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教授理事會屬下的歷史、遺產及社會文化小組主任再那克林為了駁斥有人所提馬共曾協助取得獨立的論述,而聲稱“馬來半島從來不曾淪為英國的殖民地,她只不過是受到英國的‘保護’而已”。

前首相馬爺爺也隨之附和,說馬來聯邦於技術上未被“殖民”,只不過是邀請英國人前來為管治國家提供咨詢;然而,英國人來到之後卻以殖民者居之發號施令,導致原先的統治者變相成為虛位元首。

這是典型的政治正確的兩害取其輕歷史論述。

完全沒有接觸世界歷史

至於禦用歷史學家拿督邱指稱英殖民政府沒有蓄意推行分而治之政策,各族群分化的狀態是我國各族各自為政和集群而居的結果,以及馬來民族英雄漢都亞與吉隆坡開埠功臣葉亞來,從國中歷史課本中消失無蹤,則具有異曲同工之妙!

(19世紀吉隆坡,今天的葉亞來路)

本國歷史之論述受政治因素影響有多深,端看國中的歷史課本就可窺見一二。

初中三冊每本厚達200多頁的課本,除了開端的一章講述史前歷史外,其他章節都針對皈依了伊斯 蘭教之後的馬來群島、馬來亞和之後的馬來西亞歷史,以及與之相關的瑣碎事項(如太子大婚大床如何裝飾、人民如何排遣閑暇時光等),做巨細靡遺的編寫.

亦即,國中生在三年的學習時間裏,除了為了引介馬來亞歷史而略略帶過的東南亞史外,完全沒有接觸到世界歷史。

中四、中五的課本也僅編入一小部分的世界歷史,其中伊斯蘭教的發起與傳播就占了不少篇幅。



孩子欠缺宏觀思維邏輯

與董總出版的歷史課本相比較,獨中課本僅用了36頁就將15至17世紀時的馬來半島(含馬六甲王國及柔佛王國等)結構性地交代清楚,一目了然;反之,國中課本則顯得很“纏腳布”,羅哩叭嗦地說了一大堆瑣碎事項後,嚴重失焦!

除了文字需更精簡外,國中課本多個部分的世界歷史內容之準確性更有待考證,因為從互聯網、其他課本及參考資料獲得之內容,總與課本有所出入,不知該遵循哪一個版本,使人茫然!

中學時期是培養思考方式乃至塑造個人與群體價值觀至關重要的階段,在這樣一個地球村的年代,教育部負責編寫教科書的單位以如此微觀的切入點編寫歷史課本,教我們如何引導孩子從小建立一個宏觀的思維邏輯,以及具有國際視野的胸襟呢?

(轉載自2011年9月19日《南洋商報》言論版)陳如珊 語言教學研究

Views: 595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