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冠軍:思想研究的一種德勒茲主義進路(9)

將施特勞斯引入當代中國思想界的兩位主要人物甘陽與劉小楓,晚近在《重新閱讀西方》這篇文章中又作此斷言——這句“所謂太陽底下沒有新東西是也”的斷言,使得他們的“重新閱讀”宣稱淪為了一句機械性的口號,只是成為搶奪話語霸權(以自己所讀之“真書”來打壓別人“帶回來”的“西洋偽書”)之工具。就“重新閱讀”這個實踐而言,唯一的哲學問題——既是存在論亦是認識論的問題——便是:閱讀者有沒有真正革命性的閱讀視野,在太陽底下去看到全新,或者說,讓熟悉的舊東西去形成全新。

 

故此,“重溫”哈耶克這個過氣的思想人物,真正富有視野的閱讀者卻可以“知新”(盡管這樣的閱讀者,很容易會被看成是對“哈耶克學說”的背離,被看成不懂哈耶克的“真精神”或其“微言大義”)。按照齊澤克的觀點,真正忠於一個思想家,就必須背叛他被時代所固化下來的那些教條內容,而進入其理論內部,重新拯救出該理論“創造性的脈搏”(creative impulse)。 

這,在我看來,就正是鄧正來的哈耶克研究所要做的,即背叛那個教條化的(意識形態化的)“哈耶克”,而重新激活“在哈耶克中比哈耶克本身更重要”的那些理論問題。鄧正來說自己“並不是一個不折不扣地堅信哈耶克思想的‘哈耶克主義者’”,那是因為,在他眼裏那些“哈耶克主義者”反而並不真正忠於哈耶克,即,忠於哈氏所開放出來的理論問題。在其文本裏,鄧正來對國內“自由主義者”的哈耶克研究,曾直接表達過他的不滿,稱之為“‘印象式’的理解方式”,用“‘同質性’的標簽遮蔽哈耶克繁復且無法化約的社會理論建構過程”。這種“印象”、“標簽”下的“哈耶克”,就正是鄧正來要背叛的對象。對於在這種“印象式”論辯中形成的“哈耶克思想”,鄧正來寫道:

 

通過這種論辯方式而對哈耶克思想所做的捍衛抑或否定,盡管立場不同,然而論辯方式卻是完全相同的:這種論式最為重要的特征之一,就是根據一己的“印象”而把有關問題的結論從其立基於的理論脈絡中剝離出來,並且根據自己的論述脈絡對其做背離原本理論的解釋,進而誤導讀者。 

在鄧正來看來,背離哈耶克思想的,正是這些以“印象式理解方式”進行論辯的中國學者,“中國論者對哈耶克自由主義的不了解程度遠遠超出了對他理論的信奉程度”。對於鄧氏,這種“哈耶克主義者”不是忠於哈耶克,而恰恰是對哈耶克思想的背叛。與此相對,研究者應縱深性地進入哈氏自身理論脈絡,從其內部去追索該理論的內核及其開放出來的理論問題。盡管這樣推展出來的結論同表面看上去的那個“哈耶克印象”可能不甚協調,然而,這種閱讀卻是對哈耶克思想的真正忠誠,因為縱深性地進入被研究對象的理論脈絡,是以忠實嚴謹的文本閱讀作為前提,“丟失了這個前提,我們是不可能提出有意義的理論問題的”。

Views: 20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