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IMING LIU“被敘述的自身”――利科敘事身份/認同概念淺析(8)

21 對l’identité所做的“相同性”與“自身性”之間的辯證運動的分析中,更確切說在利科對自身性的規定和捍衛中,倫理的作用更是確鑿無疑的。作為構成個性的兩大基礎之一的獲得性認同,其本身就包含著價值取向的要素,它所界定的是個性的道德倫理特征。作為自身之純粹自身性的“守諾”,其義務和責任特征則昭然若揭。我之居身於世,定然意識到自己是屬我行為的發起者,一旦有人詢問,“誰做了那件事”?我站起來並回答道,“是我做的。”這種回應既是對責任的承擔,也反映出某人對自身的忠誠和肯定。對他人召喚的回應,乃至和克服阻難和忽略變化來完成對他人的承諾,同時刻畫出自身性中所隱含的他者性及對他人自身的尊重與認定。如同勒維納斯主張我正是通過被他人呼喊和指責而成為了一個主體,利科的“敘事身份/認同”也揭示出自身之維存有待於他者的召喚,也有待於對自身之不可推卸亦不可替代的責任的承擔。


22 盡管敘述過程已不可避免地包含著對倫理公正的訴求,但成為一個自身並不可簡單等同於講述某人生命故事,它更多地為義務和忠誠所約束。從這個角度來說,真正構成對自身持守性的肯定回答的是倫理主體,或者說,倫理責任是自身性的最高因素(le facteur suprême)。有所不同的是,利科選擇主體性問題的敘事途徑的切入,也意味著向倫理單獨構成完整的主體性的野心提出抗議。一方面,他肯定敘事性絕不能剝奪倫理規範、價值評價和約束性等維度,另一方面,他凸顯出敘事在行動主體和倫理主體之間的中介作用。


結語


23完成對敘事身份/認同三個層面的解析之後,筆者意欲再回到引言中的問題:l’identité究竟意味著什麽?根據《拉魯斯法漢雙解詞典》中對法語詞條identité的解釋,該詞可表示以下四層含義:1)某事物與另一事物的本質完全相同、一致或相符合;2)某人或某群體的持久穩定且基本的特征;3)那些能夠證實某人不可能與別的人之間產生混淆的法定事實和權益-諸如出生地、出生日期、姓名等-數據或資料的總集;4)『數』賦予未確定的項之間等值關係的恒等性。換成我們熟悉的表達,l’identité所談往往是由前三條解釋所推導出的“同一性”、“身份”或“身份認同”或者(個體或群體的)“特征”。


24 利科所論及的l’identité則有兩個關鍵的涵項:“關聯性”(connexion)和“在時間中持久”。前者是從狄爾泰所說的生命關聯總體(Zusammenhang des Lebens)意義上而談的,後者強調的是一種連貫性、持久性和穩定性,蘊含著強烈的時間性寓意。在敘事話語中l’identité首先意指的是對連貫性和一致性的抵達,同時,它也標示著人物在情節中的凸顯。當敘事運用於實踐活動,l’identité 則明顯側重於身份認同的訴求。然而,在對利科所談的l’identité進行界定和釋義的過程中,筆者留意到,l’identité並非一個“穩定”的概念,它的外延與內涵表現出一種疏忽遊離的特性,似乎除了l’identité這一能指“變居不動”,其所指則時時取決於的原文中的語境。但此能指與其所指之間卻又保有某種特殊的張力,使得I’identité如同一個折射點,透過它可以發射出諸多問題的關聯性。假使現代性標榜的“同一”指的是“同質性”訴求,後現代性標榜的“差異”指的是“異質性”彰顯,那麽,利科的l’identité強調的是“對異質的綜合”。換言之,l’identité體現了在“相同性”和“差異性”的辯證運動中尋求非和諧性中蘊含的和諧性態勢。

上一篇:HUIMING LIU“被敘述的自身”――利科敘事身份/認同概念淺析(7)
下一篇:HUIMING LIU“被敘述的自身”――利科敘事身份/認同概念淺析(9)

Views: 29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