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雜誌獨家越洋專訪 行銷學之父 科特勒:行銷3.0打動人心的祕訣

"現代行銷學之父"科特勒(Philip Kotler),讓行銷擺脫"只是賣東西的花俏伎倆",成為一門嚴謹的學問。更讓企業打破做品牌需要花大錢的迷思。

如今,面對金融風暴後,經濟環境與消費者行為的轉變,科特勒再將行銷推向另一個境界。

他指出,過去六十年來,行銷概念已從行銷1.0的產品導向,進入行銷2.0的消費者導向。

"如今邁向行銷3.0時代,企業將轉變成人性導向,以社會責任來制衡獲利的追求,"

科特勒認為,未來消費者、員工、通路、股東都是企業的代言人。企業必須要能跟這些利害關係人共享品牌使用、願景與價值,才能獲利。

在2011年六月的上海行之前,科特勒接受《天下雜誌》的獨家越洋專訪:

(Feature Photo: GangNam Style by Brenda Waworga <Indonesia>,  http://www.facebook.com/brendawaworgaphotoworks)

問:在這個時間點,你提出行銷3.0,最主要想傳達什麼訊息?

答:大部份的產業面臨供過於求的挑戰。競爭者彼此之間的產品雷同度高。因此,企業必須要進行品牌行銷策略來突圍,多半以凸顯更創新、更親近性、或者更可靠等來進行差異化。

我在《行銷3.0》中的主張,企業必須要能更加了解我們大環境所遭遇的問題,然後做對這個社會、環境有益的事。

我必須要強調,這絕對不僅僅只是口頭或者文字上的主張。這個主張,必須要伴隨著實際行動和承諾。這樣才能真的滿足顧客,願意與企業共創價值,共同來解決人類在生活中所面臨的問題。

我們也觀察發現,有愈來愈多的顧客,希望能和那些願意做出承諾來貢獻這個世界、解決社會上問題的企業合作。

行銷3.0進入一個新的層次,那就是企業已經準備好不只吸引顧客的心和眼球,還要進一步能達成人類共同的願望。

“好公司”將獲得更大回報

問:金融風暴後,消費者寧願相信自己的社群,不再相信企業。企業該如何贏回消費者的信任?

答:社群網站引發了全球性的革命,人與人能多元即時的對話,打破過去企業和產品單向發聲的模式。

不只是群組對群組討論最近買的車、數位相機,無論這些產品是否讓他們的買主感到滿意,總是有一群四散各處的部落客針對這品牌、服務、企業的意見,從各處湧現。

很快的,這些網友、部落客就會開始從那些漠不關心的企業中,辨別出好公司。好公司將會得到更好、更大的利益。而壞公司也會因為被過度關注、評論而快速走向衰亡。

好公司將會因為他們對於社會責任、經濟責任的關心與付諸行動,而更增加對顧客的吸引力和尊敬。

問:企業如何從行銷1.0逐漸邁向行銷3.0?

答:一般而言,一家企業不太可能從行銷1.0一下進化到3.0。因為每個階段的跨越都過於巨大。一家處在行銷1.0階段的企業,必須思考如何打動人心。

企業要能打動顧客的情緒

“打動人心”我指的是,打動顧客的情緒。讓顧客對買你產品所產生的購買行為,產生良好的感覺。但這只是讓消費者自身產生良好的感覺,和我們居住環境的福祉並不相關。

推動行銷2.0的企業,要加強對顧客的意義感,滿足顧客立即的感官需求並不足夠。當然我不是說,企業無法從行銷1.0跨向行銷3.0,但實際上行銷2.0提供了一種情感成分,能夠連結顧客和企業,也是企業必經的一個階段。

問:行銷3.0和企業熟悉的企業社會責任(CSR)有什麼不同?

答:企業社會責任,是實踐行銷3.0的必要元素。但企業社會責任延伸的不夠全面。

我曾和李南西(Nancy Lee)合寫過一本書《社會行銷與企業社會責任》(Social Marketing and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當時我們訪談了四十家十分有想法、先進的企業。

他們都希望能在不同的領域有差異化的做法。譬如雅芳(Avon),專賣女性的產品。雅芳就選擇以募款的方式,來支持醫療研究計劃,來協助改善乳癌的療法,這做法將影響許多的女性。有些企業選擇像是改善環境、協助脫貧等的計劃項目。

但企業社會責任多半以支持某些社會公益活動的形式出現,但和企業營運或業務不一定有關聯性。

(轉載自2011-05-05台灣《天下雜誌》)

Views: 285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