途。當然,我沒有辦法給出確切數字,但是,對那些幾乎沒有實際的選擇而不得不使用車的人來說,我能夠想像汽車的至少四分之三用途已經變成一種折磨。尋找停車位的戰鬥,若在古代道義默默凝視下的永恒中(sub specie aeternitatis)顯得微不足道,現在卻成為人生最不愉快的事情之一,一種奴役。即便我們自己沒有實際上參與到究竟是誰先發現的這個停車位,因而自然有權利使用它的停車位爭吵中,我們大多數人可能看見過別人為此爭吵不休吧。
人類這種動物可真是了不起的天才,總能把自由一下子變成奴役。(西奧多·達林普爾 著 / 吳萬偉 譯《不必要的旅行》愛思想平臺 2020-04-03 / 譯自:Unnecessary Journeys by Theodore Dalrymple)
當我通過一家繁忙的機場時,我環顧四周,感到納悶的是,周圍數千人的這麽多旅行究竟有多少是真正必要的呢? 事實上,我自己的旅程真有必要嗎?當我想到這個問題時,我意識到自己的旅行很少是真正必要的。當然,我是去參加學術會議,必須旅行以便發表我的交流內容。但是,這些交流內容發言完畢之後,就被人遺忘了,這個世界不會因為沒有它就變成更加糟糕的地方。我認為,對於其他發言者而言,恐怕也是這樣,如果他們不是因為一時興致而去旅行的話。在當今電子交流手段越來越頻繁的時代,人們前往任何地方都顯得有些多餘:但是,旅行者的數量反而不斷增加,火車越來越擁擠,新機場跑道仍然在快速擴建中。大約3個世紀之前,帕斯卡爾就說過,這個世界的很多問題之所以出現,就是因為人們沒有能力安安靜靜地呆在房間裏。現在,問題的出現是因為人們沒有能力呆在離居住地只有乘公交車就能前往的任何短途旅行的距離之地(在這麽說的時候,我並沒有把自己排除在限制之外)。
此外,還存在對旅遊業的破壞性影響。世界上很多地方值得參觀,但是否真的值得你去與實際上有多少人在那裏參觀正好成反比。人人都知道將有一場精美絕倫的成功藝術展覽,但真的前往,你很少能瞥見展出的作品,反而只能透過黑壓壓的一群人遠遠地望一眼而已。現在,一個個城市都成了這種現像的獵物。在歐洲的著名旅遊景點,通常情況下擁擠不堪,很少能夠自由走動,因為遊客實在太多,簡直就像大型足球體育館那樣,人群源源不斷往外出。裝載數千人的龐大豪華遊船一窩蜂似地席卷到訪的地方,在帶來迫切需要的金錢之外,也破壞了這些旅遊景點的魅力。我對粒子物理學一竅不通,只知道試圖觀察粒子的行為本身就會改變其行為。對旅遊業來說也是如此,超過了某個水平之後,它碰到什麽,什麽遭殃。(西奧多·達林普爾 著 / 吳萬偉 譯《不必要的旅行》愛思想平臺 2020-04-03 / 譯自:Unnecessary Journeys by Theodore Dalrymple)
就像大部分工作一樣,大部分旅行可以說完全不必要。但是,從審美角度說,鄉下很多地區就要被糟蹋得一塌糊塗了,為的是讓這些不必要的旅行成為可能,雖然並不容易。因此,應該盡可能勸阻人們去旅行,如依靠糟糕的道路或高昂的通行費,經常晚點的火車,甚至還有現在狀況越來越糟糕的機場等。
我意識到我的喉嚨深處因為一種酸性砂礫感而有某種不快的感覺。我也意識到呼吸有些急促和喘不過氣來。交通就像從前一樣令人極其討厭。那是擁堵高峰時間,很多人不得不下班回家,環城大道的兩個方向都出現交通擁堵,不停地走走停停。我想,很多司機不得不每天兩次走上這個地獄般的旅行,毫無疑問,這對他們的脾氣和幸福感都是極大的破壞。我走這條道路(或倫敦的環城路),十有八九會遇到沒有因為某個車禍而引起長時間堵塞。我從自己的經驗中能夠說的最好的話是,它總是讓我感到慶幸,我心中充滿感激我的職業生涯已經結束,再也不用像這樣因為上班而遭罪了。上班時,我總是能夠步行,這是我當時很少感受到的一種幸運。乘車上下班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大的罪惡之一。
但是,其中有多少是真有必要呢?在英國戰爭期間,消費已經被削減到最低,曾經有一張著名的海報,要求民眾自問這趟旅行真有必要嗎?當然,任何個人旅行引起的消費邊緣性增加肯定非常微不足道,因為無論是乘火車還是坐汽車,無論你坐還是不坐,火車和汽車總是要發車的。這張海報的設計似乎不是要限制消費,而是要讓民眾在國家危機時刻對自己的輕浮舉止而覺得內疚。但是,一張海報若詢問人們其工作真有必要嗎(除了作為謀生手段的工作之外),將會引發更深刻的反思,如果不是必然有很多滿足的話。甚至按照某種標準,被認為很有必要的很多工作都可能用很少的時間就可以完成了,根本不需要像現在這樣花費這麽多時間。很多人被迫工作很長時間,其實是根本不需要這麽長時間的,無論手頭做的是什麽。就像小孩子因為行為不端放學後被留在學校作為懲罰—這種放學後不讓回家的扣押是預防性措施,是要避免他們可能利用不工作的時間做什麽壞事,而不是對調皮淘氣的孩子在上學期間所做壞事的懲罰。
因此,人們在極端恐怖的條件下(無論是驕車還是過分擁擠的公共交通工具)前往上班地點,而在那裏的活動,如果從必要成果的意義上說,最多可以被視為工作的轉喻。人們年復一年花在路上的時間恐怕有難以算計的數百萬毫無疑問數十億小時。在美國,人們呆在辦公室的時間遠遠超過做工作所需要的時間,很多時候其實無所事事,或者是避免因為心理疲勞而犯下錯誤。他們被期待要表現出對僱主的承諾而願意犧牲自己的私生活,如果可能增加白天的小時數,如延緩地球自轉的速度,他們也願意這樣做,只是為了向僱主顯示,他們工作比你更加賣力。當然,很多工作其實是沒有效率的,甚至產生相反效果,即便不是故意的目標,至少其主要作用是防止其他人做任何有用之事。包括私有領域在內的官僚機構就是要通過創造工作的方式來回避工作。(西奧多·達林普爾 著 / 吳萬偉 譯《不必要的旅行》愛思想平臺 2020-04-03 / 譯自:Unnecessary Journeys by Theodore Dalrymple)
愛得思《詩和遠方》
法國詩人韓波(Arthur Rimbaud)有句名言說:“在富於詩意的夢幻想像中,周遭的生活是多麼平庸而死寂,真正的生活總是在他方。”
而米蘭·昆德拉也引用這句話,作為他的書名,在“生活在他方”(La vie est ailleurs)一書中,藉由對年輕詩人雅羅米爾一生的描繪,傳達出人們對生活、愛情、理想的熱情渴望和崇高信念;還有處在平凡生活中,永遠不變的,理想與現實的矛盾衝突。
的確是如此吧!日常生活的繁瑣、不順遂,大概是每個人都有的經驗;而他方的生活,則有著無限美好的想像空間。當我們為了家庭、工作、人際關係、感情……這些生活中的瑣事而煩擾不已的時候,我們常會夢想拋下這一切,到遠方去過著完全不同的生活,做個完全不一樣的自己。
有多少次,我們想著:“如果當初做了完全不同的選擇,如果生活不是現在這個模樣,那是不是會過得比較好?”,我們也想著:“只要有一天,我可以擺脫這一切,我一定會比現在更快樂!”。……
於是,我們總在夢想他方的生活,遺憾那些未曾實現的可能性。他方的生活,成為許多上班族心心念念的救贖;許多人終其一生汲汲營營,努力追求著這樣的目標:“只要我可以……,我一定會比現在更快樂!”。……然而,就在某一年的秋天,當我真的在“他方”生活的時候,我突然覺察到,真的是這樣嗎?
那一年的秋天,離職之後,我似乎過著一種所謂“在他方”的生活。物理上,我遠離了原先的居住地,在另一個我不熟悉的城市,重新過生活;心理上,我脫離了熟悉的朋友、工作內容,還有習慣的生活方式,開始了另一段旅程,重新尋找我人生的定位和方向。
由於能有暫時的放空,我也過著許多上班族所欽羨的“在他方”的生活形態:每天睡到自然醒;可以在大部份人上班的時間去逛街、購物、上課、辦雜事、運動、兜風、喝下午茶、……;沒有急迫事情的時候,每天想幹嘛就幹嘛,可以泡一下午的SPA,也可以發呆好幾個小時、睡一下午的懶覺;然後,空閒時間多了,生活有了餘裕,可以去做以前想望的事情,可以更疼愛自己,可以多陪陪家人。……
聽起來很令人羨慕是不是?……不過,這段時間身心休息的我,腦袋可沒休息。也許是基於對過去情誼和工作的不捨,我常常會想:“離職的決定是對的嗎?”、“這樣對我有沒有比較好?”、“我有沒有比以前更快樂?”……
這樣想的時候,我發現我的答案,有時是肯定的,有時是否定的。我好像變得比以前快樂,至少,我很滿意現在的生活;但是,我好像也還是會不快樂,我還是有很多掛心的事,有時煩惱、擔憂,有時覺得空虛、孤單,有時容易為了小事動怒。我好像有比較快樂,又好像沒有比較快樂,……這樣的經驗讓我不禁思索,如果,這種許多人所豔羨追求的「他方式」生活,都沒有讓我比較快樂,那麼,究竟什麼才能讓我變得更快樂?更滿足?
這樣想的時候,我突然有點頓悟:如果,上班的時候不快樂,那離職就一定會快樂嗎?在一起的時候不快樂,那分手就會保證快樂嗎?挫敗的時候不快樂,那成功的時候就一定快樂嗎?求不得的時候苦,那擁有的時候就能滿足快樂嗎?……
一個容易焦慮的人,不會因為到了他方,就變得隨遇而安。
一個事事追求完美的人,不會因為到了他方,就變得容易妥協、事事寬容。
一個多愁善感、時時傷春悲秋的人,不會因為到了他方,就變得樂觀開朗。
一個寂寞孤單的人,也不會只因為到了他方,就能變得滿足愉悅。……
他方的生活,或許可以讓我們暫時跳脫眼前的壓力,但它無法改變一個人的個性,也無法解決生命中的許多難題。它沒有仙女棒的神奇效果,無法快速或瞬間地改變我們的個性、思考、情緒、境遇。無論在此處,或是在彼處,理想與現實的妥協,日日都在上演。
我們不喜歡、不想要的一切,並不會只是因為到了他方,一切就都變得不一樣了!正如同景凱旋教授在對“生活在他方”一書的書評中寫道:“從美學的角度看,真正的生活應當永遠在別處。當生活在彼處時,那是夢,是詩,是藝術;而當彼處一旦變成此處,美感隨即變為生活的另一面 - 殘酷。”。
所以,別只寄望他方的生活吧!別把他方的生活,視為目前困境與僵局惟一的救贖與解藥,別把他方的生活無限地理想化。如果,我們能稍稍地接受眼前的不完美,習慣性地在此方的生活中尋找美感,尋找隨手可得的小小幸福,尋找點滴的溫馨愉悅和滿足,學習珍惜和感謝,這些片刻的點滴和匯聚累積的感動,或許才是能協助我們抵擋日常生活柴米油鹽、繁瑣和殘酷的泉源。
而這也正是暢銷書“活在當下”的作者芭芭拉˙安吉麗思所想要傳達的概念 - 惟有全心全意地體驗此時此刻,快樂便能自然湧現,不請自來。
所以,下一次,當聽見“天堂”這首歌的低吟:“親愛的,不是我不想留在你身旁,我以為天堂,總是在遠方。……”
當我們的腦海又浮現:“如果生活不是現在這樣,……”的時候,別忘了對自己輕輕一笑,除了遙想他方生活的美好,也別忘了留戀此方生活的真實與溫度。(原載《女人迷》)
台灣創意新玩法
2020年堪稱是台灣國旅年,國內旅遊爆熱潮!島上旅遊不外乎都是走訪景點、吃美食,今天哞編幫你整理了多種創意新玩法行程,像是彰化鹿港“搭乘鐵牛車體驗”,挖蛤、烤蚵、吃海鮮粥,體驗討海人的生活!位於高雄美濃的“拔白玉蘿蔔體驗”,一日農夫等你來當,宜蘭“一日獵人體驗”,跟著赫赫有名的山豬獵人探索山林、入山祈福儀式,學習“就地取材,物盡其用"的野外技能,帶你體驗國內在地文化,給你不一樣的旅遊新體驗,就讓我們發現台灣不一樣的美!
台灣創意旅遊新玩法 NO.1►
台中 雙月老廟行程
針對單身人士量身打造行程,一次帶你拜台中超火紅拜雙月老廟,台中月老廟必拜第一站台中慈德慈惠堂,台灣年度靈驗月老廟票選前十名!從大門口的兩尊月老爺爺與月老奶奶就能得知,台中月老廟必拜第二站台中樂成宮,一次傳授給你必拜月老小撇步,兩家月老廟包你脫單成功。
台中月老廟 | 東南旅遊
台中雙月老廟拜起來➤ https://lihi1.com/kQat7
台灣創意旅遊新玩法 NO.2►
高雄美濃 拔蘿蔔體驗
位在美濃平原土壤肥沃,農民種植日本品種小蘿蔔行之有年,歷經40天細心澆灌,季節限定白玉蘿蔔拔起來,一日農夫等你來當,一起來體驗拔蘿蔔樂趣。
高雄美濃拔蘿蔔體驗 | 東南旅遊
高雄一日遊體驗 GO➤ https://lihi1.com/f0aRY
台灣創意旅遊新玩法 NO.3►
彰化鹿港 搭牛車體驗
沿著西部濱海快速道路行駛著,空氣中漸漸瀰漫了一股鹹鹹的海水味,四周放眼望去便是用紅磚砌成的平房,搭上海牛車踩踏著潮間帶,在蚵田間採收著粒粒飽滿的青蚵,在海上架起烤爐,感受漁村人家不拘泥的豪邁,現採、現烤、現吃!跟著海牛踏出的喀拉喀拉聲前進吧,一起體驗蚵農生活,挖蛤、烤蚵、吃海鮮粥。
彰化鹿港海牛體驗 | 東南旅遊
跟著遊覽車玩彰化➤ https://lihi1.com/VH4fp
台灣創意旅遊新玩法 NO.4►
苗栗 健走杖行程
全台唯一健走杖運動特色行程,有多久沒帶爸媽出去散心了呢?帶著爸爸媽媽到戶外旅遊親近大自然,曬曬太陽,舒展身心,用健走杖幫助行走,將輪椅變成飛天牛車,讓長輩輕鬆慢走,需要休息就坐輪椅。來一場自然療癒的體驗行程、醫療新知健走杖教學,全程有醫生與專業職能治療師隨同。
苗栗飛牛牧場 | 東南旅遊
自然療癒健康之旅➤ https://lihi1.com/NQ5PI
台灣創意旅遊新玩法 NO.5
► 宜蘭 一日獵人體驗
位在太平山腳下被遺忘的部落“樂水部落”,跟著赫赫有名的山豬獵人探索山林,入山祈福儀式,跟隨獵人的腳步,學習“就地取材、物盡其用”的野外技能,包含陷阱解說、體驗,動物習性探索,認識獵場、植物辨識,獵人弓箭射擊體驗,學習野外求生技巧、認識豐富生態。
樂水部落獵人體驗 | 東南旅遊
一日獵人體驗GO➤ https://lihi1.com/IOZmt
台灣創意旅遊新玩法 NO.6►
南投日月潭 遊艇享用下午茶
在電動綠能遊艇欣賞日月潭美景,遊艇私人管家有溫度的服務與貼心的隨侍陪伴服務,在寧靜的潭中,乘坐遊艇,感受微風拂過臉龐,輕啜一口日月潭紅茶,搭配精緻餐點,身心靈都得到了紓解,就像是一場心靈的SPA,將壓力煩惱通通拋開。
環島巴士日月潭坐船 | 東南旅遊
環島巴士新玩法GO➤ https://lihi1.com/2iCZd
創意旅遊新玩法 NO.7►
台北 陽明山藍寶石泉秘境
今年超夯行程陽明山藍寶石泉秘境,揭開神秘淡藍色秘境,泉水顏色為湛藍色,有如藍寶石般光彩奪目,被譽為亞洲第一湧泉,水質甘醇可以直飲,也被稱為藍寶石泉水,堪稱世界級景點,泉水帶有藍色,你一定要來看看。
陽明山藍寶石泉秘境 | 東南旅遊
陽明山藍寶石秘境探險去➤ https://lihi1.com/6jjF5
創意旅遊新玩法 NO.8►
宜蘭漂漂河體驗
來一場漂流探險吧!五星絕美露營第搭上超好玩的漂漂河,體驗不用流汗的懶人露營,還有能享受南澳壯闊自然美景的超療癒漂漂河活動,以及歐廚鮮食料理懶人包,省去疊滿車廂的設備、汗流滿面的搭設過程、備餐調味的苦惱,讓露營成為純粹享受自然的美好旅程。(来源:https://blog.settour.com.tw)
陳明發《親情·鄉思·族譽·國名》
中國電影《我和我的家鄉》是一部集錦喜劇片,由《北京好人》、《天上掉下個UFO》、《最後一課》、《回鄉之路》與《神筆馬亮》五個單元合成。
影片在2020年10月1日國慶上映,向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成果獻禮。
片子在2020年5月開機,採用與前作《我和我的祖國》相同的製作模式,由張藝謀擔任總監製,寧浩擔任總導演,張一白擔任總策劃,寧浩、徐崢、陳思誠、閆非及彭大魔、鄧超及俞白眉聯合導演。
影片通過五個故事單元,講述了發生在中國東西南北中五大地域的家鄉故事。
該系列續作、建黨百年獻禮影片《我和我的父輩》預計於2021年國慶檔上映。
2020-10-13《人民日報》評議《我和我的家鄉》: 真情描繪小康生活美好畫卷,熱情謳歌脫貧攻堅偉大成就,是思想性、藝術性俱佳的文藝精品,取得了口碑和票房雙贏,實現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豐收,成為又一部現象級電影作品。影片的成功為主旋律創作帶來諸多啟示: 一是愛國主義永遠是電影創作的主旋律,二是人民是電影創作永恆的原動力,三是在以小見大中不斷創新藝術表達,影片才能贏得觀眾的共鳴與共情。 (資料參考/引述《維基百科》)
2020年,全球正困頓於冠病疫情中。中國從農曆新年前即全國封鎖禁足,數月後逐步重新開放,最後全民脫下口罩,標誌抗疫成功。
《我和我的家鄉》在人們久離娛樂後的關鍵時刻上映,又遇上國慶黃金檔期,賣座是肯定的。最重要的是,電影富含“親情·鄉思·族譽·國名”的感性元素;放在全人類抗疫的背景前,這份情愫顯得特別的“文化自信”。
富文鄉中心小學
《我和我的家鄉》的《最後一課》單元裏有一所外表看起來流光溢彩的小學(下圖),它就是來自浙江省會杭州淳安縣的“中國最美鄉村學校”——富文鄉中心小學,現在成了遊客們的打卡聖地。
曾經,淳安不少小規模鄉村小學因生源實在太少,陸續被撤除、合並到中心小
學。這也正是《最後一課》裏,范老師給孩子們上“最後一課”的故事背景……
夢幻般的校園背後,是一場鄉村教育的顛覆性變革。
2015年,杭州市教育局由蔣莉牽頭,曾在淳安、建德、桐廬三縣開展了為期一年的農村小學校發展情況調研。
16年2月,淳安縣富文中心小學被列為綜合改革項目首所試點學校。專家、學者、設計師實地察看調研,對接農村教育需求。
17年11月,整體改建項目正式啟動。第一步是重構學習空間、活動空間和生活空間,要打造一個更讓孩子們喜歡、更適合孩子們成長的校園。
18年10月15日,淳安縣教育局與21世紀教育研究院正式簽約,要以用五年時間,進行一場顛覆性的教育改革,下放自主設計辦學路徑權、工作時間權、自主分配辦學資源權等,以迅速提升辦學質量,走出中國農村學校“小而美”的新路徑,為鄉村振興注入持久動力。
改革步伐之大超過想象
主要執行者校長姜蔚穎用更直觀的行動解讀了“辦學自主權”:學校不再參與縣裏聯考,而選擇制定更適合鄉村學生“生活教育”的考核指標。
除了自由運動和閱讀,學校不再設定固定的上課時間,每個班2名老師包班,負責上語、數、英、科所有課程。課堂長度完全由老師根據上課內容和孩子的接受程度而定。
與其他學校相比,富文的學生每天多了三種課:自主閱讀,自由活動與自由運動各一小時。
教師業績考核不再以成績為主要指標。與孩子談心30分鐘,與家長談心30分鐘,與崇文或長江實驗小學的老師一起研討一個問題孩子,都將獲得一個“考核分”。
“我們要改變的是體制和機制,讓老師願意改變、願意自我學習、願意為孩子付出。”姜蔚穎說。
改革已初見成效
有了實效。根據學校對畢業生學習情況跟蹤的結果,目前每年從學校畢業的孩子考入縣省一級重點中學的人數保持在60人左右;學校拿下了縣中小學生科技節獎項20餘個,縣中小學生藝術節獎項8個,其中一個節目被選送至杭州市中小學生藝術節,獲二等獎;定期收集的《學生心理狀況量表》反映,孩子們為交到親密的朋友而欣喜,對自己的學習生活充滿了希望……
“增加10%以上本地生源”是5年目標之一,除提前實現,還吸引了全國學生前來就讀。
小歡喜是富文鄉小學生源版圖上最南邊的一個,來自深圳。媽媽鄭女士帶著外公外婆一起搬到了富文村租房子生活,她陪讀,老人則到安靜的鄉村養老。“這裏是我想象中教育的樣子,讓孩子葆有天性。小孩嘛,慢慢養。”
舉家來富文租房陪讀的外地生源家庭達到了9戶,杭州市區的、寧夏的、黑龍江的、上海的等等。
“下半年學生人數已經有近130人。”姜蔚穎說,“如果沒有改革,這個數字可能已經降到100人以下了。”
更有意思的是,學校還成了鄉裏的一塊招牌。不斷有家長和遊客慕名前來“中國最美鄉村學校”打卡。
據富文鄉統計,學校改建完成以來,省內外來校參觀考察的有236批次5182人,來校研學的有17批次1070人,假期自主參觀人數累計已達18377人。由此帶動近千人次到周邊住宿、用餐、采摘、遊覽,周邊旅遊經濟因為“網紅”學校得以一振。(杭州日報)
王婉容《再現與重塑地方感》
在全球商品化、虛擬化、都會化的當代社會中,“地方感”的失落、追尋和重構,是全球在地居民可以重新安身立命,找回現象學上生命存有價值的重要基礎。而地方感的再現與重塑,透過全球各地古蹟保存、都市再造、社區總體營造計畫具體的規劃、建設和推行,或是想像與記憶交織的藝術和文學再現,形成如同文化地理學家哈維(David Harvey)所說的:“想像的地方,烏托邦思想,以及無數人民的慾望,都在激活政治上扮演了要角。”(Harvey 1996:306 / 見王婉容,2013,再現與重塑地方感的老人回憶劇場展演―以香港、新加坡及台灣為例,《戲劇學刊》第十七期,頁7- 36(民國一○二年),臺北: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院,TAIPEI THEATRE JOURNAL 17(2013): 7 - 36)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0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3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3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79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6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3 Promotions
© 2024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