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古的海洋文明從河姆渡走來

追溯中華民族海洋文明的準確起源,其實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

六七千年前,中華民族海洋文明的一縷曙光在錢塘江口的河姆渡閃射:一些專家根據考古發現,河姆渡人至少在距今7000年前的古老年代就開始了漂洋過海的實踐,並掌握了石器制作、人工種稻及海洋捕撈等技能。
河姆渡文化以1973年發現的浙江余姚河姆渡遺址命名,是我國長江流域最重要的新石器時代文化之一,距今約7000年~5000年,主要分布於杭州灣南岸的寧(波)紹 (興)地區東部,並越海東達舟山群島。

貫穿中華大地6000公裏的亞洲第一大河長江,盡管總長超過了黃河,但長江流域誕生的古代文明以前並不為人所知,這是因為人們一直認為中華文明的發源歸根到底還是在黃河流域,只有黃河文明才是歷史的主流。而河姆渡文化的發現與確立,是我國新石器時代考古的重大突破,它證明了長江流域和黃河流域同為中華民族遠古文化的發祥地。

河姆渡遺址是新石器時代母系氏族公社時期的氏族村落遺址,它反映了約7000年前我國東南沿海長江流域氏族的生活情況。我們驚喜地發現,當文明的曙光初現之時,河姆渡人已經勇敢地走向了海洋。在河姆渡遺址中挖掘出船槳、陶竈、石碇等器物以及大量河口與海洋生物骨骸等大量珍貴的文物,都充分展現了河姆渡文化中獨具特色的海洋文化因素。由此我們得出結論,河姆渡文化是不可多得的原始文化瑰寶,也是我國海洋文明的起源。


河姆渡遺址北面有廣闊的水域,沼澤湖泊為河姆渡先民提供了充足的水生動物資源。河姆渡遺址出土動物遺骸數量巨大,其中僅能鑒別出種類的達61種,還有許多骨骸更是不知其名。在出土的61種動物殘骸中,水生動物就達19種之多,且數量驚人。其中,魚類、龜、鱉類等水生動物的遺骸不勝細數,個體遺骸更無法統計,顯著可分的龜類個體就有1570多個。遺址中許多煮食用的陶釜中都殘留著龜、鱉、蚌、魚等水生動物遺骸,其中有一個陶罐內竟存有滿滿一罐完整的龜、鱉甲殼,蚌殼更是被成堆地發現,甚至在狗糞中還發現了許多魚骨,這統統證明了在當時河姆渡先民漁獵活動已是非常頻繁,捕魚業十分發達。


河姆渡人在捕魚、采集和日常生活中與海洋結下了不解之緣。他們要深入水域,就一定要熟悉水性並有駕馭的本領。從遺跡來看,河姆渡人顯然已經有了這個本領,因為遺址出土了6支木質船槳。河姆渡人使用的船槳是目前我國已發現的船槳中最為古老的。其中有一支船槳外形基本完整,外廓清楚,分槳柄和槳葉兩部分,柄和葉是由同一塊原木制成,因此其間無須使用榫卯銷釘之類釘合套接。槳的殘長63厘米,雖然柄部已斷,但其粗徑可容手握,斷面略呈方形,上面刻滿橫、豎、斜線組合的紋樣,既精致美觀,又不會滑手,整個槳就像一片樹葉子,這種造型既輕巧又實用,可謂匠心獨具。顯然,這已不是先民制造的第一代槳,而是在前人已有相當豐富的造槳和用槳經驗的基礎上改良而成。


一般來說,有了船才會有槳,而有槳就必定有船。到目前為止,河姆渡遺址雖然還沒有發現古船,但如果聯系到河姆渡人在建築上已經熟練地使用榫卯技術的情況,他們要制造一只獨木舟或一個木筏是不會有多大困難的。在發掘時,曾采集到一件陶舟的模型,這件陶舟為長橢圓形,外體呈流線設計,長7.7厘米,寬2.8厘米,高3厘米,舟艏有一雞胸形小板,上有小孔,可以系纜繩。平置桌上,舟艉微翹,舟艏較傾,似一艘正在水上行駛的輕舟。陶舟雖然小,但卻是相當珍貴的標本,它正是河姆渡人制作獨木舟的縮影。


從河姆渡遺址的出土地層示意圖來看,在遺址的第三層和第四層內還驚人地發現了鯨脊椎骨和鯊魚牙。這兩類海中的龐然大物究竟是河姆渡人的戰利品,還是隨海潮出沒擱淺於海灘而為河姆渡人所獲,目前為止還有待考證。但這讓人們對河姆渡人是否已從事海上捕撈,甚至當時是否已擁有帆船,都產生了無限遐想。在此之後,人們又相繼在定海、岱山等地發現了45處屬新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址和一些商周秦漢時代的遺址。出土的文物大多與河姆渡文化第二層相同,少數與河姆渡文化第一層相同。對於這些遺址多數學者推斷舟山新石器時代的文化屬河姆渡文化的分支,這更加表明了河姆渡人已經能 “以船為車,以楫為馬”掌握原始的航海技術跨海來到舟山群島。


河姆渡文化的骨器制作比較先進,有耜、魚鏢、鏃、哨、匕、錐、鋸形器等器物。一些有柄骨匕、骨笄上還雕刻了花紋或雙頭連體鳥紋圖案,簡直就是精美絕倫的實用工藝品。陳列在河姆渡遺址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是一個呈雙鳥朝陽圖像的蝶形工藝品,它被考古專家推斷為是一種用來祭祀、祈福的工藝品。而這個 “雙鳥羿日”的圖騰,展示的是海鳥抓魚的圖像,這恰恰體現出一種海洋文化。舟山 “綠眉毛”帆船的文化淵源正是與河姆渡遺址 “雙鳥羿日”的鳥文化崇拜有關,它船艏形似鳥嘴,簡稱鳥船,因船頭眼上方有條綠色眉毛而得名,主要分布在浙江寧波、溫州、台州、舟山等地。作為浙船的主要代表的 “綠眉毛”帆船曾是歷史上 “東亞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交通工具。經初步考證,它曾經是鄭和下西洋舟師的主要船型,距今已有600年~800年的歷史。


河姆渡先民借助舟楫涉足海上,向海洋索取生活資料,這標志著人類活動範圍已由陸地擴展到海洋,這是一個偉大的轉折。海洋文化孕育的思想前提是必須具備海洋意識,而正是河姆渡人首先擁有了海洋意識;物質前提則是需要具備造船技術與航海技能,河姆渡遺址的出土文物又再一次印證了這一說法。河姆渡文化在歷史的長河中璀璨奪目,我國遠古的海洋文化精神正是孕育於此、濫觴於此。(信息來源:中國海洋報)

Views: 40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