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金順·本土符號與編碼 ——許雲樵《希夷室詩文集》中的 「新加坡」書寫(2)

故以註言解詩作之史,是許雲樵以在地之史入詩的一種詩學方法,這與他沈浸於史學研究有深刻關係,因此在其古典詩的創作脈絡中,似乎可以窺見他常常試圖以史展示「地方」的意義繪製手法,使他在詩中編排出的「地方/歷史」在地知識與符碼,產生一分「在場」的存在意義。這樣的詩作書寫體式,無疑也成了許雲樵在「地誌詩」創作上的一大特色。如他在《石叻話舊》第12首所描繪的「石叻門」(即今日之岌巴港,Keppel Habour)即是另一佳例:

船抵叻門且憑舷,

嘉賓嬉笑投銀錢。

弄潮戲水爭相逐,

一指疾點入握先。

詩中呈現船舶進入石叻門港口的畫面,船上的搭客將手中的銀錢丟入海中,讓劃著舢舨在海上討生活和潛水的海人(orang laut,海上遊牧民族)爭相為銀錢而在浪中浮沈與追逐,並以此觀賞為樂。石叻門本為古龍牙門,江河入海處山崖島嶼形成的兩面門戶極窄,後來當局幾次將水道兩旁的山門炸闊,以讓大船通港。是以許雲樵不但以詩細致刻畫出「海人」在石叻門海上為了賺取微薄金錢,悲涼地成了外客觀賞的娛樂景觀,同時也在詩註中呈現海人與石叻門的地理與歷史勘稽。

換句話,詩人以歷史的目光探照其所見所寫的地景,由此通過詩作建構其所認知的地方記憶和歷史感覺。所以許雲樵的「石叻話舊」,可以說是他為(石叻/新加坡)各地方陳述一種地方經驗和歷史追溯,也可以說是一個地方感的感覺召喚或創造,以在想像的共同體中,形成一個時代的「感覺結構」之認同意識。這些滿布地方歷史典故,如公館街(Club Street)、甘榜素素(Kampung Susu)、大腳拘(閩語的大監獄)、王家死景(博物院)等,都緊密形成新加坡各地方的意義界域,以及那一代人的歷史記憶。

從某一方面而言,這些詩中的地方符碼,也指涉詩作背後認知新加坡的一種方式,雖然時至今日,這些地方與景物有些已更名,或有些已被拆除重建,然而作為一個時代的老地方與老事物,它已然被想像地保留在詩作之中,演繹著新加坡歷史的老故事,由此在詩作裏形成某種歷史指涉的意義。是以,這12首「話舊」的竹枝詞,無疑展現許雲樵「據地記錄」和「召喚歷史」的功力,在詩/註的互相對照下,為地誌詩進行另一種意義的創造。

2. 新加坡風土圖像

除了《石叻話舊》外,許雲樵長居新加坡,對赤道氣候和生活作息,以及在地居民的習性與風俗民情都有著細微的觀察,從詩學的感官意識而言,身之所行,目中所視,心中所感,意之所發,成而為詩,都是當下的一種存在發聲,因此對於「在地」的氣候和飲食,風土人情與生活反映等,亦是許雲樵詩中最重要的書寫題材。如他所寫的《炎荒雜詠四首》,正是他在這方面重要的想像與描繪:

四時四夏絕隆多,

十日甘霖五日風。

凍餒無慮人懶散,

纏縵拖屐到龍鐘。

赤日炎炎火傘張,

醍醐灌頂一身涼。

令人最是疑奇處,

扇帽常捐嗜辣姜。

田田荷葉大於袍,

等落榴梿生摘蕉。

肉食奇葩偏馥郁,

參天亙竹自孤高。

甘榜深處有阿峇,

指點歐西稱祖家;

口嚼檳榔涎似血,

聱牙詰屈故矜誇。

無可否認的,在地經驗提供許雲樵書寫如此的地方情態與「在地性」的題材,這與歷來中國詩人書寫南洋詩作的南方想像有所不同。當一些南來詩人還在通過中國經驗與視角,追思著他們的唐宋幽思和中原情懷,或將南洋的情景置換成中國的鄉愁想像書寫時,許雲樵卻以其所具有的地理歷史感知和熟悉各地方掌故,做了新加坡古典詩的另一種「在地感性」的建構,即以當下的地方情境與感覺結合,以去呈現出更具「新華」色彩與特色的詩歌內涵來。


(原載:聯合早報;發布 / 2021年3月26日)

Views: 41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