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事實上,對赫伊津哈來說,歷史研究與藝術創作是相通的,它們都旨在塑造圖像。…
Blog 龍迪勇 | 歷史敘事的空間基礎(4) 6 Promotions 王昕:時間維度下的「數字親密」——基於青年群體互聯網實踐的質性研究(6)「我每天玩遊戲的話肯定有兩個小時......現在已經離不開手機了。不過我真的不喜歡手機。我覺得它很可怕的,就好像脖子上套個狗鏈一樣,誰想找我,使勁一拽就可以找到我。我感覺互聯網的發展使我身上的枷鎖被套得更緊了。我不是用手機上網娛樂,而是被它用來娛樂的。」…
Blog 王昕:時間維度下的「數字親密」——基於青年群體互聯網實踐的質性研究(6) 6 Promotions摘要:隨著當代社會學的日常生活轉向,「時間」日益成為理解人們日常生活和社會發展的重要維度和主題。本文依托一項針對青年群體的質性研究,從日常生活出發,了解和呈現移動互聯時代青年群體建構並實踐著的,與互聯網技術頻繁、深度聯結的「數字親密」如何影響他們對「時間」的建構及體驗; 他們又呈現出怎樣的能動性去應對互聯網時代時間秩序的確立;…
Blog 王昕:時間維度下的「數字親密」——基於青年群體互聯網實踐的質性研究(1) 7 Promotions 《維柯的哲學》第十二章·形而上學 4另一方面,這一學說不可能追溯到萊布尼茲的單子論。我們不能確定維柯熟悉這一學說。盡管他以極為尊敬的言詞提及了萊布尼茲的大名,不管怎麽說,他不曾提到過單子論;形而上學的點和單子論的相似之處是不明確的,原因就在於形而上學的點不是單子。…
在《陰影之河:埃德沃德·邁布里奇與技術西部》(River of Shadows: Eadweard Muybridge and the Technological Wild West)一書中,作者索爾尼特(Rebecca…
Blog 陰影之河·無盡的現實(1) 10 Promotions 程志華:基於開放性的創造性——傅偉勛“創造的詮釋學”的價值(1) Blog 程志華:基於開放性的創造性——傅偉勛“創造的詮釋學”的價值(1) 8 Promotions 單世聯:文化產業的文化效果(2)據當代英國學者奧康諾(Justin O’Connor)的總結,藝術的出現與歐洲資本主義和現代性息息相關,有關藝術的話題在五個領域中展開。…
美國經濟學家費雪1930年出版的《利息理論》,開篇說“收入是一連串事件”。我動筆寫這篇文章忽然想到了費雪,於是改兩個字,就用這句話做題目。創新確實是一個複雜的過程,不過我不打算對具體的創新過程作分析,而重點討論基礎研究和科技創新的關係。…
Blog 王東京:創新是一連串事件(上) 9 Promotions 拜倫的詩選【我沒有愛過這世界】我沒有愛過這世界,它對我也一樣;
我沒有阿諛過它腐臭的呼吸,也不曾
忍從地屈膝,膜拜它的各種偶像;…
Blog 拜倫的詩選【我沒有愛過這世界】 9 Promotions 屠格涅夫散文詩《你哭……》你哭的是我的悲痛;而我哭,是由於同情你對我的憐憫。
然而,要知道,你哭的也是自己的悲痛,因為只有你在我身上看到了自己的悲痛。…
一些新聞記者認為,通過虛擬現實將觀眾帶到“新聞現場”,比如轟炸中的敘利亞街頭,才是最鮮活的現實體驗,能喚起我們對於那些離我們極為遙遠的人和事的同情。但是,讓一個不受饑餓、疾病或創傷之痛的人“進入”一個虛擬的災難現場,這種“復制”出來的體驗是真實的嗎?…
Blog 陰影之河·無盡的現實(4) 10 Promotions 陳明發博士《文創技能系列 56》: 我的一九九七跨越世紀那幾年,真的很難忘。首先是1997年7月,我們一家子在香港見證回歸的當兒,亞洲金融風暴開始從泰國狂飈,翻轉整個東亞,血流遍地。…
其中有三個構想,尤其讓讀者“感同身受”,同時也能讓讀者進一步理解社會認知是如何被塑造的。…
Blog 盧周來:“故事”如何影響經濟決策與宏觀經濟(3) 4 Promotions 莫礪鋒:讀陸遊《入蜀記》劄記(8)二、更為可貴的是,《入蜀記》中還詳細描寫了在長江上行舟的經過,包括舟子如何與險灘湍流搏鬥,以及祭神、避險及旅客搭乘等細節,生動有趣。
在長江上行舟,舟子辛苦異常。” (八月)十四日……是日逆風,挽船自平旦至日映,才行十五六里。” (卷四)”…
Blog 莫礪鋒:讀陸遊《入蜀記》劄記(8) 5 Promotions 劉思文:南海詩的特色流變及文化意蘊 (7)頌德類,如明代朱元璋《念以寧涉江海》、朱棣《滿剌加鎮國山詩》、祝允明《海珠寺送黃提刑》,清代查慎行《謁南海神廟》、杜臻《香山澳》、陳恭尹《鐃歌》、西密揚阿《媽祖閣》、王文誥《長牧庵制府帶同荷蘭國貢使詣海幢寺接詔恭紀》、樂鈞《嶺南樂府》、袁嘉言《赤灣謁天後廟》、儀克中《昔遊詩效姜白石》。…
Blog 劉思文:南海詩的特色流變及文化意蘊 (7) 6 Promotions Story Link數字記憶與數字人文具有很大的交集,在對象和方法上多有重合,一些項目同時具有雙重屬性,比如倫敦國王學院數字人文系目前承擔的亞洲人權委員會的“數字檔案:後種族滅絕的盧旺達記憶重建”…
Blog 馮惠玲:數字人文視角下的數字記憶(2) 13 Promotions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6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2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4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51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6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3 Comments 83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5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70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3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8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5 Promotions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