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學是世界著名學府,已有300多年歷史,出了6位美國總統、32位諾貝爾獎得主。我對哈佛一直心向往之,渴望能夠瞻仰它的校容,沐浴它的校風。心想,這所名校一定很堂皇,即使不像紐約那樣矗立著摩天大樓,也一定是很現代、很富麗的。所以一到門口,就趕緊下了車。但是,進入我眼簾的竟是一座古舊、簡樸的校門。紅磚砌成,拱形的門洞,黑色鐵制的大門,門框上面是三角形的尖頂。兩邊圍墻也是紅磚砌的,中間是陳舊的鐵制護欄。

我簡直驚住了,問導遊:“這是哈佛大學的校門嗎?”

導遊有些不以為意地說:“當然是啦。”潛台詞是:我還能領錯了嗎?

我禁不住又問:“是否還有其他的門?”

導遊說:“這是歷史上的舊門。周圍還有很多門。”

我於是想,說不定還有新建的堂皇的大門,就向旁邊走去。可是,周圍的旁門依然是紅磚、鐵柵,依然很簡樸。我被這種古舊和簡樸驚呆了!

走進校園,依然是古樸的紅磚樓房,很敦實、安靜,卻並不華貴。校園也不大,僅相當於中國一所地區性學院。

這就是我久已向往的哈佛大學嗎?是的,一點沒錯。我不禁想到了中國學校的校門。甭說大學,就連一所重點中學的校門也比哈佛大學的壯觀。據說有家地區級的大學花幾千萬元修建了一座超豪華的大門。後來,學校負責人辟謠說不是幾千萬元,而是300萬元,還要起訴“造謠者”。其實,300萬元也非小數,倘若用於教學或資助貧困學生,恐怕比建大門更有意義。

問題還不在於錢的多少,而在於辦學的重心在哪裏。

擔任哈佛大學校長長達20年(1933-1953年)之久的美國著名教育家科南特曾經說過:“大學的榮譽,不在它的校舍和人數,而在於它一代又一代人的質量。”正是在擇師和育人上堅持高標準、高質量,哈佛大學才得以成為群英薈萃、人才輩出的第一流著名學府,對美國社會的經濟、政治、文化、科學和高等教育都產生了重大影響,對世界各國的求知者具有極大的吸引力,實現了它的校訓:“促進知識並使之永存後代。”

同時,把注意力集中在人的質量上還是分散在門面上,也關系到校風的培養。好的風尚應當是追求精神文化、學術、科學,而不是沈迷於物質享受和表面虛榮。據一位朋友說,哈佛人對科學、學術、文化、真理的追求到了“癡迷”的程度,簡直不顧一切,而對物質生活要求卻很低、很不講究,吃穿都很隨意,不放在心上。他們極其看重實實在在做學問的人,對浮華之徒則非常鄙視。哈佛大學累計已獲捐292億美元,這個數字使其穩居全美高校首富位置。如果他們講求門面,什麽樣的超豪華大門都建得起。但是,哈佛是決不會這樣做的,因為這不是他們的追求。內心充實的人是不必裝飾虛華的外表的,只有那些內裏空虛、沒有貨色又圖虛名私利的人才熱衷於虛張聲勢、造假作秀。而且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一心只想著怎麽享受、怎麽擺譜這些形式上的東西,怎麽可能沈潛於科學文化的實質性研究呢?

我從哈佛的校門,參觀了它美好的校容,沐浴了它淳樸的校風,感受了它的內涵。

我在河北農村教書時結交的摯友湯吉夫先生,在其出版的長篇小說《大學紀事》中,描寫H大學某校長在打造中國乃至世界一流大學的狂熱中,盲目擴建教學設施,在城市周邊瘋狂圈地,不僅滋生了建國以來罕見的高校領導、博導校長的腐敗大案,而且弄虛作假的“申博”風、“門面”工程等等,也極大地敗壞了以教書育人為宗旨的高校教育風氣。某些學校的所作所為,正是當前中國一些大學真實狀況的縮影。與哈佛的校門相對照,豈不令這些大學負責人汗顏,令國人反思?

魯迅先生畢生力主翻譯的《中國人氣質》一書,重點批評了中國人注重面子、不顧實質的國民性弱點。100多年過去了,這些弱點不是仍然在某些方面作祟嗎? 

Views: 54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