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中國聲音”更加響亮(中)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僑聯副主席喬衛:
海外僑胞是講好中國故事的重要力量


長久以來,我們往往只註重海外僑胞為中國投資和捐贈的情況。國內民眾對他們在住在國所發揮的作用和貢獻知之甚少,似乎海外僑胞的貢獻主要是在中國。其實,這是一種流傳廣泛的錯覺,也容易給住在國民眾造成誤解。

有一個不爭的事實:海外僑胞不僅是中國的寶貴資源,同樣更是住在國的寶貴資源;他們對中國貢獻很大,但更主要、更直接的貢獻則是在住在國;他們是中國發展的獨特機遇,同時也更是住在國發展的獨特機遇。海外僑胞在住在國的平安、健康發展是祖國對他們的最大惦念。正可謂“兒行千裏母擔憂”,唯有海外僑胞在住在國的平安、健康發展,才能為中國和住在國作出更大的貢獻。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海內外中華兒女的共同夢想。從外部環境看,實現這一偉大事業,必須秉持“合作共贏”這一由中國倡導的新型國際關系價值觀,必須堅持建設命運共同體,必須連接中國夢與各國人民追求幸福的夢想。而海外僑胞就是連接中國夢與世界夢的天然使者和橋梁,中國的發展離不開數千萬海外僑胞的支持和參與。海外僑胞既熟悉中國和住在國的情況,又有國內外人脈資源和豐富的國際交流經驗,他們是講述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向世界解讀中國最為理想的“民間大使”。

我們強調將中國夢同海外僑胞住在國人民的夢想連接,是中華文化的深厚內涵所在。這需要海外僑胞用民間方式傳遞中國聲音,用更多更好的故事解讀中國理念和中國文化,盡可能多地讓更廣泛的住在國民眾了解中國追求共同發展、合作共贏的信念與行動。

海外僑胞已具有雄厚的經濟實力和社會影響力,他們是最早投入到全球化和區域化潮流的群體之一,已成為世界經濟發展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一帶一路”建設是當今世界發展的一個大格局。海外僑胞作為住在國多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員,已與當地人民結下不解之緣和深厚感情,他們已經融入了第二故鄉。住在國發展的快慢和好壞,與海外僑胞的生存發展息息相關。海外僑胞可以運用自身強大的經濟實力、深厚的人文素養、發達的商業網絡、豐富的社會資源等綜合優勢發揮獨特作用。

這個獨特作用突出體現在,他們可以兼顧中國和住在國的發展需求,關註住在國人民的利益和感受。鑒於海外僑胞的生意、產業布局主要在當地,他們比中國企業更加了解住在國政府和民眾需要什麼、喜歡什麼、信賴什麼,更加熟悉以什麼樣的方式提供支持才能贏得當地民心,也更加懂得如何融合中外智慧破解文化差異帶來的溝通、交往方面的困難。我們要多從住在國的角度來考慮,而不是單從中國的角度去推動“一帶一路”建設,海外僑胞在促進國家間、民眾間共識方面有著獨到視角,能夠發揮獨特的作用,有助於做活這盤大棋局。


全國政協委員、國家京劇院一團團長李勝素:
用京劇講好中國故事


“國粹”京劇是中國傳統藝術的集大成者,她以豐富精巧的技藝,立體地呈現了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和思想價值,是向海外“講好中國故事,弘揚中國精神”最生動、最有效、最深刻的形式。

多年來,我與於魁智副院長以及中國國家京劇院一團的同仁一道,赴海外多國推廣京劇藝術,深切感受到各國觀眾對京劇藝術表現出的震撼和認同。隨著交流水平的提升,這種認同更發生著內涵上的演進,出訪劇目不再是以形式技藝為主的“啞劇”,而是全方位展現中國文化精神價值的正本大戲。中國文化最閃光的價值,通過生動、精美的故事呈現,帶給海外觀眾最深沈的感動。

2014年赴日本,兩個月巡回30座城市演出53場,場場上座90%以上,經典劇目將中日普通民眾的情感點點融化,真切地增進了彼此的理解和友誼。2015年赴英國,演出結束的剎那,全場觀眾發出震耳欲聾的長時間驚呼,繼而全體起立鼓掌,一束束鮮花如雨點般被拋向舞臺,繼十年前成功訪英後,我團再次獲得英國主流媒體五星級最高評分。

京劇藝術在向海外傳播中國文化的同時,也作為中華民族的精神紐帶,凝聚了海峽兩岸的濃濃親情。2015年攜七臺大戲第19次赴臺灣,時值兩岸領導人會面後不久,於魁智副院長領銜的《將相和》,以特殊的寓意,獲得臺灣觀眾全體起立鼓掌的罕見禮遇。

目前我們的對外推廣,常因經費所限,無法立項或深入開展。尤其遠程的歐美國家項目,邀請方承擔了昂貴的場租、宣傳、落地後的食宿行費用,已經左支右絀,因而國際差旅、道具運輸、演職員補貼等費用,都需我們自己籌措解決。演職員用犧牲和奉獻,彌補著一切。

我團曾多次參加國務院僑辦“文化中國·名家講壇”活動,及各國孔子學院、中國文化中心邀請的講座、研討會、工作坊,以知識講解和示範表演,免費為當地民眾普及京劇藝術。然而,此類活動幾乎都是無償性質,都需從我們自己的演出費中消化解決,進一步加劇了資金困難,難以持續開展。如果獲得更有力的財政支持,必將滿足更多國家觀眾的熱切需求,取得更廣泛的國際影響。

向世界人民“講好中國故事,弘揚中國精神”,煌煌正聲的京劇藝術無疑應當走在最前列。真切希望國家能以更高規格、更大力度,推動“國粹”京劇走出國門,走向世界,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雋永魅力感動更多民族,影響更多人。


全國政協委員、致公黨上海市委副主委蔡建國:
加強“軟實力”建設助推“中國夢”實現


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公報指出,“在增強國家硬實力的同時註重提升國家軟實力”。習近平總書記曾就“軟實力”的重要性著重強調,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關系“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實力、綜合國力快速上升,和平崛起的步伐不斷加快,然而,相對於“硬實力”的不斷增長,“軟實力”建設則仍相對滯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中國是文化大國,卻非文化強國。中國幾千年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所形成的“儒家文化圈”輻射至整個東亞地區,其影響力至今仍根深蒂固、不可撼動。然而,近代以來,中國傳統文化遭到嚴重破壞,其影響力日漸微弱,加之缺乏提煉、創新,中國豐富的文化資源未能得以開發,更沒能轉化為現實的文化競爭力,甚至面臨他國激烈競爭、文化資源流失的風險。另外,中國文化產業發展相對滯後,文化貿易存在較大逆差,文化國際傳播能力有待加強。

第二,中國國際話語權與經濟實力、綜合國力的影響力不相符。中國是聯合國安理會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但在國際事務中的話語權、影響力仍然有限,與我國世界經濟地位排名反差明顯。

第三,中國承擔國際責任越來越多卻依然存在不和諧論調。近年來,中國積極參與聯合國維和行動、人道主義救援活動,積極參與全球氣候、環境治理,在大幅度減少本國貧困人口的前提下,援助亞非拉第三世界國家,為世界扶貧事業做出巨大貢獻,然而,“中國責任論”依然存在。

第四,中國國家形象失真,國際輿論環境面臨嚴峻挑戰。隨著中國的和平崛起,中國已走到了世界舞臺中心,然而掌握國際輿論話語權的一些西方國家、媒體並未以相應的態度客觀看待中國,肆意傳播“中國威脅論”、“中國崩潰論”,嚴重損害了中國的國家形象,國際輿論環境面臨挑戰。

第五,中國國際傳播能力不足,講不好“中國故事”。中國官方媒體的對外宣傳雖然幾乎覆蓋聯合國所有工作語言,但卻難以進入國際社會主流,很多處於“自說自話”的狀態,不能將真實的中國用對方聽得懂、聽得進的語言和思維邏輯傳播出去,因而既感動人心,更不能感動世界。

Views: 65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