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蕙:文化自信的歷史底蘊和現實基礎(下)

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靈魂,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通革命文化傳統,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它具有無可比擬的優越性和先進性,能夠為中國的發展進步提供強有力的思想保證、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核心內容,是與社會主義的經濟基礎和政治制度相適應並能形成廣泛社會共識的核心價值觀,是同中國的歷史文化相契合、同中國人民正在進行的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相適應的核心價值觀。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將涉及國家、社會、公民的價值要求融為一體,為國家、社會和個人的發展導航定向。它既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在精神層面的結晶,也是中華文明長期滋養的結果。

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最深層、最根本、最永恒的是愛國主義。中華民族有著悠久深厚的愛國主義傳統,愛國主義是常寫常新的主題。中國歷史上,湧現出無數的愛國志士和民族英雄。屈原雖遭放逐,仍眷戀楚國,心系故土,以祖國興亡、人民疾苦為念,書寫愛國詩篇。陸遊盼望統一,臨終之前留下囑托:“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文天祥領兵抗敵,戰敗被俘,寫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絕句,慷慨赴死。他們用生命寫下的誓言,感動和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至今仍然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生動教科書。在當代中國,要“堅持愛國主義和社會主義相統一,始終圍繞實現民族富強、人民幸福而發展,最終匯流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斷增強中華民族的歸屬感、認同感、尊嚴感、榮譽感。這是愛國主義思想在新的時代條件下的傳承和升華。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一方面對傳統文化中適合於調理社會關系和鼓勵人們向上向善的內容予以吸納,另一方面,又對這些內容結合時代條件加以繼承和發揚,賦予其新的涵義,使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它既體現了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又凝聚了中華文化中關於價值取向、是非準則、善惡美醜尺度的思想精華。

核心價值觀是文化軟實力的靈魂,也是文化軟實力建設的重點。因為對於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來說,最持久、最深層的力量就是全社會共同認可的核心價值觀。一個國家的文化軟實力,從根本上說,取決於其核心價值觀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如果沒有共同的核心價值觀,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就會魂無定所、行無依歸。這個民族、這個國家就無法前進。培育和踐行適合本國國情和人民需要的價值觀,是關系一個民族、一個國家能否確立文化自信和具有戰略定力的關節點。

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根本目的在於凝魂聚氣,強基固本,更好地構築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點燃人們對真善美的向往,使社會主義的理想信念和行為規范融入社會生活,讓人們在實踐中感知它,領悟它。以文化自信和核心價值觀自信引導人們樹立和堅持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增強做中國人的骨氣和底氣,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提供源源不斷的精神動力,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堅實的精神支撐。

堅定文化自信,同積極開展中外文化溝通交流,同善於從不同文明中尋求智慧、汲取營養,增強中華文明的生機活力,是一致的。中華文明是在中國大地上產生的文明,也是同其他文明不斷交融互鑒而形成的文明。它海納百川,兼收並蓄,博采眾長,具有很強的開放性和包容性。

隨著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的提高,中國在當今世界舞臺上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在全球治理中越來越體現大國責任和擔當。我們的發展道路、價值理念、制度模式影響日益增強,國際社會對我們的文化的興趣與日俱增。中華文化走出去,就是要讓我們真正有代表性的優秀傳統文化走出去,就是要讓我們的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優秀成果走出去。走出去的目的,是為了促進友好往來,推動與不同文明的交流對話、和平共處、和諧共生,貢獻我們的智慧,共同繪就人類文明的美好畫卷。

和諧是我們優秀傳統文化的核心理念。《尚書》里就有“百姓昭明,協和萬邦”的說法。和諧的基本涵義是指事物的內部各元素協調統一,外部相關要素調和有序。和諧其實是一個內外兼修的過程。中華文明的歷史證明,文明的發展進程離不開和平、和諧的環境,只有和平、和諧才能使文明永續。自古以來,和睦相處就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和美德。“和為貴”,始終是我們這個多民族大家庭的精神紐帶,歷來為各民族有識之士所認同和珍重。

2100多年前,中國漢代的張騫從當時的都城長安出發,一路西行,穿越茫茫沙漠,戈壁荒灘,歷盡艱險,矢志不渝,開拓出了一條連接中西方文明的絲綢之路,書寫了千古傳頌的壯美詩篇。古絲綢之路綿亙萬里,延續千年,積澱了以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為核心的絲路精神,這是人類文明的寶貴遺產。

2013年,習近平主席先後在哈薩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亞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即“一帶一路”倡議。4年來,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積極支持和參與“一帶一路”建設,聯合國大會、聯合國安理會等重要決議也納入“一帶一路”建設內容。“一帶一路”建設逐漸從理念轉化為行動,從願景轉變為現實,建設成果豐碩。2017年5月,“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北京勝利召開,弘揚絲路精神,促進文明互鑒,共建和諧世界,成為未來中華民族與世界各國攜手邁進的共同目標。

“五色交輝,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終和且平。”古往今來,中華民族之所以在世界上有地位、有影響,不是靠窮兵黷武,不是靠對外擴張,而是靠中華文化的強大感召力和吸引力。我們的先人早就認識到“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的道理。國之交在於民相親,民相親在於心相通。文化在增進人民相互了解和友誼方面可以起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作用。今天中國倡導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反對冷戰思維和零和博弈,堅持國家不分大小、強弱、貧富一律平等,尊重各國人民自主選擇發展道路的權利,維護國際公平正義。這些都是中國具有堅定文化自信的體現。

“一帶一路”建設是經濟合作和人文交流雙軌並進戰略的實施。它為進一步深化中國與沿線國家的文化交流與貿易往來,促進區域合作,促進不同文明的共同發展、共同繁榮,創造了重要條件;同時,它也為中華文化走出去提供了難得的機遇。

堅定文化自信,有利於中華文化走出去,更好地向世界展現一個真實的中國、立體的中國、全面的中國,一個堅持和平發展、促進共同發展、維護國際公平正義、為人類作出貢獻的負責任大國,一個對外更加開放、更加具有親和力、充滿希望、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大國;也有助於維護中國的國際形象,維護國家文化安全。

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堅實根基。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站立在960萬平方公里的廣袤土地上,吸吮著中華民族漫長奮鬥積累的文化養分,擁有13億中國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們走自己的路,具有無比廣闊的舞臺,具有無比深厚的歷史底蘊,具有無比強大的前進定力。中國人民應該有這個信心,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有這個信心!


(作者:中國藝術研究院文化發展戰略研究中心副主任)(愛思想網站2017-09-21)

Views: 103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